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编 隋唐五代-5晚唐诗歌
第四编 隋唐代五代文学(54学时)

第四编隋唐代五代文学(54学时)绪论(1课时)一、代文学的繁荣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文禁松弛,广开言路,使诗人敢于放手写作。
杜甫赞许太宗朝说:“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以下引杜甫、白居易、张祜、李商隐抨击时弊的诗,最后感慨宋朝文网的严密,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其一,去华夷之防,吸收外来文化。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其二,允许儒、释、道并行发展,诗歌得以表现各种思想情绪。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调动了士子研究诗歌艺术的积极性。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明代胡应麟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预。
”(《诗薮》)6、诗在唐代有多方面的社会功用。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1、初唐:准备期;2、盛唐:繁荣期;3、中唐:巨变期;4、晚唐:退潮期。
章节名称:第一章初唐诗坛授课时数:6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初唐诗坛创作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五律的定型;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创作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章初唐诗坛一、初唐诗人在六个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1、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
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

第四篇 隋唐五代文学一一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们章节脉络r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弟—章 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隋唐五代文学Y 第五章 大坊诗坛弟K 草 中唐诗歌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 唐代散文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L 第十章 唐五代词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章节脉络,第一节 王维、重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盛唐的诗人们V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颖等豪侯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一、王维1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
2 .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作品如下:《山居秋暝》3 .《桐川集》是王维晚年隐居桐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 方面描绘了桐川一带的风物。
如:空山新雨后, 明月松间照, 竹喧归浣女, 随意春芳歇, 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
王孙自可留。
学习方法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第十八首―>、孟浩然1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
主要风格: 静逸明秀,平淡自然。
2 .孟浩然终于布衣而名重一时,诗多写隐逸闲适生活,清雅明净,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之代表 诗人,世称“王孟”。
如:邀我至田家。
青山郭外斜。
把酒话桑麻。
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3 .孟浩然禀性孤高狷洁,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屈从。
如: 池月渐东上。
开轩卧闲敞。
竹露滴清响。
恨无知音赏。
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三、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1 .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刘杳虚、张子容、常建等。
2 .裴迪(716?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他的《辆川集二十首》就是两人的唱和之作。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冬梅

李峤:
有律诗160余首,多是咏物诗,多为奉命或应 制之作,了无情趣,但这些诗大都合律,且十 分讲究修辞技巧,在当时五言律的发展过程中 起到推动作用。
苏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是当时的名篇。
崔融:
乐府《关山月》很有气势;五律《吴中好风景》 也颇有风致。
2、沈宋: 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
主要贡献: 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 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 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他们的作品格律形 式完整,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 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曰四杰。 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 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其 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 文。… …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 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 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 也’。” ——《旧唐书》
三、文章四友与 “沈宋”
一、诗歌的发展 二、散文的发展 三、唐代传奇小说 四、词的出现
一、诗歌的发展
1、诗歌的繁盛表现在数量上 2、诗歌的繁盛表现在质量上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 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 巧拙、强弱,靡弗具矣。 其调,则飘逸、浑雄、深沉、博大、绮丽、幽闲、新 奇、猥琐,靡弗诣矣。 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 流、羽客,靡弗预矣。 ——胡应鳞《诗薮》 3、流传的方式广泛。
2、上官仪与上官体: 简介:
陕州人(河南陕县),字游韶。是贞观后期的重 要诗人。今存诗二十首。
上官体:
上官仪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 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把六朝 以来的对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 等名目。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 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 内,生活面较窄。
中国古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下)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 黄庭坚
3
刘诗浑然天成,神情豪爽,优美明快,含蕴深厚, 这都是盛唐诗的特点,但他又能凭自己在政治生 活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创造出 独具卓见的咏怀、讽刺、民歌体诗,以爽朗幽默 的风神和微婉深厚的韵味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诗歌 意境。
20
21
《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2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诗中所提供的只是五个逻辑上并无必然联系的 比喻和用以贯穿五个比喻的迷惘感伤的情感。
59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朱彝尊悼亡说:睹物怀人,怀念亡妻 何绰自况说:思年少壮志,叹时光已逝
是暗喻断 弦还是五 十岁?
