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七下《话说温州》知识点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的建立:年,(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朝,定都2.隋的统一:时间:年,隋朝灭,统一南北。

隋统一原因:①,。

②,。

隋朝,。

陈朝,。

意义:结束了,实现了,为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一“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①,②隋文帝,③统治者。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巩固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

③有为基础。

3.时间、人物:帝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8.开通的作用:加强了、。

9.评价大运河的开通:(1)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②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了对)(②)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加速了。

(隋亡的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知识点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オ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的正式确立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扩大了,使有,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

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知识点4:隋朝的灭亡1.背景: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在位期间,营建了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灭亡:公元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广。

中考语文“话说温州”复习(2020年7月整理).pdf

中考语文“话说温州”复习(2020年7月整理).pdf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温州文化习俗)1、①被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是(朝代)诗人,世称“”。

②温州百姓本着对生活的热爱,逢年过节都有要制作当令的小吃来供神祭祖、招待客人、犒劳一家老少。

元宵节炒槐豆,端午节,中秋节__,__吃汤圆,过年时更要捣年糕、__、炒炒米,日子过得滋润红火。

③温州传统宴席上要上什么菜肴以及上菜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

一般要有八个盘头或十个盘头;分岁酒必须要有年糕,取其“_”之意;生日宴、寿宴一定要有长面,俗名“__”;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定要是整条鱼,寓意“_”、“”答案:①东晋、谢灵运、谢康乐②包粽子、吃月饼、冬至、炊松糕③年年高、长寿面、年年有余、有头有尾2、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投向历史。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分)(1)温州山清水秀,景观多姿,名山秀水遍布全境。

请仿照示例,介绍一处家乡景观的特点。

示例:洞头岛美,美在滩佳,美在壁峭,美在鱼儿丰。

仿句:(2)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

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

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分)(3)民俗温州中谈到,每逢四季八节,温州的岁时风俗丰富多彩。

像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情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

有人认为这种习俗不好,你的看法呢?请说说理由。

(2分)答案:(1)雁荡山美,美在洞悠,美在峰奇,美在溪水秀。

(2)温州妇女从小就学瓯绣这门手艺。

(或:温州民间重视瓯绣这种传统手艺,代代相传。

)(3)很可惜,这些民俗包含着浓农的人情味道,有一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要尽力保存。

或这很正常,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旧的东西肯定会被淘汰,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风尚。

(正反面,言之有理即可)3、根据规划设计,温州新火车站的广场上将立一个名人塑像。

为了更好地塑造温州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大市”的建设,提高温州的知名度,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拟以以下四个历史文化名人为塑像候选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宋代南方生产发展1、南方生产发展的原因:⑴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⑵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3、宋代南方生产发展的表现: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开始:唐朝中后期2、完成:南宋三、蒙古兴起的概况:⑴铁木真(成吉思汗)逐渐统一蒙古。

⑵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四、元朝的建立:时间:1271年定国号为元。

首都:大都。

建立者:元世祖忽必烈五、南宋的灭亡:1276年元灭南宋。

抗元将领:文天祥。

六、元世祖的统治措施:⑴重视农业:多次下令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

并开凿了两段新运河。

⑵开辟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运到大都。

⑶加强中外交往: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⑷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七、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⑴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⑵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⑶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⑷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⑸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1、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首都:南京2、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⑴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⑵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特务机构。

七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篇1时光如流水,暑假很快就过完了,又迎来新的学期,而且又迎来一批新生,在此,针对我所代的生物课作一个计划。

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的七年级学生仅有70名,而且差生太多,生物又是新开课程,小学没基础,再加上教学改革,学生不适应,所以,学起来很吃力,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

所以要想提高成绩很不容易。

因此,必须很辛苦地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七年级教材与上一届学生的教材基本一致,教材仍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包括3个单元共7章的内容,第一单元是“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二单元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单元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了解到生物体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当关心生物,关注生物学;明确了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且生物体都有很多生命现象;通过学习学生还了解到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很大的一类生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材中还设计了5个探究和10实验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

三、教学措施1、开学初的几节生物课,我先对学生进行生物课改培训,讲明我校的课改新教法,让学生了解我校,重新认识我校,从而,安心地在我校学习。

2、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讲解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生物,对生物感兴趣,从而很好地学习生物。

3、针对学情,进行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尽努力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

4、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计划和方法,认真备学案,精心讲解,渗透课改新理念。

5、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各方面都差,而教材内容多,特别是实验和探究这样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多,势必就耽误很多时间,因此,必须强调纪律,抓紧抓好课堂时间。

