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

合集下载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历史•隋:公元581年建国,公元589年统一中国。

公元618•年结束。

•唐:公元618年建立,公元907年灭亡。

•五代十国:•北方:梁、唐、晋、汉、周。

•南方:吴、南唐、吴越、楚、南汉、闽、前蜀、•后蜀、荆南、北汉•隋唐五代文学概况•一、诗歌:《全唐诗》诗人22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共900卷。

诗人有李白、杜甫,以及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大批•优秀诗人。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二、散文: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基本内容:文道合一;革新文体,创新文学语言。

•韩愈散文:《师说》《杂说》《张忠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韩愈散文语言:“业精于勤”、“动辄得咎”、“含英咀华”、•“牢不可破”、“大声疾呼”、“落井下石”、•“不平则鸣”、“摇尾乞怜”•柳宗元散文:《三戒》《负虫版传》《永州八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三、小说:“传奇“•得名于晚唐裴硎小说集《传奇》•在六朝志怪小说基础上发展而来。

•情节奇特神异,多取材于现实。

•有意识的创作(情节引人入胜,结构完整,形象•鲜明)•文集:《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全唐文》•代表作:《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长恨歌传》《南柯太守传》•《霍小玉传》•隋唐五代文学概况•四、变文:又叫敦煌变文,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

•作品:《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隋唐五代文学概况•五、词:简称曲子词,配合燕乐的歌词。

•中唐词:刘禹锡、白居易、张志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第八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八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2、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 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代表诗作为 《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 《夏日南亭怀新大》、《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等。诗风为“语淡味不薄”。 王维的山水诗以画家的取景方式,构造 清新明净。又悠淡静谧的水墨山水意境。 代表诗作为《终南山》、《山居即事》、 《山居秋暝》、《山中》、《汉江临眺》 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盛唐时期,涉足山水田园诗创作的重要 诗人还包括储光羲、祖咏、常建等。

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主要文体的成就 1、诗歌:« 全唐诗»,收入作者2200余人。 作品48900首。优秀诗人辈出。 2、散文:« 全唐文»收入作者3000余人, 18000余篇。旧体延续,推陈出新,新型游 记、杂说等创制。 3、词:自中唐兴起,自成一格。 4、传奇:文言小说的形式走向成熟 5、变文:由经讲到俗讲,形成气候。

唐诗各期概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 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 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 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 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 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 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 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四)盛唐边塞诗派及其“壮美”诗作

1、何谓边塞诗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我们知道,在« 诗经»中已有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采薇》。但一般 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至 唐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 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2、唐以前的边塞诗 汉 魏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边 塞 诗多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 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隋唐五代文学概述(一)隋代文学概况(589-618年)1.宫体诗2.边塞诗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珠网,空梁落燕泥。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二)唐朝文学概况(618-907)唐代文学主要特点:1.作品数量多,文学样式丰富多彩;诗:50000首;诗人:1100多人;文:18000篇;作家:3000多人。

体裁:诗歌、散文、传奇、变文等;(诗歌:古体、近体、五言、七言、杂言、律诗、绝句、乐府各体皆备。

)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田园山水、边塞风光、都市、农村等。

3.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唐代文学四个时期:初唐文学(618-712年)1. 宫体诗;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2.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 陈子昂5. 张若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滕王阁诗[唐]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从军行[唐]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长安古意[唐] 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凰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尾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凰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成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风格多种多样,被后人称之为“盛唐文学”、“玄幻小说”等。

一、隋唐文学1.唐诗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文化瑰宝。

唐代的诗歌初步形成、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唐代诗歌的风格以豪放为主要特点,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表现出“浪漫的乐观主义”。

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人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赞赏。

唐诗为后续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2.唐代散文唐代散文是指唐代的随笔、杂记等文学形式。

唐代散文以文辞精炼、意境深远、风格多样见长。

其中,《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

唐代散文描写生活百态、揭示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二、五代文学在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文学作品相对于唐代显得冷淡低迷。