钱钟书自题其诗说:年华已逝,诗篇犹存
60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悼亡说:喻化去 自况说:一生抱负,已成梦幻,只能托之于诗歌 自题其诗说:作诗之法,义归比兴,无取直白,举事宣 心,故“托”;旨隐词婉,故“迷”
44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 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 当途者所薄。
《旧唐书》
45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4、唐代文化繁荣,史学、书法、绘画、雕 塑、音乐、舞蹈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绘画和雕塑:阎立本、吴道子的人物画,王维 的山水画。 大量的题画诗出现,及以画法入诗。山水诗与 山水画相互影响、画论诗论交融渗透。苏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
唐代的许多诗人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 。
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杜甫:“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孟浩然:“山水寻吴越,风尘厌两京”。 冯至《杜甫传》:“他们离开狭窄的家乡,看见异乡的 山水与新奇的事物,遇到些幸福或不幸的遭遇,自己也会 感到一种解放,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经验,丰富了生 活。”
韵,首句可入可不入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形式
仄仄平平仄 出 平平仄仄平 对 平平平仄仄 出 仄仄仄平平 对 仄仄平平仄 出 平平仄仄平 对 平平平仄仄 出 仄仄仄平平 对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8、影响深远广泛
诗人队伍的构成广泛。 《诗薮》:“其 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 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 传。“旗亭画壁” 白居易:“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 之以交酒茗” 据《诗薮》统计,唐人自选诗有三十多种, 今存唐人唐诗选本即有十多种,即《唐人 选唐诗十种》,中华书局1958年版。
1、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这是唐代文学繁荣的物质基础。
经济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1)提供闲暇,以便进行娱乐或文学创作。 (2)提供游历天下的可能,促进山水诗、描写都市生 活和交游生活的诗的发展;文人的精神风貌改变,影响到 诗歌创作的风格。 (3)市民文学开始出现。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 盛唐诗歌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 杜甫第五章 中唐诗歌绪 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
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 唐 五代十国 宋581 618 907 960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 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第二节 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
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古代文学课件

附三:唐人咏蝉三绝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清华人语)(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 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尽,风多响 易沉。”(患难人语) 李商隐《蝉》:“本是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牢骚人语)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 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4、刘希夷(651—679):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惜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不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成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2、文学主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此序成为唐 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 立了正确的方向。(复古革新)
3、文学创作
(1)《感遇》三十八首——“始扫艳丽 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练”(郑振铎) (2)《登幽州台歌》——“得风气之先 的伟大孤独感”(李泽厚) 《楚辞· 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 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 不闻。”诗意、诗格、诗语皆脱胎于此 。
5、贺知章(659—744):《咏柳》、《回 乡偶书》二首。 6、张九龄(678—740):“首创清雅一派” (明 • 胡应麟 )《感遇》十二首为其代表作,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二句犹为传诵。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隋唐五代文学诗歌的发展,更是到了黄金时代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一、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
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诗中还有意味深长的咏物抒情诗,最著名的当 数《叹花》、《赠别二首之二》
替蜡 唯多 人烛 觉情 垂有 樽却 泪心 前似 到还 笑总 天惜 不无 明别 成情 。, 。,
绿狂不自 叶风须是 成落惆寻 阴尽怅春 子深怨去 满红芳校 枝色时迟 。,。,
纪昀提出摘句首两字为题的,如《锦瑟》、 《碧城三首》、《玉山》等,亦应算无题诗
三、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诗的内涵
“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元好问
寄托说
爱情说
三、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的艺术特色
一、追求朦胧的情思和朦胧意境的美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个朦胧的境界是多层次的,一个一个的仿仿佛佛 的画面重叠首,上面又弥漫着一重浓重的怅望、迷 惘、感伤的情思之雾,似隐似现,可望而不可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大中六年,卒于长安,终年50岁
杜牧诗歌的内容
一、政治咏怀诗 《郡斋独酌》、《河蝗》、《早雁》等
二、咏史怀古诗
1、论史之作,是借史著论,有意发挥,抒发 情志,表现其独到的识见。这类诗实可作杜牧 个人的史论。如《赤壁》、《题乌江亭》、 《题商山四皓庙》等。
江胜题 东败乌 弟兵江 子家亭 多事 才不 俊期 ,, 卷包 土羞 重忍 来耻 未是 可男 知儿 。。
