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隋唐五代文学 (1-4 )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袁行霈版本)知识讲解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袁行霈版本)知识讲解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

归妹。

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39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39

11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4)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

文学的发展,总是从幼稚到成熟,从朴质到完美的。

在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的营养。

同时,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偶等艺术技巧的运用,也为唐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为唐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唐代的作家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把唐代文学推向了高峰的。

(5)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异颇大,因此不同地域的文学,其面貌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北风与南骚的不同,即是明证。

自晋室南渡,南北方长期对峙,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下,南方与北方的文学,形成了不同的风貌与特征。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

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即指出了南北文学的不同面貌。

自隋统一之后,南北政治上的对峙被打破。

政治上的一统,也带来了文化上交流与融合趋势的加快,南北的文风也在逐步的融合。

清丽而又略嫌纤巧柔弱的南朝文学,与北朝的刚劲、粗犷、沉厚、朴实的文风相结合,为一种既优美又刚健的新文风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中所说的“若能擢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39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39 2 2 善尽美矣。

”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文学风貌。

而唐代诗人经过近百年的摸索探讨,终于将南北两种文风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诗歌最成熟的典范。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大历诗风)【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大历诗风)【圣才出品】

第5章大历诗风5.1 复习笔记一、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1.大历诗风(1)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

大历诗风是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2)这些诗人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经过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

(3)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2.韦应物部分诗歌的盛唐馀韵和他的清雅闲淡诗风(1)早期韦应物早期所写的一部分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如《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等。

这种气势壮大的诗作,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

(2)后期韦应物后期的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如《温泉行》《与村老对饮》等。

他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如《滁州西涧》等。

3.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诗中的冷落寂寞情调(1)刘长卿①作品风格刘长卿的早期作品带有一种凄凉的心绪,后来就进一步沉积为进退失据、孤寂无助的茫然失落感,莫明的惆怅充斥于胸臆,如《送李录事兄归襄邓》等。

②“五言长城”刘长卿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许为“五言长城”,早年爱写篇幅较大的叙事性的五古五排,但意脉似不甚连贯。

后来他用较短的五古和五律、五绝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的优秀之作,如《江中对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2)“大历十才子”①“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

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李商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李商隐)

第11章李商隐11.1 复习笔记一、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1.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1)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锻炼了他坚韧执著的追求精神。

(2)“牛李党派”之争及妻子的离世,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2.李商隐的思想李商隐晚年藉佛理解脱烦恼,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

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出世的念头。

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反对机械复古,认为道并非周、孔所独能,自己和周、孔都体现着道。

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应挥笔独创,不甘居古人之下。

从这种颇具锋芒的议论中,可见其思想的自主与自信。

3.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1)政治诗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为其代表。

(2)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慨讽,如《隋宫》《贾生》《瑶池》《马嵬》等。

(3)感慨身世之作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如《安定城楼》等,这类诗伤感中带着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

(4)咏物诗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如《流莺》《蝉》等。

(5)爱情诗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

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

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

李商隐以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

同时,也曲折地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1.1 复习笔记一、说话艺术1.说话及说话“四家”(1)说话“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说话”而来。

又因城市经济的繁荣、瓦舍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趋势。

(2)说话“四家”说话“四家”是指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即演说佛书;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与以叙事取胜的前三类有别。

所谓说话的家数,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2.话本(1)定义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

后世统称之为“话本”。

(2)类型①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

②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

③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兼有一定的故事性,如《宣和遗事》等。

二、小说话本1.现存的小说话本依据《醉翁谈录》《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对宋元小说话本的记载,再与明人刻印的有关作品相互参证,比较可靠的宋元小说话本有《张生彩鸾灯传》《风月瑞仙亭》《杨温拦路虎传》《西湖三塔记》《简帖和尚》《合同文字记》《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等。

2.小说话本的体制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

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入话(得胜头回)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

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正话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或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

3.小说话本的题材(1)爱情故事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

像《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和《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与“诗礼传家”的闺秀们大相径庭。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31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31

11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2、艺术精湛唐诗之盛,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

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唐诗的一般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关于唐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讲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略作说明。

