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献山:用半个世纪敬畏自然
古树深情

古树深情梅洁《人民日报》(2013年05月22日24 版)那是去年岁末,我的朋友川儿给我电子邮箱发来一个古树园十几棵古树的照片,还有一封信——亲爱的梅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见这一园子古树,这是从100多个移民村庄移来的上千棵古树呀!那一刻,我周身细胞突然像啤酒冒泡似的,一个劲儿地发抖。
我不由自主地朝着菩提树走去,泪水夺眶而出。
我脱口说出:这是移民的根!故土家园没了,这儿就是他们的家。
将来他们回乡寻根祭祖,这儿就是他们寄托情感的家园……说这话时,我的心在颤抖。
我真的感觉到这些古树在向我这个“移民记者”求援:不要抛弃我们,不要卖掉我们,我们不能远离故乡。
如果我们走了,我们的儿孙回来就找不到家了啊。
……读着信,我就仿佛又看见川儿那双炯炯有神、直视着我的亮亮的大眼睛。
今年,初春三月,大地乍暖还寒,川儿约我去河南淅川看古树。
她说,她和淅川移民寻根文化苑老总——把这1000多棵古树从南水北调工程淹没区抢救回来的“了不起的朋友”李爱武先生策划: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期间,让移民们自愿回乡,回到古树园寻根祭祖、感恩家园,让故乡的古树慰藉移民永别故土的疼痛和思念。
接到短信时,我和家人正徜徉在南亚风光旖旎的格兰岛金沙滩,我决定回国后就去参加川儿和她的朋友举办的寻根祭祖活动。
4月2日,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园林,这是怎样一片擎天立地、沧桑壮烈的生命啊——全部被截去蓬勃枝丫的1002棵老树齐刷刷挺立在黄土地上,苍凉而庄严。
它们如白发稀疏的老者,高举双臂昂然向天,似呐喊似悲泣,似告别似接迎;它们也如饱经风霜的父亲母亲,伫立在黄土地上,默默地凝视着远方,是在遥望永别的故乡,还是在等待一个殷切的回归?它们更如沉默无言的圣者,在广袤的苍穹下以庄严的气势和难以言说的神韵,向世间昭示着一部无字的历史和亘古的人类命运。
每当我靠近或仰望一个苍老、神圣的生命,我都禁不住屏住了呼吸……瞧,那棵来自上集镇淹没区的千年古柳,树身的空洞能钻进一个人;那棵来自金河镇兴化寺村生长了1200年的黄连,主干上伸出的七根硕大无比的枝干,神祇般苍然向天;那棵来自简营村的700年大叶女贞,依然绿叶苍郁;那棵来自王万村的千年银杏,盘根虬曲,遒劲挺立;还有那棵世间的稀世珍宝乌龙木,还有那两棵同样珍贵的红豆杉……80多个品种的古树从100多个即将沉没的村庄抢救而来。
浅谈中学语文选文中的“自然美”

创新教育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大自然真是千姿百态,色彩纷呈!从喷薄而出的红日到清辉朗照的明月,从鱼跃鸥飞的大海到牛羊肥壮的草原,从千里莺啼到万里雪飘,从泉水叮咚到大江东去……这一切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你若是读过方志敏的著名散文《可爱的中国》,一定会记得这样一段话:“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悠雅的雁荡,与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山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
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对这令人爱慕的自然之美,文学艺术家们往往用整个心灵去接触它,拥抱它,感受它,并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去摹写它,吟咏它,赞美它。
中学语文课本中多有这样的华章佳构。
如写山之美,有刘征《过万重山漫想》所写的“夹江两岸连绵起伏”,时而“像虎豹迎面而来”,时而“像仙女腾空而起”的三峡群山之美;有姚鼐《登泰山记》中所写的“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的泰山之美;有李白《望天门山》所写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天门山之美;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写的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之美;有苏轼《石钟山记》所写的水石相搏,“如乐作焉”的石钟山之美;有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写的“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之美;还有老舍《济南的冬天》所写的“摇篮”一般、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所写的“眉黛”一般的无名小山之美;更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所写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之美,《沁园春·雪》中所写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群山与高原之美。
若是从这两首《沁园春》词联想开去,你还会发现作者所发表的50余首诗词中-竟有30余首提到了山,诸如《七律·长征》中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念奴娇·昆仑》中“横空出世,阅尽人间春色”的昆仑山,《忆秦娥·娄山关》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六兽盘山,又如写海之美,曹操《观沧海》中写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作文范文7篇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作文范文7篇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作文范文(篇1)严春友的《敬畏自然》唤醒了我前所未有的思绪和人应具有的本性。