6、针对实验活动,能做的一定做,不能做的也一定认真讲,争取达到实验效果。

7、提倡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动脑思考,认真学习。

关于中考知识点总结语文

关于中考知识点总结语文

关于中考知识点总结语文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进温州第一节东瓯名城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温州的历史、概况2.初步感受作为温州人的精神风貌教学过程1.设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问:“温州”这个名字的由来?(学生自由猜测发言,教师引导学习本节内容)2.了解温州历史(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建制沿革”部分内容问:阅读本段内容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踊跃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问:结合你对温州历史的了解,谈谈你心中的温州历史? (学生回忆、交流、回答)(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时温州的版图(图1-1)问:请在地图上找到我们梧田的大概位置?(3)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古建筑能说明温州的历史?(学生广泛讨论后,师生交流)3.了解现代温州(1)比较两副地图(图1-1、1-4)问:谈谈两副地图中,温州区域的变化怎样?(学生仔细比较、讨论)问:画出现代温州的界线,看看其呈什么形状?问:在现代版温州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在哪里,与哪些县(市、区)相邻?(2)教师引导学生阅览“天下温州人”内容,探究温州人均耕地情况(学生完成书上探究活动表格)问:结合书上表格,请分析人均耕地面积对温州人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4.感受温州人的精神风貌(1)学生阅读图1-5 海外温州人分布图、图1-6温州商会全国分布图问:为什么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问:谈谈在你的身边,有温籍华人或华侨在海外创业对家乡贡献的事吗?5.课后探究了解现代温州主要建筑第二节瓯越山川教学目标1. 了解温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

2. 了解温州丰富的地方物产资源。

教学过程1. 由阅读温州地势图导入问:请同学们结合温州地势图,找出温州主要的山脉、江河、海湾及海港?(师生交流)2. 了解温州的主要地形(1)学生阅读“多山地形”内容问:温州的主要地势是怎样的?(学生结合书本提供的资料回答)问:你能说出你家乡的地形名称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 了解温州的水域情况(1)采用抢答方式问:温州市三大河是什么?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温州的海域主要是什么?温州有哪四大渔场?(学生结合书上内容和自身掌握的温州常识回答)(2)东海油气、渔场对温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什么作用?4. 了解温州的气候和物产(1)了解温州气候特点(学生阅读了解)(2)了解温州物产情况问:温州的主要有哪些农作物?你最喜欢哪一种?5. 课后实践制作山水温州美景作品语文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归纳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最新版统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考点

最新版统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考点

最新版统编教材⼈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考点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朝的统⼀与灭亡(特点:繁荣⼀时,⼆世⽽亡)⼀、隋的统⼀1、隋朝的建⽴:581年,杨坚(隋⽂帝)夺取北周政权,建⽴隋朝,定都长安。

(隋⽂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2、隋朝的统⼀:(1)589年,隋⽂帝灭掉陈朝,统⼀全国。

(2)意义:隋的统⼀,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表现:⼈⼝激增,垦⽥扩⼤、粮仓丰实。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数量和垦⽥⾯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全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1⼈民渴望统⼀;2北⽅民族⼤融合和南⽅经济的发展;(2)主观条件:1隋⽂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道。

⼆、开通⼤运河(重点)1、开通者:隋炀帝2、⽬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4、⼤运河的规模:1⼀中⼼两点: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南⾄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河流。

4、地位:全长2000多公⾥,⼤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意义(影响):⼤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化交流。

6、评价隋朝⼤运河1积极影响:⼤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量的⼈⼒、物⼒、财⼒,给劳动⼈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亡国)7、隋朝开凿⼤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运河?)1隋朝时,国家统⼀,使隋炀帝有征发⼏百万⼈的可能性;2隋⽂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运河具备了经济实⼒;(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增强,为⼤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 3利⽤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七上《话说温州》知识点.

七上《话说温州》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话说温州》知识点提纲第一章第一节2、温州古城的历史古建筑:谯楼三牌坊八角井墨池坊江心寺五马街3、温州的三区两市六县:三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两市:乐清市、瑞安市六县:永嘉县、文成县、泰顺县、平阳县、苍南县、洞头县4、温州人:温州总人口742.28万,总民族数40个(39个少数民族)。

温州籍华侨华人约有40万,温州约有160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

温州人口分布特点:温州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全市人口分布不均,滨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疏。

5、温州“一港三城”建设目标:*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建设国际性轻工城*建设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第二节1、多山地形:温州地形通称“七山一水两分田”。

北部:括苍山西部:洞宫山中部:雁荡山东部:平原2、水域辽阔:浙江省第一大河流:钱塘江浙江省第二大河流:瓯江(其最大支流楠溪江,纵贯永嘉全境)浙江省第四大河流:飞云江(发源于洞宫山北侧)温州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四个渔场。

