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诗格的著作群体
唐朝文学发展阶段及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唐朝文学发展阶段及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一、“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一)“初唐四杰“及其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1、“初唐四杰”:是指初唐高宗至武后初时“以文章齐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他们在唐诗开创时期,对开拓诗歌的思想内容与题材领域,格律的形成,都起了积极作用。
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中概括其共性说:“他们都年少而才多,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称他们是“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作家”。
2、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①思想内容上突破了宫廷诗的范围,反映生活更为广泛,现实意义增强,扩大了题材和思想;②继承了六朝诗歌语言的精美工致,色彩的鲜明艳丽,音律的和婉协调,而注意扫除其浮华堆砌,“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恶习,开始形成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③发展乐府歌行,促进律诗的纯熟与定型。
(二)陈子昂及其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1、诗歌理论方面: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诗歌革新的主张,提倡“风骨”和“兴寄”,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结合,创造出健康美丽的文学。
这对唐诗风骨的形成、新诗风的开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2、诗歌创作方面:38首《感遇诗》等诗歌创作体现了他恢复“兴寄”传统的理论主张;《登幽州台歌》所包含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体现了唐诗的风骨。
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影响了整个唐代;他对风骨的追求,诗歌美学的提出,对唐诗风骨的形成和新诗风的开辟具有重要意义。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因较多地描写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而得名,主要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故亦称“王孟诗派”。
该派其他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等。
(一)王维1、生平和思想:以四十岁左右为界,其思想、创作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有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后期政治热情日益低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2、创作:前期有较多格调高昂,有进取精神的诗,表现出盛唐时代的精神风尚,如《使至塞上》、《少年行》等。
后期诗作主要写隐居终南、辋川的田园生活,山水风光,以寄托自己闲适的性情,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等。
五代时期的文学家名单与诗词集锦

五代时期的文学家名单与诗词集锦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
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共有五个朝代相继而立,因此被称为五代,这是一个不平静的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精彩的一个时期。
五代的文学家与诗词集锦不乏佳人,抛光聚焦,简述其精彩绝伦的文学风采。
一、朱熹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洗兰,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
其文学代表作包括《读书志》、《性理集要》、《太极图说》、《训俗一编》等。
朱熹曾经说过:“五代文学虽有异于唐宋,加以分隔,而义理何尝不同?” 可见朱熹认为五代文学的确有其特殊之处。
他的词风独特,纯淡清雅,承载了不少儒家思想。
二、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词人。
他的代表作《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经典之作。
他的文学创作风格豁达洒脱、豪放不羁,意境深沉,空灵流畅、感人肺腑,直到今天,在文坛上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晏殊晏殊(1041年~1112年),字君实,号蜀山,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词人,也是《古文苑》和《新文录》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晏殊的词风秀丽婉转、朴实深情,以及丰富的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得到了当时读者的广泛认可。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青玉案·元夕》、《浣溪沙·丙辰中秋》等。
四、李商隐李商隐(813年~858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品有《锦瑟》、《无题》等。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能省略繁琐,表达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深沉和细腻,是唐代最著名的女性诗人之一。
五、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词人,书法家,音韵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兼驻外大使。
他的代表作品如《蝶恋花·春晚》、《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被誉为“柳永体”。
六、辜鸿铭辜鸿铭(1857年~1928年),清末民初著名文学家,诗人,具有文学家、教育家、基督教领袖等多重身份,他所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梅花三弄·其一》、《致橡树》等。
唐五代词概况

晚唐五代词继唐诗以后,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就是词。
词原来叫做“曲子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
每首词都有一定的歌谱,称为词调.它的句子大都长短不齐,所以又称为“长短句”或“诗余”;因为它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写出来的,非常讲究平仄韵律,可以演唱,故又有“乐府”之称,如《东坡乐府》收录的就是苏东坡的词作。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
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高峰。
填词初起于民间,近几十年在敦煌石窟发现数百首民间曲子词,就主要是中晚唐的群众创作。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词由民间进入城市,进而登上了文坛。
由此,词的内容逐渐扩大,艺术上也逐渐成熟,晚唐以后,终于成为一种能与诗并驾齐驱的新的诗体.温庭筠是第一个倾心于作词的诗人.多写歌伎舞女的生活,格调不高,但艺术上却比较成熟。
他善于运用秾丽华美的语言抒写心理和感情,对词的格律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被尊为“花间派”的鼻祖.“花间派”指的是晚唐五代时期集中于西南前后蜀割据政权的一批词人.他们写了许多秾丽的艳词,表现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艺术上绮丽细腻,比较重视形式,当时的赵崇祚为他们编写了一个集子叫《花间集》,于是他们便被称为“花间派",以韦庄、欧阳炯、李珣等人为代表.韦庄是晚唐时期另一位重要词人,其词与温庭筠齐名.风格比较清丽疏朗,直抒胸臆,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思帝乡·春日游》、《女冠子》两首。
