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精选同步习题

合集下载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同步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同步习题及答案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要求]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俄国的农奴制1.确立(1)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农奴制开始形成。

(2)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2.强(1)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2)18世纪中后期,沙皇将一百多万自由农民连同土地赏赐给贵族。

(3)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3.危机阶级矛盾激,农民骚动不断。

[深度认识]农奴制是一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使俄国陷入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之中。

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发展1.表现(1)俄国的棉纺织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2)俄国处于工场手工阶段。

(3)工生产的各个部门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

(4)交通运输与英法等国差得很远。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投资,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3.后果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名师点拨]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明:一方面,城乡工农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奴制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三、新思潮的涌动1.十二月党人起义(1)原因:19世纪初,俄国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

(3)时间:1825年。

(4)结果:起义失败,但影响很大。

2.知识分子的争论(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焦点:国家现状和未发展。

[拓展点拨]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地位,导致最后失败。

但是,这次起义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克里米亚战争1.原因俄国为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及转移国内矛盾。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单元练习卷: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单元练习卷: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2.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以上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B.废除农奴制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3.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彼得要塞是著名的古建筑,沙俄时代这里曾作为监狱囚禁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

下列有关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著名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B.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C.是十二月党人著名的领袖D.同沙皇专制政府进行了英勇的斗争4.恩格斯评价一场发生在1853~1856年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A.结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C.俄国取得了地中海霸权D.俄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5.下列关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B.新沙皇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C.俄国的近代化进程被终止D.改革没有成功地改造沙皇专制,革命在所难免6.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不是完全自由的农民,后者是完全自由的农民B.前者不是完全自由的农民,后者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农民C.前者是完全自由的农民,后者不是完全自由的农民D.两者都没有自由可言7.“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是指( )A.封建主与资产阶级的妥协B.封建主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妥协C.封建主与广大农奴的妥协D.资产阶级和广大农奴的妥协8.“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

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

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

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于他人。

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

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

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材料二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

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4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的所需要的……”材料二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材料三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

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

(4分)(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饥困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项训练试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项训练试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6分)列宁观察这一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项训练) 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1.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19世纪60材料一到了名,并将2名减少到1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从材料一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

( 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

——摘编(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材料二“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材料二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而且对英国国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不仅给分)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

(4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2)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 分过去”的含义。

(6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5.在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经济近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代末自由党的形1850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2250材料一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有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成准备好了条件。

“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对农民的管理。

沙皇政府声称:由人,同时恢复农村公社(即村社))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与19年为每俄1870”从欧俄50个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特殊的俄罗斯精神。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验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验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验一、单选题1.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

其分类标准是()A. 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 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C. 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D. 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2.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 揭示了改革的真实意图 B. 表达了地主的愤怒C. 强调了国家与地主的矛盾D. 揭示了改革的性质3. 学者张兴仪在论述某国改革时说,它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它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它引发的各种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该改革是()A. 英国议会改革 B. 中国戊戌变法C. 中国洋务运动D. 俄国农奴制改革4.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A. 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 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C. 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D. 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5. 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A. 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生自由B. 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C. 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D. 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6. 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时,在网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A. 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B. 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C. 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7.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 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 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 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8. 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认识,具有明显缺陷的是()A. 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B. 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C. 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D. 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9. 19世纪后期,亚历山大二世推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 促进俄国的近代化C. 使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D. 维护专制制度10. 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坦言:“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废除要好得多,”他为“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所作的准备包括()①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主的改革阻力②成立农民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③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定改革法令④于19世纪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获得土地和自由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11. 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12. 1881年3月的一天,圣彼得堡街头响起了爆炸声,一位沙皇被炸身亡,这位导演了20年前改革的沙皇,曾经赢得过“解放者”的美誉。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一.选择题:1.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奴制正式确立B.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C.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D.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烈3.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4.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A.新思潮涌动B.农奴起义不断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5.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B.彻底解放农奴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D.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6.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B.地主C.农民D.资产阶级7.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8.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9.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C.加强军事实力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2.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A.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C.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13.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度C.发展资本主义D.打击封建势力14.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矛盾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C.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D.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七单元第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七单元第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之所以称俄国“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主要是因为他宣布()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B、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C、被解放的农奴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D、国家直接控制的农奴也得到解放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B项和C项和题意无关;D项不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考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的认识。

2.根据“二一九法令”,俄国农奴为了得到份地,必须要做的事情包括()①必须以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②承担各种临时义务③和地主拟定有关契约④在49年内还清本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二一九法令”、“得到份地”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③④四项,均是“二一九法令”规定的内容,即全部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3.“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⑤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也就扩大了国内市场,故①正确;农民获得了自由,也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②正确;改革内容之一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也就意味着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③正确;改革并未结束沙皇君主专制,故④错误;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在改革之前既已存在,故⑤错误,据此正确答案选A项。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项训练试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项训练试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项训练1.变革是历史开展的永久主题。

