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四卷——隋唐五代文学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四卷——隋唐五代文学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四弹——隋唐五代文学贞观诗风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他们对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了“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如何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

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

在太宗的诗里,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

杨师道和李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人,早年作诗善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较少合而未融的弊病。

但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文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沈宋体沈、宋是指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是武后时期台阁诗人的代表人物,所谓“沈宋体”是指经沈宋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代表作有沈佺期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宋之问的《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沈宋体的最大贡献是使唐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从而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章四友指初唐诗坛的崔融、李峤、苏味道和杜审言。

他们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高宗后期起,他们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龙朔体“初唐四杰”以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他们在“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的气势下创作的诗歌题材和风格因发生于龙朔年间故称龙朔体。

杨炯的《王勃集序》有如下表述:“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蔽用光志业。

”所谓龙朔初载的“文场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特点是“绮错婉媚”而缺乏诗歌所应有的激情和生气。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下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下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一、引言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学创作辉煌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独特的发展机遇,促使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的涌现。

本文将对隋唐五代文学进行综述,旨在系统梳理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作品,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隋唐五代文学的特点隋唐五代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风格多样在隋唐五代时期,文学创作形式多样,涵盖了诗、词、曲、赋、文等多种文学体裁。

其中,诗歌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唐代诗的繁荣尤为显著。

除了传统的乐府诗和风雅诗之外,唐代还出现了律诗和绝句等新形式,开拓了诗歌表现力的新境界。

2. 多样的主题内容隋唐五代文学的主题内容涉及广泛,既有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物生活的田园诗,也有表达个人感情和社会风貌的抒情诗。

同时,一些作品还涉及社会时事和政治批判,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3. 独特的意象和表现技巧隋唐五代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意象和独特的表现技巧而闻名。

诗人常常利用鲜明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三、隋唐五代文学代表作品在隋唐五代时期涌现了众多杰出的文学作品,以下是其中几部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隋唐五代文学的先驱之作。

它由诸多诗歌组成,内容丰富多样。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巨匠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长达千字的叙事诗以歌咏杨贵妃的悲剧命运为题材,既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也抒发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不满。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首诗,以送别朋友出任官职为题材,通过描写久别重逢的情景,展现了友情之深和离别之难。

诗中的意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四、隋唐五代文学的意义和影响隋唐五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具有深远的影响。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

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

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隋代文学概貌(581---618 )1 、特点:过渡性。

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

(似秦朝,“秦无文。

”)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2 、作家: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播州)。

代表作有《人日思归》、《昔昔盐》。

《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环境的寂寞来写思妇的孤寂凄苦,流传广泛。

(唐刘? M《隋唐嘉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

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

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精读作品篇目: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阅读作品篇目:薛道衡《人日思归》、无名氏《送别》第二节初唐诗坛魏征《隋书?文学传序》(P219)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并没有合而为一。

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的课题。

陆侃如、冯沅君认为:初唐诗坛的诗人至少在三百人。

主要分为不同的两群:“王绩、陈子昂等――他们是反对齐、梁的风尚的”,“‘四杰'及沈? 缙凇⑺沃? 问等――他们是继承齐、梁而加以改造的”。

(《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339 页)第三节宫廷诗苑(魏征、上官仪、杜审言及沈、宋)宫廷诗苑始终以其汇聚着大量高层人才,联系和沟通多种方面的创作而居于中心地位。

表现在:其一,宫廷诗人占绝对多数(约9/10 )。

即使“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宫廷以外的诗人也曾在朝中做官。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成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风格多种多样,被后人称之为“盛唐文学”、“玄幻小说”等。

一、隋唐文学1.唐诗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文化瑰宝。

唐代的诗歌初步形成、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唐代诗歌的风格以豪放为主要特点,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表现出“浪漫的乐观主义”。

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人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赞赏。

唐诗为后续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2.唐代散文唐代散文是指唐代的随笔、杂记等文学形式。

唐代散文以文辞精炼、意境深远、风格多样见长。

其中,《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

唐代散文描写生活百态、揭示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二、五代文学在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文学作品相对于唐代显得冷淡低迷。

五代文学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冷静客观”的风格,描写了五代的社会变迁和人物的生存状态。

