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力车夫抵制汽车的抗争

合集下载

1929年北平人力车夫捣毁有轨电车事件

1929年北平人力车夫捣毁有轨电车事件

1929年北平人力车夫捣毁有轨电车事件作者:王熙来源:《蓝盾》2014年第08期1929年的北平,刚从民国“首都”变成没落“故都”,由于达官显贵纷纷南下,市面上一片萧索。

而就在这么一个冷清年份的秋冬之交,北平城却爆发了一件足以震惊全国的大事件——几千人力车夫发起暴动,对市内有轨电车大肆破坏。

平时老实巴交、任劳任怨的车夫们,突然凶神附体,大动干戈,何以至此?事件的起因,还要从北平市总工会改选纠纷说起。

一北平市总工会成立于1928年8月,组建者是国民党北平市党部的李乐三、张寅卿等人。

从成立伊始,总工会就和北平各职业工会一起,被置于国民党的控制之下。

市党部下设有“民众训练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和“训练”工会、农会这类“合法的”民众团体。

在工会活动中,张寅卿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此人是北平国民党地方组织的“开创元老”之一,又是工会系统的主要创办者,曾一度担任总工会主席,控制北平的工会活动。

但好景不长,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很快就波及到了北平。

张寅卿属于汪精卫的“改组派”,与蒋介石和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控制的“CC系”针锋相对。

结果在1929年6月的市党部改组中,CC系占据了主要领导职位,张寅卿败下阵来,被逐出市党部。

不过他仍通过其亲信控制着部分职业工会,势力犹存。

但张在领导工会期间独揽大权,任用亲信,还不时挑拨各下属工会,从中渔利,也引起不少工会的不满。

1929年10月18日,电车、电报等17个工会呈文给市党部民训会,请求召开全市工人代表大会,改选总工会。

而对市党部来说,这正是进一步清除改组派势力的大好机会,于是很快就接纳了各工会的建议,并决定于20日召集总工会及各职业工会,召开谈话会讨论改选事宜。

由于多数工会当时已接受党部领导,张寅卿及其亲信只能支配人力车夫、工程队等少数工会,因此张寅卿认为以合法手段改选总工会,其亲信将无法当选,来掌控总工会。

于是便唆使其表弟陈子修,煽动工程队工会部分工人,蓄意破坏。

20日的谈话会上,工程队工会“代表”大打出手,殴伤总工会执委、电车工会代表郦寿昌,以及前来指导的民训会代表邓仰至,会场秩序大乱,会议被迫中止。

考驾照、买辆车、修个车,在民国有辆车开其实也挺难的!

考驾照、买辆车、修个车,在民国有辆车开其实也挺难的!

考驾照、买辆车、修个车,在民国有辆车开其实也挺难的!在民国时期,汽车是不少社会名流和富绅最爱的玩具,当时,一辆汽车就能代表着富绅、名流们的身份和地位。

考驾照驾照考试类别有四种:轻便汽车、货运汽车、公共汽车、机器脚踏车(摩托车)。

1934年,面对越来越多的汽车,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了《陆上交通管理规则》,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交通管理规则,对“考驾照”有了明确的规定。

部分要求如下:1.驾驶执照由首都警察厅保安科办理驾驶员登记手续,经考验合格后发放。

2.申请人年龄18-50周岁,并且不得患有妨碍驾驶的疾病及精神失常。

3.驾驶执照有效期1年,1年后须再次进行考试方可驾驶上路。

4.驾照须随身携带。

正式考试项目有六项:1.体格检验;2.交通规则;3.汽车常识;4.本市地理;5.椿考(桩考);6.路考。

其中,除了第一项由卫生事务所代办以外,其余都由当时的工务局(类似车管所)考验。

考试通过后,颁发统一的汽车驾驶人执照,也就是驾照。

驾照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驾照制度的国家,早在1893年法国巴黎就颁发了写有车牌、驾照和驾照考取法则的警察条例。

