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
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细则

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细则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数字化校园应运而生。
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的全面数字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施方案1.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1)搭建校园网络平台:实现全校范围内的高速网络覆盖,保障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顺利进行。
(2)配置数字化教学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
(3)打造智慧教室:利用智能设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互动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学科特点,融入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适应数字化校园的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强化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提升管理服务水平(1)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学生事务、后勤保障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2)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师生满意度。
(3)保障网络安全: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1)开展数字化文化活动: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注重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评估标准细则1.教育教学质量(1)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反馈等指标,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2)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课程体系、课程资源的完整性、适用性。
(3)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教师队伍的数字化教学能力、科研水平。
2.管理服务水平(1)办事效率:评价各部门的办事流程、服务态度、办事速度。
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

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
(试行)
为落实“以教育应用为主导,技术装备为保障,效益评估为手段”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全市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制订《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
说明:1.本细则采用二级指标制,A级指标有5项,B级指标有34项,总分值200分。
为鼓励各校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充分挖掘学生及教师潜能,积极创设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教学氛围,特增设A6附加指标,相应B级指标为2项,分值为20分,该项得分一并计入最终考评总分。
2.对照评估标准,凡自评符合条件的学校,可申报“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由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验收,采用分项打分的方法,每一项指标在规定的分值内由评估小组给分。
总分为150分及以上的学校由市教育局认定为达标级数字化校园,总分为180分及以上的学校由市教育局认定为南京市示范级数字化校园。
3.评估验收采用材料评审、实地考察、座谈了解等方式进行。
4.本评估标准将依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2―
―3―
―4―
―6―。
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

查对核实
B3、学生用计算机教室数量达到《山东省办学条件标准》,能满足最大班额数需求。
45
C8、学生用计算机教室数量达标,15分;不达标酌情得分;
C9、满足最大班额数需求,10分;不达标酌情得分;
C10、信息技术开课率达标,10分;不达标酌情得分
C11、管理规范,具备互动教学功能,维护及时,10分。
20
C77、教师按要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通过考核5分,1人不通过扣2分;
C78、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10分,培训和考核档案资料不全扣5分;
C79、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及网络管理员每年参加一次专业技能培训5分,每少一次扣2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B36、学校信息技术费和电教教材费要专款专用;在每年的教育费附加及学校教育公用经费中也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安排年度预算时,要安排一定的维护经费。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B32、加强领导,成立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学校主要负责人带头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
20
C70、学校建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5分;
C71、定期研究信息化工作5分;
C72、学校负责人带头运用信息技术10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B33、学校设立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有明确的职责规范,能正常开展工作。
15
C51、能运用相关软件并发挥系统功能、数据详实完整,15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B24、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科和课程等管理功能。
15
C52、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数据详实完整15分,否则酌情扣分。
舟山市中小学示范数字校园评价细则征求意见稿

3.能实现家校互动,实时交财产和后勤服务等管理软件系统
1.建有学校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的查询统计管理得2分
2.建有财产、物件报修和后勤服务软件系统,应用常态化,提高学校财物后勤管理的效率,得2分
8
B20.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每学期有计划组织2次以上信息技术类的校本全员培训得2分;
2.学科教师80%以上参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水平中级培训得4分,60%以上参加培训得2分。
6
B21.学校有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年度有获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类奖项
1.近二年有在全国立项教育技术类研究课题,研究取得成效得4分;省级立项研究取得成效3分,市级立项,研究取得成效得2分;
2. 近二年学生电脑作品参与评比,每项作品在全国获奖加2分,省级获奖加1分,市级获奖加0.5分。最高加2分。
4
A5、创新与特色应用
B23.学校在以上项目以外的创新与特色应用
1.列举学校在以上项目以外,在教育教学中创新举措与特色应用
(注:学校在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等数字化建设的某方面有创新举措、,或在现有的应用中,充分挖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做出特色典型)
4
A4、教学应用数字化(60分)
B14.计算机用于教务管理系统
1.实现网上教务管理,排课和教师功课调整实时通知得2分。
2.建有学生校本课程选课系统(高中)系统得1分。
3
B15.教学备课、教研管理应用和教学质量分析系统
1.有教学网络备课系统,全员教师利用网络开展备课活动得3分;
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细则