五代文学主要有小说、散文等形式。

唐传奇是唐朝至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小说形式。

它的形成与唐代的宫廷舞台上的优伶花鼓戏有关,是一种含有韵味、富于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

唐传奇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著称。

《长恨歌》、《玉楼春》等作品,题材广泛、文学价值高,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文运动五代时期,古文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古文运动倡导将文学作品的风格改写成古代经典的风格,精益求精、注重工艺性的特点深受文艺界的欢迎。

《骈文夜话》、《吕氏春秋》等作品,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之,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代的诗歌、散文、唐传奇,五代的古文运动等等都为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大历诗风与中唐前期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大历诗风与中唐前期诗坛
1.元結、顧況,注重反州縣殘破,民不聊生而賦稅逼迫。《賊 退示官吏》寫賦稅之禍害甚於盜賊。
❖ 顧況詩,樂府和古詩占多數,無論古體還是今體, 都受江南民歌的影響,格調通俗明快,真率自然, 語言有如白話,影響了張王元白詩。
❖ 顧況詩又常常俗中有奇,充滿狂放之氣,怪奇的 想像、比喻,影響了韓孟詩派。
2.李益邊塞詩,清張澍《李尚書詩集序》
⑴抒發將士安邊定遠,以身許國的壯烈情懷。《塞 下曲》寫豪邁氣概、豪情壯志
⑵描寫邊塞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展現多姿多彩的 軍旅生活。《暖川》
⑶表現征人久戍邊廷、厭戰思歸的濃重鄉愁。常常 是壯烈、慷慨中帶有感傷悲涼的情調,
❖ 《夜上受降城聞笛》從大處著眼,大概括,大描 寫,重在寫情思氛圍。《從軍北征》寫法類似。
②意象精巧。 ❖ 象徵性意象。如劉長卿詩:
“青山數行淚,滄海一窮鱗” ;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落日孤舟去,青山萬裏看”; “惆悵暮帆何處落,青山無限水漫漫”;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 遠,青山萬裏一孤舟”。
他如“白雲”喻隱逸、高潔,“孤舟”象徵生活漂泊 不定,“夕陽”隱喻衰敗消沉等。
寒山寺
緒論及第一至五章習題:
1. 唐代文學/唐詩繁盛的社會文化背景 2. 唐詩發展階段(軌跡) 3. 簡析唐代文學的樣式 4. 簡評唐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5. 初唐四傑對唐詩的開拓和貢獻 6. 陳子昂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對唐詩發展的
影響 7. 王、孟山水詩的異同 8. 高、岑邊塞詩的比較 9. 李白樂府的個性特色
❖ 二首同樣寫由樂聲引起的思鄉之情,末句寫法也 相似,卻無重複之感,原因在於其中蘊含著濃烈 的鄉愁和悲涼的情調。其次是表現方法不同
❖ 3、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6百字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6百字

一、隋唐五代文学的概述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大量涌现,成就斐然。

在这个时期,文学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成就卓著,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1. 多样的文体在隋唐五代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得到了充分发展。

诗歌方面独树一帜,以唐诗最为代表,散文则以骈文为主要特点,小说则以《洛阳伽蓝记》为代表作。

2. 人才辈出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骆宾王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文学的楷模。

3. 文学内容丰富在这个时期,文学内容涉及社会、政治、人文等多个方面,如李白的豪放诗歌、杜甫的咏怀诗歌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情感。

三、代表作品分析1. 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的情景,以雄浑的诗句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感慨,展现了文学家的豪情和壮志。

2. 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情怀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成为了李白诗集中的代表作之一。

3. 骆宾王的《贾生出塞》这篇骈文以塞北风光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才子贾生出塞的情景,结构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成为隋唐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四、文学对后世的影响隋唐五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范本,更在文学思想和文学风格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隋唐五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成就不仅在当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更在后世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进行分析、总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辉煌,更对今后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文学思想的探讨隋唐五代文学盛行的时期,文学思想的多样性和兼容并蓄为时代的文学创作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在这一时期,文学家们对人生、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展现出了丰富的生活智慧和学问见识。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

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

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隋代文学概貌(581---618) 1、特点:过渡性。

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

(似秦朝,“秦无文。

”)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2、作家: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播州)。

