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大全:(眼科奇书)

合集下载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阐微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阐微
隋君慷慨捐赀,付剞劂以寿世。呜呼!真人眼科一书,
云从宣其秘,厥功伟矣,而昆铁复广其传,亦不在云
从下也。予游胶西,得接云从之为人,醇正朴茂,
其容粹如,其言蔼如。予走四方,阅人多矣,而
云从实今人中所难。受其书而读之,抉精披奥,能
发真人之所未发,以晓愚昧,洵乎不朽之绝业也,
而可以与燮理者参矣。语曰∶“仁人之言,其利溥
游三十余年,簿书难章,目劳神疲,短于视,云
从为予药之,得复其元,云从之功也。今云从老矣,
幸其书得传,吾愿世之读是书者,望其宝之如方书,
而勿忘云从之功为焉,则感矣。
\x时康熙辛巳春王吉旦奉直大夫知胶州事平陵王基昌序\x
<目录>
<篇名>叙
属性:马君云从者,齐之淄青人也。其先与胜国宗
潢家迭为姻戚,世有显闻。云从当髫 时,颖慧
过他童子,就外传目辄数行下。宗HT 闾里,咸敬
惮之,卜为英物。少长,补博士弟子员,蜚声
黉序间,人皆以云从功名可立致。即云从亦雅自
负。无何,以攻苦过,时时病目,庸医药之日甚,且
几于盲,因祷诸神,如有所赐。既觉,心志之,遂遇
江左王君覆万,邂逅间,授孙真人《眼科秘诀》一书,
宛然若得诸梦中也。医如其方,罔不效,久而复明,
<篇名>辨眼疼有虚实论
属性:眼疼属火,有虚火、实火不同。暴疼为实,久痛
为虚;肿起为实,细小沉陷为虚,实痛肿且胀,虚痛
陷且涩。此眼疼虚实之辨也。
治实痛则泄其火,治虚痛则养其气、生其血。泄火
不可骤用寒凉,补气不可遽为助长。且眼以气血为主,
养血不可损血,补气不可动火。然气乃阳明之火,补
气焉得不动火?盖气实则热,气虚则寒,气平则温。

眼科奇书冷泪案例

眼科奇书冷泪案例

眼科奇书冷泪案例眼科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它关乎人们的视力健康。

在最近的一次国内医学会议上,出现了一本研究眼科疾病的奇特书籍,引起了众多医生的关注。

这本书叫做《眼科奇书》。

作者糅合了医学、历史、文学等多种学科,引人入胜。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的案例来阐述各种眼科疾病,本文将就其中一个冷泪案例进行介绍。

案例介绍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叫做小丽。

小丽是一个学生,但很快就毕业了。

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她的日常工作是使用电脑,每天需要长时间地盯着屏幕工作。

有一天,小丽发现自己的双眼出现了问题,视力开始模糊。

他去看了医生,发现自己患了白内障。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由于眼内透明结构(晶状体)出现混浊,使视线变得模糊,甚至失明。

但是小丽患的白内障很特别,因为她患上的是一种少见的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很难治疗,且容易复发。

医生向小丽解释说,治疗需要实施手术,手术后需要非常严格的护理过程,才能避免复发。

小丽正在患白内障的时候,这时另外一位患者刚好手术成功,出院回家。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人,她患上白内障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位老年人本以为自己已经摆脱了这种白内障,但却又复发了,开始再次出现视力模糊的现象。

她又回到了医院,并进行了再次手术。

病因和防治方法以上两个案例的不幸事件并不是个例,也不是偶然的事情。

据医学专家研究,这种白内障的复发是由于一些患者不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所导致的。

医生指出,白内障的复发是由于手术后患者并没有进行正确的执医,或是有其他不良习惯所引起的。

比如说,手术后应该避免运动,但有些患者对此并不重视,直接参加了激烈的运动,从而加重了复发的风险。

其实,白内障的防治方法还有很多,除了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外,也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眼保健操等手段。

医生特别强调,患者们应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长时间使用电脑等现代科技设备时,定期进行眼部保健,在明亮的环境下工作,尽量避免过度疲劳。

中医古籍眼科新书 眼球六筋

中医古籍眼科新书 眼球六筋

中医古籍眼科新书眼球六筋眼球六筋是中医古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中医眼科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方式介绍眼球六筋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眼科治疗。

