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合集下载

第八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八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2、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 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代表诗作为 《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 《夏日南亭怀新大》、《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等。诗风为“语淡味不薄”。 王维的山水诗以画家的取景方式,构造 清新明净。又悠淡静谧的水墨山水意境。 代表诗作为《终南山》、《山居即事》、 《山居秋暝》、《山中》、《汉江临眺》 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盛唐时期,涉足山水田园诗创作的重要 诗人还包括储光羲、祖咏、常建等。

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主要文体的成就 1、诗歌:« 全唐诗»,收入作者2200余人。 作品48900首。优秀诗人辈出。 2、散文:« 全唐文»收入作者3000余人, 18000余篇。旧体延续,推陈出新,新型游 记、杂说等创制。 3、词:自中唐兴起,自成一格。 4、传奇:文言小说的形式走向成熟 5、变文:由经讲到俗讲,形成气候。

唐诗各期概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 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 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 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 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 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 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 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四)盛唐边塞诗派及其“壮美”诗作

1、何谓边塞诗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我们知道,在« 诗经»中已有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采薇》。但一般 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至 唐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 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2、唐以前的边塞诗 汉 魏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边 塞 诗多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 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
《隋唐五代文学》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 隋唐五代诗歌 • 隋唐五代散文 • 隋唐五代小说 • 隋唐五代戏曲来自01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04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 个重要的阶段,政治、经济、 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隋唐五代时期,政治稳定、社 会安定也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
隋唐五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隋唐五代文学以其内容广泛、风格多 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隋唐五代文学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 然景物的描绘,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 展现。
锡等。
晚唐时期
唐诗的衰落与转型,代 表人物如杜牧、李商隐
等。
唐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01
02
03
04
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写 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边塞诗派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描写边 疆风光和军旅生活。
浪漫主义诗派
以李白为代表,强调个性和情 感的表达。
现实主义诗派
以杜甫为代表,关注社会现实 和人民疾苦。
唐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语言精练
唐诗注重语言的简练和含蓄, 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达情感和
思想。
形式规范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 ,注重节奏和音乐美。
内容广泛
唐诗涵盖了自然、历史、社会 、人生等多个领域,反映了时 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影响深远
唐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隋唐五代文学概述(一)隋代文学概况(589-618年)1.宫体诗2.边塞诗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珠网,空梁落燕泥。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二)唐朝文学概况(618-907)唐代文学主要特点:1.作品数量多,文学样式丰富多彩;诗:50000首;诗人:1100多人;文:18000篇;作家:3000多人。

体裁:诗歌、散文、传奇、变文等;(诗歌:古体、近体、五言、七言、杂言、律诗、绝句、乐府各体皆备。

)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田园山水、边塞风光、都市、农村等。

3.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唐代文学四个时期:初唐文学(618-712年)1. 宫体诗;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2.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 陈子昂5. 张若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滕王阁诗[唐]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从军行[唐]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长安古意[唐] 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凰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尾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凰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一)发展演变轨迹 (二)繁荣局面
(三)繁荣原因
(一)发展演变轨迹 分段以唐诗为 主要参考标准
618
初唐
712
盛唐
770
中唐
824
晚唐
907
初唐:
高祖武德元年——玄宗先天元年(618-712)
盛唐:
玄宗开元元年——代宗大历五年(713-770)
中唐:
代宗大历六年——穆宗长庆四年(771-824)
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
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
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
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
尽善尽美矣。
——文质关系、地域特点
(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 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 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 人常恐道逸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昨于解三
(格调)第四,诗歌具有高亢、雄浑、豪壮、
奔放、刚健、明朗的风格。 诗人们都力求创新,具有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李白‚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经常以许 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
服。杜甫最善于博采众长,他的创造性既突出
而又全面,他如王孟、高 岑、王昌龄、李颀等等, 也都各有自己的独特创造。
晚唐:
敬宗宝历元年——昭宗天佑四年(825-907)
1.初唐618-712——走向繁荣
第一个三十年,理论上太宗君臣明确提出了
反对浮靡文风和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创作
上,诗坛弥漫着‚梁陈宫掖之风‛ 。 此时少数作品如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 《还陕述怀》,魏征《述怀》等,抒写建功立业 的抱负,追怀昔日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具有刚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成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风格多种多样,被后人称之为“盛唐文学”、“玄幻小说”等。

一、隋唐文学1.唐诗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文化瑰宝。

唐代的诗歌初步形成、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唐代诗歌的风格以豪放为主要特点,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表现出“浪漫的乐观主义”。

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人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赞赏。