代表作有《人日思归》、《昔昔盐》。

《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环境的寂寞来写思妇的孤寂凄苦,流传广泛。

(唐刘�M《隋唐嘉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

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

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精读作品篇目: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阅读作品篇目:薛道衡《人日思归》、无名氏《送别》第二节初唐诗坛魏征《隋书•文学传序》(P219)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并没有合而为一。

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的课题。

陆侃如、冯沅君认为:初唐诗坛的诗人至少在三百人。

主要分为不同的两群:“王绩、陈子昂等――他们是反对齐、梁的风尚的”,“‘四杰’及沈�缙凇⑺沃�问等――他们是继承齐、梁而加以改造的”。

(《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339页)第三节宫廷诗苑(魏征、上官仪、杜审言及沈、宋)宫廷诗苑始终以其汇聚着大量高层人才,联系和沟通多种方面的创作而居于中心地位。

表现在:其一,宫廷诗人占绝对多数(约9/10)。

即使“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宫廷以外的诗人也曾在朝中做官。

其二,宫廷诗创作数量占优势。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2.熟悉隋唐五代文学的作品及其代表作家;3.能够分析并欣赏隋唐五代文学的作品;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二、教学内容1. 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教学重点】1.讲述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2.分析隋唐五代文学的文学特点。

【教学方法】1.讲授;2.讨论。

【教学步骤】(1)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1.隋唐五代的历史背景;2.唐代文学的鼎盛期;3.五代时期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2)隋唐五代文学的文学特点1.诗、散文、文言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发展;2.文学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变化;3.文学语言和艺术风格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的作品及其代表作家【教学重点】1.讲解隋唐五代文学的代表作家;2.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

【教学方法】1.讲授;2.分组研读。

【教学步骤】(1)隋唐五代文学的代表作家1.隋唐时期的代表作家;2.五代时期的代表作家。

(2)分组研读代表作品学生自主选择代表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后进行课堂展示。

3. 隋唐五代文学的分析与欣赏【教学重点】1.通过文学分析和欣赏,理解隋唐五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2.作品欣赏。

【教学步骤】(1)分组讨论老师提供一部分隋唐五代文学的作品,学生自主分组进行作品分析和讨论。

(2)作品欣赏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隋唐五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和欣赏,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技巧,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4. 隋唐五代文学的创作与表达【教学重点】1.通过文学创作,发掘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2.创作竞赛。

【教学步骤】(1)讲授文学创作知识和技巧通过讲授文学创作知识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2)创作竞赛进行文学创作竞赛,最终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评选和展示。

三、教学手段1.实物或图片展示;2.PPT或Word教案。

四、教学评价1.听课笔记;2.课堂表现评价;3.课后作业评价;4.创作作品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唐诗发展的轨迹(唐文学分 期同)
常见的是四分法: 明· 高棅《唐诗品汇· 总序》将时代先后、艺 术风格、诗体三者结合加以排列,可算标 志四分法的正式形成:“今试以数十百篇 之诗,隐其姓名,以示学者,须要识得何 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者为中唐、为 晚唐。” 四分法大略反映出唐诗从端正方向,到繁 荣、发展、消歇的过程,反映各阶段唐诗 发展的不同风貌,且与整个唐代社会变化 相随。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唐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 繁荣。 安史之乱为界,前期:中古文学的第一段,唐文 学是顶峰; 后期:中古文学的第二段,唐文学为以后文学 发展铺平了 道路。唐文学繁荣体现在诗、词、 古文、传奇(小说)四种体裁上,其中诗、古文 大大发展;词、传奇是新文体。
二、唐文学繁荣的原因
两方面原因:外部——政治、经 济、文化、思想、士人生活等(社会 历史条件);内部——文学自身承传 与发展。
唐太宗 李世民(598 年—649年 )在位23 年,是中国封建社会 卓有成就的帝王,在 位期间国泰民安,社 会安定,经济发展繁 荣,为后来的开元盛 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后人称他的统治为 “贞观之制”。
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
聚焦: 1、近代学者马一浮释诗云:“ 如迷忽 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 之苏”。你如何理解诗歌所含蕴的心 灵性。 2、什么是唐诗?唐诗所兼容并包的中 国文化精神是什么? 3、在中国历史上,汉唐并称盛世,为 什么诗歌的黄金时代在唐而不在汉?
(一)唐诗的特点
变文
说唱文体,简称“变”。学界关于“变 文”说法不一。有说起源于宣讲佛经,当 时一种脚本“转变”的说唱艺术,与图画 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 故事。其图为“变相”,其说唱的底本为 变文。 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 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 散;或全韵。 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