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细则
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
1. 建立数字化校园平台。
针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等
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数字化平台,并进行统一管理和集成。
2. 优化网络基础设施。
建立校园内各个区域的网络分布图,保
障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教师培训和推广。
培训教师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教学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数字化技能和教育信息化水平。
4. 学生培训和推广。
培训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5. 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校园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包括数据
备份、灾备等机制,以确保数字化校园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数字化校园应用场景创新。
创新数字化校园应用,提高学校
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和竞争力。
评估标准细则:
1. 信息平台建设情况评估。
评估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情况,
包括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检索等方面的表现。
2. 教师和学生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评估。
评估教师和学生在数
字化校园平台上的应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使用效果、使用范围
等方面的表现。
3. 网络安全情况评估。
评估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包括信息安全检测、风险评估、漏洞修复等方面的表现。
4. 应用场景创新情况评估。
评估数字化校园开展的应用场景创新,包括应用情况的多样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的表现。
5. 效益评估。
评估数字化校园的效益,包括信息快速传递、教学效果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表现。
临沂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

临沂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B11.学校建设(整合)至少一□电子阅览塞,配S 数字S书馆,资源使用率75C27、电子阅览塞满足学校需求”课余时间灵活开放,10分;C2&数字ffi书tB不低于5万册,25分;C29、真人明读不低于1000小时,15分C30、100部爰国主义敎宵影片,15分;C31.资源利用率较《 , 10分・B12.积极掺加各级敦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资源评选活动核奖. 25C32、近两年内,教师參加各级敎瘴行政部门组织的资源评选活动,获县区F奖以上的,每人次2分,S蔺25分・B13、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45岁以下的敎师能利用相关敦宵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谋,井能按学期、学科分类唤统计•15C33、规是年龄内的教师能进行电子备课井有每节新授课的电子敎秦10分,有1人不符合要求扣2分;C34、能按学期、学科分类检索、统计,5分. 舷B14、敎师充分利用网络敦研平台,开展教研活动■ 井积极开廣网上研讨交流. 15C35、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敎研,有计划、有活动、育记录,每周一次,10分■少1次扣2分;C36、积极开展网上研讨交流,5分・查9 记录B15、敎师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却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晨网络环境下的敎学,优化敎学设计,创新敎学方法,提商敎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敎学的有机整合,开课课时不低于学期总课时的60%. 25 C37、60%的课时使用信患技术手段25分■ 每低1硼2分.B1&敎师积极參加各级敎瘴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技术相关的竟赛并获奖.优秀成杲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或出版专著.学校中青年敦师有个人主页及资源,在推进敎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敦学等方面形成F 特色. 20C3&近两年内「敎师參加各级敎青行政部门组织的评选活动,获县区级一等奖以上的,每人次2分,e詣15分;C39、中青年教师育个人主页及资瀝” 5分・核实B17.学生不断提《利用网络搜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掺加各级敎育行政部门砂?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竟赛活动. 30C40、学生个人主庚不少于1个,10分;C41、近两年内.学生參加各级敎青行政部门啟的与信®S术相关的竟赛,获县区F奖以上每人次2分”最蔺20分・舷B1&学生能在网络教学班或网络敎室内,利用学科目主学习平台、号试与评价平台等,积极开晨网络环境下的目主合作学习,晋ifi具育较强的目主探究能力. 15C42、学校能利用网络敦学班或网络敎室幵设课程分,10分;C43、学生能在目主学习平台下进行目主探究学习,5分・记录调9 了解B19、建有班级网站,学生能目主曹理,维护更新, 井M 师摺导下积极主动的开晨网上交流,使网络髙政为学生交流®a、增逬妣发廣友進廣示作品的互动平台. 15C44、有班级网站,10分;C45、学生能目主管理、维护灵新■ 5分・记录调査了解B20、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成果突出.发挥示翻射作用 > 积极希动周边林信JS技术族水平的提商,共同促进敦宵信息化发廣. 15C46、近两年内.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工作总结在县区级以上现场会上典型发書、会议交流等,10分;C47、字校能经常对外幵放,有翼他学校来势观学习.交超验,5分.记录A3借息技术应用(200分)。
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细则