眼球六筋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概念,是指眼球固定和运动所依赖的六个胶样筋束。

这六个胶样筋束分别为睛白筋、合筋、屈筋、斜胞筋、哭筋和睛络筋。

这些筋束彼此相互纵横交错,共同协助眼球完成其正常的视觉功能。

睛白筋是位于眼球表面的一层筋膜,它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类似于身体的皮肤。

合筋是连接睛白筋和眼球内部的关键筋束,它起到维持眼球形态和固定眼球位置的作用。

屈筋是与眼球视力调节有关的重要筋膜,它的紧张度可以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形状,从而实现远近视的转换。

斜胞筋是负责调节眼球的上下运动的主要筋膜,它的松紧程度决定着眼球的视野范围。

哭筋是连接眼球和泪腺的筋膜,它的作用是供给眼球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帮助维持眼球湿润和洁净。

睛络筋是眼球内部最重要的筋膜之一,它负责调节眼球的左右运动,使我们能够正常转动眼球,观察周围的事物。

眼球六筋在中医眼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中医理论,眼球六筋的功能失调将导致眼病的发生。

例如,睛白筋的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眼球外伤和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屈筋的松弛或过度紧张会导致近视或远视等视力问题。

斜胞筋紧张可能会导致斜视等眼动协调问题。

因此,通过调节和平衡眼球六筋的功能,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眼科疾病。

中医眼科治疗方法中,常常通过针灸、中药、按摩等手段来调节眼球六筋的功能和平衡。

例如,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眼筋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中草药可以通过内服和外用来滋养和保护眼球六筋。

按摩则可以通过刺激眼周穴位和筋膜来改善眼筋的松紧度,达到调节眼球运动和视力的目的。

总之,眼球六筋是中医眼科治疗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眼科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应用眼球六筋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眼球健康,预防和治疗眼科疾病。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奇书)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奇书)