它规定了诸多细则,如:汽车车牌必须为统一的金属质地且悬挂醒目;汽车必须拥有“身份证”——汽车牌照;牌照上必须详细记载拥有者个人信息等等。

在留存下来的历史遗物中,我国最早的纸质驾照诞生于民国7年(1918年)。

驾照持有者为京师警察厅汽车司机,驾照中提到了驾驶考核以及准驾地区和持有者个人信息、照片。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第一份驾照还是相当正规合理。

在1927年和1929年,上海分别颁布了《司机管理规则》和《汽车主司机执照章程》。

在交通管理研究所中成列了一张1929年由辽宁省公安局颁发的汽车司机许可证,其中对司机作出了限速、控制车距、鸣笛和服从交警指挥等要求,而且当时就要求驾驶员必须随身携带驾照以备检查。

由于各省市分别推出了各自的驾照制度,这对跨省管理和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1938年推出了互通汽车各省市执业汽车驾驶人统一执照,其中提到了驾照一年两审和驾照吊销等规则。

话说洋车夫

话说洋车夫
旧北京人力车夫的 辛酸故事
话 说 洋 车 夫
• 在民国时期,有着这样的一群 人,他们拉着一辆黄包车,在 大街小巷中接送客人,他们就 是洋车夫。
• ①私家洋车夫 私家洋车夫是给条件优越的人进行拉车的 人。他们的车辆装饰得十分讲究,车身漆 成黑色,满镶铜活,全车上下一身蓝布, 车前两盏铜车灯,车踏脚下面安着铜铃, 拉着的时候“当啷——当啷”响,十分气 派。

• ③包月车夫 包月车夫分两种,有主人家的车和车夫自带 车。这种车夫比拉散座的要好一些,有固定 的主人,到月底有固定的工钱。有时主人大 方,还会给一些其他东西。而且包月是包住 的,有些还会包吃。 ④散座车夫 祥子就属于这类散座车夫。散座也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自己有车的,只要有钱够吃喝就行。 第二类是没车的,就和现在的的士司机一样, 但是他们交完份子钱后,车场管吃和住。 •
根据书中内容,从职业特点、人员 构成、生活状况等方面介绍洋车夫 这个行当的情况。
职业特点: 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 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 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 小农思想,狭隘的目光; 个人奋斗的思想。
人员构成: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 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 生活状况:当时的车夫们活在城市底层, 地位卑贱,经济困顿,每日赚到的工钱 通常不足以养家糊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你谈谈“洋车”
对祥子一生作用。
• ②长途洋车和专拉洋买卖的车夫 这两种车夫都有耐力,力气大,从市中心到清 华大学、颐和园,一气儿跑完。并且他们不屑 于三五个铜子的买卖,长途拉一趟是一趟。洋 买卖更是厉害,有耐力还是小事,最重要的是 他们能听得懂英国人 、法国人讲的外语,知道 他们说的是哪里,什么万寿山、雍和宫。他们 也会说外国话,但从来不传授给他人。所以普 通洋车夫都不会和他们抢买卖。而且他们有一 种自己的步法,有着一种独特的神气,仿佛和 其他车夫不是同行。