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从2名减少到1名,并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

(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比照,而且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不仅给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的剧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1850年代末自由党的形成准备好了条件。

(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与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开展?)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进步人民的生活程度。

(1)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议席分配的变化。

(10分)(2)据图4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地域特点。

(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克里米亚战争如何促进了俄国和英国的社会变革?(4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邓小平观点的历史意义。

(6分)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

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展补偿。

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时机成为土地所有者。

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

很多绝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

……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

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

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

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C.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2.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列宁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其真正含义是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的根源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D.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发生的4.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不属于其近代化表现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全确立C.建立西方式军事管理体系D.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5.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认识,具有明显缺陷的是A.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B.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C.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D.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6.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英、法、奥斯曼帝国结成同盟同沙皇俄国进行的一次战争。

鸦片战争英国打败中国,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打败沙俄。

实质反映A、工业资本打败商业资本B、工业国打败农业国C、海军强国战胜陆军强国D、先进社会制度战胜落后社会制度7.19世纪后期,亚历山大二世推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促进俄国的近代化C.使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D.维护专制制度8.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C.改革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9.俄国农奴制改革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是A.农奴从法律上成为了自由的人B.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C.加强村社制度D.农奴需要用高价赎买份地10.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自从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农奴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的农奴地位有所提高11.19世纪后半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奴制残余错综交织B.主要工业部门里纺织业最发达C.借鉴西欧先进国家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发展经济D.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12.某班同学在对克里米亚战争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具有明显缺陷的是A.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B.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C.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D.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13.有同学在研究某问题时将“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作为重要论据。

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14.下列关于“二一九法令”的表述,正确的是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B.没收地主土地转归农奴C.由资产阶级所制定D.为俄皇签署,具有封建性15.“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的话的主要含义是A.改革使俄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改革后俄国变成了资产阶级君主制D.改革后俄国废除了君主专制16.假如约翰是一位俄国农民,在1880年他40岁时有可能经历的是A.由于“二一九法令”的颁布,获得大片土地,过着幸福生活B.在法院里看到律师的辩护,陪审团参加审判C.在街头听取赫尔岑等知识分子宣传,要求拥护亚历山大二世D.参加农民暴动,并迫使沙皇政府作出让步17.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18.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C.俄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19.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这一规定: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改革中①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②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③地方自治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④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和认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二、材料题2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

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2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俄国,“解放”农民的是地主自己,是专制沙皇的地主政府和它的官吏。

……一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

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

……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

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

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

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材料二改革决定之所以非常复杂,就是因为它是官僚机构的改革方案。

地主方案很简单,一切土地归地主。

农民方案很简单,无须赎买,就得到全部土地,唯独专制制度的方案带有妥协性,错综复杂。

没有政府的参加,这个方案就无法实现。

……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

﹣﹣波波夫《俄国一八六一年“伟大改革”的内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主“解放”农民的主要原因。

据材料一,归纳列宁对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2)据材料二,说明“专制制度的方案”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一方案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1年改革为什么是“一条向新制度发展最缓慢的道路”。

答案解析1.B材料讲述的侧重点是关于俄国土地制度的变化,不是改革的领导力量,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地主从过去不能转让和买卖土地变成现在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实际上反映了俄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B 项正确;改革虽然使部分贵族获得资金,但是因为缺乏横向对比,不能表明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增强,故C项错误;农奴制改革适应了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

2.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化的内涵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发展工业化和思想自由化等多个方面,结合所学不难判断①②③④均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近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答案选D。

3.C4.B5.B克里米亚战争的双方都不是正义的,所以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不有一定的正义性,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克里米亚战争的确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是由于制度的落后,所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俄国开始了改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6. 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信息“英、法、奥斯曼帝国结成同盟同沙皇俄国进行的一次战争。

鸦片战争英国打败中国,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打败沙俄”等反映了社会制度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竞争对抗,故选D项。

7.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后期,亚历山大二世推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制度,故D正确。

亚历山大二世没有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企图,故A排除。

促进俄国的近代化,属于改革的客观作用,不是根本目的,故B排除。

改革后,俄国仍然是君主专制,故C错误。

8. B试题分析:日俄改革都是在原有的落后的封建政权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后都走向了资本主义,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因此ACD 均正确。

俄国的1861改革是统治者自觉进行的改革,而日本则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推翻幕府的统治后进行的改革。

故答案选B。

9. C试题分析: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

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地方政权控制。

ABD是关于经济方面的规定,C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0. 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30%的工业资本家都不能摆脱农奴的身份,这极大地限制了其政治、经济自由,说明落后的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干并没有与西方资本主义比较,AC两项不是本质;D项表述正好与史实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