文章前端的一句“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看此之后并没任何遐想和感触,但带着题目的好奇性一直读下去后,回想刚才的句子,忽地有一种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力量震撼我——“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滴”。
人类永远那么幼稚。
每个国家的人都在奋斗,都在拼搏,为了显国威而研制出一艘艘航天飞机,扔几个太空垃圾又算得了什么。
而在人类沾沾自喜的后面,隐藏着不可名状的灾难。
人类是聪明的,但聪明的不是人类。
一时的利己私欲便可以掩掩实实地遮住了人类所造成的后果的明亮眼睛,即使造成立无法挽救的后果,懊恼抽泣之后,还是有人故态复还。
“前车颠,后车鉴”,聪明的人们连这显而易见的道理也想不透么?人是聪明的,只是心被利益遮住了光明,失去了明辩能力。
人只是要考虑一切后果,就可以大大减少今后将要面临的灾难,和地球上的所有“弟兄”和睦的长久地共处下去。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作文范文(篇2)荀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有其运行规律,它不会因为天下处于唐尧盛世而特意存在下去,也绝不会因为出了桀这样的坏人而中止运行。
与荀子的观点不同,认为人要行善,不行善就要受到上帝的处罚,而且这种处罚有时要玉石俱焚,连善人也跟着倒霉。
这次二十几万人命的逝去难道又是他们作恶多端的缘故?放远一点说,几十亿年以后,太阳要大大膨胀,如果不离开地球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难道你对自然保持敬畏,太阳系就不出现这种前景吗?近一点讲,还存在有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能,只是敬畏能让小行星改变轨道吗?人虽然渺小,与宇宙比起来如微尘,如芥子,无法改变自然规律,但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规避自然灾害。
已有人提出可以主动出击小行星,而至于几十亿年以后,人一定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而迁徙到其他适合人居住的环境中去了。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作者:舒曼来源:《人生十六七》2016年第02期大自然是神奇的,给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生命资源;人类却不断破坏,使大自然伤痕累累。
河流失去了清澈,青山变得光秃秃,楼房多了耕地却少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却淡漠了保护意识,最终给自己带来了不便。
其实,大自然有着无穷的能量,我们要敬畏它,遵循生命规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个案一】气候变化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世界上的干旱地区变得更加干燥,水将不是唯一短缺资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失衡,致使世界1/5人口的生活受到影响。
北亚利桑那大学森林土壤和生态学助理教授马修·鲍克解释说,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素,如氮和磷等共17种来自土壤资源。
他为该研究开发的统计模型表明,随着气候变得更加干燥,氮会降低而磷会增加。
鲍克说,近几十年来,亚利桑那州一直受到沙尘暴持续增加的影响,预计种植业产量会因此下降。
而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未来必定遭受更多的灰尘之扰。
点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水将不是唯一短缺资源,而土壤的成分也将失衡。
这将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必将影响到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命运的安危。
如今,人们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淡漠了保护意识,污染、砍伐等行为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到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将引发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无论是干旱还是土壤成分失衡,最终受害的都是人类本身。
人类虽然具有聪明的大脑以及改造世界的能力,但在大自然面前仍然很渺小,是微不足道的。
【个案二】北极“变暗”,全球变暖据外媒报道,鲜亮雪白的北极冰层迅速融化,变成深色的海水,北极也随之“变暗”,会吸收更多太阳能,显著加剧全球变暖。
有关文章已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论文第一作者、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伊恩·艾森曼表示,北极“变暗”额外吸收的太阳能总量已经达到全球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四分之一。
从反射太阳能方面来看,北极在1979至2011年间已经“变暗”了8%。
《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一周内容概述《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