如小眼角红,乃是小肠之火;加淮木通一两,车前仁一两。
如舌上白苔,是寒邪,黄苔是陈寒,重加麻黄二两或三四两,雄片(附子)一两或三四两,杏仁霜一两。
包头风方
用生附子一个,胡椒一两,火葱(细香葱)一把,老姜四两。
共捣烂入锅内,用酒同炒,大热铲起入布帕内,包头患处。包时如火烧一样,慎勿因热极难支遂将包药撤去。包至不大热时方取下,仍将此药留住,二次照前法炒包。如药干,又加酒炒包,如此二三次即愈。内服、外包要同一时。
一、以广雅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参考河南中医学院馆藏手纱本、衡阳市中医院李熊飞等校勘的油印本(以下简称李勘本)、河南中医学院刘振武氏手抄的《限科宜书》本(以下简称刘抄本)、以及荆小俦(音仇)整理的《眼科奇书》(以下简称荆整本),进行点校。
二、书中夺字、错字及少数难懂的字、词、句,均一一加以校注。凡需校注之处,均在其右上方附以角码,按角码顺序注于该页之末。
四味大发散
麻茸(麻黄碾碎去粉,所剩之疏松而呈绒状者)一两或二两,蔓荆一两,藁(音稿)本一两,北辛五钱或用一两(叶要去净),老姜一斤或用八两(连皮捣碎为引)。
八味大发散
照四味大发散方加西羌活一两,北云风(北防风)—两,白芷梢二两,川芎一两,仍用老生姜八两或一斤为引。看症加减,法列如后:
洗眼方
能治一切外障,烂炫风、火眼、痘风、血风眼等。
用西庄黄六两,生甘草四两,金银花二两,乌梅二两(去核),生黄柏二两,干菊花二两,铜绿二两,胆矾二两,枯矾二两,当归二两,红花二两。白矾火煅,余皆生用。
共为末,每剂三四钱,用布一块,碗一个,将药放在帕上,加半碗开水在药碗内,置饭甑(音赠,蒸饭的瓦器)上蒸好,乘热熏眼,外用布帕周围遮蔽,不使热气外溢。熏后即将此药水洗眼,渐冷即止,一日二次。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秘诀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秘诀
久矣。今化龙老,恐旦暮死,而此书不行于世;即旦暮未死,亦行于一方,不能遍宇内也。因发愿刊
行,又绵力未克终事,言讫,欷 感激,不能自已。时秋月满庭,爽气逼人,平闻其言,瞿然有
动,遂出砚田金,为之竣事。云从又云《秘诀》行矣,《阐微》不行,谁是能神解者。平目索《阐微》,尽
付之梓。虽贤人君子,或与匕箸之余,共成不朽之书,然三、四年来,艰难困苦中,未尝旦夕敢忘督剞
若仍生红丝翳膜,速将十将军冲翳散熏之,仍要揭尽内障,此谓永无后患。点之一月,可以全愈,不
必虑其后患矣。
如此一七服大决明散七剂,点赛宝丹七日;二七不点,服决明散、揭障丹相兼七日;三七服决明散,
止用此法,每日三、四次。一曰用小钟取药,些须洗之,自然安好。若要服药,即服开明汤。
<目录>卷之一\孙真人眼科总理七十二症秘诀
<篇名>二圣散
属性:白圣(五分,飞过用,即白飞矾) 绿圣(六分,生用,即生绿胆矾)
先将二味研为细末,复用十二圆黑面将军,将大碗一个,用水二饭碗,下将军于碗中,放在饭面上,
升麻、柴胡、草决明、木贼各(为末)一钱,龙胆草一钱半,荆芥、薄荷各(为末)一钱半
各如等分发丹头。如欲多配,照上法添之。如内外翳障重者,加雌雄石末三钱。制用银锅内 红,
入醋内淬七次。每用淡竹煎汤,食后服二、三钱,日二次,有奇效。
一两目中红如血,此三焦余热攻之,号曰珠玲。加栀仁、玄参、麦冬各三钱。
肝气上冲,脑汁下坠,翳障遮睛,内则垂帘,外则蒙蔽,乌风内障,脑汁下浸瞳人,瞳人歪小,瞳人下
陷,瞳人倒侧,瞳人不动,青光内障,红丝缠绕黑白,大小角上风痒,拳毛倒睫,赤眼烂弦,羞日
怕光,螺蛳突旋,蟹眼, 肉攀睛,头风患目等症,皆用十大将军冲翳散,此真人立名曰先锋开路散。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目录出版说明 (2)前言 (6)广传眼科奇书弃言 (11)眼科奇书原始 (14)眼科奇书说明 (15)眼科奇书正文 (16)外障眼病 (17)内障眼病 (37)内外障兼病 (35)治眼病根底要诀 (61)眼病禁忌药品及炮制法 (62)附录:治乳百验方 (65)眼科缘起 (65)出版说明为发掘整理祖国医学宝藏, 抢救行将失传的孤善本医籍,中医古籍出版社自1983年以来, 影印出版了大型系列丛书——《中医珍本丛书》,其中包括了从经典理论、临证诊疗,到中药、方剂、气功、养生等各个方面的论著。

过去,由于这些图书版本稀珍、收藏甚秘,一般读者根本无法得见,如今使众多有较大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孤本秘籍化身千百,广为流传、从而受到中医学术界和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忱欢迎。

但是,在数以千计的孤本秘本或流传较少的中医古籍中,也有一部分由于纸脆字脱、内页破损,或因手抄墨渝、版式特异而不适于影印者。

为了抢救这一部分珍贵古籍,我社又编辑了《珍本医籍丛刊》,对这些古籍版本的原文,进行了标点和简单的校注工作后,排印出版。

此外,对于部分版本珍贵而尚未排印出版的名著,由于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亦收入本丛书,以满足广大中医工作者的需求,促进中医学术的普及和提高。

迄今为止.该丛书已出版40余种,广大读者纷纷来信询问,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作如下说明: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在部分医籍中夹杂着一些不妥当的说法,甚至有极少数封建迷信,或不科学的内容,亦有部分论述哲时还不能为已知的现代科学理论所解释。

但我们的任务是抢救中医孤、善本古籍,需要保持这些古籍的完整性,并全面、准确地反映古代医籍的原貌,以便进行科学研究。

所以,对少数上述内容均不宜作改动或删除,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加以吸收和利用。

