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 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答案】D2、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工部移文地方官,要教民植棉法,额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第二年,明太祖谕令户部,山东、河南农民在洪武二十六年后新种桑枣果树,一律不起科。
并规定,不种桑者,交绢一匹;不种麻者,交麻布一匹;不种棉者,交棉布一匹。
明太祖的这些规定A.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B.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D.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答案】B【解析】明太祖以赋税优惠政策引导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并不能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故A项错误;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等经济作物,导致经济作物的商品交换增加,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与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种植经济作物也不是阻碍传统农业的进步的因素,故D项错误。
故选B。
3、(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与书画艺术.王羲之4、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答案】C2、《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答案】A3、1935年1月,总司令部下达《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随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中一次出奇制胜的精彩军事行动,以至于国民党追剿部队也不得不叹服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
这凸显了红军( )A.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B.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答案】D【解析】材料未提及群众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战争胜利源于正确的军事策略,故B 项错误;此时红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C项错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体现了军事上实事求是的特征,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正确。
4、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道:“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
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答案】C2、《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答案】A3、1935年1月,总司令部下达《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随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中一次出奇制胜的精彩军事行动,以至于国民党追剿部队也不得不叹服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
这凸显了红军( )A.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B.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答案】D【解析】材料未提及群众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战争胜利源于正确的军事策略,故B 项错误;此时红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C项错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体现了军事上实事求是的特征,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正确。
4、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道:“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
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
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
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
”这些变化说明(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C.传统礼仪不复存在D.演员地位逐渐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中从“打千礼”到“鞠躬礼”再到“握手礼”的变化,表明平等意识逐渐增强,A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9)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宜宾联考,24)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这反映了当时( )A.百家争鸣的结束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统一的实现D.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 B解析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
2、(2017·山西三模,24)《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 )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C.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答案 C解析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等级秩序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半两”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D项错误。
3、(2018·江西高三调研,27)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养子段进忠杀死段龙儿子段嘉龙,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
以下对明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因地制宜,保持西南地区稳定B.改土归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统筹全局,推进西南社会进步D.先设后废,扼制地方武装增长答案 A解析明朝在安南地区设土司进行管理,而在石南龙州却改土归流,体现了因地制宜,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故A项正确;改土归流只是在石南龙州地区,安南地区并没有改土归流,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明朝统筹全局,故C项错误;安南地区的土司并没有被废除,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9)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 •宜宾联考,24)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 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 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这反映了当时( )A.百家争鸣的结束 B.思想兼容的走向 C.国家统一的实现 D.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 B解析 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 故B 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 立,故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 项错误。
2、 (2017 •山西三模,24)《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 ( )A. 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 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C. 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D. 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 答案 C解析 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 故A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 等级秩序的 内容,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 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 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 项正确;材料“半两” 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3、 (2018 •江西高三调研,27)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 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
万历四十八年 (1620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 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
以下对明 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 A解析 明朝在安南地区设土司进行管理, 而在石南龙州却改土归流, 体现了因地制宜,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故 A 项正确;改土归流只是在石南龙州地区,安南地区并没有改土归流, 故B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明朝统筹全局,故 C 项错误;安南地区的土司并没有被废除,故 D 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9)李仕才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具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答案 A解析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
2、(2017·常德二模,27)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
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毫不奇怪。
这反映出唐朝(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答案 B解析唐朝时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张衡与刘宴均购买食物,但前者遭弹劾,后者群僚则不觉为怪,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人已接受到市场购买食物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与吏治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足以反映社会开放程度,故D 项错误。
3、(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12)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
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答案 C解析题干中中国山水画“呈现出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说明中国画注重写意与神韵,并非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故A项错误;中国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并不是展现真实的艺术,故B项错误;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征与政治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4、(2017·福州一模,28)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