在《全唐诗》中,有一位诗人金昌绪,他只有一首小诗流传下来,可说是一位再小不过的诗人,但是他的这一首题为《春怨》的小诗,其艺术成就却令人叹服不已。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我们初读此诗时,不仅要疑惑,这位闺中少妇,何以要迁怒树上的黄莺鸟,从树上赶走它,不让它鸣叫?原来是黄莺的鸣叫声将她从梦中惊醒,那么她做的是什么梦呢?何以惊醒她便生气,到了末句,我们才明白,原来她做梦是要去辽西和丈夫相会,而黄莺的鸣叫,惊醒了她,使她不得在梦中与丈夫相会。

短短二十字,把闺中思妇对丈夫的思恋痴情痴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们不能不汉服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的功力。

全诗如剥茧抽丝,一层一层,渐次披露,可谓既引人入胜,又委婉曲折。

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诗歌艺术的精湛。

3、体裁全面古典诗歌的体裁是多样的,常见的有五、七、杂言、歌行、乐府、绝句等体制,但是这些体裁并不是一开始就随同文学的产生而同时诞生的,它是随着诗歌本身的发展完善而慢慢丰富起来的。

先秦时期,诗歌的体裁最初是三言,而《诗经》多是四言,《楚辞》则以杂言居多。

汉末五言诗产生,并逐渐成为一种占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31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31 2 2 主导地位的诗歌形式。

南北朝时期,诗歌体制趋于多样化,南朝齐梁时出现的“永明体”开始对诗歌的格律开始了探索,为近体诗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9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9.1 复习笔记一、唐传奇及其嬗变1.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

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

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一书里。

2.唐传奇的发展过程(1)发轫期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

在现存的主要作品中,以张鷟的《游仙窟》成就较高。

(2)兴盛期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从唐代宗到宣宗这100年间,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①兴盛原因a.小说本身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结果。

b.蓬勃昌盛的各体文学在表现手法上所提供的丰富借鉴。

c.同时也与此期特殊的社会文化风尚紧相关联。

②发展情况中唐时期,通俗的审美趣味由于变文、俗讲的兴盛而进入士人群落,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已为人们接受和欣赏,已经有了广大的接受群,并伴随着贞元、元和之际由雅入俗的浪潮而日趋壮大。

为了满足由雅入俗的审美要求和期待视野,以重叙事、重情节为特征的传奇在中唐时代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

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既提高了传奇的地位,也扩大了传奇的影响。

中唐传奇所存完整作品约四十种,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诸多方面,就中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代表性作品有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及《枕中记》、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3)衰落期唐传奇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

晚唐传奇涌现出了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其中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更是晚唐豪侠小说中成就最著的一篇。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38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38

11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3)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

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

唐太宗在作秦王时,于武德四年打败王世充后,就开设文学馆,置文学学士。

后又开设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唱和吟咏。

他在《帝京篇序》中说:‚予以万机之暇,游息文艺。

……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求之人情,不为难矣,故观文教于六经,阅武功于七德,台榭取其避燥湿,金石尚其谐神人。

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于淫放。

……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

‛虽然是从儒家的文艺观出发,讲究文艺的实用,但‚于万机之暇,游息文艺‛也可以看出他对文艺的喜爱。

高宗武后时期,诗坛上的文艺活动更加繁荣,在武后的倡导下,以上官婉儿为中心,在宫廷形成了一个‚文艺沙龙‛。

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宦赋诗,先成赐以锦袍。

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后成。

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

‛《新唐书·上官昭容》亦载:‚婉儿常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

‛唐玄宗是一个风流天子,不但对诗歌爱好,而且对其他艺术门类,如演唱、音乐也非常在行,曾设立‚皇家梨园‛,称歌伎为‚皇家梨园弟子‛。

代宗皇帝也非常重视文学,王维死后,他曾关心王维的诗集编纂工作。

宣宗曾写诗悼念白居易,等等。

另外,唐代的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以科举取士,而科举制尤其重视进士科,这对于吸引知识分子研习诗文,促进诗歌他人创作繁荣,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胡震亨《唐音癸签》说:‚唐试初重策,兼重经,后乃觭重诗赋。

中叶后,人主至亲为披阅,翘足吟咏所撰,叹惜移时。

或复微行谘访名誉,袖纳行卷,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38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38 2 2 予阶缘,士益竞趋扬名,殚工韵律。

