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2014-201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3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精编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称作——绿色学科。
2、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
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动物约150万种,植物约30万种。
3、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生长发育: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3)繁殖后代: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
(4)遗传和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5)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6)适应并影响环境: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再加一条(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X围:海平面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
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绝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X围内。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如绿孔雀的栖息地是热带雨林,仙人掌的栖息地是沙漠。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探究中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即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单一变量原则),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一、学习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结合课本相关知识,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对事物进行详细的观察,____________;第二步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问题的答案________;第三步是针对假设,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案包括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方法和步骤等;第四步是按照设计,________,________;第五步是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____________;最后是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各个步骤的顺序________绝对不变的。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________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要经过________的实验论证。
答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实施计划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并不是实事求是反复(二)合作探究1.请小组同学讨论:在科学探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证据验证假设?2.设计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3.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请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并写出探究过程。
答案:1.收集证据有不同的途径,如做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
2.①设置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③可行性原则。
3.(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设计实验: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3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三、当堂练习
(2019年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 盆时, 鼠妇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潮湿的地方。这 是为什么呢? 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该 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实验:
步骤1: 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 本相同的鼠妇, 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 分钟, 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并记 录。
实验法: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 器具、通过有目的 有步骤的操作和观 察、记录、分析、 发现或验证科学结 论材。料器具—实验操作—
得出结论
测量法
利用尺子、秒表、 温度计等工具, 对 确定对象的高度、 速度、温度等进行 测量, 用数据对事 物做出量化描述。
测量工具—测量对象— 得出结论
调查法:
为达到设想的目的, 制订计划, 收集研究 对象的相关信息, 然 后进行分析、综合, 得出结论。实地调 查是生物学研究常 用的调差方法。
1、只是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 上层才有 生物生存, 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 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下约10千 。 米之间
3、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
各约 100米 厚的范围内。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稳
4、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定的营养供给, 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A、分组实验
B、演示实验
C、对照实验
D、独立实验
3、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可以用一只鼠妇完成 B、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内进行, 不用设置对照
4. 下列各项不能算作假设的是( B )。
A.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B.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C.潮湿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D.土壤中的有机物多少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的基础,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他的研究使得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人们的寿命
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
设计曲颈瓶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说”
第二个瓶颈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 中的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入肉汤中 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
精彩回顾
曲颈瓶实验
1.为什么要将两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2.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比较甲、乙两组烧瓶的异同:
对照组
变量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 学家、化学家。 ●发明了巴氏灭菌法; ●发现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 ●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
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他的研究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
甲乙
自然状态 下的正常
表现
改变条件 的非正常
表现
实验组
影响因素
内容物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时间 ......
甲:普通烧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
乙:曲颈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Hale Waihona Puke ....瓶口形状 有微竖生直物 无微鹅生颈物
原则 相互做对照,称为:对照试验
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在变 化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单元第1章第3节: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重、难点)②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能力目标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间安排复习提问4分钟课件出示复习思考题: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有没有同学遇到过家里吃剩的饭菜变酸的情况呢?其实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
那么使饭菜变酸的微生物是饭菜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这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咱们就要用生物学的方法去研究。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有过此种生活经历的同学积极回应老师的问题。
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述,知道饭菜变酸是微生物造成的,并思考这些微生物究竟是哪里来的呢?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导入,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就在我们身边。
老师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
目标展示2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已经板书在黑板左侧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标,并板书本节课题: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读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不仅通过多媒体展示,而且板书在黑板上,可时刻提醒学生依照目标进行学习。
自学探究(一)7分钟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10-11页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图1.1-7,认真分析巴斯德实验,通过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尝试解决:助学第8页合作探究第一题。
提出自学要求:①先个人思考,再小组讨论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②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助学上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分析与讨论”,根据图1.1-7仔细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全过程,找出A、B两瓶设计上的异同,思考助学中提出的问题。
济南版初中生物目录 2

济南版初中生物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三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第三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动物的运动第四节动物的行为第五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节病毒第二节细菌第三节真菌第四节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四章生物的分类第一节生物的分类方法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三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第三节呼吸保健与急救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目录七上致同学们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人的新任务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科学·技术·社会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显微镜第二节植物细胞第三节动物细胞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克隆哺乳动物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科学·技术·社会“脱缰之马”癌细胞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四节单细胞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科学·技术·社会微藻与生物柴油第二节种子植物生物学与文学寄予植物的情怀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科学·技术·社会无土栽培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科学·技术·社会节水农业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科学·技术·社会现代化温室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科学·技术·社会森林可以减缓气候变化七下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四节关注心血管健康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三节安全用药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人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节保护我们的家