人与自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若论智慧,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且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论生命,人类是宇宙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到底该怎样面对自然呢?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罗布泊,一个曾经美丽的地方,可不到30年的时间就消失了。
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进行了实地考查和调查研究,向世人报告了罗布泊消失的原因,同时也向社会发出了呼吁,在我们目前大搞西部开发的同时,必须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环境的建设。
二、重点知识介绍(一)、《敬畏自然》(作者:严春友)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是一篇议论性的科学散文。
本文的论点正如文章标题所示的那样:人类必须“敬畏自然”。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人类为何应当敬畏自然。
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告诫人类不应当轻视自然;随后阐述了我们应当敬畏自然的种种理由。
全文立驳结合,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结构严谨、语言精致,不愧为一篇佳作。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敬畏并不是臣服,敬畏更是一种小辈对长辈、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尊重。
人类需要尊重自然,惟有尊重自然,我们才会得到自然的尊重。
本文的重点难点是:1、准确掌握各种修辞手法;2、掌握议论性散文的写法;3、仔细阅读全文,体会作者所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的良苦用心。
(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吴刚)如果你去过西北,一定会被满目的荒凉所震撼。
客观地说,造成这种状况,有自然因素,但真正毁灭性的原因是人,例如罗布泊。
人类的智慧是我们的骄傲,人类的短视同样触目惊心。
为了生存,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开发自然,但这一切并不能成为人类疯狂攫取自然的借口。
生态的崩溃源于这种疯狂,罗布泊的毁灭也源于这种疯狂。
本文的重点、难点是:1、掌握各种说明方法;2、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3、学习作者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2024年云南省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云南省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àng)丽名片。
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ì)云南。
近年来,云南不断发掘出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棕相间(jiān),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óng)下的彩虹。
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元素,以丰富的色彩和纹样形成独竖一帜的风格。
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
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靓(liàng)B. 缀(zhuì)C. 间(jiān)D. 穹(qióng)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巧夺天工B. 传习C. 独竖一帜D. 绚丽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血液承载不可或缺大放异彩B. 血脉承载不可多得精彩纷呈C. 血液传承不可或缺精彩纷呈D. 血脉传承不可多得大放异彩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B.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使它具有独特的风味。
C.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经过传统工艺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D. 芒市德昂族以传统工艺精心制作的酸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好的劳动教育让人终身受益。
大姆山间森茶情

大姆山间森茶情作者:梅献山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8年第11期1955 年农历九月初一,我出生在浙江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梅弄自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作为长子,父亲给我起名梅献山,从此,我的一生与大山和茶叶结了缘。
坚守大山终生梦我一直记得一件事。