民国初期北京电车与人力车的矛盾

民国初期北京电车与人力车的矛盾

月 1 { 4 F北京《 晨报》 报道 《 车夫 跑死了》 洋 ,

人 力车 的矛盾
口 刘敬 忠 李 玉梅 李玉 环
个保定府 的人力车夫在前 门拉 着车往南 驰, 突然 被泥水 滑倒 , 满地 翻滚 , 绝身 气
广。 1 :而 6H北京《 晨报》 又有《 洋车夫命 比牛
马贱 又跑死 了一个》 的报道 , 东 四牌楼 在 炒面胡 同居住 的人力车夫马三拉车疾驰飞 跑, 一跤跌倒 , 不省人事而身死。可见 , 人力 车夫在谋生 的I 司时又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 人 力车夫是一个辛劳困苦 的阶层 , 拉车时需长 途奔跑 , 劳动强度大 , 所得的微薄收入却 但 食不果腹 , 挣扎在死亡 的边缘 。自中华 民困 成立 十年以来 , 一 北京物价飞涨。 、 、 衣 食 住三
0 余枚 ) , 外 所剩不过 8 。百人中 前门至西单牌楼或东单牌楼价约 1 , 0枚 0枚 现 看。 沿电车路轨站岗的巡 警 , 因指挥行人车 枚至 10 其余 的老弱车夫 以 在也是 l 枚 。但从 前 3 0 O枚可 以兑换银 元 马, 无不大为忙碌。 北京市 民对 电车这一新 只有一两人是 自置 车辆 ,
民国初期 北京城 内的交通工具 非常落 后 。人们 出行的代步 _具 主要是人 抬的轿 r 子和骡 马拉的轿车 以及人力年 。随着 北京
城 市 人 口 日益 增 加 ,住 户 遍 及 四 城 ,交 通 “
民国初期 北 京 电车 与
力车给 了贫民一条生路 。 但每年因拉车而累 死的人不知又有多少 ,拉 车无疑是 一险径 , 猝死街头的现象时有发生 。所 以说 , 人力车 同时也给贫民开了一条死路。据 12 4年 1 9 0
滋形不便 ”I , 急需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 北洋 政府 为解决交通 困难情形 ,决定 兴办北京 电车 ,成立 ‘官商合办性质 的北 京 电车股 r 份有 限公 司 , 筹备 电车 通事宜 。 北京 电车公 司克服重匝 难 ,经过三

汉口史话消失的人力车与顽强的“麻木”

汉口史话消失的人力车与顽强的“麻木”

汉口史话消失的人力车与顽强的“麻木”“一个伢的爹,拉包车,拉到巷子口,解泡小溲。

警察看见了,三拳头。

拉到火车站,丢炸弹,炸死了日本上十万。

”——汉口童谣人力车,解放前叫黄包车。

商贾的包车很阔气的,车杆两边有吊灯,车座有篷,脚前有踩铃。

车前遇有人,坐车人踩下铃,叮当,叮当的响,很气派的。

汉口开埠前, 汉口镇没有像样的城市道路。

很长一段时间内,,独轮小车、轿子和马车是市区的主要客运工具,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人力车的传入。

民国时期,行驶在法租界的人力车,今中山大道与岳飞街交汇处。

人力车:并肩同辇却无愁1870年日本人礁加夜峇设计了第一辆人力车,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法国人米拉传入上海,时称“东洋车”。

东洋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其结构、用材,均体现出当时工业技术的进步。

它有两只车轮,两根车把杆,由拉车人手握把杆拉动行走,因而也称作人力车。

光绪十四年(1888年),人力车传入汉口,比北京、上海为晚,最早现身于租界,由租界自备,并限行于租界内。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汉口英租界工部局准许人力车成为客运营业工具,当时正式登记的数字是1000辆。

1946年7月29日的《新湖北日报》上载有一篇有趣的文章《汉口的人力车夫》,文中说道:汉口最早第一辆人力车,系由新泰茶栈的一位黄胡子洋人介绍,才输入到汉口来。

当时的第一个拉车者,是一位名叫余八斤的年轻人。

早期的人力车十分简陋,车座夹在两根扶杆中间,车轮是木制的,很大,直径足有1米多,外包铁环。

行车时,车轴与轮芯相摩擦,发出刺耳的咯吱咯吱的响声;车轮上的铁环与坚硬的地面相碰撞,毫无缓冲的余地,不但车夫十分吃力,乘客也颇受颠簸之苦。

1907年,汉口街头出现一种新式人力车,木轮改成了钢圈,外嵌充气轮胎,車辐改用钢丝,车轴内装上了钢珠;原来的车座改成了车厢,车厢下增加了减震的钢板,配上柔软舒适的座位;车厢在两轮之间,连接车厢的是两根长木杆,车木杆也根据拉车人的体验不断改进,其长度调到合适的尺寸,车辆行进时更为轻巧,人力车夫握杆而行,可以平稳快跑,行走起来颠簸程度大大减轻,乘坐较老式木架车舒适,车夫的劳动强度也大为下降。

历史趣谈国民政府颁令淘汰人力车:剥削 不人道 文化倒退

历史趣谈国民政府颁令淘汰人力车:剥削 不人道 文化倒退

国民政府颁令淘汰人力车:剥削不人道文化倒退导语:1949年前后,西方人在中国拍摄的照片都表明:三轮车最多,自行车次之,人力车极少见。

1937年以后的十八年,中国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争中,首1949年前后,西方人在中国拍摄的照片都表明:三轮车最多,自行车次之,人力车极少见。