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细则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旨在利用数码技术改善和改进学习和教育环境的计划。
数字化校园的实施需要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和评估标准细则。
本文将提供关于数字化校园创建的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细则。
实施方案:一、建立数字化基础架构数字化校园需要有良好的基础架构,包括网络、设备和安全系统。
以现有的计算机实验室环境为例,需要配置高速网络、更新的设备、数据库服务器等进行数字化升级。
二、教学服务数字化校园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实现个性化、交互式的学习体验。
使用智能板或交互式 PPT 等工具,增加教学效果;开发适应性学习系统和在线学习社区等,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三、管理和监督数字化校园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数字化校园的正常运行。
具体来说,建立一套全面的 IT 支持体系,监测学生学习和设备维护情况,确保学校内部 IT 系统的安全等。
四、鼓励创新数字化校园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在数字化校园中使用不同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教学和学习。
因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 ICT 创新活动来支持学生和教师实践ICT。
例如,在三个月内招募学生与教师来参加ICT创意大赛的策划和实施。
评估标准:一、效果的评估对数字化校园进行效果评估,应依据数字化校园的目标来制订具体标准和执行方案。
例如,教学服务是否更加满足学生需求,比较实施前后的学习成效、学习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教师工作质量等。
二、环境评估学校应该对数字化校园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学生使用数字化校园的设施、学术系统使用维护情况、数字化校园的设施数量等。
三、安全评估数字化校园的安全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该建立安全评估机制,制定防范和应对数字安全攻击的措施,比如保护机密信息和个人隐私等。
四、效率评估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效率评估包括学生学习和技能发展的效率和教师工作的效率。
通过比较实施前后,评估教学效率的改善情况。
结论:总之,数字化校园可以改变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育变得更加高效和有效。
xx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修订)2015.3