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一章绿色开会植物的一生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第二节传粉与受精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第六节芽的类型和发育第七节植物的营养繁殖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第三章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婴儿的诞生第二节青春期发育第三节走向成熟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二节性状的遗传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的故事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第二节人的生殖科学家的故事“试管婴儿之父”荣获诺贝尔奖第三节青春期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科学·技术·社会“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营养师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科学·技术·社会“森林浴”有氧运动和高压氧治疗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科学·技术·社会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研究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心血管病与心血管医生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科学·技术·社会血液透析与肾移植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四节激素调节科学家的故事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科学·技术·社会退耕还林还草八上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养殖专业户第四节鱼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六节鸟生物学与艺术动物与造型艺术第七节哺乳动物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兽医师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生物学与文学借动物以言志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人类的起源第二节人类的进化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第三章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七单元生物技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术第二节食品贮存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第一节基因工程第二节克隆技术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科学·技术·社会动物行为学家的新装备第三节社会行为科学家的故事珍妮•古多尔和黑猩猩交朋友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动物与仿生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细菌第三节真菌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以菌治虫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社会“超级细菌”近在咫尺第五章病毒科学•技术•社会狂犬病和狂犬病毒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二节从种到界科学家的故事林奈和双名法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八下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科学•技术•社会植物的组织培养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标本员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科学•技术•社会带你参观养鸡场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科学•技术•社会中国拥抱“基因世纪”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技术•社会探索地球外的生命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的故事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科学•技术•社会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二章用药和急救科学家的故事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与生物有关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
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
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
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七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济南版)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点一. 身边的生物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 多万种,他们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组成的二. 生物的基本特点:①新陈代谢(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②生长发育③生殖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三 .差异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一.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比较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截细菌侵入)。
巴斯德的实考据了然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 . 生物学的科学研究过程大体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拟定计划→推行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其中研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吻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拟定合适的科学研究计划为研究成功的要点,生物学研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察见解,实验法,测量法,检查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构造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 显微镜的构造1.镜座:牢固镜身;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3.镜臂:握镜的部位;3.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能够对准通光孔。
光辉用来调治光辉的强弱:5.反光镜:能够转动,使光辉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相同的:平面镜和凹面镜6.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变换器,在变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7. 变换器:调换物镜。
8.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起落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起落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的步骤P13-14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布置⑵对光⑶布置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凝望物镜;尔后镜筒再上升,眼睛凝望目镜2、观察的物像与实质图像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示:可以利用黄粉虫来处理塑料垃圾,消除环境中 的白色污染。
点拨:(1)完成此探究过程经过了哪六个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 论、表达交流等。
(2)该同学是如何设置变量的? 变量应是唯一的
2017/9/7
2.阅读教材P.13“巩固提高”第2题,完成下列问题: (1)该事例中,珍·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 (2)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研究生命现象的?试 举例说明。
2017/9/7
达 标 检 测
8.某同学将少量黄豆种子种在花盆的土壤中,适 时适量地往土中浇水,几天后,黄豆种子发 芽了,因此他得出结论:黄豆种子的萌发需 要土壤。请问:他的实验合理吗?为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补充和改进?
z.xx.k
不合理,缺乏对照实验。 补充改进:将同样数量的黄豆种子种在另一同 样大小的花盆的木屑中,其它条件均相同。
2017/9/7
自主学习(一):(9分钟) 阅读教材P.10-11中“探究的基本过 程”,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讨论 下列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017/9/7
1.阅读教材P.13“巩固提高”第1题,完成下列问题: (1)陈重光实验的“假设”和控制的“变量”分别是 什么?假设:黄粉虫能够吃塑料,并能将其消化吸收; 变量:食物中的泡沫塑料 (2)陈重光为什么进行多次实验? 为了防止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3)陈重光的实验结论,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 些问题提供了启示?
2017/9/7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D.实验用具好看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B.观察法
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C.调查法和测量法
达 标 检 测
7.判断下列使用的研究方法。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用 调查 法。 (2)要了解鲫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 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 实验 法。 (3)要了解一片湖泊的大小用 测量 法。
如:要了解全校学生近视眼的现状,就必 须采用调查法;要了解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就要采用测量法;要探究花的结构,就要 采用实际观察的方式进行。
2017/9/7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那些收获?
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 :有研究价值 作出假设 :符合科学事实 制定计划 :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方法、步骤、 材料、器具等)----探究成功的关键 实施计划 成功的前提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
2017/9/7
达 标 检 测
1. 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分别 是: 提出问题 ________ 、 作出假设 ________ 、制定计划 ________ 、实施计划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___, 问题 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假设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探究计划包括__ 计划 方法 和___,以及所需要的___和___等。 步骤 材料 器材 3. 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____ 观察法 、 _____、_____ 实验法 测量法 、_____等,在实际 调查法 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2017/9/7
达 标 检 测
4.在设计探究光照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 哪一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D )
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
5.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 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B )。 A.运气好 C.观察时认真 6.探究过程中需要( A.实验法
2017/9/7
巴斯德实验
1.为什么说巴斯德实验设计 的最精妙处是曲颈瓶? 2.在巴斯德实验的两组装置 中,有几个条件不同? 3.你认为该实验为什么能够 取得成功? 4.请归纳巴斯德实验探究的 过程,共经历了哪些步骤 环节?
2017/9/7
自主学习(二):(4分钟) 阅读教材P.11-13中“探究的常用 方法”部分,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学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哪 些? 举例说明。 2.“在实际工作中,只需要一种生物学探究的 方法即可”,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谈 谈你的看法。
点拨: 设计对照实验时,有且只能有一 个变量,其它条件都必须相同。
注:完成达标检测题:A类1—4题;B类1—7题;C类1—8题。
2017/9/7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学科网
2017/9/7
1.什么是生物圈?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生物圈
的哪些范围内?
Z.x.x. K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3.什么是栖息地?
4.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017/9/7
2017/9/7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概述科学探究六 个环节的大致过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2.举例说明“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 成功的关键。 3.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尝试发现与生物 学相关的问题,并模仿设计一些简单探究实验,逐 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体验科学探究 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