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制定与应用 (NXPowerLite)

合集下载

RNP飞行研讨 (NXPowerLite) (NXPowerLite)

RNP飞行研讨 (NXPowerLite) (NXPowerLite)

PBN飞行研讨本文在开篇对基于性能的导航PBN做了整体的说明,接下从RNP 发展的历史着手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以便于大家清晰地理解这些全新的概念。

RNP飞行实质上是基于导航精度的飞行,因而接着阐述了导航精度的相关问题。

之后,通过分析正常航班相关飞行程序,介绍正常航班RNP飞行的步骤,并对相关要点作解释说明,此部分内容包含实际可能遇到的情况如复飞,绕飞的风险因素。

最后对航班如发生设备失效的特殊情况,依据模拟机训练科目作相应的处置说明。

PBN应用的整体认识:基于性能的导航PBN(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它是未来航空业界核心的飞行技术,是全球导航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运行概念,它覆盖了航路,终端区,进近和着陆的所有飞行阶段,对飞机制造商,飞行员,机务,空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势必对各航空公司航班飞行和运行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和变革。

根据ICAO 第36次会议的要求,各缔约国要在2016年以全球一致的步调过度到PBN运行,具有垂直引导的APV(Baro-VNAV,GNSS)将作为主要的进近方式或精密进近的备份方式(用于取代目视和非精密进近),在2016年所有相关跑道都将实施APV。

从民航发展上来看:PBN是当今新通讯,导航方式以及监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工作是运用导航系统中的星基或陆基导航设备来实现空中导航(自由飞行)的一种导航方式,它即不需要地面的无线电信标,也不需要依靠空中交通管制的引导,就可以使飞机能在空域中的任何位置建立的航路点之间飞行,使得航路设计更加灵活,优化,使得即便在地面导航设施欠缺的机场和航路上,或者在地形复杂的区域中也能够安全和高效的飞行。

航空公司如选择应用ICAO RNP或RNP/RNA V运行可从提高安全性、运行全新更优化航路和飞行运行程序中获益。

根据中国民航总局规划,今后将对实施RNP运行较好的航空公司提供优先航路权。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该从时代的需要和航空业发展的需求来认识PBN的重要性,尽早尽快的认识和把握好这种全新的飞行方式。

标准工时设定及运用讲义

标准工时设定及运用讲义

标准工时设定及运用讲义第一章标准工时前论& 1-1标准工时应用之方向1、作业方法之比较及选择依一贯性的时间标准,在生产前(甚至生产线设计前)即可发掘比较有利的作业方法,以免设计上之浪费及效果之迟延2、使多人作业求取平衡高效率之配置方法在工作分割比较细的工场,每位作业员所操作工时时均较短,应以工时测定之各作业单元时间标准,求取合理的编组,达到同期化,平衡化之高效率成果3、决定合理的每人操作机台数,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一人同时操作数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机台时,更为重要,以往用长期TRIAL—ERRORS法并不合理,应以标准工时配合(机械干涉)(MACHINE INTERFERENCE)分析技巧,求取生产量最大,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操作机台数配置法4、生产计划情报之祥密分析,基本资料之提供将生产计划中(量)的基准日程,作从事计划及控制的计量化工具A 订单交期可行性的分析B 制程工作中心(WORK CENTER)产能负荷分析(CEYSALITY LOADCY MANAGEMENT)提供适合的排程及预先警示调度之工具情报C自装加工各制程基准日程进度之排定及分配5、效率管理及奖工制度之基楚情报欲使现场工作者提高效率,应不段分析追踪检讨各机台,人员及部门之效率状况,加以改善,并赋予适当的奖金激励,为审慎计应以标准工时为准6、价格决策为使经营更稳建化,应在生产前先通过决定产品(定单)价格。

除用料成本以外,应以标准工时把握各制程工段的人工成本。

这比主观猜测要正确得多,到生产完成,再将实际成本与之比较,俾利下次能调整其差异7、控制人工成本要求作业员以标准速度执行作业,自然有其标准的单位度量,由作业员的实绩产量与标准度量相比较,从而评价其绩效。

由标准工时及标准产量,又可祥尽正确估算出各作业群组对生产计划所必需的人数及人工成本,如此可作人工成本计划控制之依据,依作业维持在一定的标准成本水准以内,也可及早分析暸解其差异所在俾作改善。

PRS (NXPowerLite)

