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系列六(心肺复苏)0803
《自救互救急救》课件

供适当的支持。
3
窒息
迅速采取胸部冲击或进行人工呼吸,解 除窒息隐患。
呼吸困难
保持患者舒适,帮助其寻求专业医疗, 避免进一步加重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的紧急处置
心脏病突发
及时急救,通过按压胸部和进行 心肺复苏维持血液循环。
中风急救
快速就医,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和康复。
心血管疾病紧急处理
了解心肺复苏、自动除颤器等技 能,及时施救。
战时和平时的创伤处理
掌握创面清洁、止血、包扎等创 伤处理技巧。
抢救流血严重伤者
通过正确施压和使用止血带等方 式,救治流血严重的伤者。
急性扭伤和骨折处理
掌握正确的急救和固定方法,避 免错误操作导致进一步伤害。
局部损伤的处置方法
1
烧伤处理
包括烫伤、火焰烧伤等,需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清洁和敷料。
2
冻伤处理
寒冷环境下容易发生,需要迅速保护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自救互救急救》PPT课 件
自救互救急救是指在发生意外事故和突发疾病时,通过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提供自救和互救帮助,保护和挽救生命的一系列行动。本课件将为您详细介 绍自救互救急救的重要性和具体技能。
定义和意义
自救互救急救是指在突发意外或疾病时,通过自己采取适当措施和借助他人 的帮助,尽快对受伤者进行救治,保护生命和健康的紧急救护技能。
3
皮肤擦伤和割伤处理
对于轻微的擦伤和割伤,进行简单清洁和包扎即可。
意外昏迷的应急处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受伤者呼吸顺畅,将身体转至侧卧位。
2 提供急救呼吸
如受伤者停止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来维持呼吸功能。
3 迅速寻求专业医疗
及时将昏迷受伤者送往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生存技能:《自救与互救——小学生急救常识》(教案)通用版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生存技能:《自救与互救——小学生急救常识》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旨在向小学生传授基本的急救常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伤口处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清洗和处理小伤口,如擦伤、切割伤等。
2. 骨折应对:让学生了解骨折的初步判断方法和简单的急救措施。
3. 中暑与脱水处理:教育学生如何在中暑或脱水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互救。
4. 呼吸道异物梗阻: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应对呼吸道异物梗阻的紧急情况。
5. 心肺复苏(CPR):简要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适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识别常见的小型伤害,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2. 了解基本的急救原则,如保持冷静、寻求成人帮助等。
3. 模拟实践简单的急救技能,如清洗伤口、进行简单的包扎等。
4.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急救措施的原理:小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急救措施背后的科学原理。
2. 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学生可能在模拟实践时动作不准确或力度控制不当。
3. 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应对:教育学生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动。
教具学具准备1. 急救教学视频:用于展示正确的急救操作步骤。
2. 模拟人偶:供学生在模拟急救操作中使用。
3. 急救包:包含基本的急救用品,如消毒纱布、绷带、剪刀等。
4. PPT教学课件:总结急救知识要点,辅助讲解。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问答或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PPT或视频资料,分步骤讲解各种急救技能。
3. 模拟演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模拟人偶进行急救操作练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急救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回答学生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设计:1. 主题居中书写“自救与互救——小学生急救常识”。
2. 知识要点:列出本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3. 关键词汇:标注重要术语或步骤,以便学生记忆。
学生实训报告心肺复苏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我们的急救意识和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救和互救,我校组织开展了心肺复苏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理论部分(1)心肺复苏的定义及意义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抢救措施,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维持其生命体征。
(2)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心跳、呼吸骤停,如心脏病发作、溺水、中毒等。
