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有效积温的测定
玉米有效积温概念

玉米有效积温概念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朋友们经常种植的经济作物。
要想保证玉米的高产和良好品质, 必须掌握玉米生长的规律, 特别是有效积温概念。
一、何谓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是指在几个月里,空气温度高于一定的基温度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温度, 即高于这一基温度的温度差值计算积温。
在一定生长期内,积温越多,玉米的生长速度就越快。
因此,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有效积温的计算不同生育时期对应不同的基温度和积温的累加方法。
譬如,从3月1日到6月20日的生长期间, 基温度为10℃。
在这个时间段内,当空气温度高于10℃时,这段时间的“温度差”就被收集并积累为有效积温。
每天的积温是指当天的“温度差”;每月的积温是从当月的第一天开始,累加到该月的最后一天;整个生长季的积温是从生长期开始,一直到末期(也就是采收期)的温度差值。
计算公式:积温 = (当日最高温度+当日最低温度)/2 - 基温度三、玉米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分析1.幼苗期玉米幼苗期生长迅速, 所需积温较少。
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是温度保持在20℃至25℃之间。
在这个环境下,玉米种子一般在10至14天内能够发芽。
2.生长期生长期是玉米生长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对应的有效积温分布范围在2400至3500℃之间。
在这一时期间,玉米生长条件较为敏感,一旦在这段时间内缺少有效积温,可能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滞。
3.会苗期会苗期是指玉米植株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形成完整叶片的时期, 有效积温的分布范围是3000至4000℃。
在这一时期中, 健康的生长环境意味着玉米植株生长更加健壮。
4.发育期发育期是指玉米植株生长达到顶端, 且出现丝茎时的生长期, 有效积温的分布范围在3200至4600℃。
在这个时期内,有效积温对玉米产量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有效积温对于玉米生长的影响非常大,关键是要能够掌握好各个生长期间对应的温度范围和基温度,以便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温度状况作出合适的调整,从而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
快速估计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法的研究

快速估计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法的研究发育起点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通常是指种子开始萌发或幼苗出土的时刻。
发育起点的准确估计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有效积温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估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发育起点的准确估计是植物生长发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准确估计发育起点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植物研究中,发育起点的准确估计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揭示植物的生理机制,为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有效积温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估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该方法是根据植物对温度的敏感性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通过积累温度来估计植物的发育进程。
在有效积温法中,通常将温度范围划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个区间,对应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
在低温区间,植物的生长发育速度较慢,通常处于休眠状态。
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逐渐解除休眠,开始进入中温区间。
在中温区间,植物的生长发育速度相对较快,此时的温度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植物会进入高温区间。
在高温区间,植物的生长发育速度会受到抑制,甚至停滞不前。
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积温进行累加,可以估计植物的发育起点。
通常情况下,发育起点的估计是根据植物对温度的需求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来进行的。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需求和敏感性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有效积温法进行估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调整。
有效积温法的研究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到植物生理学、作物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
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和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并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这些研究成果为农业生产和植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发育起点的准确估计和有效积温法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积温测定的实验探究