五个比喻,喻体本身都不同程度的带着朦胧的多层 次的性质,而本体又未出现。这样这五个比喻本身 究何所指,就很难用确切的解释加以实指。而且, 这五个比喻之间,又没有明确的逻辑上的联系,它 们要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整体图像,或者说,明晰的 意境呢?答案仍然茫然。
但是,用来作为喻体的形象却寄寓着十分深烈的情 思。锦瑟中的一弦一柱,中有无限怅望;庄生梦蝶, 中有迷惘慨叹;杜鹃啼血与沧海珠泪,中有凄恻感 伤;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则一种迷茫希望与迷茫 失望的情怀,交错纠结。他用这五个喻体要比喻的, 也就是这种沉缅于回忆里的迷惘感伤的情思。
《郡斋独酌》 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十年为幕府吏间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 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 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
一、追求朦胧的情思和朦胧意境的美
二、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将情思表 现得幽深绵邈。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都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一、追求朦胧的情思和朦胧意境的美
二、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将情思表 现得幽深绵邈。
三、感情基调是凄艳而不轻佻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有感》《重有感》
刘蕡
哭刘司户蕡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李商隐开始时醉心于李贺之风格和南朝轻倩 流丽之诗体
大和九年,甘露之变使其思想和创作发生转变
其后诗歌艺术,五七言律绝越发纯熟精进,渐 形成愤懑哀婉的情思与凄艳朦胧的语言相结合 的风格,但在思想上反映出日益严重的幻灭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齐安郡中偶题》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 大和三年,结识白居易、令狐楚 大和七年,李商隐入玉阳山学道2、3年
据说与女冠相恋
开成二年(837),得中进士 令狐楚死后,入王茂元幕,并娶其女
“背恩”“无行”
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被录取,后被刷落
此人不堪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四、其他
以女性为题材的诗,如长篇叙事诗《杜秋 娘诗》和《张好好诗》
酬赠抒怀之作,如《寄扬州韩绰判官》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 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 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 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 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 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 现的情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自题其诗说:作诗之法,义归比兴,无取直白,举事宣 心,故“托”;旨隐词婉,故“迷”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悼亡说:有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 也。
自况说:珠泪玉烟,乃自喻其文采,或谓沧 海遗珠,寄不遇之感,蓝田日暖,显桀傲之 气。
由沧海遗珠 和鲛人泣珠 两个意象叠 合而成
自题其诗说:诗成之风格或境界
开成四年(839),为校书郎,后调弘农 尉,后辞职
会昌二年(842)年,他再应试,授秘书 省正字,但又因母丧去职。服阕,重入 秘书省。
三次远游做幕僚,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吏
大中十二年因病退职还乡,后辞世,50岁
李商隐开始时醉心于李贺之风格和南朝轻倩 流丽之诗体
大和九年,甘露之变使其思想和创作发生转变
刘熙载
三、李商隐的无题诗
柳枝 宋华阳 锦瑟 荷花 王氏
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 迹考》(1927),1947年 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 谜》。
三、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
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诗歌 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 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 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 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 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 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 真正的无题诗。
(宗白华《美学散步·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
“小李杜”
杜牧
杜牧(公元803-853 年),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少时生活富裕,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 其集名为《樊川文集》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 南诗深情绵邈。其後李成 家来自而杜不成,殆以杜之 较无窠臼与?
四、艺术特色
杜牧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本 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 处于中间。"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李商隐《杜司勋》)
其诗不满当时绮靡文风,但亦多绮情柔思, 故其诗以俊爽峭健为主,亦有风华流美之致
今人缪钺则把杜牧诗风格的特点概括为 “俊爽”。他认为,“大凡作律诗与绝句, 劲健者容易失于枯直,而有韵致者又多流于 软弱,杜牧的作品,独能于拗折峭健之中, 有风华流美之致,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 把两种相反的好处结合起来。”
晚唐诗歌
唐诗的发展演变过程
晚唐诗歌是指唐敬宗宝历初至唐亡。 宦官专权和藩镇跋扈有增无减,加之党争激烈, 使唐王朝重新兴盛的希望已甚为渺茫。
“甘露之变”
诗歌中怀古咏史和爱情题材大量涌现
诗人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 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气氛,心意趋向于朦胧迷惘, 诗的风格也日益向着华艳纤巧的方向发展。
乐游原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 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 当途者所薄。
《旧唐书》
二、李商隐的咏史诗
《咏史》《梦泽》《贾生》 这类诗往往构思惨淡经营,旨趣深僻
东折赤 风戟壁 不沈 与沙 周铁 郎未 便销 ,, 铜自 雀将 春磨 深洗 锁认 二前 乔朝 。。
二、咏史怀古诗
2、借历史题材来讽喻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 如《过勤政楼》、《过华清宫三绝句》
绝始《 !下唐 ”来诗
’笺 ,注 造》 句云 惊: 人: ,“ 奇‘ 绝舞 ,破 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