PRS (NXPowerLite)
6 6
第一部分:本工序常用术语及物料
本工序内部常用物料
牛 皮 纸:
类型 1.28M 1.30M
价格 1.72元/张 1.75元/张
-4-
7 7
第二部分 本工序工艺原理阐述
压板工序工艺原理
利用半固化片的特性,在一定温度下融化,成为液态 填充图形空间处,形成绝缘层,然后进一步加热后逐步固 化,形成稳定的绝缘材料,同时将各线路各层连接成一个 整体的多层板。
的原材料。 Cu
半固化片
Cu
-413 13
第二部分 本工序工艺原理阐述
排板使用的铜箔
PCB行业中使用的铜箔主要有两类:电镀铜箔及压延
铜箔。通常使用的为电镀铜箔,一面光滑,称为光面, 另 一面是粗糙的结晶面,称为毛面。
毛面
光面
排板使用的半固化片
半固化片是树脂与载体合成的一种片状粘结材料。
-414 14
第二部分 本工序工艺原理阐述
排板条件
无尘要求:粉尘数量小于100K 粉尘粒度:小于0.5m 空调系统:保证温度在18-22°C,相对湿度在50-60% 进出无尘室有吹风清洁系统,防止空气中的污染防止 胶粉,落干铜箔或钢板上,引起板凹。
-4-
15 15
第二部分 本工序工艺原理阐述
压合流程定义
拆 板 工 人
戴好厚棉手套,防止牛皮纸.铜箔划伤皮肤.
每块拆下来的板都要用牛皮纸隔好,防止擦花.
剪板 X-ray钻孔
工艺流程图
修边
字唛
板面检查
内层出货
-418 18
第二部分 本工序工艺原理阐述
X-Ray钻孔图示
钻孔管位孔 一般为3.175mm 认方向孔
示意图

标准工时制定与应用

标准工时制定与应用
和节奏,标准线速一般为一个区间。
标准线速 = [定点间距/最大工位节拍,定点间距/最小工位节拍 ]
1.2《标准工时》公司相关管理方法
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人工成本评审表
2.1 制定标准工时的应有理念
先认识制定标准工时的立场
➢ 是“工程标准”,而不是真正执行的管理要求
依标准工时---- 100%效率水平为基准。 实际执行---- 可能视熟练度/生产批量/料品状况实况,以80%、90%、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1.1 标准工时定义
实测时间:
用秒表通过密集抽样法实际测定得到的观测时间,需 要通过综合评比才能成为正常时间。
1.1 标准工时定义
评比因素:
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其目的在使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至平 均工人之正常速度的基准上.
a.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是指合格胜任而又有充分经验的操作者,在正常 标准的工作环境条件之下,不快不慢地进行操作.
非科学化的方法
➢ 经验的方法
主事者/资深作业者按臆测 易争执/无依据资料
➢ 历史记录法
运用“工时记录单”作资料来源 运用简易“统计方法”分析
科学化的方法
➢ 马表测时法(Stop Watch)
传统方法 用途/适用性最广
➢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
以“动作”的科学分析为主体 适用于人体作业
➢ 综合数据法
1.1 标准工时定义
疲劳宽放:
操作者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后,有疲劳感觉或劳动机能衰退的 现象,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给予宽放时间,以恢复疲劳。
疲劳宽放一般采用估计的方法来决定。
1.1 标准工时定义
程序宽放:
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时间,用来补偿操作者因其 从事的操作内发生强迫等待时间。

NGH(QC)活动指南 (NXPowerLite)

NGH(QC)活动指南 (NXPowerLite)

选择课题
课题来源: 课题来源:
指令性课题:上级下达,目标与课题同时下达,应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由上至下) 指令性课题:上级下达,目标与课题同时下达,应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由上至下) 指导性课题:质量管理部门公布一批课题,小组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上下结合) 指导性课题:质量管理部门公布一批课题,小组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上下结合) 自选课题:寻找自己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QCDSM,浪费,不稳定,人,设备,材料,方法, 自选课题:寻找自己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 ,浪费,不稳定, 设备, 材料,方法, 5S,顾客) ,顾客)
New Guangzhou Honda
主要内容
1. NGH小组概述 小组概述 2. NGH活动的程序 活动的程序 3. NGH活动的开展方法 活动的开展方法 4. NGH活动成果的整理 活动成果的整理 5. NGH活动成果的发表 活动成果的发表 6. 常用的 手法 常用的QC手法
1.NGH小组概述 小组概述
活动要点
共同的目的、 共同的目的、目标 •为全体所理解 为全体所理解 •有定量化的数据 有定量化的数据 •能切实感到自己有所成长 能切实感到自己有所成长 团队合作 •全体协作共同推进 全体协作共同推进 •尊重每位成员 尊重每位成员 沟通 •营造无所不谈的氛围 营造无所不谈的氛围 •从活动中得到乐趣 从活动中得到乐趣
现状调查
用数据说话
a) b) c) d) 收集的数据应与课题有关; 收集的数据应与课题有关; 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 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 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 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 收集的数据要有时间约束。 收集的数据要有时间约束。
对收集的数据要分类整理,分层分析,以便找出问题症结 亲自到现场观察,测量,调查,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应用课件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应用课件