2、流派纷呈、风格多样。 明· 高棅《唐诗品汇》:“开元、天宝间, 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 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 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 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初唐四杰、上官体、山水隐逸、边塞、新 乐府诗人、韩孟诗派等。 3、题材广泛,诗体完备。 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唐人 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近体皆备。

2、文禁松弛,思想活跃,帝王倡导, 有利于诗歌创作的繁荣。 唐代以儒治国,建立封建的伦理秩序。 实行宗教自由,三教九流并行其道, 除儒、释、道三教外,另有一些异教, 如祆教、摩尼教等也传布(多元思想 格局)。统治者重视,诗人地位的提 高。
3、科举制度,以诗取士,促进了 诗歌创作的兴盛 唐选拔官吏不同于魏晋南朝的 “九 品中正制” 。而是轻门阀、重科举。 通过科举,为下层士子参与政治开辟 了道路。

散文
骈体:占主导地位; 古文:韩柳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为 旗号而进行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 革新,以清新质朴的散体文代替华美 空洞的骈体文。
传奇
唐代小说作为残丛小语,曰“传 奇”,得名于晚唐裴铏所编小说集 《传奇》。 传奇“有意为小说”:结构、篇幅、 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都继承和发 展了六朝的志怪和杂史杂传。标志着 小说文体的确立和成熟。

唐诗创造了我国诗歌史上空前绝 后的辉煌,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这座艺术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 着甚深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与文 学自身继承、发展诸方面的因素。

词,曲子词的简称,是隋唐以后出 现的新文体,是随着燕(宴)乐的兴 起而出现的。 “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产生于 民间。盛中唐时为文人所喜,中唐时 已出现大量的文人词了。晚唐五代词 已很成熟,有两大创作中心: 一是西蜀,“花间词人”——以温庭 筠、韦庄为代表; 二是南唐,“二主一臣”——李璟、 李煜与冯延巳。

进士及第后,雁塔题名、曲江池宴,极 为风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 安花”。

唐朝科举、政治、文学关系紧密。 唐科举对文学的影响:
(1)形成整个社会重视文学的风尚。由于 进士科的竞争异常激烈,并且唐天宝以后 以诗赋取士已经成为固定的格局,“它主 要以文词优劣来决定举子的去取”,因此 文风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唐武后 朝之后,文风日渐华靡。沈既济曾说: “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 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 寝以成风。” 这样,逐渐形成了“缙绅之 徒,用文章为耕耘,登高不能赋者,童子 大笑” 的社会风气。

唐科举分常科(举)和制科(举)
常科:每年举行一次,地点在长安(有时在洛 阳),正月—二月。科目繁多,有秀才(隋及初 唐最高,后取消)、明经、进士、明法、明算、 明字、道举等。 制科:是天子自诏,“以待非常之才”,不一定 每年举行。科目也非常多,变化不定,如博学鸿 辞、不求闻达等等。 先在礼部参加考试,及第者再进行吏部铨选。类 似面试,考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辩正)、 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
唐诗创造了诗歌史上的辉煌,成为一代 文学的代表样式。繁荣的标志:
1、大家辈出、名作甚多。 清彭定求等人编《全唐诗》收近五万首, 是唐以前诗歌总和还多(另陈尚君辑《全 唐诗补编》收诗5000首)。录有2200余人 的作品,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人则 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 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范文澜:“唐朝文人几乎无人不是诗人。”
(一)社会历史条件
1、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国势强盛, 城市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会。 “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经济发展, 使人们有了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精力和条 件:
(1)提供闲暇,以便进行娱乐或文学创作; (2)提供游历天下的可能,促进山水诗、 描写都市生活和交游生活的诗的发展; (3)文人的商业意识增强。 (4)文人的精神风貌改变,影响诗歌等创 作,如浪漫、豪迈的风格。 (5)市民文学开始出现,如传奇、词、变 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