7.校园网络基础设施
(1)主干速率千兆及以上,百兆到桌面得2分。
(2)校园网络实现班班通,网络采用标准的综合布线或无线网络,学校教学办公等主要场所信息节点全覆盖得2分。
(3)建有统一认证、集中管理覆盖校园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得1分。
5
8.教学用电脑和多媒体设备
(1)生机比高中5:1,初中6:1,小学7:1得1分;师机比达到1:1得1分。
6
13.特色专题资源
(1)建有各类特色教育教学专题网站(专栏),如:学科专题学习、教育科研、党团建设、德育在线、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网站等3个以上得3分,2个得2分,1个得1分。
(2)有校本课程,并形成数字化资源,每门得1分,最高得3分。
6
14.网络学习空间
(1)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90%及以上得2分,空间常态化应用得1分。
列举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举措或特色应用。
30
说明:
1、本细则根据《台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意见(修订)2013.3》制订,并对《台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修订)2013.3》进行再次修订。
2、本细则采用二级指标制,一级指标有六项,二级指标有30项,总分值150分。
3、评估验收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查对核实、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
建有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得2分,系统内数据完整得2分。
4
26.财务后勤管理系统
(1)学校财务实现网络平台管理得1分。
(2)建有资产管理系统,且数据详尽得1分
(3)建有物件报修系统,且常态化应用得1分。
3
27.实验室、图书室管理系统及应用
(1)建有实验室管理系统得1分;实现有效管理得1分。
(2)建有图书室管理系统得1分,全面采用数字化管理得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对核实
B17、学生不断提高利用网络搜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活动。
30
C40、学生个人主页不少于1个,10分;
C41、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县区一等奖以上每人次2分,最高20分。
A3
信息技术应用(200分)
B13、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45岁以下的教师能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并能按学期、学科分类检索、统计。
15
C33、规定年龄内的教师能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新授课的电子教案10分,有1人不符合要求扣2分;
C34、能按学期、学科分类检索、统计,5分。
现场核实
15
C44、有班级网站,10分;
C45、学生能自主管理、维护更新,5分。
查看记录调查了解
B20、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成果突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带动周边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共同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15
C46、近两年内,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工作总结在县区级以上现场会上典型发言、会议交流等,10分;
现场查看
B28、班级管理系统。自由规划并记录学校对班级管理各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学校日常考核工作的数字化。
35
C60、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10分;
C61、学生参与度高,15分;
C62、数据详实完整10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B29、后勤管理系统。提供学校物品的购入、分配及存放、物品使用与报损等记录的平台,明确学校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现场核实
B7、学校有多媒体制作设备(含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不少于1套。
10
C19、配备达标,10分,设备不全扣5分。
查对核实
B8、学校建有网络教学班。
25
C20、学生人手一台专用笔记本电脑,数量不低于40台,15分;
C21、网络安全稳定,10分。
A2
资源
建设
应用
(200分)
查对核实
B4、专任教师用计算机达到人手一机,其他办公用计算机满足办公需求。
45
C12、配备达标,45分,每少1台扣2分,低于1/2不得分。
查对核实
B5、“班班通”建设:按学校实际教学班数配备班班多媒体并接入校园网;设备包含: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投影机、音响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一体机。
45
C13、配备达标,20分,少一套扣2分;
35
C65、网络教研教师参与度高15分;
C66、数据详实完整10分;
C67、课题研究效果显著10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A5
保障工作措施
(150分)
B31、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10
C68、学校有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5分;
C69、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具体要求5分。
50
C25、学科覆盖率达100%,课题覆盖率达80%以上,40分;
C26、资源组织结构可随教学需求动态调整,内容动态更新,10分。
现场核实
B11、学校建设(整合)至少一口电子阅览室,配备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率高。
75
C27、电子阅览室满足学校需求,课余时间灵活开放,10分;
C28、数字图书馆不低于5万册,25分;
现场查看
B27、学生成长管理系统。每学期可以记录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作出综合评定,并可以实现与学生、家长互动交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态化的记录信息,便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
35
C57、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10分;
C58、学生参与度高,15分;
C59、数据详实完整10分,否则酌情扣分。
C3、各系统能安全稳定运行,5分。
查对核息点全覆盖,有独立的网络中心和三层核心交换机,服务器数不少于1台。
30
C4、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无网络事故发生,10分;
C5、信息点全覆盖,畅通运行,10分;
C6、网络中心管理规范,三层核心运行正常,5分;
40
C80、学校信息技术费和电教教材费要专款专用,30分;
C81、其它经费投入,10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B37、学校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20
C82、学校有完善的设备使用记录,5分;
C83、使用管理制度齐全,5分;
C84、维护保养责任到人,5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B32、加强领导,成立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学校主要负责人带头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
20
C70、学校建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5分;
C71、定期研究信息化工作5分;
C72、学校负责人带头运用信息技术10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B33、学校设立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有明确的职责规范,能正常开展工作。
C47、学校能经常对外开放,有其他学校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5分。
查看记录
B21、学校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含市级)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或相关的教科研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信息技术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有随研究进度而更新的课题网站。
30
C48、学校至少有1个市级以上(含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结题的30分,正在进行的20分;
临沂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
A级
指标
B级指标(评价标准)
分值
C级指标(评估细则)
评估方法
A1
基础设施建设
(250分)
B1、学校常规教学设备齐全,有适应学校需要的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台(录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
25
C1、建成校园广播网,10分;
C2、建成校园电视台(录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安防监控系统,10分;
C85、学校有信息化工作综合考评方案,5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B38、学校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20
C86、网络技术防范措施到位,有杀毒软件5分;
C87、学校网络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定期维护,网络安全畅通,5分;
C7、服务器数不少于1台,5分。
查对核实
B3、学生用计算机教室数量达到《山东省办学条件标准》,能满足最大班额数需求。
45
C8、学生用计算机教室数量达标,15分;不达标酌情得分;
C9、满足最大班额数需求,10分;不达标酌情得分;
C10、信息技术开课率达标,10分;不达标酌情得分
C11、管理规范,具备互动教学功能,维护及时,10分。
10
C73、按要求成立相应机构,5分;
C74、明确职责,工作有计划、有总结,5分。
查阅资料
B34、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配备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信息技术管理人员配备:高中专兼职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专职人员不少于1人);初中、小学专兼职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专职人员不少于1人);学校网络管理员由专人承担并持有相关证书。
15
C53、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教师参与度高5分;
C54、数据详实完整10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B26、教师专业成长管理系统。记录教师个人在职称评聘、表现情况、获奖情况等方面资料,自由设定评价标准和分值,对教师的成长进行量化评估。
35
C55、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25分;
C56、数据详实完整10分,否则酌情扣分。
查对核实
B22、学校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加强师生上网管理,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
20
C49、学校网站有思想品德教育专题模块10分;
C50、学校网站中有与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材料10分。
查对核实
A4
数字化校园平台
(200分)
B23、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公用资源调度等管理功能,促进学校日常工作的自动化。
15
C51、能运用相关软件并发挥系统功能、数据详实完整,15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B24、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科和课程等管理功能。
15
C52、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数据详实完整15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B25、考试管理系统,实现对各年级学生考试成绩录入可选取等级与分数两种方式进行,获取班级学生考试的总体情况和个体情况,并科学评测。
查对核实
B18、学生能在网络教学班或网络教室内,利用学科自主学习平台、考试与评价平台等,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
15
C42、学校能利用网络教学班或网络教室开设课程分,10分;
C43、学生能在自主学习平台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5分。
查看记录调查了解
B19、建有班级网站,学生能自主管理,维护更新,并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开展网上交流,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发展友谊、展示作品的互动平台。
B14、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网上研讨交流。
15
C35、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每周一次,10分,少1次扣2分;
C36、积极开展网上研讨交流,5分。
查看记录
B15、教师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开课课时不低于学期总课时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