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式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该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材料二指出,德国与哪 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的原因。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再认再现以及归纳、 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德国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 权的要求。回答第(1)问要分析材料一,且要抓住题干中的关 键词“基本”“该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后概括回答。回答第(2)问要在理解 材料二所反映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 问要围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原因。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 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 成为欧洲的“___火__药__桶______”。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德、奥、意 ①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俄 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 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三国同盟的形成
(1882年)
德
俄国
1879年签定 同盟条约
思结考合2:课当本时思欧考洲1:的有关国家围绕着哪些利益要求, 形成了当三时对欧矛洲盾有?关其国中家最有主哪要些的利矛益盾要是求什?么?
A 德: a 维护欧陆霸主地位,压制法国,防止
其崛起复仇。 b 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B 法: 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C 英: 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 D 俄: 争夺巴尔干地区。 E 奥匈: 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F巴尔干国家: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
3 直接原因: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
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 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 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 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 个: 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 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思考:巴尔干成为火药桶的原因? 各种矛盾的交织:(有哪几对矛盾?)
1、巴尔干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的矛盾;
2、巴尔干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宗教冲突);
3、巴尔干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巴尔干的矛盾。(最主要 的原因,主要是俄、奥两国的争夺) 结合巴尔干的地理位置,思考这些地区为什么会 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问:以资上本材主料义反经映济了政资治本发主展义不社平会衡的!什么客观规律?
材料三: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教案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战前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情况;2、了解欧洲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了解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概况;4、了解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影响,5、通过阅读有关材料,提高阅读材料、利用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材料和读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探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和经过;3、探讨科技与战争的关系;4、分析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根源;5、探究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2、认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战争的关系;3、认识极端民族主义在当时的欺骗性和对一战爆发的作用。
教学重点:列强对世界的争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教学难点: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讲是个难点。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言:战争自古就有,但20世纪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在战争的动因、目的、性质、规模、手段和影响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战后的全球性冷战。
核武器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力可多次摧毁地球上的文明和毁灭人类本身。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文明的兴衰。
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
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大规模战争悲剧的再次发生,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关注世事风云变幻,为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努力。
导入:1914年,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

1916.5
德军 - 英军
英国海军仍掌握着
制海权
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阶段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影响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战略主动权 转移到协约
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国
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总统顾 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 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
的 “
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
中
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
得的机会。”
立
美国在战争初期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他这样做 ”
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 鳌头。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 二千万美元,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 万美元,增长156.7%。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 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战 役 1916.12
德军 - 法军
索姆 1916.6 德军
河战 -
-
役 1916.11 英法联军
德国计划失败,
德军使用飞机、飞艇、
法军站稳了脚跟, 毒气弹;
德军兵力、士气
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开始衰落
一战。
未能决出胜负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
海 战
日德 兰海 战
德国 英国、法国、俄国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一战中欧洲的三条战线
英国
西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图文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 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 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帝国主义的矛盾 和冲突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最终引 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削弱了 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革命,人类历史从 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达标测评:
鲁迅的一生是处在乱世中的一生 ,国家 的动荡 ,民族 的败落 。深深 的影响 着鲁迅 。为了 追寻人 生的价 值,鲁 迅到日 本去留 学,民 族的耻 辱改变 了他的 人生观 ,他决 定弃医 从文, 也许是 上天注 定,也 许是性 格使然 。从文 的鲁迅 找到了 改变人 们灵魂 的武器 ,也使 自己的 才华和 思想得 到了淋 漓尽致 的发挥 。 弃医从文,鲁迅的忧国忧民的思 想在他 的文章 中得到 了充分 的体现 。无论 是《阿Q 正传》 还是《 祝福》 、还是 《伤逝 》无不 充满了 对普通 劳苦大 众的爱 与关怀 。 试问,如果一个写作者,心中没 有爱与 关怀, 没有对 劳苦大 众的一 种赤诚 的心。 又怎么 能够写 出感人 至深的 文章呢 ? 四、鲁迅是一个寂寞的、孤独的 、哀伤 的、富 有才情 的文人 鲁迅的故乡是在绍兴,自古以来 ,绍兴 就是出 文人才 子的地 方。可 能是和 江南的 环境有 关系吧 。 这里的文人多情敏感、才思敏捷 。鲁迅 在绍兴 鲁镇, 那里的 文化气 息也十 分的浓 厚。鲁 迅从小 就在这 里生活 ,自然 耳濡目 染,身 上的文 人气质 不招自 来。 在鲁迅的《故乡》中,我能时时 刻刻感 受到一 个失意 忧伤的 文人的 存在。 作者说 要找一 种全新 的生活 ,要走 一条没 有路的 路。这 是多么 忧伤的 希冀啊 ! 鲁迅的寂寞、孤独、哀伤、在他 的散文 、杂文 中都有 充分的 体现。 五、鲁迅是一个甘于清贫、不贪 图荣华 富贵的 有气节 的人 纵观鲁迅的一生,是孤独寂寞的 一生。 鲁迅的 辉煌从1 919年 算起, 到1936 年去世 总共就 十几年 的时间 。 鲁迅的大半生是在漂泊、孤独中 渡过的 。另外 ,鲁迅 的婚姻 也不是 很幸福 。有时 候他就 是一个 苦行僧 ,肉体 在精神 的支配 下默默 的服着 苦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三、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的对比
参战国 德、奥
英法
经济所占 军队数量 人力资源 可利用 世界比重 资源地 19.2%
27.9%
623万
873万
1.45亿
2.88亿
本国和占 领国资源
本国, 殖民地, 附属国
美国战争后期的给协约国以巨大的经济援助
2、军事战略方面
腐朽落后的俄国,完全没有经济实力来进行反对第一流 工业强国的现代化战争。对德战争的屡遭败绩激化人民 的不满情绪,引起了革命。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苏维埃 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 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了 《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870 年
美国 23% 其他 22%
1913 年
美国 35% 其他 29%
德国 13% 英国 32% 法国 10%
英国 14%
德国 法国 16% 6%
3、俄国退出一战
材料一: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步兵团吧,他们中1/3 的人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骤雨的榴霰弹中耐心等 待,等待拾起倒下同伴的步枪„„ ——[俄] 帕莱奥洛格《一位大使的回忆录》 材料二:战壕里的俄国士兵向采访他的英国记者战士了他 们的武器——一把绑在木棍上的刺刀。“先生,正如你看到的, 这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他们(德国)有大炮和毒气,我 们只有胸膛!” 材料三:俄国„„无视科技进步和军事领域的巨大变化„„ 仍然死抱着过去那一套陈腐过时的理论不放,坚信刺刀胜过子 弹„„ ——毛元佑 《世纪初的列强混战》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师)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2、一战前夕法德矛盾实质是(A)
A欧洲大陆霸权之争B世界霸权之争
C重新瓜分世界之争D法国的复仇主义情绪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C)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原因: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②资本主义发展充分的程度不同;③各国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强弱不同。
我的反思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一个体系,即“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体系。帝国主义的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是垄断。
(2)德国想“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指的什么?
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
(3)反映当时德国要实行一种怎样的外交政策?
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霸权。
(4)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总结提升
【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较为浓厚。
3、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德国、法国、英国、俄国、奥匈、巴尔干国家)
【互动探究】
1、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因有哪些?
3、为什么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自学互动(对、群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称第一次世界战争,是20世纪最具有标志性
的重大事件之一。
这次战争于1914年7月28日爆发,持续了近四年,直至1918年11月11日才正式结束。
这场规模庞大的战争,波及全球,牵动了无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非常复杂,其中包括了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军备竞赛、同盟体系等多种因素。
最终,奥地利对塞尔维亚的宣战成
为导火索,各个国家被卷入了这场残酷的战争中。
战争期间,各方动
用了空前的军事力量,科技装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死伤惨重,战争
的规模和破坏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这场战争中,参战各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军人和平民的伤亡数
量惊人,有些国家的国土和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同时,战争还导
致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引发了俄国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进一步加
剧了战争的影响范围。
最终,以德国为首的中央同盟国战败,签署了停战协定。
巴黎和会
确定了和平条约的内容,对德国进行了重创性的惩罚,强加严苛的战
胜国条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一场全球性的大战,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
深刻教训。
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字数:3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传统外交政策:
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即“光荣孤立”政策)
1.什么是“光荣孤立”政策? 指英国不同其它国家订立长期盟约, 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2.英国为什么实行这一外交政策? ①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是海上霸主; ②英国是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 ③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 1918.11.11)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7000多万
3000多万,其中死亡1000多万人。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选修4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1918)
整个20世纪由 于战争和种族 屠杀共死了约 174000000人, 如果把这些人 从头到脚连起 来可以绕地球 5圈。
模史 二 的上 十 战爆 世 争发 纪 ?了 人 哪类 些社 大会 规历
(1914.7— 1918.11.11)
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 (单位:人)
拿破仑战争(1790~1815): 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 1075 普鲁士丹麦之战(1864): 22 普奥之战(1866): 112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518 普法战争(1870~1871): 876 波亚战争(1899~1902): 10 日俄战争(1904~1905): 292 巴尔干战争(1912~1913): 194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5509 ——摘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何运用于
军事领域,并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
A传统武器性能提高 B新式武器扩展海空 C新的交通手段 D新的通讯工具
突破战争方式,手段先进
突破战争地域,范围扩大
影响:预示战争更残酷,危险,规模可能更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 应用于军事领域里
问世的新式武器有: 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
英德两国的矛盾 (最主要矛盾)
━━二者竞争是全方位的,即 争夺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
调整与法、俄关系,1904、1907与两国签订协约
↑
英国放弃“光荣孤立”(势力均衡)政策 -同法、俄结盟的转变
1、什么是“光荣孤立”政策?