晚唐五代词

晚唐五代词唐亡以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纷扰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政权更替,而中原地区以外,先后出现了吴、南唐、闽、前蜀、后蜀、南汉、吴越、楚、荆南这十个割据政权。
而这也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
而诗歌在迎来了唐诗的辉煌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词。
词的起源1.词的来源一般认为词起源于民间。
魏晋南北朝以来,外族音乐逐渐传入中国,而唐代时人多以律绝为乐章,律绝与这些外族音乐难以配合,故民间诗人创作出了句子长短不一的新歌辞。
唐代将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辞称为“曲子词”,后简称词。
词又叫诗余、乐章、长短句等。
2.敦煌曲子词清光绪年间,在敦煌石室内发现了大量的无名氏民间词。
这些词的词句与内容大都是通俗的,且词的内容非常广泛,富有生活气息。
这不仅是现存唐代最早的民间词,同时也为词产生于民间做出了证明。
3.中唐文人词中唐时期,已经出现了尝试词这一新体裁的文人,如张松龄、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
虽然这些文人的现存词作不是很多,但已有比较优秀的作品。
张志和的《渔夫》(西塞山前白鹭飞),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刘禹锡的《忆江南》(春去也)皆是佳作。
花间词人1.花间词人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定《花间集》,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
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大多写闺阁生活,词风轻盈婉约。
而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人也因此被后世称为花间词人。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
在花间词人中,主要以晚唐的温庭筠和前蜀的韦庄为代表。
2.温庭筠温庭筠(约812年-866年),字飞卿。
时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又因其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八叉手而成,时人称其“温八叉”。
他数次举进士,皆不第。
又行为防浪,无检幅。
温庭筠词有《握兰》、《金荃》两集,但均已散佚。
后人辑有《花间集》、《金奁集》。
其词艳丽,喜用华丽的辞藻,内容多写闺阁生活。
主要作品有《更漏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1、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
2、初唐代表作家:上官仪、沈亻全期、宋之问、王绩、初唐四杰”、陈子昂3、盛唐代表作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浪漫主义:李白;现实主义:杜甫4、中唐代表作家:前期: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李益;现实主义:白居易和新乐府其他参加者元稹、张籍、王建、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刘禹锡、李贺。
5、晚唐代表作家:杜牧、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韦庄、司空图;词人:温庭筠、李煜。
6、盛唐时期除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诗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分两派:一派是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派是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边塞诗人。
7、新乐府运动的成员: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
8、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
追求平、求俗9、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
求奇、怪。
10、花间派词的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
1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组成。
他们提出了轻绮碎”重骨气”的主张。
他们的诗或表现从军报国的壮志,或揭发贵族生活的荒淫空虚,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题材内容扩大了,思想感情也开始变化了。
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
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政治思想方面,提倡佛老思想,诗人追求由隐而任或由任面隐的生活态度,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描写了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祖国风光水色的眷恋和对田园生活的歌颂,同时也流露出佛老的思想。
唐诗宋词派别

唐诗一是按时期划分,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派别。
二是按人物划分,有古典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三大类。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陈子昂,盛唐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还有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高适。
中唐:白居易晚唐:李商隐、杜牧。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诗歌的风格流派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如王维的田园诗恬静幽美,李白的诗歌奔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李商隐的诗精工秀丽等.是诗人的性格,气质,阅历,素养等方面的写照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欧阳修等。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词一开始就风格不同:文人词如李白、张致和、白居易等作品,行文雅致含蓄;民间词如敦煌曲子词,口语直白热情。
五代时词坛一般有两派:以温、韦二人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多写艳词,近于民间词风,“词为艳科”,应由此而来,《花间集》多收录之,多为前蜀、后蜀官吏。
只是韦、李几人有所不同。
以李煜父子为代表的南唐词,成员多为南唐君臣,词风文雅委婉,有贵族气质。
宋为三派:同样是婉约派,柳永趋俗,晏、欧风格近南唐,秦观以后出现婉约,周、李之后雅词大成,白石清空……另外就是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了。
贺铸比较另类,兼有二家之长。
某些词人虽归于某一派别,对他的词却不能统而论之,如李清照虽属婉约,却有《渔家傲》类大气手笔,辛弃疾虽属豪放,也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类清新之作。
也有以周、姜为格律派的。
还有将以周、晁端礼为代表的北宋末期大晟府应制词臣归为“大晟词派”,歌颂太平,风花雪月。
明词于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词人群中形成不同的风格,不象宋代几派几乎囊括了所有词人,如一代词宗杨慎等很多词人都未归入以下几类:台阁体:学大晟词风,主要特征辞藻华丽、歌功颂德,拍马远过于大晟,内容却空洞无物。
中国古代文学Ⅲ(晚唐五代部分)

复审时却被中书省除名。