那是在1975 年,杭州茶树植保员培训班上,老师讲道,“六六六”“敌敌畏”能在农作物上残留60 年。
当时农作物种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我不由得怀疑,摄入这样的饮食,我们还能回归于自然生态吗?思及此,我毫不犹豫地对大家说:“袁隆平是一名农业技术专家,能让全国人民吃饱饭;我是一名农业技术人员,要让全国人民喝上放心茶!”随后的27 年间,我在自家承包的大姆山茶园利用大自然相生相克的规律,采用“以园养茶,以茶养园,以虫吃虫,以菌灭菌”的十六字管理模式,不懈探索、试验,终于总结出有机茶园“七改”技术,使茶树种植重新“返璞归真”。
而所谓的“七改”,一是改春茶前修剪为春茶结束后修剪;二是改轻修剪为每年重修剪;三是改大茶蓬为适中茶蓬;四是改蓬面采为立体采;五是改采春、夏、秋茶为只采春茶;六是改茶园喷农药为剪、捉,以虫吃虫,以菌灭菌,遵循生态平衡的食物链的规律;七是改茶园施化肥为不打除草剂,养草固氮、固光合作用,以草为天然生态肥加工厂。
经年累月,茶园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硬土变松土,黄土变黑土,茶树的长势、品相都节节攀高。
2012 年国际有机低碳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广元召开,我在会上就“有机管理七改技术”作了重点介绍发言。
而有机认证铸就“放心茶”产业链、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论文,也被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收入“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系列丛书,后被列入丽水小学六年级、初中一年级乡土教材。
27 年探索,回归四千年传统,农耕技术成果证明,当生态环境超负荷时,绿色有机的森林产品应当并且完全有能力回归。
当时,我想以公司为载体,以生态为特色,迎接一切艰难困苦,立志要为丽水创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改变以往茶农为别人“代工”、因无定价权而只能获取较低收益的局面。
大师的自然情怀

大师的自然情怀
张兴武
【期刊名称】《新读写》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2008年全国高考和中考有一道奇异的风景,这便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多篇散文入选语文试题。
有趣的是,这几篇散文的笔触都指向自然。
全国卷Ⅱ选的是《马缨花》,湖北卷选的是《雾》,武汉市中考卷选的是《神奇的丝瓜》。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张兴武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74
【相关文献】
1.自然主义大师的浪漫主义情怀——浅谈左拉的《爱情一叶》
2.自然和谐之美,彰显大师风范--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爱明和他的青瓷人生
3.大师情怀--王贵玉写在荣获“中国白酒大师”称号之际
4.\"第三自然\"营造与人文的自然情怀\r——以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为例
5.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情怀\r——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支部书记陈秀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献山:用半个世纪敬畏自然
作者:关昌海
来源:《民生周刊》2018年第23期
“我能感觉到这绿水青山间万物的灵性,它们是知道感恩的。
只要我们爱惜它们,敬畏它们,它们就会不断地回报。
”
如果花掉近半个世纪的年华只为一件事,你会选择做什么?一千个人也许有一千种答案,梅献山的答案是,“植”守绿水青山。
认识梅献山的人都说他直,有人写给他一首打油诗:两出三进大姆山,铁饭碗换成茶缸子。
一家老少全搭上,一守就守一辈子。
当时看罢,梅献山笑了,可笑着笑着眼泪就淌了下来。
懂得梅献山的人理解他的不易,有人建議他就此收工,颐养天年。
当时听罢,梅献山点头同意,可第二天太阳一出来又进了大姆山。
“我能留给这一方山水的时间已经不多,但我能感觉到这绿水青山间万物的灵性,它们是知道感恩的。
只要我们爱惜它们,敬畏它们,它们就会不断地回报。
”梅献山说。
“两出三进”大姆山
1973年,18岁的梅献山从浙江丽水县西溪乡茶叶高中毕业后,到现在的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大姆山茶场种茶。
由于勤劳苦干、善于钻研,两年后茶场推荐他到杭州茶叶试验场茶科所学习,学成后他回到茶场从事植保工作。
1977年,梅献山被聘为当地农业局茶叶技术员,负责全县农村的茶叶栽培、植保等技术指导工作。
缘分使然。
1980年9月,党中央提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鼓励多元化激发农业、农民、农村活力。
已经“两进两出”大姆山的梅献山,同年被农业局派到那里蹲点。
看到茶场入不敷出,深陷经营危机,他主动实行技术承包,带领大姆山乡亲一起种茶。
经过调整经营思路、优化人员结构、强化内部管理,茶场很快扭亏为盈。
1992年,由于国家茶叶供给政策的调整,许多原本只顾生产、不愁销售的农民顿时销售无门,茶叶几乎全部积压。
何去何从?梅献山当机立断,成立梅峰茶业公司,开辟茶叶产销新渠道。
他第一时间组织培训茶农从传统加工烘青、炒青茶改制名茶,并到省内各大旅游城市游说,以期招引客商到丽水实地与茶农面对面选购、定价。
梅峰公司提供场所及过秤、结算付款等中间服务,这一办法深得产销双方喜爱,梅峰公司因此快速形成自发性茶叶市场,成为丽水九县市茶叶集散地。
冒险有机茶
当时,很多茶农使用化肥农药,梅献山很清楚农药对茶叶的毒害性。
他想,我为何不走一条不用农药化肥、专门生产无公害有机茶的新路呢?
