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1. 隋代的代表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
2宫廷文人:魏征,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
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
3.“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其中以杜审言的成就最高,杜审言最善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4.。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于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代表作品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
初唐四杰总体创作特征(文学史地位):一、自觉的批判齐梁文风。
因为四杰主张上都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
二、内容上都有较大开阔。
三、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5. 陈子昂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他在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
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
第二章盛唐诗歌1.王维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田园诗,诗风多样,基调自然优美,清雅冲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书P170-173识记篇名和重点句子)2. 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与王维分辨开)3.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
4 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被称为“七绝圣手”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
隋唐五代文学

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1.名词解释:元白 新乐府 讽喻 诗 张王乐府 2.何谓“新乐府运动”? 3.以具体作品为例简述白居易诗歌 的艺术特色。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一节 古文运动 1.古文是在贞元、元和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 产生的原因有社会政治原因,中唐以前古文家鼓 吹文体改革的影响及韩柳的作用。 2.古文运动的成就及影响:打破了骈体文的一 统局面,扩大了古文的应用范围,终于形成散体 文对骈文的优势。 3.韩、柳是的古文运动的领袖。其理论主要是: 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强调作家的 修养;反对因袭,主张独创。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 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 1.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 2.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与艺术独创性。 3.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等为代 表。诗风险怪,追求奇特的意象和尖 新古怪的立意。
第二节 刘禹锡、柳宗元 1.刘禹锡有政治寓言诗、怀古 诗、赠答诗、竹枝词等,其诗雄 直劲健,有“诗豪”之称。 2. 柳宗元有寓言诗、赠答诗、山 水诗等。其诗明净简洁,风格清 峭。
1.陈子昂的生平。 2.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 创作实践。
本章阅读书目: 1.马茂元选,《唐诗选》 2.余冠英等选,《唐诗选》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唐诗选》 4.(清)蒋清翊注,《王子安 集注》 5.苏雪林著,《唐诗概论》
6.闻一多著,《唐诗杂论》 7.骆祥发著,《初唐四杰研究》 8.杜晓勤著,《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 释》 9.尚定著,《走向盛唐》, 10.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11.(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 《初唐诗》 12.葛晓音著,《唐诗宋词十五讲》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高步瀛选,《唐宋文举要》,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孙望、郁贤皓主编,《唐文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吴小林选注,《韩愈选集》,人民 文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4.高文、屈光选注,《柳宗元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的发展,为唐代文学特别是唐 诗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文化繁荣,思想活跃、开放,形成 一个蓬勃向上无所拘束的文化大背景,这 就为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提供了多方面条 件。
(二)文化繁荣,思想活跃、开放, 形成一个蓬勃向上无所拘束的文化大 背景,这就为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提 供了多方面条件。
作品讲解
《在狱咏蝉》:这首咏物诗,以托物寄兴手 法,由蝉及己,由己及蝉,物我对举,相 互融汇,抒情凄侧,寄托遥深,是咏物诗 中的佳作,这首诗属对工切,重视兴寄, 同样体现了“四杰”诗歌的创新精神。
6、卢照邻和骆宾王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 是七言歌行。上述他们这些七古,在内容 上虽然仍不能全部脱尽男女艳情,但与宫 体诗相比,题材上从宫廷走向市井,情调 上从欣赏、贞美艳情到暴露批判奢糜,毕 竟是明显的进步,因而诗中的格调气象都 已不同于宫体。至于说这些七古巨制在形 式上讲究铺排,显存豪华富赡,尚有宫体 余习,但其中间以清词,兼具兴义,则又 是不同于宫体之所在。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是他的理论主张的具体 实践。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揽 古》七首以及《登幽州台歌》等是他的代 表作品,实践了他的革新理论。
陈子昂如何实现诗歌革新理论? 陈子昂如何实现诗歌革新理论?