唐诗为后续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2.唐代散文唐代散文是指唐代的随笔、杂记等文学形式。

唐代散文以文辞精炼、意境深远、风格多样见长。

其中,《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

唐代散文描写生活百态、揭示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二、五代文学在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文学作品相对于唐代显得冷淡低迷。

五代文学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冷静客观”的风格,描写了五代的社会变迁和人物的生存状态。

五代文学主要有小说、散文等形式。

唐传奇是唐朝至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小说形式。

它的形成与唐代的宫廷舞台上的优伶花鼓戏有关,是一种含有韵味、富于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

唐传奇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著称。

《长恨歌》、《玉楼春》等作品,题材广泛、文学价值高,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文运动五代时期,古文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古文运动倡导将文学作品的风格改写成古代经典的风格,精益求精、注重工艺性的特点深受文艺界的欢迎。

《骈文夜话》、《吕氏春秋》等作品,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之,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代的诗歌、散文、唐传奇,五代的古文运动等等都为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柳冕 ,后期是韩愈,柳宗元,李 翱,皇甫湜,孙樵.
在散文创作中,这一时期还产生了 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 杂文等文学作品,它们也是唐代文 学繁荣的标志之一.唐末皮日休, 罗隐,陆龟蒙等人的小品文,取得 了相应成就.鲁迅曾称皮日休的小 品文是" 品文是"一塌糊涂的泥潭内的光 辉".
(三)传奇小说
汉民族与东北,西北,西南,中东及 海外日本,高丽,新罗等国家民族关 系密切,使节,僧侣,留学生,商旅 往来频繁.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 谢弗著,吴玉贵译《 代的外来文明》 代的外来文明》分人,家畜,野兽, 外来文明因子,涉及唐代生活的方方 面面.
飞禽,毛皮和羽毛,植物,木材, 食物,香料等18类, 食物,香料等18类,例举了千百种
山作》 山作》为其代表作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 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 有两组诗值得重视:一为《感遇》 有两组诗值得重视:一为《感遇》 十二首,一为山水诗. 代表作:《江南有丹橘》 代表作:《江南有丹橘》,《望 月怀远》 月怀远》,《湖口望庐山瀑布》 湖口望庐山瀑布》
唐代以前,中国古典小说基本上还 处于幼稚阶段.唐初,一些作者在 魏晋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创作了像 《古镜记》那样的作品,基本还是 古镜记》 沿袭六朝小说描写神鬼怪异的传统, 缺乏现实内容.
直到唐中叶,随着唐代的都市繁荣 和适应市民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传奇 小说,才较多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艺术上也日趋完善,出现了象《 艺术上也日趋完善,出现了象《霍 小玉传》 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 李娃传》 莺莺传》 等在思想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作品.
(四)特殊政策的激励,促进了文学 繁荣
唐代有很多特殊政策对文学的发展 是有积极影响的,如诗赋取士制度 促进了诗歌的创作繁荣和诗艺水平 的提高,对佛教的重视促进了变文, 话本的创作;幕府用人制度的自由, 吸引了大量文人入幕,极大提高了 军幕文化的品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隋唐五代文学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在这一时期,我国文学不仅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歌尤为突出,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诗之盛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 唐诗:唐诗是指唐代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清丽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仙:诗仙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和价值的诗人,其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影响深远。

代表诗仙的人物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3. 诗魂:诗魂是指诗人在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灵魂和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魂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创作天赋和情感世界。

4.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漫、自由的形式表现感情、抒发思想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散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

5. 骈文:骈文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散文体裁,是汉语散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格调优美、语言富丽,常用于叙事、议论等文体。

6. 题咏:题咏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以诗、赋、散文等形式来歌颂、赞美某个主题或对象。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题咏成为了诗歌创作的常见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7. 韵律:韵律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音韵结构的安排和运用,造成诗歌的音韵美感。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韵律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为诗歌的表现和传达增添了魅力。

8. 词牌:词牌是我国古代词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古代词曲创作的重要途径和规范。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词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古代词曲创作的基础。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6百字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6百字

一、隋唐五代文学的概述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大量涌现,成就斐然。

在这个时期,文学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成就卓著,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1. 多样的文体在隋唐五代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得到了充分发展。

诗歌方面独树一帜,以唐诗最为代表,散文则以骈文为主要特点,小说则以《洛阳伽蓝记》为代表作。

2. 人才辈出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骆宾王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文学的楷模。

3. 文学内容丰富在这个时期,文学内容涉及社会、政治、人文等多个方面,如李白的豪放诗歌、杜甫的咏怀诗歌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情感。