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
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二年以 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
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第三阶段: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
宣宗即位后,李党纷遭贬逐,令狐陶出任宰 相,诗人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 安身。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 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 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 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 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 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 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 邈。”
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 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 裴氏姐文》)。
第一阶段:837年以前,青少年时期。
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后数年间,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 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 17岁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楚爱其才,让
中国古代文学Ⅲ
晚唐五代部分
第八章 晚唐诗文
第一节 杜 牧
杜牧: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
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
杜牧(803-852) 字牧之,祖居樊川乡,诗歌方面,与李商来自并称为故称 “杜樊川”
“小李杜”。古文方面,多为
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
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
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
古诗各大诗人体派

古诗各大诗人体派“五千年历史,三千年诗韵”,在我国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上,不仅诗人层出不穷,而且在诗人之间行成了不同的群体和流派。
从创作方法上划分,诗歌的流派可分为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几个流派。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现实主义流派的诗人,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国风》中的佚名诗人。
之后,是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佚名诗人。
而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是他们所处历史时期现实主义流派的领袖人物。
浪漫主义流派的诗人,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创作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佚名诗人。
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唐代的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深远影响的浪漫主义大师,他掀起了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新高峰。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还有一些时代性的流派影响也极其深远。
这些流派时间有前有后,影响有大有小。
以下向大家介绍我国古代主要的诗歌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屈宋“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宋”流派以屈原为首,包括宋玉、唐勒、景差在内的楚辞、楚赋的作家群体。
这类作品富有抒情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其中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的《离骚》为楚辞的代表之作,影响极其深远。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2、三曹“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他们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人称其三人为“三曹”。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其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风格清俊通脱,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诗歌大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格调细腻婉转,语言清丽浅显。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把五言诗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其诗作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可谓“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梦简 , 生平不可考。《 直斋 书录解题》 卷二 十二著录“诗格要律》 《 一卷 , 进士王梦简撰” 。该 书《 吟窗杂录》 十五收录, 卷 亦题 “ 士王梦简” 进 。
如《 直斋 书录解题 》 《 、吟窗杂 录 》 不误 , 王梦简 或 则
1 .贾岛 贾 岛( 7 ~8 3 , 阆仙 ( 7 9 4 )字 一作 浪仙 ) 范 阳人 ,
Ap . 0 9 r2 0 V0 _ 0 No 2 l3 .
第3 0卷 第 2 期
晚唐 五代诗 格 的著作 群体
口 李 江峰
( 山东 师范大学 文学 院 , 山东 济南 20 1) 504
[ 摘
要] 群体研 究具有个体研 究不能取代的优 点。晚唐五代诗格独特 的著作群体对这 一时期诗格 独
[ 作者简介] 李江峰 (9 8 ) 男, 17 一 ,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博士。主要从 事中国文学批评 史研究 。
① 唐代 涛论不外诗格、 选集 、 论诗诗 、 本事诗、 句图及论诗书等几种形式。在这几种著作形式 中, 诗格无 疑是运用最为普遍、 数量也 最多的一种 , 所以“ 唐代诗学 的核心就是诗格”参 张伯伟《 (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总说》 日 , 本中唐文学会编《 中唐文学会报》 o O , — 页 , 20 号 1 2
( ) 一 科场 秀杰
1 王起 .
王起(6 — 4 )字举之, 、 唐书》 70 8 7 , 新 旧《 有传。 起于唐德宗 贞元 十 四年 登进 士 第 , 又于 贞元 十九 年以博学宏 辞科登 第 , 复于 唐宪 宗元 和 三 年登 贤
良方正 、 能直 言极 谏科 。一生 “ 四举 士 , 凡 皆知名 者, 人伏其鉴” 】 。 5 。起有《 “ 大中新行诗格》佚。 ,
[ 关键词] 晚唐五代诗格 ; 著者身份 ; 诗学宗尚; 磨炼 [ 中图分类号] I0 .2 2 7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02—52 (0 90 —0 7 —0 2 72 0 )2 00 5
诗格 是 唐代 诗 论 的核 心①, 诗 格著 作 的研 对 究, 是认识唐代 诗歌独 特风貌 的基 础 , 可 以找 到 也 宋 代诗学思想形 成 的直接 源头 。晚唐五代 诗格是
为进士出身。《 诗格要律》 今存。
5 王叔 .