式( 2 ) 中, C为发育 起点 温度 ( 生物 学零 度) 。有 效
积 温 K 和 生 物 学 零 度 C 的计 算 最 简 单 的 方 法 : 在 两 种 实验温度 ( T 和 T 2 ) 下, 分 别 观 察 和记 录 两 个 相 应 的 发
大 豆 玉米
图 1 大 豆和 玉米 播 种 示 意
育时间 ( N 和 N。 ) 值 。根 据 上 面 的 公 式 :
因 为 K 一N ( T 一C )
K 一 N ( 丁 2 一 C)
Kl — K2
3 实 验 结 果
每 天 观察 的 原 始 数 据 记 录 情 况 见 表 1和 表 2 。 实
验 结果 统 计 见表 3 。实 验 计 算 结 果 见 表 4 。
所 以 C一 ( N T2 一 N TI ) / ( N 一 N ) 将 c 代 人 有 效 积 温公 式 即 可 求 出 K 。根 据 此 原 理 , 可 以计 算 出不 同
植物 的 K值 。
4 讨 论
温 度 是 生 命 活 动 的基 本 条 件 之 一 。植 物 只 有 在 一
定 的温 度 范 围 内才 能生 长 , 在一般情况 下 , 低 于 o℃ 时 ,
2 材 料 和 方 法
2 . 1 0℃ 时 , 随着 温度 的 升 高 , 生 长
逐渐加快 , 一直到 2 0  ̄3 0℃ 之 间 , 生长最快 ; 继 续 增 高
覆 上 一 薄层 泥炭 土 , 浇 透水 , 然后 分别 放人 2 O℃ 和 2 5
℃光 照培 养 箱 中培 养 ( 图1 ) 。 ( 3 ) 观 察 记 录 。每 天 定 时 观 察 生 长 情 况 并 注意 补 充 浇水 , 第 一 片真 叶充 分 展 开 后 , 记 录 所 用 的 天 数 和 培 养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有效积温法则是指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度条件,计算出植物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所积累的温度总和,从而预测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这一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施肥时间和收获时间,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有效积温法则的原理和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有效积温法则的原理是基于植物对温度的敏感性而建立的。
植物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植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长最为适宜,超出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有效积温法则就是根据植物对温度的需求,将温度条件转化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计算出植物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总和。
在实际应用中,有效积温法则通常用来预测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长周期。
通过对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需求进行研究和实验,可以得出不同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模型。
然后,根据实际的温度条件,可以计算出植物在特定时间段内所积累的有效积温总和,从而预测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施肥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举个例子来说,以水稻为例,水稻的生长发育受温度的影响非常大。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例如,水稻的萌芽期和幼苗期对温度的需求较高,而成熟期对温度的需求较低。
通过对水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需求进行研究和实验,可以建立水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模型。
然后,根据实际的温度条件,可以计算出水稻在特定时间段内所积累的有效积温总和,从而预测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
这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水稻的种植时间和施肥时间,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对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施肥时间进行预测外,有效积温法则还可以用来预测农作物的收获时间。
通过对农作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需求进行研究和实验,可以建立农作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模型。
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生物为了完成某一収育期所需要的 一定的总热量,可以称为热常数 (thermal constant)或总积温(sum of heat),也可叫做有效积温(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描述有效积温法 则的双曲线公式为:
K=N(T-C)
K=N(T-C)
• 其中K是指热常熟,即完成某一収育阶段所需要的 总热量,用“日度”来表示; • N是指収育历期,即完成某一収育阶段所需要的天 数; • T是指収育期的平均温度; • C是指収育起点温度,即生物学零度(注:生物的生长
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 农业中的应用 (law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
一、有效积温法则的概念 二、由有效积温公式推算出K和C 三、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中的应用 四、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五、有效积温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一、
有效积温法则的概念
温度不生物生长収育关系 的最普遍规律是有效积温法则。 法国雷米尔(Reaumur,1735) 从变温动物生长収育过程中总 结出有效积温法则。
(2)预测和控制昆虫的収育期
如已知一种昆虫的収育起点温度(C) 和有效积温(K),则可在预测气温(T) 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収育期的出现。同样, 可以调控昆虫的饲养温度,以便适时获得 需要的虫期。
(3)有效积温法则在预报预测害虫中的 应用 预报预测储粮害虫的目的,在于及 时収现害虫,准确地判断害虫的収展 趋势,以便选择有利时机迚行治理, 争叏用最小的代价叏得最大的经济效 益。
益虫的保存利用
为了迚行害虫防治,可以利用有效积温法则计 算出释放益虫的合适的时间。
(4)有效积温法则在水稻生产中的 应用
有效积温更能反映水稻生育期间对热量的要 求,丌同类型的品种需要丌等的有效积温,只要 地理位置和其它外界条件变化丌是过大,同一品 种对有效积温的要求通常是稳定的。 有效积温丌仅可以衡量某种作物对热量条件的 要求、评价某个地区的热量资源、制定农业气候 区划,而且在水稻生产中也被广泛应用。
有效积温法则名词解释

有效积温法则名词解释
有效积温法则是指一种热力学规律,用于描述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的影响。
该法则认为每种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昆虫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具体来说,有效积温法则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V = KT / (1 - r)
其中,V 表示昆虫的致死量或最大承载能力,K 表示常数,T 表示温度,r 表示热力学摩擦因子。
该公式表明了温度对昆虫承载能力的影响,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昆虫的承载能力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但是,当温度超过一定的极限时,昆虫的承载能力会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昆虫死亡。
有效积温法则最初是在研究植物发育时总结出来的,但其也可以用来描述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细胞的分裂和代谢等。
此外,该法则还可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生物技术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有效积温法则是气象学和农学中常用的定量工具之一,用于计算作物生长季节中的有效温度和生长潜力。
这个方法涉及到多种天气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降水和日照。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是这个方法的基础,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它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1. 有效积温概述有效积温,又称生长温度和温度饱和度积,是指作物所需要的适宜生长温度与实际气温之差的总和,即一定温度区间内持续时间长度乘以这段时间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之和。
而有效积温法则则是一种测度作物生长环境优劣的方法,是依据各种温度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宜生长。
主要应用于农学、生物学和城市绿地规划等领域。
2. 有效积温公式有效积温法则公式的一般形式为:E = Σ(Di(Ti - Tbase))其中,E为有效积温数量,Di为时间间隔(一般为天数),Ti为每天的当天平均气温,Tbase为作物的生长基准温度。
在上述公式中,Σ符号表示在整个生长季节期间,每个日期的有效积温值都要相加。
有效积温值可以是任何单位,但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
对于一些作物来说,其适宜的生长基准温度可能会根据品种和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版本的有效积温公式,例如:E = (T-Tbase) * t其中,E代表总的有效积温量,T是当天的平均气温,Tbase是作物的生长基准温度,t是用到温度饱和度积来计算植物活力和生长潜力的时间因子,单位可以是小时、天、月或年等。
3.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在农业方面,有效积温法则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生长潜力评估、作物生产计划和气象预测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何时会有最好的收成,估算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强度,以及优化灌溉计划和肥料之类的作物管理决策。
在城市绿化规划方面,有效积温法则也是重要的工具。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哪些树种和草地植被适合生长,以及他们应该在哪个季节和哪个地方种植,以最大程度地增加城市植物的繁荣和健康。
4. 有效积温法则的局限性虽然有效积温法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城市绿化规划等领域,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植物的有效积温测定原理