3、气候特点: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之交有梅雨,7月到9月间有台风和伏旱。

4、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是浙江著名产茶区之一,有永嘉“乌龙早”、泰顺“承天雪龙”、乐情“雁荡毛峰”等著名茶叶产品。

还是“水果之乡”,传统名果有茶山杨梅、苍南四季柚、永嘉东红柿、乐清雁荡大头梨等,最著名的当数瓯柑。

5、海产:洞头为浙江省第二大渔场,乐清湾海涂被称为“海洋牧场”,平阳南麂岛是“贝藻王国”,现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苍南矾山镇有“世界矾都”之称。

第二章第一节1、九溪南雁雁荡山,按地理方位分为北雁、南雁、中雁、西雁。

位于乐清北部的北雁,在温州的诸山中最为著名,是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南雁荡山,简称南雁,位于平阳县西南部、鳌江上游。

南雁景色以幽洞、奇峰、秀溪等自然景观而著称,以三教荟萃等人文景观而独具特色。

2、别有洞天南雁的洞,有“无山不洞,无峰不奇”之美誉。

在南雁众多山洞中,最有名的要数西洞和东洞。

七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

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

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

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

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话说温州》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
第一节
2、温州古城的历史古建筑:
谯楼三牌坊八角井墨池坊江心寺五马街
3、温州的三区两市六县:
三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两市:乐清市、瑞安市
六县:永嘉县、文成县、泰顺县、平阳县、苍南县、洞头县
4、温州人:
温州总人口742.28万,总民族数40个(39个少数民族)。

温州籍华侨华人约有40万,温州约有160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

温州人口分布特点:温州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全市人口分布不均,滨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疏。

5、温州“一港三城”建设目标:
*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
*建设国际性轻工城
*建设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
*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
69
第二节
1、多山地形:
温州地形通称“七山一水两分田”。

北部:括苍山西部:洞宫山中部:雁荡山东部:平原
2、水域辽阔:
浙江省第一大河流:钱塘江
浙江省第二大河流:瓯江(其最大支流楠溪江,纵贯永嘉全境)
浙江省第四大河流:飞云江(发源于洞宫山北侧)
温州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四个渔场。

3、气候特点: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之交有梅雨,7月到9月间有台风和伏旱。

4、物产丰富:
素称“鱼米之乡”,是浙江著名产茶区之一,有永嘉“乌龙早”、泰顺“承天雪龙”、乐情“雁荡毛峰”等著名茶叶产品。

还是“水果之乡”,传统名果有茶山杨梅、苍南四季柚、永嘉东红柿、乐清雁荡大头梨等,最著名的当数瓯柑。

5、海产:
洞头为浙江省第二大渔场,乐清湾海涂被称为“海洋牧场”,平阳南麂岛是“贝藻王国”,现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苍南矾山镇有“世界矾都”之称。

第二章
●第一节
1、九溪南雁
雁荡山,按地理方位分为北雁、南雁、中雁、西雁。

位于乐清北部的北雁,在温州的诸山中最为著名,是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南雁荡山,简称南雁,位于平阳县西南部、鳌江上游。

南雁景色以幽洞、奇峰、秀溪等自然景观而著称,以三教荟萃等人文景观而独具特色。

2、别有洞天
南雁的洞,有“无山不洞,无峰不奇”之美誉。

在南雁众多山洞中,最有名的要数西洞和东洞。

2、九溪曲流
南雁有九溪,分别称为怀溪、郭溪、畴溪、顺溪、青溪、岳溪、雁溪、蒲溪、碧溪。

3、三教荟萃
南雁有儒家的会文书院,佛教的云祥寺、观音洞,道教的仙姑洞、三台道院,人称“三教荟萃”。

会文书院,因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率弟子在此讲学而声名鹊起。

温州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龙湾区、洞头县没有森林公园。

●第二节
1、泽水雅山
西雁,即泽雅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境内。

风光特色:以群瀑、碧潭、幽峡、耸峰、平湖等自然景色为特色,融山村田园风情于一体,蕴藏着古老造纸工艺等丰富的人文景观。

2、芳泽雅美
泽雅之美,在于水多、水秀。

“泽”为雨露,引申为恩泽、德泽,“雅”为美,芳泽雅美。

泽雅的精华在于七瀑涧景区。

3、泽雅屏纸
泽雅造纸工艺被中国文保专家称为“中国造纸业的活化石”。

泽雅造纸的由来:始于元末明初。

当时,福建南屏人为避战乱而迁居泽雅,发现山前溪后水多竹茂,于是重操旧业。

泽雅造纸的精华在于“四连碓”。

4、鹿城九山
鹿城原有九座山,分别是:华盖、松台、郭公、海坛山、积谷、吉、仁王山、黄土、灵宫。

现存6座,分别是华盖、松台、郭公、海坛山、积谷、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