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中学2022届第一次三强争霸赛语文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与鉴赏(共71分)(一)阅读《苏武传》节选部分和【链接材料】,回答第6—11题。
(共21分)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沙京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沙京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20分)停止与开始彭程①在这个人人争先恐后日夜兼程的时代,有谁肯逆风而行,想一想有关停止的话题么?②停止,和躲避、放弃、失败等字眼一样,在通常的理解中,似乎总带有某种消极、贬抑的色彩,不怎么讨人喜欢。
然而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
在宽泛的意义上,停止包含了拒绝、关闭等涵义,是当下生活的中止,同时也潜伏了新生长的可能性。
从自然物事到社会人生,停止划出了一道分界线,分隔开两种明显区别甚至是极端对立的状态。
③黑夜停止之时是白昼,陆地停止之处是海洋。
狂热的意识形态运动停止之处是安定正常的社会生活。
放下屠刀,才可能立地成佛。
隔了数百年的遥远距离的两个哲人都曾仰望天空,帕斯卡尔感叹:这无边苍穹的无穷寂静使我战栗!灵魂都颤抖了,语言只能遁隐,于是试图解释的动机最终让位给了皈依,前后的性质完全不同;康德读出了启示,由“头上的天空”联想到“心中的道德律”,在他眼里,二者是同样的庄严整饬。
他倒是说了什么,但前提是一定也沉默过,而沉默当然是语言的停止。
语言停止处,是“道”的边界,是老子“恍兮惚兮”的“精”或者“真”,因此连一向信奉实用理性的孔子都不禁表示:“子欲无言。
”④停止每每意味着变化,至少是变化的前夕。
停止的落脚点是在新与旧的结合处,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
想一想夏天骤雨前的天气吧!树叶忽然纹丝不动,万籁俱寂,安静得古怪,然而即刻就会电闪雷鸣,将世界重新安排。
⑤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视听关闭时,内心生活的生动活跃才有可能,那是外界声色形相在灵魂之门前的停止。
去了一趟新疆西藏,置身高天远地的风景和善良淳朴的人们中,会有一种生命更新的感觉。
那是拥挤喧嚣冷漠狭隘的都市生活的暂时停止。
当追名逐利的脚步停歇时,才有心境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月色溶溶,杨柳依依,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停下来也才能返归内心,与真实的自我对话,才能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能思考千百年来哲人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⑥在歌德笔下,一生求索的浮士德博士最后喊道:美呵,请为我停留!对于今天的我们,一种加以改动的表述也许更为恰当:美呵,请让我为你停留!⑦即便目标明确,停顿也是必要的。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金沙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金沙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中华民族”是怎样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5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
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
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所谓“华夷之辩”“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救亡图存的热潮迫使先进的思想家去重新思考许多问题。
梁启超沿着严复“保种”“合群”的思路,渐渐以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来思考问题。
1898年秋他流亡日本之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民族主义论著,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民族”一词。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
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
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
其云:“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
不过,梁启超在具体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时却比较混乱,有时指汉族,有时又指中国的所有民族。
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
2022年广东省韶关市金沙明星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年广东省韶关市金沙明星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只鸟芦芙荭(1)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
盲眼老人是遛鸟的,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只精致的鸟笼,笼里养着一只他叫不上名的鸟儿。
鸟儿好漂亮,一身丰泽的羽毛油光水亮;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兮,滚珠般转动着。
特别是鸟的叫声,十分地悦耳。
那只鸟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名字——阿捷。
每次,盲眼老人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非常不安。
(2)他是个很古板的老头,不会下棋,不会玩牌,对侍弄花儿、草儿,养个什么狗儿、鸟儿的,也几乎没有一点兴趣。
但自从见了那个盲眼老头养的叫阿捷的鸟儿之后,他就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3)有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他就千方百计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
盲眼老头很友善,他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4)盲眼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
每天早晨他都很准时地赶到公园去陪老头一块儿遛鸟。
他把盲眼老头那只鸟看得比什么都贵重。
隔个一天两天,他便去买很多鸟食,送到老头家去。
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着他带来的食物。
常常看着看着就走了神。
好在盲眼老头看不见这一切。
(5)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
他对盲眼老头说,他想买下那只鸟。
他的话说得很诚恳。
盲眼老头听了他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6)“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绝不还价。
”(7)“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
”盲眼老头说。
盲眼老头的态度也极为诚恳。
(8)“我只要你这只!”他口气坚决地说。
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还是不卖。
(9)他打定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主意,又去和老头交谈了几次。
一次次失望,他就感觉到自己的心像堵了一块什么东西。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初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生须知: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在“答题卷”上答题,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诗文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4分)①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其一)》)②,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④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文句。
(6分)①《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是:“,,,。