三、代表作品分析1. 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的情景,以雄浑的诗句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感慨,展现了文学家的豪情和壮志。

2. 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情怀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成为了李白诗集中的代表作之一。

3. 骆宾王的《贾生出塞》这篇骈文以塞北风光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才子贾生出塞的情景,结构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成为隋唐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四、文学对后世的影响隋唐五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范本,更在文学思想和文学风格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隋唐五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成就不仅在当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更在后世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进行分析、总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辉煌,更对今后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文学思想的探讨隋唐五代文学盛行的时期,文学思想的多样性和兼容并蓄为时代的文学创作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在这一时期,文学家们对人生、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展现出了丰富的生活智慧和学问见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 《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鴈,傳聞 至此囘。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来。江 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 應見隴頭梅。
• 《杂诗》:聞道黄龍戍,頻年不觧兵。 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誰能将旗鼔,一為取龍城?
沈宋的贡献
•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序》 • 《新唐书 宋之问传》:“魏建安後迄江
二、诗歌革新主张
• 其主张对唐诗变革的关键性意义。 •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 诗歌理论核心:兴寄、风骨。
三、诗歌创作
• 形式多为五古,突出的复古趋向; • 积极进取的豪迈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深沉
悲愤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 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 《蓟丘览
古》七首、 《登幽州台歌》 。
• 《蓟丘览古》七首、 《登幽州台歌》的 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
• 《薊丘覽古序》:“丁酉歳,吾北征。 出自薊門,歴觀燕之舊都,其城池霸迹 巳蕪沒矣。乃慨然仰歎,憶昔樂生、鄒 子羣賢之逰盛矣。因登薊樓,作七詩以 志之。”
• 《燕昭王》:南登碣石館,遙望黄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悵巳矣, 驅馬復歸來。
唐镶金牛首玛瑙杯
忆 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各民族的大融合,多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阎立本《步辇图》

崭放气 新政度 的策恢 高,宏 度中的 。外唐
文代 化对 交外 流采 达取 到开
• “兴象”,首见于盛唐殷璠《河岳英灵 集》,指以诗人的情感、神思统摄万象, 使之呈现为富有韵味的意境。
唐诗的分体与分期
• 严羽《沧浪诗话 •诗体》分唐诗为“唐初、 盛唐、大历、元和、晚唐”五体。
• 元代杨士弘《唐音》合为“唐初、盛唐、 中唐、晚唐”四体。
• 明代高秉《唐诗品汇•总叙》即以“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为唐诗分期。
• 滕王髙閣臨江渚,珮玉鳴鸞罷歌舞。 •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四杰诗歌的艺术成就与贡献
• 郁郁不平的感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 主题与题材的拓新(使诗歌由宫廷台阁
移向江山塞漠)。 • 壮大的气势与刚健的风格。 • 表现形式的创新和完善。
第六节 陈子昂及其文学革新
一、豪侠性格与从政热情
• 《新唐书》本传: “貌柔野,少威仪。 資褊躁,然輕財好施,篤朋友。”
• 卢藏用《陈氏别传》;“子昂奇杰过人, 姿狀嶽立。始以豪子馳俠使氣,至年十七 八未知书,嘗從博徒入鄉學,慨然立志。 因謝絶門客,專精墳典,數年之間,經史 百家罔不該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 雲之風骨。”
• 结构与情感内容 • 审美价值与艺术成就
初盛唐间诗人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 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 寝梦佳期。
第五节 “沈宋”和律诗的定 型
• 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 • 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题大庾岭
北驿》; • 沈佺期五律《杂诗》、七律《古意》、
左,诗律屡变,至沈約、庾信以音韵相 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 靡丽,回忌声病,約句准篇,如锦绣成 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 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於 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度明矣。 二君正是敌手。”
• 明胡应麟《诗薮》:“五言律体,兆自 梁陈,唐初四子,靡缛相矜,时或拗涩, 未堪正始。神龙以还,卓然成调。沈、 宋、苏、李合轨于先,王、孟、高、岑 并驰于后。新制迭出,古体攸分。实词 章改变之大机,气运推迁之一会也。”
• 王、杨对五律定型有重要贡献。
• 卢、骆七言歌行“一变而精华浏亮,抑 扬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 綮”。(胡应麟《诗薮》)
• 四杰代表了唐代文学革新的前进方向, 在唐代诗歌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 四人风格差异:王高华、杨雄厚、卢清 藻、骆坦易。
• 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杨 《从军行》,卢《长安古意》,骆 《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
• 《郭隗》:逢時獨為貴,歴代非無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臺。
第四节 刘希夷和张若虚
• 刘希夷和张若虚的优美歌行开始展现唐 诗的浪漫气质。
• 刘希夷,辛文房《唐才子传》:“美姿 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 醉,落魄不拘常检”;“苦篇咏,特善 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
• 《代悲白头吟(一作翁)》将青年与老 年对比,抒发了日月永存而人生有限短 促、衰老难逃的感伤,同时又透露出诗 人对大自然永恒生命力的向往。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簪花仕女图
第一节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 唐代文学繁荣的外 部因素:政治、经 济、军事、思想、 宗教状况。
• 经济繁荣、政治开 明: “贞观之治”、 “开元之治”相继 出现,中国古代社 会进入了一个高度 繁盛的时代。
• 唐金筐宝钿团花纹 金杯
• 江南逐渐成 为繁荣富庶 地区
• 盛唐以后更 成为朝廷经 济支柱;来 自东南的 “漕运”, 成为维持中 央政权的命 脉。
• “四杰”是高宗、则天时期活跃于文坛上 的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
• 闻一多《唐诗杂论》:“年少而才高, 官小而名大。”
• 四杰创作早期均收到了齐梁诗歌的影响, 所谓“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如 王勃的《腾王阁诗》),随着生活阅历 的变化,都自觉地变革文学风气。
• 杨迥《王勃集序》的论述。
腾王阁诗
敦煌唐代舞谱
唐墓壁画乐舞图1