1937年以后的十八年,中国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争中,首先是抗日战争(1937~1945年),其后是国共两党间的战争,共产党于1949年获胜,最后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度得以发展的经济,基本陷于停滞。

抗日战争的影响之一,是中国境内汽油严重短缺,这极大地限制了汽车的使用,一种新型的个人交通工具三轮车应运而生。

它既有自行车的速度,又有人力车的载运能力。

迄今还不确切知道三轮车的发明人,但在20世纪20年代的亚洲,一些城市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三轮车,数量或多或少。

如上海早在1924年就有了三轮车。

三轮车在当时被视为机动交通的威胁,1927年上海禁止这种车辆在该市的公共租界和中国管理区内的街道上行驶。

抗战爆发后,三轮车作为汽车的非机动替代品再次出现。

1945年战争结束时,上海有6000辆三轮车,1949年,增至26570辆。

三轮车从根本上取代了人力车,这得益于1946年1月国民政府颁行的一道命令,它要求在接下来的三年中逐步淘汰人力车。

很可能是人力车的剥削、不人道、文化倒退的形象,促发了这一命令。

此后人力车的数量锐减。

上海在战前有人力车6万多辆,1947年时有12670辆,1949年时仅有3659辆,许多人力车夫接受重新培训而成为三轮车夫。

1956年,上海的最后一辆人力车退役,它作为一件历史古董送交上海博物馆。

广州的情况与之相似,至1949年3月末,4500辆用于出租的公共人力车有一半以上被淘汰。

1948年8月,美国汉学家卜德(Derk Bodde,1909~2003年,美国东方学会前主席,主要研究中国法制史)在离开中国11年后再次来华,他注意到,北京“与过去相比,最大变化之一,是老式人力车被新型的、外国人称之为pedicab的三轮车所取代。

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生存实态

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生存实态

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生存实态罗国辉【摘要】人力车夫是随着人力车的引进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群体.由于人力车夫人数过多,他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方面为了租得一辆车子与自己同行竞争,另一方面又在抵抗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之中挣扎着,同时还处于存废舆论的漩涡之中.人力车作为交通近代化的一种过渡,必然会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但是,在没有妥善安排车夫生计问题之前,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经不起考验.【期刊名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41)001【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生存实态;城市化【作者】罗国辉【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思政教研部,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0人力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而崛起的新兴交通工具。

人力车虽然算不上交通工具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角,但它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近代上海留下深深的烙印。

人力车夫是随着人力车的引进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的下层社会群体。

人力车夫拉车飞奔,一直是近代上海标志性的图景,坐人力车也是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人力车夫人数过多,他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方面为了租得一辆车子与自己的同行竞争,另一方面又在抵抗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之中挣扎着,同时还处于存废舆论的漩涡之中。

因此,研究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不仅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特色,对其进行生存状态的描述将有助于深化对人力车夫的立体了解。

一、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的来源近代上海人力车夫大多是破产的农村流落到城市谋生的农民,他们失去了土地,完全沦为无产者,成为生活在大城市社会底层出卖苦力的劳工。

据统计,民国初年上海当时有人力车夫五万人。

[1]614到20世纪30年代,人力车夫数目更是达到了十一万,自用人力车车夫尚不计算在内。

[2]人力车夫群体之所以庞大,一方面是新式交通工具没有充分发展,人力车作为补充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造成劳动力的“过剩”,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只好出卖自己的苦力,拉车则是当时比较好的选择。

九十年前一场电车文明与人力车夫的冲突

九十年前一场电车文明与人力车夫的冲突

九十年前一场电车文明与人力车夫的冲突作者:沙敏来源:《北京档案》2020年第09期当一幢幢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当一列列高铁在高速运行,当一艘艘无人机在空中翱翔,当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已经取代钱包……数百年来的工业化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以人工为主的服务行业带来不少矛盾与冲突。