禁忌症:已知患者有出血性疾病、脑溢血等不宜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
(3)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1. 检查患者意识: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唤,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2. 判断患者呼吸: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听诊呼吸音。
3. 进行胸外按压:跪在患者一侧,双手交叉重叠,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中下段,垂直向下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
4. 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进行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2. 实践部分(1)模拟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使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熟悉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操作技能。
(2)团队协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心肺复苏演练。
每个小组负责完成心肺复苏的各个环节,共同完成抢救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心肺复苏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题库参考答案(题全)

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一)已完成1人生命存在的指标是()。
A、心跳和呼吸B、呼吸和脉搏C、心跳和体温D、脉搏和体温我的答案:B2{人昏迷倒在地上,要测量是否有心跳,应通过什么方式()A、测量手腕内侧脉搏B、摸鼻子下方C、测量颈动脉D、按压心脏我的答案:C)3心脏复苏术的目标是()。
A、起死回生B、逆转临床死亡C、减少伤残D、解除病痛我的答案:B4美国资料的显示表明,死亡的首要原因是()A、高血压B、脑溢血C、糖尿病并发症D、心血管疾病]我的答案:D5心脏复苏在()时间内进行,救治成功率高于50%。
A、1分钟B、2分钟C、3分钟[D、4分钟我的答案:D6心脏复苏在8分钟左右进行,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后果()A、病人成活率仅为20%,且容易“脑死亡”B、病人容易成功救活,有轻微后遗症`C、病人救活希望小D、会给病人留下后遗症我的答案:A7搭脉时病患的手臂应该在心脏之下而非上方。
()我的答案:√8现代急救医学更加突出医院发挥在急救过程中的作用。
()我的答案:×9案例表明,心脏病发作病例中,大部分的患者表现为猝死,之前没有心脏病的症状而突然发病。
()我的答案:×10关于心脏复苏方面的资料显示,每延迟一分钟抢救,存活率就会降低7~10%。
我的答案:√;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二)已完成1猝死后,多长时间内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是抢救的“黄金时间”()A、1分钟[B、2分钟C、3分钟D、4分钟我的答案:D2心脏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
【A、胸外按压B、早期呼救C、除颤D、送医院救治我的答案:A3下列哪一项不是心脏骤停的表现()A、VFB、心电图呈波浪式形状跳动C、无脉搏心电活动D、心电呈一条直线我的答案:B4.需要配备AED的地点是()。
A、机场、火车站B、娱乐场所C、高层办公楼D、以上都选我的答案:D—5配备AED地点选取的原则()。
A、五年内发生过心脏骤停事件B、当地急救系统能及时到达的地方C、低层办公楼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B6需要培训急救技术的人员有()。
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演练

一、前言心肺复苏(CPR)是一种基本的急救技能,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我单位员工对心肺复苏的认知和操作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自救互救,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员工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急救意识。
2. 熟悉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
3. 提升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4. 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三、演练时间2024年X月X日四、演练地点我单位会议室及模拟现场五、演练对象全体员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六、演练内容1. 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培训2. 模拟现场急救演练3. 实操考核与点评七、演练流程1. 理论培训(1)邀请专业讲师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包括:a. 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b.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及禁忌症c.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d. 心肺复苏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2)组织员工进行理论学习,并进行提问互动。
2. 模拟现场急救演练(1)模拟现场:设置模拟现场,包括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