本丛书中载有大量的方剂,其中不乏简便效验良方。

很多医务工作者在临证运用后,反映能应手起效,立起沉疴。

现存最早的眼科专著

现存最早的眼科专著

农本草经》里已记载眼科药物 70 余种。 卷 1——6 主要辑录了《龙术论》及《眼 据《隋书 • 经籍志》记载,到梁代时已有 论审的歌》的内容,除眼科总论外,分 陶氏《疗目方》(5 卷 ) 问世 t,惜书已佚, 别记述了 72 种眼科病证及其治疗方药。 不得知其具体内容,但为我国最早的眼 卷 7 为诸家秘要名方,引录了《三因方》 科专著,确无疑义。其后尚有隋唐间人 等书中的 38 个眼科方剂,卷 8 针灸经; 托名“龙木”撰著的《龙术论》(4 卷, 卷 9 一 10 为诸方药性,均系从有关文 一作 3 卷 ) 及托名“龙树菩萨”撰著的《龙 献中辑录的眼科常用针灸穴位、针灸治 树眼论》(1 卷,又有 3 卷本 ) 眼科专著问 及药性主治。该书中最早提出眼科“五 世,可惜原书已佚,这些都是我国较早 轮”,书末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术集》(1 的眼科专著。而现最早的眼科专著当推 卷 ) 最早提出眼科“八廓。”该书在眼 宋代署名刘皓所著的《秘传眼科龙术论》 科中有一定的影响。宋代太医局还把它
专门论述关于病患者的护理问题。是为 我国最早的护理学专著,比欧洲最早的 护理专书英国人南丁格尔 ( 公元 1820 一
1910 年 ) 在 1858 年所撰的《医院记述》 和 1859 年所撰的《护理记述》(1948 年 再版时改为《护理的博看网 .2cn0.14A.l0l5 Rights Reserved.
《秘传眼科龙术论》全书 10 卷。 列为医家必读之书。
最早的护理学专著
■ 晨 曦
据《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记载, 扁鹊虢太子治病时,一面用针刺和汤药 治疗,另一方面还用热敷熨两胁下,以 保持太子的体温。这说明当对医疗与护 理是同时进行的。
《黄帝内经》中系统地论述了中 医护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精神修养、 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护理和禁忌、 服药治疗、护理等方面。东汉时张仲景 也十分重视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唐时孙 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将节调理” ( 护理工作 ) 的重要性,特别对小儿的 护理更有独特的见解。王焘所著《外台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阐微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阐微
投之,不知补肾生肝之气,肝气上冲,则翳膜更生,
变成玉翳浮瞒等外障矣。此皆用药之差,而非目病
之原不可治也。呜呼!举世迷路,混乱用药,轻病治
为重病,重病治成坏病,堂堂七尺之躯,竟作废人,
可叹可叹!余故为切切辨之,实症点白玉锭(方见三
卷)、点扫雾丹(方见《秘诀》)。虚症不点。
<目录>卷之一·元集
华。以致气血不能流通,云翳遂不能去。治年老或日
久云翳,必先补气养血。气血足,云翳自然活动易退。
血不足,固是目不得血也;火盛血耗,亦是目不得血
也。不宜点。
<目录>卷之一·元集
<篇名>辨眼珠下陷风轮有痕不作虚论
属性:阅各家眼科所载,有蟹睛突出者,有旋螺高
起者,人人皆知为有余之症。至于全珠下陷,庇小有
哉!”云从虽不得售于时,而功已施于天下后世。后
之子孙,昌大前业,固可操券以待,云从亦可以自慰
也夫!
时康熙辛巳春仲上浣华亭王用汲长孺氏顿首谨序
<目录>卷之一·元集
<篇名>总论
属性:眼有五轮八廓,十二经络,三百六十脉络,
皆一身精气上升,入通灵空窍,而为光明。其中轮
廓、经络、表里、阴阳、气血、生克等论,各家眼科
热毒随肝之经络上升于目,而生红丝,自白睛而入黑
睛,睛上云翳如称星,如丝缕,如梅花,时长时退,
甚至遮蔽瞳人。
治法宜服发散、和解之药,清热退翳为妙。
合观二症,黑白珠上未生翳膜,肝、肺上先生翳
膜,如何钩割得?先点扫雾丹,次用《秘诀》吹冲法,
点赛宝丹(方见《秘诀》)。
<目录>卷之一·元集
<篇名>辨眼内生云翳用凉药难退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瑰宝苑眼科奇书--------------------------------------------------------------------------------前言《眼科奇书》系清代渝州(今重庆市)李氏家藏秘本,著者不详。

李氏对此书珍若拱壁,私不轻以示人。

蜀东长寿县有孙奉铭者,与李氏相契十余年,始得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暂借—观,遂命其子、侄分而抄之。