在九十年前的民国时期,一场电车带来的电车文明与传统的人力车之间的冲突,就曾经发生过。

有轨电车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自诞生后就走入世界许多城市市民的生活。

1924年12月17日,北京有轨电车正式通车。

从此,方便快捷的电车进入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本篇文章将考证:1929年为何会发生人力车夫捣毁电车事件?人力车夫作为民国时期的底层群体,经历过怎样的生存与挣扎?人力车夫捣毁电车事件对当年的社会产生过怎样的影响?根据民国时期历史学家李景汉的调查结果,北京是全国拥有人力车夫最多的城市。

当时北京的人力车夫至少有5.5万人,占全城人口的7%,这就是说,每14个人或者每9个男人中,就有一个人力车夫。

如果再加上他们供养的人口,北京靠拉车为生的人就有15万之多,占全城人口的19%左右。

这显然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老舍笔下的小说《骆驼祥子》,取材于20世纪20年代人力车夫的悲剧生活,档案记载的人力车夫的生活现状堪比小说,甚至比小说中的人物更加凄惨。

人力车又名黄包车,是在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的、由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车,因此也称东洋车,拉人力车的车夫也称为洋车夫。

最早从日本引进人力车的是上海。

当时的东洋车的车身,按照管理机构的要求,一律被漆成黄色,因此人力车又称为黄包车。

据史料记载,清朝末年,当第一辆人力车出现在北京街头时,样式还非常简陋,车轮用木头制成,没有任何缓冲减震的装置。

随着技术的进步,车轮、车身经过改进,车轮已经改为胶质车轮,外观也比原先舒适很多,于是乘坐的人越来越多。

据民国档案,至1923年,北京的人力车就已经达到33000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人力车夫抵制汽车的抗争
t 文一 韩福东
为 安 了 徽 争 蚌 繁 埠 华 的 路 人 段 力 的 车 停 夫 车 发 位 飙 ,

在 s汽车 业的冲突 中 。 入力车 夫终是 弱
第 三十 八 师 一 部 及 宪 兵 一 营 保 安
队 一队的镇压 下 , 才得以平息 . 有
l 9 2 9 年3 月 l 7日展 ,
所 以苟 延 残 喘 者 , 只 有 郊外 或 电车 汽 车不能驶行的街道 , 还 可见 到 黄 包 车 的 踪 迹 。总 之 . 天 演淘 汰 , 在 此机械
滨 有 黄 包 车夫 约 1 5 0 0 人, 在 电 车 新轨
底, 因前国务总理熊 希龄准备将 自有
的 香 山慈 幼 院 汽 车 售 票 搭 客 , 所 得 用
作公 益 , 被人 力车夫认 为是“ 夺其饭 碗” , 又 引发 了 一 场 请 愿 事 件 . “ 打 倒 熊希龄” 的 口号 也 被提 出 。 人 力 车 夫 工 会 在 其 中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8 月3 0曰 , 数 百 人 力 车 夫 甚 至 包 围 北 平 无 区警 署 , 殴伤 巡 警 。 在
当时 的 智 识 阶 层 , 也 认 识 到 时 代 趋 势所在 , 传统 交通 行 业 的 衰 落 势 所 难 免 。正 如 在 杭 州 人 力 车 夫 风 潮
铺 设完全 以及修 复地震所损 之路线
以后, 外加公 共汽车 、 泰克赛 车的逐
鹿, 渐 有 不 容 黄 包 车 判处 死 刑 。
冲突在 这个夏天 开始升级 , 8 月 在 与 汽 车 业 的冲 突 中 , 人 力 车 夫 终 是 弱 势 群 体 。但 同情 归 同情 .
个 叫 容展 的 作 者 , 在l 9 2 9 年 发
表 了《 黄包车的消灭》 文章称 , 现查横
彼时 , 日本 一 直 作 为 中 国 效 仿 的
先 进 国 家 而 存 在 。 日本 黄 包 车 的 没
的中国而言 , l 9 2 0 年 代末 期 所 接 受 的
冲 击 可 谓 天 翻 地 覆 。 很 多 传 统 行 业 开始出现危机 , 包 括 大 都 市 的 人 力 车
落, 也 预 示 了中 国 人 力 车 夫 的 黯 淡 前
时代 , 不再 需用人力 的黄包车 , 踯 躅 于街 道 之 上哩 。
总工会改选 , 工 会 领 袖 张 寅 卿 鼓 励 车 夫沟工 队 、 清道队 、 市 工 程 队 武 力防护 , 致 肇 事 端 。另 外 , 铁 山 寺 和 尚此 前 受 电车 工 会 压 迫 . 也鼓励 人力 车 夫天 桥支 部 、 花 市 支 部 参 加, 捣 毁 电 车 及 电 车工 会 。胁 迫 和 利诱 , 是 此 次工 潮 的 两种 原 因 。 l 1 月 6日上 午 8 时, 北平警备 部用两辆汽车 , 将 人 力 车夫 暴 动 案 工 会 监执 委 员 陈子 修 、 贾春 山 、 马 文禄 、 赵 永山拉 出 , 绑赴 天桥刑场 执 行 枪 决 。 随后 布 告 罪 状 , 称 四人 煽 惑 人 力 车 夫 万余 人 , 分 别 指挥 捣 毁电车 , 扰害公安 , 破坏秩序 , 经 电 呈阎总司令( 阎锡 山 ) , 并 转 奉 国府 电准 , 已照 戒 严 条 例 及 惩 治 盗 匪暂