(2)应急响应:发现病人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3)急救操作:按照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进行以下步骤:a. 评估现场安全b. 判断病人意识c. 检查呼吸、脉搏d. 开放气道e. 进行人工呼吸f. 人工胸外按压g. 使用AED(4)现场救护:对病人进行现场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
3. 实操考核与点评(1)实操考核:组织员工进行心肺复苏实操考核,检验员工对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程度。
(2)点评总结: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对员工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八、演练组织与实施1.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 演练前,对演练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 演练过程中,确保现场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4. 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
应急技能知识

应急技能知识一、应急技能知识概述应急技能知识是指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人们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应对策略。
这些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自救互救、紧急逃生、火灾扑救、心肺复苏等。
二、自救互救1. 自救在突发事件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自救技巧:(1)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2)寻找安全地点,如避难所或避难区域。
(3)如果被困在建筑物内部,尽量向外通知求助,并保持通风。
(4)如果被困在车辆内部,尽量打开车门或车窗,逃离现场。
2. 互救当个人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需要寻求他人帮助。
以下是一些互救技巧:(1)与他人保持联系,并告知自身所处位置和情况。
(2)协同行动,在安全地点集合并等待救援。
(3)为其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三、紧急逃生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逃生是最关键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逃生技巧:1. 火灾逃生(1)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2)尽快离开火源,并沿着疏散通道向安全出口方向前进。
(3)如无法离开房间,应尽量封闭门窗,用湿毛巾堵住门缝,并向窗户发出求救信号。
2. 地震逃生(1)如果室内有桌子或床铺等遮蔽物,迅速躲到下面。
(2)远离窗户、墙壁和易倒的家具等危险物品。
(3)如果在室外,尽量远离高楼、电线杆等高耸物体。
四、火灾扑救在火灾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初期扑救。
以下是一些扑救技巧:1. 灭火器扑救(1)正确使用灭火器,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2)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型号和种类。
(3)在灭火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并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灾害。
2. 水扑救(1)在火源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水进行扑救。
(2)在灭火时要注意水量和水压,以免造成二次灾害。
五、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指在突发状况下,对意外伤者进行急救操作。
以下是一些心肺复苏技巧:1. 人工呼吸(1)将意外伤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并清除口腔内异物。
(2)将头部仰起,在保持口唇张开的情况下,用食指和中指捏住鼻孔,用另一只手掌按压胸部。
自救互救系列六心肺复苏37页文档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自救互救培训)心肺复苏培训

本次培训将教授心肺复苏的定义,强调其重要性,提供详细的步骤说明,并 介绍训练课程和实践演练。
心肺复苏的定义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助技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恢复心脏和呼吸的功能。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能在急救的前几分钟内提供关键的生命支持,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 存活率。
心肺复苏的步骤
2 避免过度换气
每次人工呼吸应注意 适量,并避免过度换 气。
3 及时复苏器械使用
如有复苏器械,应及 时使用并遵循正确操 作步骤。
心肺复苏的训练课程
理论学习
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
模拟训练
进行模拟练习,熟悉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 工呼吸技巧。
实践演练
参与实际场景的演练,增强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心肺复苏的实践演练
使用模型人体
通过练习模型人体,提高实 际应用技巧。
小组合作
与团队合作,模拟真实场景 中的急救情况。
获得认证
完成培训课程并通过测试, 获得心肺复苏认证。
总结和提问回答