此后,梅献山宣布了一个让很多人惊诧的决定:公司所属大姆山茶场停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生产资料,利用大自然相生相克规律,探索回归自然的管理模式,采取“以虫吃虫,以菌灭菌,以园养茶,以茶养园”的生态平衡管理模式。
然而,不再使用农药和化肥后,以往满眼绿油油的茶场日渐衰黄,产量锐减四成,而且几度因虫害,差点遭遇灭顶之灾。
另外,因为缺少营养,茶叶不壮,且形状也较差,导致别家的茶叶价格都比梅献山的茶叶卖得高。
质疑声、嘲笑声、嘘声不绝于耳。
彼时,只要梅献山给茶叶补施化肥、喷洒农药,便很容易让茶园回复往昔竞争力。
然而,性情耿直的梅献山并未退缩,始终忠于自己的“冒险”选择。
示范基地
此后,梅献山和工人们没日没夜地守在山上,剪枯枝、割野草给茶树当肥料。
经过几年技术改良,大姆山茶场终于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又过了5年,梅峰茶叶凭借其生态绿色的独特品质,开始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尽管梅献山的生态有机茶成功产出,但在外地茶商中的识别度始终不高。
一次,一位外地茶商看到梅峰公司的茶叶后表示愿意收购,但前提是贴上“碧螺春”品牌,梅献山断然拒绝。
他知道,自己要的不是眼前利益,而是打响自身的品牌。
因此,即使别人卖茶赚得盆满钵满,梅献山的茶场年年亏损数万元,他也要坚持打出自己的品牌——莲城雾峰。
2000年,梅峰茶业公司选送的莲城雾峰、莲城龙凤两个茶叶品牌获得在韩国举办的国家茶叶节茶叶评选金奖。
同年5月,梅峰茶业公司通过全市各行业第一个有机认证,使梅峰茶叶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
“很多人走走停停,只有他是真正在往前走。
”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局长叶庆武由衷肯定梅献山的坚持。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考察后也赞叹道,这在全世界的有机茶基地中也很罕见。
随后,梅献山的茶场被确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示范基地,他个人也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活动年先进工作者,其有机茶品牌创办史还被写入丽水中小学乡土教材。
老梅的“新烦恼”
如今,“梅峰”招牌越擦越亮,但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梅献山开始遇到“新烦恼”:10年茶叶市场被松阳取代,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找不到合适的电商,2万多斤好茶遇到“玻璃门”和“肠梗阻”,其中不乏保存20多年的老茶。
当地一职能部门负责人坦言,融资难是目前农业企业健康发展普遍面临的“玻璃门”和“肠梗阻”,梅献山坚守的生态理念虽然让人钦佩,但作为民营企业也面临融资压力。
如何让“梅峰”品牌发展步入科学轨道?经过调查研究,丽水市委、市政府,莲都区委、区政府成立帮扶小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协调解决梅峰茶业公司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
对此,梅献山说,他会继续用坚守去回报、去感恩。
不久前,小儿子梅少峰留学归国,放弃省文化厅的工作,走进大姆山,成为继父亲、母亲、哥哥、小姨、嫂子、侄子之后最后一个进山的梅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