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课外文言文训练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子仪大度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
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
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等以为虽伊、霍②不当如此。
〞公笑谓曰:"尔③固非所料。
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
向使崇垣扃户④,不通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佩服。
鱼朝恩⑤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
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
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 【注释】①汾:郭子仪,封汾阳郡王。
②伊、霍:伊,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
皆是历史上的名相。
③尔:你们。
④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
⑤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
〞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
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4)或.言将不利公( )2.以下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两项是( )A.以.袅拥覆B.*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C.构以.不臣D.子仪告以.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4.结合文章容。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很好很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目录(一)敏慧1、黄琬巧对2、神童庄有恭3、曹植聪慧4、鲍子难客5、曹绍夔捉“怪”6、杨亿巧对7、解缙敏对(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9、桓荣勤学不倦10、宋太宗学书11、崔景偁拜师12、为人大须学问13、读书五失14、颜回好学(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6、陈实与“梁上君子”17、赵简子元日放生18、邓攸弃儿保侄19、张之万之马20、王安石辞妾21、宋仁宗忍饿22、范仲淹罢宴23、顾荣施炙24、逆旅主人无情(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27、杨万里与“诚斋”28、和氏璧29、幽王击鼓(五)品性30、许生端方31、王安石待客32、范文正正直33、王安国直言34、海瑞清廉35、吕蒙正不记人过36、梁鸿尚节37、蹇材望伪态(六)文艺38、米芾索帖39、赵孟頫过扬州40、欧阳修不喜释氏41、唐伯虎识破术士42、朱文公受骗43、章惇书绝壁44、李白之死辨误(七)政事45、隽不疑之母46、徐有功秉公执法47、王翱秉公48、么恩与公法49、晋平公游于河50、子产不毁乡校51、董阏于法无赦(八)奇闻52、商陵君养“龙”53、钱货入瓶54、田真兄弟55、樵夫毁山神56、奇鹰57、雉鸟报复58、桑中生李59、县令捕捕蝗60、天敌(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初三课外言阅读训练(1)(1)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
支,调度、支付。
②踣(bó):跌倒。
③应侯:顺应时令。
1.给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2分)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岁苦支备()(2)臣怪之()(1)每年(2)对……感到奇怪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耶?(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参加呢?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2)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③,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始:(2)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延:(1)才,方才。
(2)请。
2.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初三期末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5篇,再附送5篇)一、商於子家贫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执豕于牢⑧。
言将以为殽⑨。
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
”(选自明•宋濂《文宪集》,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尤:抱怨,指责。
⑥造:到。
⑦曹:群,这里指猪群。
⑧牢:关养牲畜的圈。
⑨殽(yáo):通“肴”,鱼、肉一类的荤菜。
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
⑪激:情绪激烈、偏激。
1.解释词语。
(4分)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答案:(1)①使……听到;②间或,偶然;③经过;④竟然,却。
(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3)选贤举能,任用贤良。
文段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译文:商于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
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
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课外文言文训练(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B.俱()C.惮()D.族()2.《陈涉世家》中,“”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
”3.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B.学万人敌(抵挡)项氏世世为楚将(做)C.去学剑(前往)又不肯竟学(竟然))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
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
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
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二)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
”“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⑩。
”小童辞⑾。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④涂:同“途”。
即路。
⑤若:你。
⑥然:是的。
表应答。
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
异:不寻常。
⑨非徒:不但,不只。
⑩为天下:治理天下。
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
以,因。
异,不同。
乎,于,相当于“与”、“跟”。
⒀稽首:叩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是: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
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 (三)诸葛亮受遗诏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②病笃(dù)③。
召④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⑤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人事⑥。
若嗣(sì)子⑦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⑧。
”亮涕泣曰:“臣敢竭⑨股肱(gōng)⑩之力,效○11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12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13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章武:刘备的年号。
三年:公元223年。
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
③病笃:病重。
④召:召见。
⑤谓:对……说。
⑥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
⑦嗣子:此指刘禅。
嗣,继承。
⑧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
⑨竭:用尽。
⑩股:大腿。
肱:自肩至肘的部分。
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
○11效:献出。
○12敕:告诫,嘱咐。
○13事:侍奉。
1.翻译下列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2.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3、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最能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思想感情的一句是4、《出师表》一文中有“深追先帝遗诏”句,请写出刘备给后主遗诏中的一句名言,。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四)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
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信:(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索:2、翻译下列句子。
(4)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五)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
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
②圮(pí):倒塌。
③阅:经历。
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⑤柿(fèi):木片。
⑥颠:颠倒、荒唐。
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 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4.翻译。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六)善呼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
”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
”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
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
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
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A、游玩,游览B、游历,游学C、交往,交际D、游走,游动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七)废弈向学[明]何良俊魏甄琛(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
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做官),若读书,执烛即(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
却,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来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处所,地方),假(借)书研习,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
)日优(好,长进)。
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A.颇以弈棋废日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闻见日优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或时睡顿,则杖之B.其一犬坐于前C.一鼓作气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翻译句子。
颇以弈棋废日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八)婆媳棋局[唐]李肇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
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
”积薪暗记。
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
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解释加点词。
①自谓天下无敌②既灭烛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B.气可以养而致C.奉命于危难之间D.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层层指数B.石篑数为余言C.则凡数州之土壤D.各言数十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腰白玉之环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B. 自谓天下无敌C.明日覆其势D.佳木秀而繁阴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吴起守信原文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令:②故人来,方与之食方:③恐其自食其言也恐: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信: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吴)起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