这一条款的施行( )A.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的控制B.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C.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答案 C解析19世纪中期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立,意味着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故A项错误;华商在自己国家还要“由海关征收‘出厂税’”,实际上加重了民族工业的负担,不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的负担加重,同时还要受海关的控制,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C项正确;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一战期间,与材料无关,故D 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选练习题(1)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 A.农业发展迅猛 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反映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表明农业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通过“授土”“授民”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体现行政区划、官员任命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土地和粮食两种报酬方式,并不能简单作比较,其中更多反映的是一种中央集权的萌芽,故D项错误。
2、福清县王荣家庭,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经济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B.稳定小农经济C.限制家庭手工业D.保证家庭财产共享【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古代小农经济造就了封建大家庭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的特点,这对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统治者表彰这类家庭的经济目的主要是稳定其统治的经济基础,故选B。
3、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的发展变化,结合下面目录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 )A.孔孟儒学B.汉代经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答案】B【解析】据目录可知“儒家经学途穷”的原因在于“异端学说发难”“自然灾异作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产生,对儒学产生一定的冲击,魏晋时期天灾、人祸不断,但侧重构建人伦关系的汉代经学无法应对这一危机,最终遭到扬弃。
B项与材料反映一致;A、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匹配,排除。
4、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 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6)李仕才一、选择题1、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 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 坊市制度崩溃D. 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土地兼并作为封建社会的毒瘤一直都存在,很多朝代采取抑制的措施,而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宋代对土地兼并放任不管。
这样的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产生的现象,租户和佃户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
A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宋代的经济空前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 C 选项与材料无关,坊和市之间的关系是商业的内容,不是农业的内容; D 选项没有明白这种政策的内涵,这种政策并不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来控制土地兼并,而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的产生稳定的秩序。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名师点睛】从唐两税法开始,到宋代完成的经济关系、土地制度变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这种变革有的学者将它归结为两个分离,即,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国家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离,而这两个分离在新社会历史条件下,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本上介绍了宋代实行的主要是租佃制,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导出这种制度的实质性内涵。
租佃制最主要的就是在土地兼并问题上的一种新型的选择,通过调节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来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2、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D.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材料中说如果官员不能尽到自己的砸责,那么就会祯免职’这区别于周朝的世袭制度』是官僚制度确立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9)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何怀宏《选举社会》中的“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表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扩大了统治基础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提高了官员素养
D. 放宽了录取标准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讲求门第,造成世家大族世代垄断政权的局面,寒门子弟无缘入仕;而隋唐以后,由于科举制的实行,使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扩大,扩大了统治基础,缓解了社会矛盾,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材料中强调的是社会政治,因此排除C、D选项。
B选项我们无法从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得出。
2、(湖北省孝感一中、应城一中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我国古代农业发达。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
这些措施体现出
A. 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B. 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C.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 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答案】A
【解析】表格“地可使肥,又可使棘”“桑基鱼塘”显示古代社会在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上注重田地可持续发展,A正确;表格难以体现出政府之间控制农业,B错误;农产品商品
化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土地集中不符合表格信息,D错误。
3、1776年,乾隆帝谕曰:“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如钱谦益等,均不能死节,妄肆狂狺(吹),自应查明毁弃。
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幹济,诸人所言,若(明政府)当时采用,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惟当改易字句,无庸销毁。
”这体现出
A. 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
B. 清政府招抚明代知识分子
C. 官府罗织罪名迫害文人
D. 乾隆寓褒贬宣扬忠孝义礼
【答案】D
【解析】据材料“钱谦益等,均不能死节……自应查明毁弃。
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幹济……无庸销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对明朝诸人书集的不同处理政策,反映了他寓褒贬宣扬忠孝义礼的意图,故D正确;材料体现了对传统伦理的褒扬,故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明朝诸人书集的不同处理政策,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清政府迫害文人,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不能死节……立朝守正……材优幹济”的含义,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忠孝义礼的道德伦理出发,即可分析得出统治者寓褒贬宣扬忠孝义礼的意图,进行正确判断。
4、“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
”由材料可推知
A. 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B.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
C.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D. 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
【答案】A
【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从而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故答案为A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主革命是主流,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取得胜利,排除;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无产阶级起来开展斗争,排除D项。
5、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部分年份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
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传统农业大幅衰退
B. 工业化的缓慢推进
C. 战争导致人口减少
D. 近代产业转移加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887~1936年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虽然减少但仍然占有76%左右的比例并没有大幅衰退,不能得出传统农业大幅衰退故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在减少,说明一部分人口向其他产业在转移,可以推知工业化的缓慢推进,故B项正确。
材料的就业人口比重不是人口总数,不能说明人口减少,故C项错误。
依据材料1887-1936五十年间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仅仅下降4%,仍然高达76 %,说明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要注意理解概念的内涵,如就业人口的比重在减少与传统农业大幅衰退、人口减少、近代产业转移并不能等同。
6、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成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这表明
A. 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
B. 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
C. 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
D. 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答案】D
【解析】“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说明梁启超是从感情角度对于《戊戌政变记》的记载,显然有不符合事实的记载,说明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D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二、非选择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
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
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二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
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其主要论据。
(不得照抄原文)
(3)据上述材料,分析钱穆对于古代官僚制度认识的局限性。
【答案】(1)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
(任答三点给3分)
纲纪其外: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2)观点:中国自秦以后是“士人政府”。
论据:君臣各掌其权,百官有职有权,君主不控制选官权。
(3)局限:官僚的职权均来自君主;官僚的作用是君主权力的延伸;官僚对君主绝对臣服。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古代君主专制强化措施围绕秦朝、唐朝、明朝和清朝回答;“纲纪其外”结合中央集权的措施从秦朝、汉朝和元朝措施回答。
(3)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官僚的职权均来自君主、官僚的作用是君主权力的延伸以及官僚对君主绝对臣服。
”的信息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