实际测量法
通过实际测量作业人员在 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计算标准工时。
数学模型法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标准工 时,考虑多种因素对工作 效率的影响。
设定流程
收集数据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设备参数 、作业人员技能水平、工作环 境等。
设定标准工时
根据分析结果,设定合理的标 准工时。
确定产品
明确需要设定标准工时的产品 或作业。
意义
标准工时是制定生产计划、核算人工 成本、安排生产进度的重要依据,也 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 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目的与作用
目的
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效率性,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客户需求。
作用
标准工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它有助于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进度、控 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 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员需求预测
标准工时可以用于人员需求预测,根据产品需求 和生产计划,合理安排人员招聘和培训计划。
劳动效率评估
通过标准工时,企业可以对员工劳动效率进行评 估,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
薪酬和福利管理
基于标准工时,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福利 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改进标准工时的措施
优化工作流程
01
对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
间,提高工作效率。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02
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减轻员工的工作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团队协作
03
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减少重复和

ERP2 (NXPowerLite)

ERP2 (NXPowerLite)

• 80年代初期:
MRPII,解决了物料与资金信息集成问题。 • 90年代初期:
ERP,解决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 问题。
ERP原理解说
关系
P面向供需链
MRPII面向企业
MRP
物料信息集成
物料/资金信息集成 需求市场/制造企业 /供应市场信息集成
ERP原理解说
企业资源规划的演进
协同商务平台
企业信息门户EIP 财 务 组 织 客 户
董事会/股东 董事会/股东
ERP原理解说
供 供 应 应 商 商 合 合 作 作 伙 伙 伴 伴 分 分 销 销 商 商
企 业 信 息 门 户 E I P
内部控制 分销
供应链 管理 SCM
销售 企业资源 计划ERP 协同商 务平台 客户关 系管理 CRM 营销 服务 知识管理 KM
• 在企业内部,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不同的业务指标和目 标之间的协同以及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 –不同部门计划之间 –各层次计划之间 –不同周期计划之间 –多股东间的协同
–库存、生产、销售、财务部门计划间的协同
–公司战略、战术、运作层次计划间的协同 –长短期计划间的协同等
ERP原理解说
外部协同
• 在供需链上,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通
概念-1 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定义
ERP原理解说
• 由Gartn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 标准,其实质是在 MRPⅡ(Manufacturing 理思想。 • 综合应用Clint/Server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 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 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0201制程工艺 (NXPowerLite)

0201制程工艺 (NXPowerLite)

㈠ 現狀
1. 應客戶之要求,新產品需引進0201貼 裝工藝。
2. 0201元件的工藝介入给我們提出了更 大的挑戰。 3. 業界尚沒有制定出統一的0201工藝標 準。


認識0201
業界所面臨的現實是零件變的越來越小, 0201片狀電容比0402小 75%,在電路板上所占的面積少于66%. 它的尺寸 為:0.6mm×0.3mm×0.3mm.
Worst
Stencil 2
5 mils
圆形 Round
Ø 0.25
Solder bending Average thickness: 135.5um
Good solder separation and no solder bending Average thickness: 105.4um
Worse
錫珠


減小貼裝壓力
使用塌陷率比較低的錫膏 使用活化溫度較低的Flux.