五代文学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冷静客观”的风格,描写了五代的社会变迁和人物的生存状态。

五代文学主要有小说、散文等形式。

唐传奇是唐朝至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小说形式。

它的形成与唐代的宫廷舞台上的优伶花鼓戏有关,是一种含有韵味、富于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

唐传奇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著称。

《长恨歌》、《玉楼春》等作品,题材广泛、文学价值高,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文运动五代时期,古文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古文运动倡导将文学作品的风格改写成古代经典的风格,精益求精、注重工艺性的特点深受文艺界的欢迎。

《骈文夜话》、《吕氏春秋》等作品,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之,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代的诗歌、散文、唐传奇,五代的古文运动等等都为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

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柳冕 ,后期是韩愈,柳宗元,李 翱,皇甫湜,孙樵.
在散文创作中,这一时期还产生了 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 杂文等文学作品,它们也是唐代文 学繁荣的标志之一.唐末皮日休, 罗隐,陆龟蒙等人的小品文,取得 了相应成就.鲁迅曾称皮日休的小 品文是" 品文是"一塌糊涂的泥潭内的光 辉".
(三)传奇小说
汉民族与东北,西北,西南,中东及 海外日本,高丽,新罗等国家民族关 系密切,使节,僧侣,留学生,商旅 往来频繁.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 谢弗著,吴玉贵译《 代的外来文明》 代的外来文明》分人,家畜,野兽, 外来文明因子,涉及唐代生活的方方 面面.
飞禽,毛皮和羽毛,植物,木材, 食物,香料等18类, 食物,香料等18类,例举了千百种
山作》 山作》为其代表作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 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 有两组诗值得重视:一为《感遇》 有两组诗值得重视:一为《感遇》 十二首,一为山水诗. 代表作:《江南有丹橘》 代表作:《江南有丹橘》,《望 月怀远》 月怀远》,《湖口望庐山瀑布》 湖口望庐山瀑布》
唐代以前,中国古典小说基本上还 处于幼稚阶段.唐初,一些作者在 魏晋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创作了像 《古镜记》那样的作品,基本还是 古镜记》 沿袭六朝小说描写神鬼怪异的传统, 缺乏现实内容.
直到唐中叶,随着唐代的都市繁荣 和适应市民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传奇 小说,才较多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艺术上也日趋完善,出现了象《 艺术上也日趋完善,出现了象《霍 小玉传》 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 李娃传》 莺莺传》 等在思想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作品.
(四)特殊政策的激励,促进了文学 繁荣
唐代有很多特殊政策对文学的发展 是有积极影响的,如诗赋取士制度 促进了诗歌的创作繁荣和诗艺水平 的提高,对佛教的重视促进了变文, 话本的创作;幕府用人制度的自由, 吸引了大量文人入幕,极大提高了 军幕文化的品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隋唐五代文学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在这一时期,我国文学不仅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歌尤为突出,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诗之盛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 唐诗:唐诗是指唐代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清丽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仙:诗仙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和价值的诗人,其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影响深远。

代表诗仙的人物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3. 诗魂:诗魂是指诗人在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灵魂和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魂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创作天赋和情感世界。

4.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漫、自由的形式表现感情、抒发思想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散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

5. 骈文:骈文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散文体裁,是汉语散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格调优美、语言富丽,常用于叙事、议论等文体。

6. 题咏:题咏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以诗、赋、散文等形式来歌颂、赞美某个主题或对象。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题咏成为了诗歌创作的常见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7. 韵律:韵律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音韵结构的安排和运用,造成诗歌的音韵美感。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韵律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为诗歌的表现和传达增添了魅力。

8. 词牌:词牌是我国古代词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古代词曲创作的重要途径和规范。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词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古代词曲创作的基础。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已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还要多,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总和。