后则按书立方,治眼无不奏效。

据孙侄本端氏云,此书抄得后久未付梓,直至1923年,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周松荣见此书而称赞之,并捐资在渝州印送一千六百本;次年,又由张小林捐资印送一千本,李学林捐资印送一千五百本,本书始得流传。

曾有述古老人,恐《眼科奇书》之名涉于奇异而不纯正,因更名为《眼科宜书》,但因本书效奇方奇,后世仍多沿用其本名。

1934年,蜀东长寿人安仁又在渝州复印二千本,厥后再未付梓。

《眼科奇书》的内容,一是论奇:认为外障是寒、内障是气,与世俗目不因火则不病、内障多肝肾不足之论相悖。

二是方奇:治外障用四味、八味大发散等辛温峻剂,治内障则主以枳壳、摈榔、郁金、香附等破气之药,与世俗寒凉攻补之方迥异。

三是量重:麻黄、细辛、蔓荆子、藁本均用至一两,生姜、黄芪曾用至一斤,闻之令人膛目。

四是效奇:孙奉铭曾谓按书立方,屡试屡验。

现代试用于临床,本书方药确有奇效。

至于方多温热,可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地理等特殊条件有关,虽立论偏颇,却纠正了目不因火则不病等偏见。

通观全书,对眼科的理论与临床确有价值。

对其药量之畸重,宜临近斟酌,减量用之即可。

由于时过境迁,旧刊原本几不复存,今人欲读此书而不可得,诚为憾事。

为使本书能够广泛流传,我们特将河南省图书馆珍藏的武昌广雅书局1924年石印本,参考国内流传的数种手秒本、油印本,予以点校刊出,供同道参阅,并藉以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工作中,为振兴中医眼科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我们的点校方法是:一、以广雅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参考河南中医学院馆藏手纱本、衡阳市中医院李熊飞等校勘的油印本(以下简称李勘本)、河南中医学院刘振武氏手抄的《限科宜书》本(以下简称刘抄本)、以及荆小俦(音仇)整理的《眼科奇书》(以下简称荆整本),进行点校。

二、书中夺字、错字及少数难懂的字、词、句,均一一加以校注。

凡需校注之处,均在其右上方附以角码,按角码顺序注于该页之末。

三、1934年安仁重印《眼科奇书》时,书前有广传眼科奇书弁(音遍,序文)言一篇,是研究本书历史及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献,特据李勘本补入。