”②《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9分)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姻幸福,白头偕.( )老。
我相信风水,但我不相信挂一个风铃、摆一个鱼缸就可以使人财运hēng通、官禄无碍。
我相信人与环境中有一些神密的对应关系,但我不相信一个人走路时先跨左脚或右脚就可以使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
我相信除了人,这世界还有无数的众生与我们共同生活,但我不相信烧香拜拜就可以事事平安,年年如意。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但我不相信不经过任何努力,善缘就可以成熟。
我相信轮回、因果、业报能使一个人提升或堕落,但我不相信借助于一个陌生人的算命和改运,就能提升我们,或堕落我们。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偕.( )老hēng()通(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3)“不可思议”的意思是()(2分)A.不值得思念和评论B.不能思考和议论C.无法想象,难以理解(4)将下面句子改成被动句(3分)我相信轮回、因果、业报能使一个人提升或堕落。
3.名著阅读(4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艾青原名。
四川省南充市赛金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赛金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名著阅读(15分)7.下列有关《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
陈宫义释曹操,与他一道来到成皋,夜宿于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于是和陈宫一起连杀吕家八人。
路遇吕伯奢,也将吕伯奢杀死,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离开了曹操。
B.官渡之战后,袁绍逃回冀州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袁绍卷土重来。
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又绝自己部队的后路,曹军士兵置死地而后生,勇猛作战,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
袁绍再次退回冀州。
袁绍两次兵败,不由气病交加而亡。
C.周瑜病亡,诸葛亮到江东吊孝,归途见了庞统。
孔明留书一封,劝他投靠刘备。
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孙权见其貌不出众,不肯重用,鲁肃也写了封信,把他推荐给了刘备。
刘备也不肯重用,庞统就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刘备方才悔悟。
D.周瑜应孙权之召来到柴桑,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休。
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一遍曹操命曹植作的《铜雀台赋》,智激周瑜。
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E.街亭离阳平关不远,是汉中咽喉之地。
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
大家推荐参军马谡前往防守,于是马谡立下军令状,率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
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高翔领兵驻扎在离街亭不远的柳城。
再派大将魏延屯兵于街亭之后。
8.下列有关《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元春送来一个灯谜,大家猜了写在纸上,又各作一首送进宫去。
第二天太监传话说只二小姐和三爷猜得不对。
贾母也组织大家猜谜,贾政见屏风上大家所作之谜皆是不详之物,心内愈思愈闷,只有宝钗一首让他略觉心宽。
2022紫荆语文中考三模

2022紫荆语文中考三模一、(6小题20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难堪/劫难蹒跚/姗姗来迟B.怂恿/踊跃挑逗/挑拨离间C.拘泥/淤泥烘托/哄堂大笑D.修葺/作揖累赘/伤痕累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贸然春寒料峭雾霭雕梁画栋B.困厄神采奕奕推崇和颜悦色C.褴褛饥肠辘辘斡旋自圆其说D.告罄摧枯拉朽藻饰人情世故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了。
A. 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刻不容缓B. 鱼目混珠息息相关众望所归C. 鱼龙混杂休戚与共众望所归D. 鱼目混珠休戚与共刻不容缓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5.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要有追赶思维,更要有探索精神赶别人定下的目标,努力向前,但是,以往我们强调追赶思维,为了因为你会对前方的路一无所知。
而探索精神可以让我们看清前方的路,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突围。
A. 如果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落后B.如果只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领先C.只要拥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落后D.只要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领先6.右图是文学名著《水浒传》连环画中的一幅,请仔细观察,并按要求作答。
(5分)(1)《水浒传》中鲁达的绰号是________,与右图内容相关的情节是()。
(2分)(2) 有人认为鲁达是个有担当的人,其他经典名著中也不乏担当的人物形象,请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作品中找出一个这样用不经法多,的人物,并作简要分析。
2022三中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三中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2. 下列哪个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之涣B. 杨炯C. 杜甫D. 白居易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一鸣惊人B. 一箭双雕C. 一衣带水D. 一意孤行4.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5. 下列哪个作品是苏轼的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密州出猎》D. 《雨霖铃·寒蝉凄切》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沙中学2022届第一次三强争霸赛语文试题【小题1】C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信息要点的能力。
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整体阅读文段,理清思路,把握好文段的中心;然后仔细阅读题干及每一选项,把握每一选项的关键信息;最后根据选项的关键信息认真比对原文,并会根据原文内容作进一步的合理推断与分析。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一般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混淆未然与已然、部分与整体”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找出答案。
A项,“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B项,“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
D项,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
故选C。
【小题2】B此题考查对论述文论证的分析能力。
这类题,首先应读懂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然后分清文章的观点与论据,以及论证的方式等。
这需要深入分析论证思路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也需要掌握常见论证方法的大体规律。
B项,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小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
故选B。
【小题3】B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主要观点、筛选整合信息要点的能力。