1.隋及初唐诗坛隋代诗歌,总的来看成就不高,诗坛弥漫着形式主义的宫体诗风。

但隋代诗坛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写得苍凉悲壮,初露向初唐诗歌过渡的端倪。

另外,薛道衡的一些诗篇,或委婉含蓄,或凝重悲凉,显示出“贵于清绮”和“重乎气质”这两种不同的南北文化的合流迹象。

隋代这种以齐梁遗风为主体又有一些向唐诗过渡因素的产生,是初唐诗歌的起步。

2.陈子昂对唐诗的贡献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诗作,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从而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

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唐之音。

3.孟浩然的山水诗孟浩然的山水诗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游历南北各地所写畝山水景色,一部分是隐居故乡襄阳所写的自然风光。

他在漫游途中描摹的山水景物生动逼真,而且富于变化,显示了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孟浩然在这一类诗中追求的是一个“清”字。

他的作品善于运用清淡平和的语言描绘清幽绝俗的意境,出语洒脱,诗风平易,怡然自得,韵致高远,“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孟浩然的田园诗数量远比山水诗少,但是其风格特色却也很值得称道。

脍炙人口的《过故人庄》一诗,用口头语,写眼前景,叙家常事,成功地表现了简朴亲切的田园生活、真淳动人的故人情谊;全篇于自然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和浓郁的诗意。

孟浩然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景色与隐逸生活的第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3)相思别情诗 好用“月”、“雨”等意象,在迷离幽 微的别愁中烘托出澄朗晶莹、心心相印 的友谊。如《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 崔颢 诗风以健朗雄放著称,代表作为《黄鹤 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气奇: 指李白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 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 人惊讶叹服。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气逸 李白诗歌的“逸气”表现为对自由的热 爱和追求。如《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气,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笑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不可轻年少。
3)山水田园诗 王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山水田园诗。 其特点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陶渊明、孟浩然的写景诗喜用简单的笔 墨和随意点染的表现手法;王维则讲究 构图布局,常以彩绘的笔触传达出清丽 丰润的美感。如著名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3)散文:唐代散文最重要的现象是“古 文运动”的兴起。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 义:一方面,它是儒学复兴运动,从而 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的对文学和非文学 的区别,反映出文学观念的退步。另一 方面,也是文体改革运动。以更自由灵 活的散文取代了骈文,是时代的需要。
初唐文学
一、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 由于唐初几代君主的喜爱,出现了几个 宫廷文人集团。大量的文学创作,虽然 在内容上不外乎歌功颂德、宫苑游宴, 但在形式上推进了律诗的完善和定型。 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推杜审言。他的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后人誉为 “初唐五律第一”。

1 杜甫 杜甫诗歌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 苦,创作上重视写实的风格,标志着中 唐文学的确立。

1)杜甫生平 2)杜甫诗歌的特点 杜甫诗歌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沉郁顿挫。 a)各种题材的诗歌总带有时代色彩,多 半和当时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关联。 如《登岳阳楼》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为了求得画中之美,王维还善于敷彩。 这些色彩并非是单纯、消极地涂饰,而 是活跃地晕染着整个画面,清新鲜润, 给人以愉悦之感。

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王维还着意在动态中捕捉光与色变幻不 定的组合。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山水田园诗另一特色在于善于表达 微妙的心理感觉,传达绘画所不能达到 的特殊效果。如《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 王维 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 盛唐时代文化全面高涨的历史条件下, 所产生的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 王维的诗歌创作以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意气风发,充满豪情壮 志;后期主要是反映隐逸生活的山水诗。



从体裁来看,王维各种诗体无所不长,堪称全 才,尤善五言,被称为“五言宗匠”。 1)边塞诗 风格雄浑壮美、劲健、豪放,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 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山水田园诗在静谧的气氛中,烘托 出禅境。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在似乎是虚幻的声音和光影浮动中,山 林因此而显得更幽静沉寂,但它却是有 生命的。