四、原本无眼科奇书说明一节,今据李勘本补入。

五、书中治眼病根底要诀一节的内容,原误附于眼病禁忌药品炮制法中,今据刘抄本摘出,并补篇题。

六、原书无目录,今据正文新编目录,以利检阅。

七、原书药名用字多不规范,均径改,不出注。

八、原书尾无治乳百验方之附录,今据李勘本刘抄本补附于书末,俾读者了解诸版本之概貌。

九、因改竖为横排,凡右方、右药的右字,均改作上。

由于点校者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不免,敬希同道郢正。

卢丙辰安身谦李僖如一九八八年八月于河南中医学院广传眼科奇书弃言合浦之蕴珠,光华非不灿烂也,不有鲛人之识,谁为珍而藏之。

昆山之璞(音葡)玉,泽色非不温润也,不经玉人之剖,谁为取而用之。

珍藏之秘本,济世之良方,非不屡获奇效也,不赖先达之传,又谁为应验而广播之哉。

如《眼科奇书》,为李氏家藏秘本,不犹夫珠玉之蕴璞乎。

彼既珍若拱壁,私不出以示人。

延之,则立至处方;服之,则效若俘鼓。

都人一喜其方之奇;而恶其为钻核之李也久矣。

嗣蒙孙公奉铭,以不资费多,方妙得之。

按本开方,无不神效,是此书之福利社会也又久矣。

民国元年壬(音人)子,始获夏朝巽(音迅)君照抄原本。

仁不敏,何足以知之,然迂得运用之妙,确有意想不到之效力。

能不谓此书为稀世之宝乎?惟自惭学肤,虽查照旧本,不敢有所损益。

然旧本多有错简,前后颠倒,未分类次。

乃于定静之余,详参先后次序,分类记载,非日井井(有条理),不过使眉目清醒,便于阅览而已。

越至民国十二年癸亥秋,黄君绶星以寿世请,遂往渝印送二千份。

次年甲子,孙公本端复到汉皋合一会,印三干份,分送全国各省县慈善大家。

由是而此书传遍中国矣。

倘再重译推广,不几传遍天下乎。

是此书之应验流通,岂非如光泽珠玉之得以识珍取用于世界哉!第原方分两过重,谓为时方不可;每用一二钱(疑当作两),谓为纯系古方亦不可。

所谓效奇方奇,初不惊世骇俗。

此所以同人骤见之,亦咋舌而疑置之,勿惑乎传之不广也。

此述古老人所以改《眼科奇书》为《眼科宜书》,良有以矣。

甚有偏重五轮八廓之说,寒凉攻补之方,对于畸重分两,不明变化神奇,非驳诋毁,信口雌黄,欲将此书而焚之。

若而人者,奚啻(音翅,何止也)夏虫之不可以语冰哉。

多见其不知量矣。

勿惑乎广之不用也。

天下事可为知者道,难为不知者言。

吁,可慨矣!曰:是不难,改两为钱可也。

始而试验可也,获效酌加,亦无不可也。

运用之妙存于心,神而明之存乎人。

勿若刻舟求剑之辈,免贻徒读父书之讥,斯可耳。

仁特仿述而不作之意,表而出之,以备明眼人之采择,而妙用流通之。

庶当世多明眼人,而又启后之明眼人也。

用弁数言于首,尚希当代大雅进而教之。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七日即夏历十一月朔日,蜀东长寿虚谷子安仁廖(音料)政识于古渝州书斋。

眼科奇书原始此书得之于古渝州李氏家藏仙传秘本,屡试屡验,较他眼科书最为简要。

但其药分两颇重,宜临症斟酌,戥(音等,戥子就是称药的小秤)分轻重加减,用者慎之。

蜀东长寿拳铭氏谨注时在光绪丙戊春于渝城天符庙之书斋此书系仙人传授,治眼病百用百灵,勿以书少而忽之。

书虽少,一百零八症之眼病胥(音需,全都)在其中。

症虽多,总不外内障、外障二大纲。

何谓外障?外障是寒;何为内障?内障是气。

按此主方,百不失一。

重庆天符庙李氏老叟批凡红肿不开,疼痛难忍,满眼红筋努肉,羞明怕日,多眼泪,生眼屎,蟹睛,及头风灌目等症,为外障。

凡服内不红不肿,不疼不痛,无红筋努肉,服珠清秀,只有视物不明,日久断光,即为内障。

又有数症,无气无寒,药方列后尾。

外障眼病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眼病,红肿不开,疼痛难忍,羞明怕日,不喜灯火,满眼红筋努肉,多泪,或生翳子。