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整体阅读文段,理清思路,把握好文段的中心;然后仔细阅读题干及每一选项,把握每一选项的关键信息;最后根据选项的关键信息认真比对原文,并会根据原文内容作进一步的合理推断与分析。
B项,逻辑关系错误。
文中有“即使此传说确凿……故此据不足为证”。
故选B。
【小题4】B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B项,“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高居榜首”不能概括湖南卫视的情况,“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也无根据。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小题5】B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版权问题“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
C项,“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概括错误,这段文字主要是谈综艺节目的“创新”。
D项,“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不准确,“已正式走上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也将“将然”说成“已然”,原文: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
)【小题6】①要杜绝版权抄袭,借鉴引进外国好的娱乐节目,博采众长;②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视“寓教于乐”,摒弃“愚乐”节目。
③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
④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题干问: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解答时要抓住“中国综艺节目”、“健康发展”这两个关键点,带着题干问题到各材料中筛选信息,概括相关内容。
)【小题7】C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直接到极乐净土去”错;B项“因为它见多了,已经没有了悲悯心”错;D项“宣说古今人性中的缺憾之处,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热烈呼唤”错。
【小题8】①从情节看,佛祖悬下蛛丝的原因是健陀多曾在一念之间放过了一只蜘蛛的生命,佛祖悬下一根蛛丝是对健陀多善念的回报。
②从形象看,“蜘蛛丝”象征的是大恶人健陀多身上那一丝像蛛丝细微一样的善念。
③从主题看,佛祖悬下蛛丝不仅仅是为了回报健陀多曾经的善念,也是对健陀多的一种考验,凸显了文章“善念虽小,可得救赎;恶念虽小,自致堕落”的主题。
④从环境看,佛祖悬下蛛丝的原因是佛祖想到大恶人健陀多曾经放生一只蜘蛛时莲花池中的荷叶上刚好也有一只蜘蛛。
(3点即可满分)【小题9】①没有人可以救赎你,救赎源于自己;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③人不应自私,不应过于利己主义;④善恶一念之间;⑤人应有慈悲之心;⑥有一定的宽容心,给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⑦人不应贪婪(等等,合理即可,3点即可满分,后面要结合文本进行一定的分析,否则扣分;“做坏事会坠入地狱,做好事会升入天堂”、“善恶终有报”等宿命阴阳论不得分)【小题10】C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之”为代词,指代“建议”,作“嘉纳”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绛”为人名,作“陈”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天圣年间,全国水灾、旱灾、蝗灾不断发生,黄河在滑州决口,谢绛上疏,宋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时正好郭皇后被废,谢绛陈说《诗经•白华》,引申后的故事来讽谏,言辞非常恳切。
故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小题11】C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解答】C“迁”指官职变动。
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小题12】D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解答】D “建成了六门堰”错误,原文为“请复修之,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未就而卒”,没有修成。
故D错误。
ABC正确。
故选D。
【小题13】(1)近来下诏裁减节省费用,但官吏传达文书,只是去寻找咸平、景德时期的账簿。
(2)我以为不如推近及远,逐年考察每年的费用来进行裁减,不一定要以咸平、景德年间的数字做标准。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应当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把握文言句子里面的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
关键词:①比:近来;移文:传达文书;但:只是。
②以谓:以为,认为;递考:逐年考察;为准:做标准。
【小题14】C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C.“对友人的嘱托”曲解诗意。
故选C。
【小题15】【答案】本诗主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①诗人主要表达了羡慕安慰、惆怅可惜之情。
②友人王质夫因仕途不顺,适逢秋季回乡,重游故地,诗人不禁羡慕不已,同时也劝慰友人借此能消解烦忧。
③同时,诗人联想到自己还肩负宦职,不能与友人同游,未免惆怅可惜之情涌上心头。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此类试题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就诗词中某一句或几句话设题,要求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情感;一种是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抓住关键句:“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表达了羡慕安慰、惆怅可惜之情。
注意结合注释“王质夫因仕途不顺从京归家,时任翰林学士的诗人有感而发”。
【小题16】(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小题17】A①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确得当,无懈可击。
②目不暇给:意为“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用错对象。
③高山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
句中望文生义;。
④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⑤不孚众望:孚:信服,使信任。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众人的期望。
符合语境。
⑥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
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使用正确。
【小题18】BA项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C项中途易辙,去掉“是”。
D 项偷换主语,应为“此法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19、【答案】A(B“匹夫”是普通人,“匹夫之力”用于自谦;C“惠存”是敬词,用于请他人保存;D“鼎力相助”是敬词,用于自己用“顶力相助”)20、①越往后成绩越不好②一旦面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③一个酷爱阅读的孩子(答对一个得2分,共6分)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语境可知,是后来成绩不好;②处结合“智力结构单一”等分析,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③处结合“反之”“不阅读的孩子”可知,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
21、②谣言内容涉及人们生活,不一定产生恐慌情绪。
③利用网络信息,不一定能让谣言无处藏身。
(答出1处2分,两处5分)22、立意:打破世俗的观念、人生需要导师、选择的权利、主宰自己的人生、被绑架的人生、活出自我、梦想继承者、自由与尊严、得与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