首先,这些诗歌内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讽刺时政、慨叹现实,或是感怀身 世、抒写理想,都具有感慨深沉、刚健质 朴的特色,继承建安风骨,洗尽齐梁浮艳。
2、杨炯(650—693),诗歌成就低于王, 卢、骆诸人,有《杨盈川集》十卷。他在 《王子安集·序》中所表达的革新意向,是 “四杰”诗歌创新精神很好的理论概括。 他的诗歌以《从军行》最为著名。
作品讲解
《从军行》 :这是一首边塞诗,首联写书生 的爱国激情,为全诗定下一个豪迈激越的 基调。中间两联分别以出师场面的威武和 战斗场面的激烈来映衬战士们的战斗豪情, 使雄迈的基调更为突出。尾联以书生的从 军决心作结,进—步展示了书生的报国情 怀。这首诗昂扬雄迈的基调,是对当时纤 弱诗风的有力冲击,成为盛唐边塞诗的先 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隋唐五代文学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在这一时期,我国文学不仅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歌尤为突出,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诗之盛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 唐诗:唐诗是指唐代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清丽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仙:诗仙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和价值的诗人,其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影响深远。
代表诗仙的人物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3. 诗魂:诗魂是指诗人在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灵魂和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魂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创作天赋和情感世界。
4.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漫、自由的形式表现感情、抒发思想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散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
5. 骈文:骈文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散文体裁,是汉语散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格调优美、语言富丽,常用于叙事、议论等文体。
6. 题咏:题咏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以诗、赋、散文等形式来歌颂、赞美某个主题或对象。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题咏成为了诗歌创作的常见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7. 韵律:韵律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音韵结构的安排和运用,造成诗歌的音韵美感。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韵律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为诗歌的表现和传达增添了魅力。
8. 词牌:词牌是我国古代词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古代词曲创作的重要途径和规范。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词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古代词曲创作的基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一组 音

• 唐代出现了一些新文体。在魏 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和杂 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 奇小说;佛教的传播,出现了 俗讲和变文;燕乐的盛行,宴 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 的诗歌体式——词。
• 唐代文学的最成就是诗。 唐代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 社会政治的变迁,在唐代历史发 展的不同时期,很自然地形成了 不同的段落。明代高棅(bǐng)在《 唐诗品汇〃总序》中将唐诗的发 展分成初、盛、中、晚四个阶段:
四.唐诗繁荣的因素
① 国家的统一,经济繁荣
唐王朝是继隋初统一后建立的又 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唐王朝建立 后,接受了前朝覆灭的教训,采取 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措施,调整了 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社 会经济很快走向繁荣,形成了“贞 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成为唐 代乃至封建时代繁荣盛世的象征与 标一组:及小组 成员
一.时间以及隋的发展
• 隋:时间短文学成就不大 • 时间线:
隋581
唐618
五代十国 907
宋960
二.唐代文学的繁荣
• 隋唐一代,诗歌、散文、 小说(传奇)、词等文学 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 作者众多,名家辈出。
• 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 动,把文体文风改革与政治 革新联系在一起,散体文终 于取代骈文占据文坛,把散 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 阶段。
经济的繁荣也影响了唐人 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漫游、入幕、隐居 等生活 方式使诗人们有了更多新 的体验,对其思想的形成、 审美趣味的走向,都产生 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从而 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 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促进 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四.唐诗繁荣的因素
② 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 唐代统治者具有一种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因而 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终 唐一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虽然在各个时期互有消 长,但基夺上都得到了自由发展,并且呈现出一种 互相融合的趋势。 由于思想界的自由,异域文化也开始进八中原。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互相影响,为文 学的繁荣增添了新的手法。如山水诗与山水画、舞 蹈与书法等的相互影响。思想文化的活跃促进了文 学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立对于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 (如变文、词)也有积极的影响。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 盛唐诗歌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 杜甫第五章 中唐诗歌绪 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
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 唐 五代十国 宋581 618 907 960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 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第二节 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
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隋唐五代文学

2、他多数的山 水诗,都是写故乡襄 阳的鹿门山、万山、 岘山、鱼梁州、高阳 池等名胜景物。
山寺鸣钟昼已昏, 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4、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三、陈子昂
1、 《修竹篇序》
在唐诗发展史上, 陈子昂这篇短文好象一 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 风的革新和转变。
彩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
风雅兴寄 汉魏风骨
2、《感遇》
2、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后期诗歌 1、主要是隐居终南、
辋川的闲情逸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 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 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 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杨炯的《王勃集序》
1、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七言长体, 极于此矣!