4 王昌龄 字少伯,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曾 任江宁(今南京市)丞,其七绝成就最 高,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1 )边塞诗 其着眼点往往不在具体的战争,而是把 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各个角 度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深刻的内涵、 饱满的热情使边塞诗更富有生气。

气壮 所谓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 这与盛唐时期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 自豪感息息相关,也是诗人天生才气的 自然流露。如《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 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 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 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盛唐文学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
之乱爆发之前,被称为盛唐时期。 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是热情洋溢、 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 质。即使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 生气弥漫,这就是后人所艳羡的 “盛唐之音”。
1 张九龄 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深为时人 所敬仰。他的诗歌主要表现在穷达进取 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将“仕” 和“隐”这对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不 愿为追求功业而屈己媚世。而功名事业 和自由人生,也就成为盛唐诗的两条主 要轨迹。


李白对崔颢此诗十分仰慕,在黄鹤楼上 题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 上头。”并依据《黄鹤楼》写下《登金 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 高适、岑参 二人都擅长边塞之作。高适的边塞诗突 破了前人渲染征人思妇缠绵相思之情的 格局,将出征的军容、军情的紧急、塞 漠的荒寒、战争的酷烈、战士的勇武、 别离的悲怆融为一炉,风格质朴雄放。 代表作为《燕歌行》。

2 唐代诗歌的重要发展有如下几方面: 1)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主要产生于宫廷和高 级士族;唐代的诗歌作者群则主要为中 下级官僚以及普通士人,乃至和尚、道 士、妓女等各种身份的人都纯以华丽 为美,造成偏狭的艺术趣味。唐诗风格 多样,如险怪、粗犷、诡谲等都被认为 “美”,它们共同汇聚为唐诗群星璀璨 的盛大局面。 3)从内容上看,南北朝以个人日常生活 的喜怒哀乐为主;而唐诗则有丰富多彩 的面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 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 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气骨 李白以桀骜不驯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 战,显示了人格的力量。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气象 李白诗歌常表现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 宇宙境界,用宏伟的自然意象表现出恢 弘的气势。 雪76次,天119次,江60次,海64次,月 74次,云141次,白日50次。
2)相思别情诗 王维善于用民间歌谣的朴素语言和自然 音调表现出单纯而有隽永的韵味。如 《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等。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以明朗活泼如家常生活的语言,传达出 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情思。
隋唐五代文学
一、概述 隋唐五代经历了379年,其中隋历时38 年,唐历时289年,五代历时53年。 1 唐代社会的新特点 1)南北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使唐代文化呈现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 面貌。
2) 唐作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始终没 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单一的思想统治。 3) 唐代社会既有一定的贵族色彩(如唐 代宰相369人中,崔姓即有23人),同时 社会中下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采用科 举制度选拔优秀的中下层人士。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 的恬静居多,风格清新淡雅。如《宿建 得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也有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丽山河 的诗篇,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3 唐代其他文学样式的发展 1)传奇:源于六朝志怪,其中写文人生 活的最集中,其中许多优秀作品都涉及 到士子与妓女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唐代 文人浪漫的生活情调,也透露出市井民 众的生活气息。

2)词:是产生于唐代的新文体。最
初孕育于歌楼妓馆中,是歌妓们演 唱的小曲,所配的音乐是唐代新兴 的燕乐。为了适应乐曲的需要,渐 渐形成句子长短不齐而有规定体制 的文字格式。

气势 李白诗歌的气势见诸情感的波澜起伏, 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令人回肠荡气。 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 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 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 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 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 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 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岑参的边塞诗以出乎常情的奇特
想象抒发豪迈情怀,充满奇情壮 采,富有力量感。代表作为《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 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 李白 1)李白的生平 2)李白诗歌的“气” 李白诗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以气夺人。曹丕在 《典论· 论文》中首开以气论文的先河。所谓 “气”指的是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 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 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侯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二、初唐四杰 卢照邻、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
“初唐四杰”。他们相互呼应,以 一种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拓 宽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表现出刚 健壮大的审美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