( 今北 京 市 西南 ) 。早 年为 僧 , 号无 本 。元 和 五 法 年前 后 听取 韩 愈 的建 议 , 脱去 袈 裟 , 还俗 应举 , 然
特风貌的形成产生 了重要影响 。从 著者 身份的角度 看, 僧人 是这一著作群体的主体 , 晚唐五代诗格 显然受到
佛教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影响, 形成 了独特的理论特征 ; 从著者诗风 的角度考察 , 晚唐 五代诗格作者多为苦吟诗
人, 作诗重推 敲重磨炼 , 受其影响 , 晚唐五代诗格论诗也以句法、 磨炼为 中心。
2 0 年 4月 09
广 西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学 社 会 科 学版 ) 哲 Jun l f un x T ahr E uainU i ri (oi c neE io ) or a o a gi ec e d ct nv st Sc l i c dt n G s o e y aS e i
2.郑 谷
尚的变化无疑对晚唐五代诗格独特风貌的形成产 生一定影 响 , 同时 也影 响 到此 后诗 学 理论 著 作 的 著述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本文即拟从著者群体的 角度探索晚唐 五代诗格独 特 的理 论风貌 形成 的原 因 , 而对唐代 诗歌理论 的研究有所 推进 。 从
据 张伯伟 先 生 《 唐 五代 诗 格 汇 考》 书 所 全 一 辑, 晚唐 五代 至于宋初 诗 格存 世 的共 1 6种 , 目 存 作 品中 , 可考知其成 书在 晚唐五代 的有 7种 , 另有
郑谷, 字守愚, 袁州宜春人。两《 唐书》 无传 ,
仅《 唐诗 纪事》《 、唐才 子传 》 和郑 谷 《 台编 序》 云 有
生平记载。据傅璇琮编《 唐才子传校笺》 及孟二冬 《 登科记考补正》 郑谷僖宗光启三年(8 ) , 87登进士 第 。谷有诗 格《 国风 正诀 》今 佚 ; 与人 合 著《 , 另 新 定 诗格》 残 。 ,
先关 注 的问题 。如果从 身份来 源上对 晚唐五代诗 格 作 者 进 行 考 察 , 们 大 致 可 以将 其 分 为 以下 我
几类 :
唐代诗格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 , 从讨论 的主要论 题 到诗格 具体 的结 构形式都 具有 区别 于此 前诗格
著作 的独 特风貌 , 除 了 由于 时代 变迁 而 来 的创 这 作及审美趣好 变 化 的原 因之 外 , 诗格 著 作 群体 的 变化也是 一个主要原 因 。著作 群体 身份和诗 学宗
日本 好 文 出版 公 司 2 0 00年 1 出 版 ) O月 。
第 2期
李 江峰 : 晚唐 五代诗 格 的著 作群 体
6 桂 林僧 景 淳 .
7 1
(9 ) 84 。夤有诗格《 雅道机要》 存。 ,
4 王梦简 .
桂林 僧景 淳 , 体 生 平事 迹 不 可 考 。约 活 动 具 于北宋 仁宗至 神宗朝 , 诗 评》 有《 一卷 , 。 存
3 徐 夤 .
数种其成书时代不好确定。本文主要 以前两类作 品为考察对象 , 晚唐 五 代诗 格 的著 作 群体 进 行 对
考察 。
徐夤, 一作 “ 徐寅” 字 昭梦 , 田人。两 《 , 莆 唐 书》两 《 、 五代史 》 无传 。《 均 唐才 子传 》 夤“ 云 大顺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从 著者 身 份角 度进 行 的考察
三年蒋泳 下进 士 及 第 ” 《 科 记考 》 ,登 系于 景 福 元 年 , 。周祖读 、 皆误 贾晋华 《 唐才子传 校笺 ・ 寅》 徐 、 孟二 冬 《 科 记 考 补 正 》 订 为 昭 宗 乾 宁 元 年 登 考
作为一个著作群体 , 其个体的身份是我们首
[ 收稿日期] 2 0 —1 —1 08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