请愿事件 , 更能 彰 显 新 技 术 冲 击 下 传
统 车 行 的 危 机 。6 月, 开 设 环 行 电 车
的 消 息传 出 , 计划 7 月 实行 , 引发 人 力
车 夫的 抗 议 , 导 致 环 行 电 车 开 通 延 期。7 月8 日还发 生一 起 暴 力冲 突 , 电 车 司机 和售 票 员被 人 力车 夫殴 伤 。 但到 了 8 月 6日 , 环 行 电 车 还 是 通 车
认识到时代趋势所在, 传统交通行业的衰落
势所难免 。社 会各个 领域 在历史 中进步 的 牺牲和收获 , 大抵如此 。
为 首者三人及 协同者十 余人被解
送 地方 法 院 。
最 大 的冲 突 发 生在 1 0月 下
旬 。人 力 车 夫 发 生 暴 动 , 捣 毁 电 车 工会 。 沿 途拦 截 电车 打 砸 。按 照 中 央 社的报 道 , 此次工潮 , 原 因 起 于
势群体。但f 可 情归同情, 当时的智识阶层 , 也
他们 数百 人联合行 动 , 捣 毁 了新 民 、 凤 阳 等 七 家 汽 车 公 司 的八 辆 汽 车 , 殴 伤一名司机 , 然 后 四 散 而 去 。 当 地 商 协汽车业分会 , 向蚌 埠 党 政 军 联 席 会 议、 公 安局 、 商 民 协 会提 交报 告 , 请 求 主持公道 , 彻 查 并 法 办 暴 动 首 领 。 但 时 隔数 日 , 仍 无 结果 。 对 正 接 受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洗 礼
l 9 2 9 年。 人 力 车 夫 制 造 的冲 突 不 仅发 生 于蚌 埠 , 还在 杭州 、 汕头、 合 肥、 江阴 、 扬州 、 镇 江和 北 平等地 上演 。 和 镇江 的人 力车 夫 罢 工不 同 , l 9 2 9 年4 月 初 杭 州 的类 似行 动 , 则 充 满 了暴 力 性 . 不仅 多 家汽 车 公 司 的 汽 车被砸毁 , 还 有 乘 客 被 殴 伤 。 杭卅1 公 安局 长杭 毅因对 事件 处理 不力下 了台 .
景 。知 识 界 多 能 以 天 演 与 进 化 的 眼 光看此问题 , 而 社 会 活 动 家 则 因 此 多 了组 织罢 工和 反 叛 的机 会 。 发生在 l 9 2 9 年 的 北 平 人 力 车 夫
夫. 他 们 面 临饭 碗 被 汽 车 业 抢 夺 的 现 实 困 境 。经 过 多 次 博 奔 后 , 他 们 有 时 会 选 择暴 力 进 攻挽 回 败 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