——《诗薮·内编》
2、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滕 王 阁
3、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陈子昂的《感遇 诗》三十八首,正 是表现其革新精神 的主要作品。
唐宋文学史简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1、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首先唐代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其次,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这种政策,形成了杂取中西、中外文化的交融。
中外文化的交融造成了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这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
这种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中的扬昂情调。
这一切,都是造成文化繁荣的环境。
在此环境下,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的发展,都影响到唐诗,为唐诗表现领域的拓展和艺术表现技巧的提高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2、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唐代士人是唐代文学创作的主体,士人的生活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唐代士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漫游、读书山林之风、入幕和贬谪生活,它们对于唐代文学以极大的影响。
3、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儒释道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虽然,儒家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但佛教、道家、道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极大。
4、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大师辈出上。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
唐诗的发展有准备阶段、全面繁荣阶段、转变以及最后的辉煌等阶段。
唐散文有文体文风改革的成功和低潮。
传奇、变文、词,是唐文学中的新体裁,是唐文学在文体上的新发现。
唐文学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后的一次大繁荣,又为文学进一步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为下一次繁荣作了准备。
唐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是难以模仿、无法代替的。
要点、重点和难点(一)引言,隋唐的历史起迄: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二)隋朝只存在了30余年,从历史上讲,是一个过渡的时代。
唐代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三)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为唐代文学繁荣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五、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 传奇和词。 六、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风貌、文学自身的发展、唐诗、散文、传奇、词。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一节 隋代文学;
一、统一国家的建立与文人之间的交流学习; 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 出来。 二、南北文学的合流。 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 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一、王维的诗; (一)生平:博学多艺、孝顺、亦官亦隐、代宗好其诗文。 (二)严谨而简朴的诗歌语言:王维诗歌个性的标志; 1. 早期诗歌中熟练的技巧;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2. 贬任济州时期:超出简朴的诗歌语言的具有深度和复杂性的 贬逐诗; 3. 出使西北边塞:富于活力的边塞诗; 4. 佛教居士的生活:浑然一体的风格,没有任何人工技巧的痕 迹。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杰”作诗,重视抒情一己 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 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促使他修正宫廷风格的主要动力在于,这种贵族诗歌的严格惯 例无法表现他痛苦、复杂的生活经历。
第二节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
学的繁荣;
一、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 境; 二、唐朝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1. 华夷如一的下策; 2. 开放的风气;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 荣;
三、唐代士人恢宏的胸怀和进取的精神; 1. 进取精神; 2. 创新意识; 四、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环境; 1.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相容心态,创造了 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 文学;
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1. 山水游赏和神仙道教信仰; 2. 边塞漫游。
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二、幕府生活与文学; 三、读书山林寺院的风气; 四、贬谪对于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一、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1. 以儒为主,兼取百家; 2. 社会风俗中的三教色彩。
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美景、感慨与离愁别绪。 二、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诗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兴象”就是在诗人的生活体验中自然形成的情感与形象的统 一体,就是体现着诗人感物而生的现实情感的艺术形象。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二、儒释道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1. 人格的塑造; 2. 作为文学观念和审美批评的标准制约唐代文学; 3. 丰富了文学的形象与世界; 4. 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其条件; 1. 多样多彩的生活;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 内容、形式、文体、体裁。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三)隐含内在的情意历程的描述。 1. 否定的文学,表示抛弃与官场社交生活及宫廷; 2. 回归主题; 3. 无意主题;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四)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1. 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
的色彩层次感。 2. 空灵自然的禅境; 3. 清幽的禅趣; 4. 无我之境的空、静之美。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 1. 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呈现宫
廷化倾向。 宫廷诗中占主导地位的有两类诗: 第一类从文体上模仿民间抒情诗—乐府。 第二类是正规应景诗,用优雅和巧妙的形式赞美朝臣的日常生活事物。
第二节 初唐诗坛;
2. 上官仪和上官体;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基本的模式由主题、描写式的展开和反应三部分构成。 (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 突出。上官体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 3. 王绩。 这种平淡自然的隐逸诗风,是易代之际大都会有的,并不构成初唐诗发展的 一个环节。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 1. 文本的全面发展; 2. 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四、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 散文的发展与诗的发展不同,它的新变,主要是出于政治功利 的动机。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 荣;
2. 文治是唐朝的既定国策; (1)强调政治教化,强调以儒学为中心的道德伦理; (2)任用官员的先文后武; (3)诗化的社会风气。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 荣;
五、文化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史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和舞蹈与文学。 1. 史学的求实与文学上的求真;史家的文学论述影响文学的走向; 2. 书法中自由纵恣与盛唐气象; 3. 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意境和传神的技巧与唐诗; 4. 音乐和舞蹈拓展了唐诗的表现领域。
三、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 1. 杜审言及其五律; 2. 宋之问、沈佺期与律诗的定型。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为文章四友;杜审言使五言律的 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 后完成的,故宋、沈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陈子昂成功地开创了运用抽象观念的动人诗歌。 二、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诗中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 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 豪侠之气) 三、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他对风骨的追求, 提出的诗美理想对唐诗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代表了与复古理论相联系的:修饰的道德、政治寓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