植物的有效积温测定原理植物的有效积温是指某个物种或品种所需的特定温度范围内累积的温度总和,通常用于预测植物发育和生长进程。
有效积温的测定原理主要基于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抑制植物的生长,而适宜的温度则促进植物的生长。
因此,有效积温的测定就是要确定植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积温总和。
有效积温的测定通常涉及两个关键参数:基础温度和上限温度。
基础温度是指低于此温度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将受到抑制,上限温度则是指高于此温度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会受到抑制。
两个温度之间的范围就是植物的温度适应范围。
基于基础温度和上限温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测定植物的有效积温:1. 定义积温计算期:首先需要确定测定有效积温的时间范围,通常与植物的特定阶段或生长季节相关。
2. 收集温度数据:在积温计算期内,需测量并记录每天的气温数据,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站、自动气象站、温度记录仪等设备获取。
3. 计算每天的有效积温:计算每天的有效积温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三角函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基础温度和上限温度之间的温度适应范围。
三角函数模型如下:ETT = { [(Tmax + Tmin) / 2 –Tbase] * [(Tmax –Tmin) / 2] }^k其中ETT表示每天的有效积温,Tmax和Tmin分别表示当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Tbase表示基础温度,k表示一个补偿系数,通常为2。
4. 积累每天的有效积温:在积温计算期内,将每天的有效积温相加,得到累积的有效积温。
利用有效积温测定原理,可以应用于农业、园艺等领域。
例如,在种植作物中,了解作物的有效积温需求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品种和预测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进程。
在花卉园艺中,有效积温可以用于确定开花时间和花期的预测,从而协助花农进行花卉管理。
总结起来,植物的有效积温测定原理是基于植物对不同温度范围的生长和发育的温度适应性考虑,通过计算每天的有效积温并累积得到总和来预测植物的发育和生长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测定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2010 至2011 学年二学期填报时间2011 年 4 月17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序号二实验名称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测定
实验时间2011.4.6-2011.4.15 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6
一.实验预
1.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有效积温测定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温度与植物关系的认识。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
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温度对植物和变温动物(特别是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上。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可表示为公式:
NT=K
式中,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有效积温。
生物的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而不是从零度开始,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则上述公式可改写为:
N(T-C)=K
式中,C为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K和生物学零度C的计算:
最简单方法:
在两种实验温度(T1和T2),分别观察和记录两个相应的发育时间N1和N2值。
因为K1=N1(T1-C)
K2=N2(T2-C)
K1=K2
所以C=(N2*T2-N1*T1)/(N2-N1)
代入有效积温公式即可求出K。
3.实验设备及材料
(1)实验器材
光照培养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瓶、纱布、镊子、小烧杯等。
(2)实验材料
玉米种子、大豆种子,经消毒后的泥炭土。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催芽:种子的选取—饱满
处理:
(1)、常温下湿纱布包裹种子,用温水浸泡1d,倒掉水
(2)、25℃恒温培养
(3)、注意保持纱布湿润、透气
(4)、观察:露出芝麻粒大小的芽,便可播种
播种:将露芽的种子播种在烧杯中,播深1~2 cm,覆上泥炭土,浇透水,然后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
观察并记录:
(1)、温度
(2)、生长情况(各生育期)
(3)、经历的天数
注:第一片真叶充分展开后,记录所用的天数、处理的温度。
二、实验内容
1、每天观察的原始数据记录表(每组);
2、实验完毕后,将原始数据整合成实验结果记录表,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表1;
3、用公式K=N (T-C),计算不同植物种子的有效积温(K)和发育的起始温度(C),并填入表2;
4、比较、分析。
三、实验现象与结果
1、实验记录
分组种子数温度o C 从种子种植到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间
1 3 20 12d
2 3 25 9d
2、实验结果
T1=20o C T2=25o C
N1=12d N2=9d
因为K1=N1(T1-C)
K2=N2(T2-C)
K1=K2
所以C=(N2*T2-N1*T1)/(N2-N1),那么,C = -3o C
根据N(T-C)=K,K1=K2=K,代入数据,的K=252
3、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