胡 人
舞 图

2



唐墓壁画乐舞图3
四、唐代传奇小说与变文
• 唐传奇源于六朝志怪,但却是文人有意 识的文学创作,标志了中国古代短篇小 说进入成熟阶段。
• 传奇极盛时期在中唐。 • 优秀作品:《李娃传》、《莺莺传》、
《霍小玉传》、《柳毅传》、《长恨歌 传》。
• 进士之礼部试与吏部试。
• 纳卷与行卷。
• 科举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是复杂的,文 化意义上的。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 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还取决于中国古代 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 诗歌应用非常广泛,唐诗反映的社会生 活层面显著扩展。
• 艺术风格、流派众多。
• 胡应麟《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 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 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 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 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 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 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 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 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 其中名句“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以女子独 居的凄凉冷落,衬托其哀苦的心情。
第二节 唐初诗坛
• 宫廷诗人:虞世南、欧阳询、李百药,许 敬宗、上官仪等。
• 以奉和、应制、咏物诗为主,多承齐梁诗 风,内容不外歌功颂德、点缀升平。
• 唐太宗与魏征的作品较有新兴气象。
• “上官体”对格律诗形式完善的贡献。
• 王、骆的骈文:《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 别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与四杰同时的“文章四友”
•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对五律 的贡献。
•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苏味 道《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元夕》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科举制对文学的影响
• 科举制创于隋朝。唐代继承之,即“诗 赋取士”。
• 唐代科举主要分明经、进士两科,另外 还有不定期的制举,即选拔某一类人才 的临时性考试,如贤良方正科、博学宏 词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
• 唐人特重视进士科考试,“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隋唐佳话》:薛元超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娶 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唐代的散文
• 初盛唐流行的是骈文,中唐韩柳兴起 “古文运动”,成就巨大影响深远。 “古文”是相对于盛行的骈体文(又称 “时文”)而言的,指先秦两汉的不讲 究骈偶的散文。
• 古文运动既是儒学复兴运动,也是文体 革新运动。
三、唐代的 词
• 唐代曲子词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韵文 发展的新发展。
• 词是产生于唐代的一种新文体,是配合 唐代新兴的燕乐用于歌唱的文辞。
第二节 唐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唐诗
• 现存唐代诗歌数量超过了唐以前中国诗 歌的总和。
• 清代彭定求编《全唐诗》900卷,收诗 48900多首,近当代学者王重民、孙望、 童养年、陈尚君先生对唐诗进行了辑佚 增补,汇集为《全唐诗补编》100卷。
• 现存唐诗总数超过55000首,诗人3600 多人。
• 诗歌创作在唐代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 现象。诗人队伍空前扩大。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吴中四士”之一。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认为他们具有共 同的生活情调:对礼俗的厌恶,对自 由闲适的追求,人生观带有浓厚的狂 放色彩。
• 清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孤篇 横绝,竟为大家。”
•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闻一多 《唐诗杂论》之《宫体诗的自赎》认为 此诗完成了齐梁宫体诗的革命。“诗中 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 散云飞一晌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 重过望夫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