庸医以为虚火犯上,既用凉药,又用补药。

若是真火眼即愈;若是虚火眼,服此凉补之药,红筋肿痛虽去,眼内必生青膜,白云遮晴,不见人物,遂谓此人应带残疾。

不知用药不明,误受其害。

如是头风灌目,以及蟹晴,服此凉药,必穿无治,服补药者定死。

凡一切男女大小,外障眼病,用四味大发放或八味大发散,看症加减。

初起服一剂或二剂,将陈寒散净,即可全愈,永不再发。

若服凉药补药,眼珠上必起青膜、白云遮晴。

此时宜服大发散四五剂,即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以固正气。

又服大发散四五剂,仍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

如此交互调服,外用眼药点之,陈寒既散,白云青膜自消,何患眼之不复明乎。

凡头风灌目,头顶如棒敲,日珠如针刺,疼痛难忍。

内宜服四味大发散,重加北细辛二两或三风,又加明天麻二两(姜汁炒),外即用包头风药。

内服、外包要同一时,内外各一剂即愈。

凡生蟹睛,仍用四味大发散,加全虫一两或二两(酒洗去盐),僵蚕一两或二两(姜汁炒)。

服—二剂即愈。

如不愈,外用鳝鱼血点蟹睛上。

如有火,蟹睛是黑色:宜用涎笑蓉饼方。

此二方务于服水药时用之方能见效。

四味大发散麻茸(麻黄碾碎去粉,所剩之疏松而呈绒状者)一两或二两,蔓荆一两,藁(音稿)本一两,北辛五钱或用一两(叶要去净),老姜一斤或用八两(连皮捣碎为引)。

八味大发散照四味大发散方加西羌活一两,北云风(北防风)—两,白芷梢二两,川芎一两,仍用老生姜八两或一斤为引。

看症加减,法列如后:如有白云遮睛,加大蛇蜕一二条(酒洗),蝉蜕一两(去翅足),白寇壳一两(姜汁炒)。

此三味皆散云退翳之药。

外务用眼药点之。

如热泪多,重加蔓荆一二两;或泪冷,加北味(北五味子)二两,打碎。

然冷泪乃是内障眼病,须审明以此五味为主。

如白珠上红筋不去,加桑白皮一把,用刀刮去粗皮。

如红筋去净,此味不用,以其大泻肺气也。

如眼珠夜间胀痛不安,加肥玄参一两,汉防己一两;或又加炒香附一两,夏枯草一两。

如生努肉,加白芷梢一二两。

如两太阳经胀痛,加大明麻一两(姜汁炒),净藁本一两或二两。

如眼痒加全虫一两(酒洗),僵虫一两(姜汁炒)。

蟹睛亦加此二味。

如大眼角红,乃是大肠之火,加熟军五钱或一两,用碗泡水服,熟军用酒炒。

如小眼角红,乃是小肠之火;加淮木通一两,车前仁一两。

如舌上白苔,是寒邪,黄苔是陈寒,重加麻黄二两或三四两,雄片(附子)一两或三四两,杏仁霜一两。

包头风方用生附子一个,胡椒一两,火葱(细香葱)一把,老姜四两。

共捣烂入锅内,用酒同炒,大热铲起入布帕内,包头患处。

包时如火烧一样,慎勿因热极难支遂将包药撤去。

包至不大热时方取下,仍将此药留住,二次照前法炒包。

如药干,又加酒炒包,如此二三次即愈。

内服、外包要同一时。

点鳝鱼血方点蟹睛以鳝鱼血。

用干布裹,鱼尾二三寸在外,使病人仰卧,将鱼尾剪去二三寸,令血滴蟹眼上。

不必住手。

每日滴四五次即愈。

内服、外点同时,神效。

涎芙蓉饼涎芙蓉饼专治火蟹,一有火,色定黑。

此方并治眼丹、服漏。

涎巴虫四五条,芙蓉叶五钱(焙bei干),同捣如泥,作饼,将眼紧闭,切莫入眼内。

此饼贴在漏眼皮上,一二次即愈,不可多贴。

内服、外贴同时,必效。

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青膜白云遮睛,不拘年数多寡,先用大发散将陈寒散尽,然后可用二白散。

二白散酒白芍二两,生白芷二两。

共为末,每用三五钱蒸猪肝吃,鸡肝、羊肝更妙,此料吃完即愈。

又做—单加白蔻壳—两,姜汁炒,服至云翳退散始住。

愈后更服补中益气汤—二剂、熟益巴戟汤一二剂收功。

补中益气汤党参二两,黄芪二两,白术二两,甘草一两,当归一两,广皮一两,柴胡一两,升麻一两。

如治眼病,加龙眼二两或四两,红枣二两,如治心痛,用生姜四两为引。

熟益巴戟汤元熟(熟地)二两或四两,杭巴戟—两或二两(去心),益智仁—两或二两(去壳,盐水炒)。

凡点真火眼方如红肿疼痛难安,用黄连泡水点之,即愈。

点暴火眼方白矾研细,用火酒调搽数次,一夜即愈。

又一方暂效。

藿香子数粒,入服内一刻许取出,即效。

点老眼一切外障云翳方炉甘石一两,花椒二两。

甘石入沙罐内,花椒将甘石盖好,外用白炭烧罐底,以花椒锻至无烟为度。

花椒烟止,去花椒。

将甘石研极细,点云翳上。

如加番硇(音挠)砂三分,茨菰(慈菇)粉一钱,白丁香一钱,更神炒。

制茨菰粉之法务去净脐、外黑皮,推成浆,盛布袋内,去渣。

将此浆放一日,去清水,取底下粉,晒干。

白丁香即瓦雀屎,用雄不用雌,两头尖者方是。

研细,合入甘石、茨菰粉、硇砂应用。

凡点暴发火眼翳子方用洋片(冰片)一分,茨菰粉(荆整本作荸bi荠qi粉)—钱研细点之。

如眼疼痛难忍,加乳香二分,没药二分,二味均要去油。

凡搽一切烂弦风、火眼、痘风眼、血风眼方用炉甘石研极细,合麻油调在碗内;再用一碗装陈艾,揉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