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滕怀湘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滕怀湘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吉林省长白山开发区池南九年制学校 滕怀湘
长征的原因 开动脑筋 长征的经过 本课结语 长征的胜利
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次反“围剿” 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第源自次第五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长征的原因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 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 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 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
长征精神。这种精神, 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 伟 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 大 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 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 的 长 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 征 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给 党 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和 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人 民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 留 斗的精神。 斗的精神。” 下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以后, 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 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红军佯攻 贵阳,直逼昆明,然后巧渡金沙江, 贵阳,直逼昆明,然后巧渡金沙江, 完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完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3、甘肃会宁会师(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 师)
4、长征结束:
时间:1936年10 月 全长:二万五千里
5、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 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 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课堂思考:
1、我们大家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应向红军战士 学习什么精神? 2、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 3、现代青年人如何去弘扬长征精神?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者:陇西县菜子中学 高文敏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领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第五次军事围剿
图为国民党军队修筑碉堡
1、长征的原因:
1933年10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 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博古和李德的军事错误指挥, 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
被迫开始长征。
长征开始的时间:
1934年10月
长征出发地之一----江西 瑞金武阳渡
3、遵义会议的召开: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 月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 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 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 了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内容
意义
二 、长征的胜利
1、艰苦的历程
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
四渡赤水河太平渡口
红军渡金沙江时的皎平渡口
泸定铁索桥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 金山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 PPT课件 图文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 PPT课件 图文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 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 ,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 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 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成功 ,但这 姑娘却 本末倒 置了, 并不是 有了钱 有了权 有了成 就以后 才全力 以赴的 工作, 而是全 力以赴 工作, 投入了 自己的 全部以 后,才 有了地 位名望 钱财。 你要先投入,才会有收获,当你 真正投 入做一 件事后 ,会明 白两件 事:首 先你会 明白, 把一件 事认认 真真做 好,所 获得的 收益远 大于同 时做很 多事; 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 事仍未 有回报 ,是因 为他们 从未投 入过。 从“做 了”到 “做” ,正如 “知道 ”到“ 懂得” 的距离 。 3 之前单位有一个姑娘,工作特别 拼命, 只要说 起她的 名字, 大家都 会赞不 绝口: 这姑娘 工作拼 命的程 度,连 男人们

红军不怕远征难 PPT课件21(说课) 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 PPT课件21(说课) 人教版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13、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八年级的学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作品而缺乏对长征艰 苦历程的完整学习,根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 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极其伟大意义 2)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7、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9、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 征
板书设计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 移
瑞金出发 渡过湘江 抢渡乌江 遵义会议
经过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结果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意义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10、不曾等待,不知等待的滋味,不曾迷恋,不知说不出的爱的痛苦,你是否还记得,曾经还有一个人是那样深深的爱你?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 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4.10中央 革命根据地
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翻越夹金山
巧渡金 沙江
过草地
四渡赤水
陕北吴 起镇
会宁, 三军胜利会师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迹。”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成为之后革 命的主力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 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掌握: 长征的原因、路线、结果和意义。 理解: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讲述: 长征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习: 先烈不畏艰险、通往直前的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 顾问。奥地利人。1933年 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 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
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 “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 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 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 失败。1935年1月,在遵 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 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 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 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 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 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_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_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品课件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
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 雄主义精神;
总结长征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
战略转移
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
长 经过 1935年10月到达陕西的吴起镇 红二方面军:
A.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1936年10月)
确立了……这次会议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是党的历史上…… 。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艰苦奋斗红、百军折不长挠的征精神中;创造的奇迹: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不怕牺牲一、勇次往直遭前的遇革命战英雄,主义路精神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
3BC、..强甘长渡肃大会渡宁征河会打师精乱是了长神敌征人胜的利激追结剿束励计的划标着志 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 民族走向复兴。以下是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红军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不顾国难,却积极围剿红军。
一、绝路逢生----原因篇
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
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 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 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 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 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 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七 过 岷 桥 水 磅 逶 千 不 毛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泽 尽 千 铁 云 走 腾 只 远 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南昌
南昌起义示意图
观看视频后,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人教版
写于1935年10月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 什么历史意义?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 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过草地
红军长征后期的路线?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
E 大渡河 C D 金沙江
乌 B 江
A
自主检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
D 会宁
陕 西
C 吴起镇
西 康
B 遵义
湖 南
A 瑞金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第 一 至 四 次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 ,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 敌 我 毛泽东 10 万 4 万 避敌主力 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0 年 (前三次) 诱敌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科目四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 科目四仿真考试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 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 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长征的胜利
四渡赤水,打乱了 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 敌人的包围圈。 1935年10月,党中 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 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 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 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 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长征的胜利
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 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 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
红军不怕远征难
思考讨论:红军为什么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长征的胜利
四渡赤水,打乱了 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 敌人的包围圈。 1935年10月,党中 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 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 会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长征的胜利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时间:1936年10月
红二方面军、四方 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 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 长征胜利结束。
这首诗赞扬了红军长征不畏艰难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
红军怕远征难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 指挥;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强大。
结果: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 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长征的开始
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红军损失惨重; 毛泽东提出正确建议;红 军向贵州前进,开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长征的胜利
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 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 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长征的胜利
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 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 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长征的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 上和指挥上的错误,取 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 张,确定毛泽东、周恩 来等负责军事指挥。
红军不怕远征难
科目三考试 科目3实际道路考 试技巧、视频教程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长征的胜利
四渡赤水,打乱了 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 敌人的包围圈。 1935年10月,党中 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 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 会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长征的胜利
四渡赤水,打乱了 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 敌人的包围圈。 1935年10月,党中 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 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 会师。
推荐影视:电视剧《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