鋼板印刷
經驗分享
鋼板製作方式,開孔尺寸,鋼板擦拭頻率以及刮刀類型都是主要的 因素. 印刷速度和印刷壓力也同時會對印刷產生影響. 脫模速度,錫膏類型以及錫膏的停留時間相對影響較小.
貼裝
增加适合0201贴装的硬件配置 采用AOI+人工目檢的檢查方式
0201拾取记录
0201拾取和貼装實效
2 .貼装
右表中 DPPM 反映 了0201導入過程中的貼裝 情况,Input 為 6 次生產 的片数,Defect 為0201 的缺陷點數,貼装可靠性 達到生產要求.
Defect (point) DPPM 2 3 4 6 5 8 Item Input (pcs) 1 10 0 2 200 3 400 4 129 5 5 700 6 15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制定标准工时的应有理念 2.2 制定标准工时的常用方法 2.3 部门标准工时及爬坡计划制定
3.标准工时应用
3.1 标准工时日常用途
IE学堂标准课程
2
1.1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
指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 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特定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思考问题: 您认为标准工时里应包括员工哪些活动?
设计图变更的知会 工作方法/作业标准变更的知会
IE学堂标准课程
25
2.2 制定标准工时的常用方法
非科学化的方法
经验的方法
主事者/资深作业者按臆测 易争执/无依据资料
科学化的方法
马表测时法(Stop Watch)
传统方法 用途/适用性最广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 历史记录法
运用“工时记录单”作资料来源 运用简易“统计方法”分析
二、分析动作单元
A:每单元应有一定而明显 易辨认的起点与终点; B:时间愈短愈好,以能精确 记录之时间为宜; C:人力与机器单元分开; D:尽可能使每一人工单元 内的基本动作均为同一 目的; E:间歇单元(有周期性)与 外来单元(偶发)应与其 它单元分开;
三、实测单元
1.测试方法 2.影响测试频率的因素 3.观测次数
疲劳宽放:
操作者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后,有疲劳感觉或劳动机能衰退的 现象,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给予宽放时间,以恢复疲劳。 疲劳宽放一般采用估计的方法来决定。
IE学堂标准课程
15
1.1 标准工时定义
程序宽放:
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时间,用来补偿操作者因其 从事的操作内发生强迫等待时间。
IE学堂标准课程
b.速度评比法
此法以平均工人之正常速度为基础观念,将相同工作之速度相对 于正常速度以百分率的方式加以评估。(此法完全不考虑该工作之困难度 及加工要求之精密度。) 正常时间 = 观测时间之平均值 × 速度评比系数
常见的速度评比等级有三种,即60分法、75分法及100分法。各 种操作水平与评比案例,见附件二使秒表指 针回零,而任其继续走动。 仅当每一单元完毕时看指针并记录其表面时间,待全部记录完 毕,再将两相邻单元的表面时间相减,以求得每一单元的时间。
IE学堂标准课程
27
2.2.1 秒表测量方法
累积测时法: 用两个秒表,由一连杆机构连结。一表开始,另一表即停止; 一表停止,另一表即开动,停止表上的时间,读取后立即归 回零位。 此法最大缺点是携带不便。 周程测时法:
IE学堂标准课程
3
1.1 标准工时定义
实测时间
评比 因素
正常时间 标准时间
私事 疲勞 程序 特別 政策 宽放 宽放 宽放 宽放 宽放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IE学堂标准课程 4
1.1 标准工时定义
实测时间:
用秒表通过密集抽样法实际测定得到的观测时间,需 要通过综合评比才能成为正常时间。
IE学堂标准课程
1.1 标准工时定义
c.客观评比法
此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1.将某项作业的观测速度与客观的速度标准进行衡量,寻找适当 的比率.(客观速度标准指此步骤不考虑工作困难性对工作速度的影响) 2.衡量影响该工作之有关因素,利用工作难度调整系数再加调整
d.合成评比法
此法将测时数据数据中若干单元之实测时值,与预定动作时间标 准(PTS)之相同单元之标准时值相比较,求此若干单元之比较系数,再 取得其平均,引为该观测周期中所有操作单元之评比系数.(机械控制的 操作单元不能评比)
只要方法与科学化基准不变则标准工时不变
IE学堂标准课程
22
2.1 制定标准工时的应有理念
标准工时的涵义
一定的作业环境条件
例如:气温/湿度/人体工学状况应在合宜条件下。
一定的作业方法
至少是现今仍属“较合理”的操作标准。 例如:加工机台速度/温度/压力/刀具工具
胜任而熟习的作业者
至少是“会做”,而不是“摸索”中的新进人员
IE学堂标准课程
5
1.1 标准工时定义
评比因素:
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其目的在使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至平 均工人之正常速度的基准上.
a.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是指合格胜任而又有充分经验的操作者,在正常 标准的工作环境条件之下,不快不慢地进行操作. b.正常速度的基准为:在0.5分钟内将52张扑克牌分成四堆的速度,或是 以0.35分钟内走完100呎的距离。
16
1.1 标准工时定义
特别宽放:
包括周期动作宽放时间、干扰宽放时间和临时宽放时间。 ——按其发生的情形分成3类:
l) 周期动作宽放时间 如刃磨工具、清洁机器或工厂、周程检查、发生 在一固定间隔或某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时间。 2) 干扰宽放时间 一人操作多台机器,当在这台机器操作时,另一台机 器已停止,等待来操作。 3) 临时宽放 对可能发 生而不能确定会发生的事件 发生时,给予临时宽放时间, 通常规定此类宽放时间不得 超过正常时间的5%。
IE学堂标准课程系列之
标准工时制定与应用
EPH PE-IE 余长军 Ethan.Yuu 2012年8月
研 习 公 约
请关闭手机或改为震动 请把心带来
请充份讨论与分享
请带空杯来,装点水回去
IE学堂标准课程 1