是指英国不同其它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的军事义务来束缚自己。
2、英国为什么实行这一外交政策?
思考:导致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主要原因是什么? 1.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只能欣赏蓝 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 盘! ——皮洛夫(德国外长) 2.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 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过去,各 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 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 ——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
探究问题二:
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 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探究问题二:为什么人类发展到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
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局面;
2.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
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B 法: 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C 英: 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 D 俄: 争夺巴尔干地区 E 奥匈: 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F 巴尔干国家: 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
法德矛盾的缘起
→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失去了 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 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国 内各阶级一致要求报仇雪恨。 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 扩充军备。
意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同 盟1882 国
德
1879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协 1892 约 国
1907
奥
巴尔干问题
俄
1907年
1882年
探究问题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2. 具体原因: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相互疯狂 扩军备战 三国同盟:核心德国 三国协约:核心英国
疯狂的扩军备战
1880-1914年各国陆海军总人数(单位:万人) 1880 沙俄 法国 德国 英国 奥匈 79.1 53.4 42.6 36.7 24.6 1890 67.7 54.2 50.4 42 34.6 1900 116.2 71.5 52.4 62.4 38.5 1910 128.5 76.9 69.4 57.1 42.5 1914 135.2 91 89.1 53.2 44.4
材料二: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项目 英 1 3 1 德 4 2 5 法 2 4 2 美 3 1 4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帝国主义 出现了这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反映了 国家争夺殖民地矛盾 种情况又 实力和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 什么问题? 会激烈
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尤其是海军实力强大,是海上霸主; 2)英国为岛国,为了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 3)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大国法俄德等国都有矛盾。不愿加入任何一方
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
本质相同-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和切身利益。
俄奥矛盾(是什么?):争夺巴尔干半岛
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
意大利 21.6 日本 7.1
28.4 8.4
25.5 23.4
32.2 27.1
34.5 30.6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 的欧洲形势时说:
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
巴尔干火药桶
会产生什么?
阅读思考: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 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 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 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结合课本思考: 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 利益要求?
结合课本思考: 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 哪些利益要求?
A 德
压制法国,防止其崛起复仇,维护欧陆霸主地位 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政治民主化的发 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 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 为代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较为浓厚。
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
为什么政治发展程度不平衡?
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②资本主义发展充分的程度不同 ③各国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强弱不同
本课目标:
探究问题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探究问题二: 为什么人类历史发展到20
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探究问题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想一想: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有哪些? 为什么会出现不平衡?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
3. 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
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 成世界性大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 要求重新 瓜分世界
三对 基本 矛盾
两大军事 集团形成
一 战
有人说,一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 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 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问题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3. 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
普林西普(1894-1918)
塞尔维亚爱国青年。 1914年6月行刺斐迪南 大公,事后被捕入狱判 20年徒刑。1918年在 狱中病死,后来人们 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青 年,在他当年埋伏站立 的地方用混泥土嵌下 一双脚印。 有人说他是民族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 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 济整体。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 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 体系和殖民体系。 • 1、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 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 2、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 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70年代。(即资本 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 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 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 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这样 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 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亚非拉 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 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
问题探究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 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 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