诗之日盛,尤其大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0.1复习笔记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1.国力的强大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唐朝建立不久,经济就从隋末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得到发展,至天宝中上升到顶点。

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中外文化的交融
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整个唐代,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3.士人的人生信仰、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

科举、入幕等入仕途径,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的发展是意义重大的。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都促进了唐代文学的
繁荣和发展。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1.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唐代士人漫游于名山大川、边塞之间、通都大邑等地。

这也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唐文学的表现领域。

2.幕府生活与文学
唐代不少士人,都有过幕府生活的经历。

中唐以后,入幕更是许多士人的主要仕途经历。

幕府生活如宴乐、唱和、别友、思乡、戍边等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以及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3.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
唐代的一些士人,在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

读书山林又往往在青年时期,这种影响,常常随其终身,在他们的诗中反映出来。

唐诗中那种清幽明秀格调,或与此有关。

4.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文学,使唐文学从生活到情调意境,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漫游、读书山林、入幕与贬谪生活,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

三、佛、道两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1.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说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唐代在政权运作、在人才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但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时时杂入释、道。

这些方面都极大地影响了唐文学的发展。

2.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1)佛教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

唐代的很多作家都有佛教影响的印记,有的在诗中直接讲佛理,有的表现的是一种禅趣,一点禅机。

(2)佛教对唐文学的更为直接的影响,是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

这些僧人的诗,有佛教义理诗、劝善诗、偈颂,但更多的是一般篇咏,如游历、与士人交往、赠答等等。

僧诗中较为重要的有王梵志诗、寒山诗。

(3)佛教在唐代的广泛影响,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俗讲与变文,就是这时出现的新文体。

3.道家、道教对文学的影响
(1)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增添了对于自然的亲和力。

(2)道教对于唐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上,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

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唐传奇的想象力,使其情节更富于浪漫色彩。

四、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唐代文学的繁荣
(1)唐文学繁荣的原因
①客观条件
a.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上兼容并包,文化上中外融合。

b.士人的进取精神和开阔胸怀极大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

c.大繁荣与大破坏的并存,力图中兴而始终未能振作,这些都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

②文学自身发展——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a.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其艺术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开始朝着独立的道路迅速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它逐步与学术分离,淡化政教之用的功利目的,自觉地追求审美。

b.自内容言,重个人情怀的抒发,无论是表现玄理还是抒情,都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怀,发展到极端时,甚至由抒情走向娱乐。

c.自形式言,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创作过程的体认,包括对于想象、灵感、言意、形神的感知与把握,都已经有了惊人的进展。

(2)唐文学繁荣的表现
①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②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上。

2.唐诗的发展轨迹
(1)初唐——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
①就表现领域说,唐诗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

②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唐诗走向既
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

③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一是解决了黏式律的问题。

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④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盛唐——唐诗的全面繁荣
代表诗人: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④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

(3)中唐——诗坛的革新
代表诗人:①大历诗人;②韩愈、孟郊、李贺等人形成“韩孟诗派”;③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形成“元白诗派”。

(4)晚唐——唐诗的衰落
在诗的退潮中,杜牧、李商隐异军突起,聚显光芒。

3.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
(1)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虽已多有散体,但骈体仍占主要地位。

(2)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形成巨大的声势,散体才取代骈体,占据文坛。

这就是后人所称道的“古文运动”。

(3)晚唐虽仍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的犀利的杂文,但骈体又重新得到发展。

4.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
(1)唐代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

唐传奇的出
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2)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布道化俗,出现了俗讲和变文。

(3)由于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词。

5.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从总的风貌看,它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而不是更理性,更外向而不是更内敛。

(2)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说,它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之后的一次大繁荣,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为下一次的繁荣作了准备。

①在唐代完成的律诗,成了我国后来诗歌发展的主要体式。

唐代的伟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几乎成了我国诗歌的代名词。

②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为后来宋代的作家所发扬,深远地影响着我国后来散文的发展。

③唐传奇使我国的文言小说走向成熟,也在人情味、情节构造、人物塑造上影响着宋代的话本小说。

④晚唐五代词的成就,是词这种重要文体在以后得以发展的良好开端。

0.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题
五言律诗[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研]
答:五言律诗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

它是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