1.标准工时简介
1.1 标准工时的定义 1.2 《标准工时》公司相关管理方法
2.标准工时制定
IE学堂标准课程
10
附表二:各种操作水平与评比案例
评 比 相当于行走速度
正常 =60
40 60 80 100 120
正常 正常 =75 =100
50 75 100 125 150 67 100 133 167 200
操 作


英里/h
2 3 4 5 6
Km/h
3.2 4.8 6.4 8.0 9.6
IE学堂标准课程
17
1.1 标准工时定义
政策宽放:
作为管理政策上给予的宽放时间。
IE学堂标准课程
18
1.1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时间:
指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以正常速 度完成某项特定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标准时间 = 正常时间 + 宽放时间 = 正常时间 × (1+宽放率)
IE学堂标准课程
以“动作”的科学分析为主体 适用于人体作业
综合数据法
以作业单元为主体对象 适用性很广/易为现场人员接受
IE学堂标准课程
26
2.2.1 秒表测量方法
1.秒表测时的方法有:
连续测时法、归零法、累积记时法、周程记时法; 归零法:
第一单元开始时,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即按停秒表。 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如此不断记录每一单元时间。 现场记录时,因为要归零,所以费时,且易漏记。
12
IE学堂标准课程
1.1 标准工时定义
正常时间:
指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以正 常速度完成某项特定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模特法预定的时间即为正常 时间,不需评比。秒表测定的时间评比后才成为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 = 实测时间之平均值 × 综合评比系数
IE学堂标准课程
13
1.1 标准工时定义
配合统计原理
合理的观测周程数 数据整理
IE学堂标准课程 24
2.1 制定标准工时的应有理念
工作设计合理化的原则
拒绝替不正确的工作方法建立标准工时
明显的不良工作方法必需提示 包括工装 核对/确立作业标准
先做好方法改善,再进行工时测定分析
最好跟工艺工程师讨论确立
一旦工作方法改变,立即重新测定标准工时
IE学堂标准课程
6
1.1 标准工时定义
常见评比方法:
a.平准化法(西屋法) b.速度评比法 c.客观评比法 d.合成评比法
IE学堂标准课程
7
1.1 标准工时定义
a.平准化法(西屋法)
此法以熟練度熟练度、努力程度、工作環境、一致性四个项目作 为作业速度变动的评价因素,每个评价因素分成六个等级,每个等级 对应于一定的修正值(见附表一)。评价时,将各因素的修正值相加再 加上1,即为评比系数。
例如:针对某一次观测,经判断熟练度为C1(+0.06),努力程度为
B2(+0.08),工作条件为E(-0.03),一致性为E(-0.02),则评 价系数 = 1 + 0.06 + 0.08 - 0.03 - 0.02 = 1.09 = 109 % 如马表观测时间之平均值为10S,则其正常时间为: 正常時間 = 观测时间之平均值 × 评比系数 = 10×109 % = 10.9 S
标准的速度
至少是现下可接受(公认)的可行标准,最好可以用“科学方法”测定比较
IE学堂标准课程 23
2.1 制定标准工时的应有理念
注意科学化的原则
细分化
细分到“作业单元”;细分到“细微动作”
系统化
一定的观测分析程度 确定的观测分析表格
留有分析过程纪录
Work Sheet;整理过程透明化
单元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 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假设某工序有 a\b\c\d\e 5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
IE学堂标准课程
28
2.2.1 秒表测量方法
一、收集资料
A:研究内容; B:人员资料; C:设备数据; D:材料; E:产品规格及 操作说明; F:工作环境; G:记录时间。
IE学堂标准课程
29
2.2.1 秒表测量方法
2.影响测试频率的因素
A:操作的稳定性.(人的熟练程度,方法与技术的成熟度 ,设备稳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