通过本次培训,您将具备处理紧急情况下心脏骤停的能力。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1
Hale Waihona Puke 确认意识2轻摇患者并大声喊叫,确定其是否
有意识。
3
开始胸外按压
4
在合适的位置以正确的节奏进行胸
外按压。
5
检查安全
确保现场安全,避免受伤或进一步 危险。
呼叫急救
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并描述情况。
进行人工呼吸
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以保持氧气 供应。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1 正确位置和力度
胸外按压应位于胸骨 下方,用足够的力度 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心肺复苏( 岁以下 岁以下) 婴儿心肺复苏(1岁以下)
程序
1 观察现场环 境安全 2 判断意识 3 高声呼救 4 打开气道 5 判断呼吸及 心跳 6 人工呼吸 在伤病这耳边呼唤,并轻拍伤病者脚掌 如伤病者无反应,高声呼救并请他人拨打120 求助 位于伤病者身旁,用压额提颏法打开气道。切 勿使头部过分向后倾 侧头注视伤病者的胸部,贴近口鼻间用5~10 秒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触摸肱动脉查心跳 压额提颏,正确使用人工呼吸面膜,袋装面罩 或气囊及面罩复苏器吹气(持续吹起1秒以 上)。如单独处理无呼吸的婴儿伤病者,先实 施5次30:2比例的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约2分钟),再求助 检查呼吸前必须先打开气道,伤病者气 道通畅后或能自主呼吸 利用视觉、听觉、触觉一起检查,其准 确性很高 吹气前救护员正常吸气一次(无需深呼 吸)。吹气2次时,留意伤病者的胸部 有无起伏,如发现胸部没有起伏,救护 员应重新调整伤病者气道,再尝试吹气
七、气囊及面罩复苏器
气囊及面罩复 苏器为轻便、手提、 用手操作的复苏器, 其功能为将空气输 入肺部,使停止呼 吸或呼吸微弱的伤 病者能维持呼吸。 如有氧气设备供应 也可与此复苏器一 同使用。
气囊及面罩复苏器使用程序
置面罩于正确位置,把面罩顶部放在伤病者的鼻梁上,把 面罩底部放在伤病者的下唇与下下巴之间的位置(如伤病 者为婴儿或儿童,可将面罩倒转放置)。 一手固定面罩,用拇指及食指围绕面罩的入气口,用其余 手指抓着下颌骨的边缘,切勿在颈部或咽喉软组织上用力, 以“ok”手势,达到贴面密封的效果。救护员可选择在伤病 者头部上方位置或两侧进行人工呼吸。 另一只手放在气囊上面挤压,时间为两秒。进气时应注意 观察伤病者胸部,当肺部充气时,胸部应向上升起。 放松气囊,使其不再受呀,恢复原状。 伤病者呼气时,胸部应向下伏。此时再挤压气囊,将此程 序重复1次。
成人、儿童及婴儿心肺复苏概要比较 成人、
成人 (8岁以上) 胸外心脏按压位置 胸外心脏按压深度 胸外心脏按压手势 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 吸比例 约2分钟内完成30:2的胸 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操作次数 胸骨下1/2段 4~5㎝ 双手掌根重叠 30:2 儿童 (1~7岁) 胸骨下1/2段 2~3㎝ 双手掌根重叠 或单手掌根 30:2 婴儿 (1岁以下) 两乳头间的假 想线下 1~2㎝ 两只手指 30:2
袋装面罩使用程序
第一,把面罩打开,并在入气口上插上单向阀门。 第二,把面罩顶部(尖的部分)放在伤病者的鼻梁 上。 第三、把面罩底部(平的部分)放在伤病着下唇与 下巴之间的位置(如伤病者为婴儿或儿童,可将 面罩倒转放置)。 第四、救护员用靠近伤病者头部的手(拇指及食指) 压在面罩上端,并用另一只手(拇指)压在面罩 下端,使面罩完全贴于伤病者面上。 第五、用双唇紧包单向阀门吹气。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按压位置必须正确,掌根不能放在胸骨下端的剑突 上。 按压时救护者双臂伸直,垂直按压,肘关节不能弯 屈。 按压频率100次/分(每18秒按压30次) 深度:胸骨下陷4~5㎝(儿童2~3㎝、婴儿1~2㎝)。 按压时掌根不可向下猛撞,松弛时不可离开按压位 置或做跳动。按压与松弛的时间基本一致。按压及 松弛时,上身不应前后摆动。 按压时,救护员须观察伤病者反应及脸色的变化。
六、袋装面罩
袋装面罩是一透明密封式面罩, 袋装面罩是一透明密封式面罩,可做口对面罩或连接复苏器以 面罩上气孔应连接上单向阀门及过滤装置, 正面压力吹气用 。面罩上气孔应连接上单向阀门及过滤装置,以 防止伤病者呼出的气体或体液喷向救护员。 防止伤病者呼出的气体或体液喷向救护员。如面罩设有氧气输入 阀们,也可作为氧气面罩使用。 阀们,也可作为氧气面罩使用。
程序
1 观察现场环 境安全 2 判断意识 3 高声呼救 4 打开气道 5 判断呼吸及 心跳 6 人工呼吸 在伤病这耳边呼唤,并轻拍其肩膀 如伤病者无反应,高声呼救并请他人拨打120 求助 跪于伤病者身旁,用压额提颏法打开气道 侧头注视伤病者的胸部,贴近口鼻间用5~10 秒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触摸颈动脉查心跳 压额提颏,正确使用人工呼吸面膜,袋装面 罩或气囊及面罩复苏器吹气(持续吹起1秒以 上)。如单独处理无呼吸的儿童伤病者,先 实施5次30:2比例的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 吸(约2分钟)再求助 检查呼吸前必须先打开气道,伤病者气 道通畅后或能自主呼吸 利用视觉、听觉、触觉一起检查,其准 确性很高 吹气前救护员正常吸气一次(无需深呼 吸)。吹气2次时,留意伤病者的胸部 有无起伏,如发现胸部没有起伏,救护 员应重新调整伤病者气道,再尝试吹气
5次
5次
5次
四、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如救护员实施急救的方法正确,而 伤病者有下列各种征兆时,则证明其所 施行的方法有效 脸色转红润。 瞳孔收缩到正常大小。 恢复可知的呼吸及血液循环表征。 有知觉、反应及呻吟等。
五、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心肺复苏进行期间,不得随意中断 停止,除非出现以下各种情形 : 伤病者恢复自主性呼吸及血液循环表征。 另一位救护员或医务人员到现场接替. 医生证实伤病者死亡.
(三)婴儿(1 (三)婴儿(1岁以下的伤病者)
按压姿势:救护者用靠 近伤病者头部的手持续 按压额部,以保持气道 通畅;用靠近伤病者下 肢的手中指及无名指按 压胸骨。 按压位置:食指放在两 乳头间假想线之下做定 位,中指及无名指合并 平贴放在胸骨定位的食 指旁。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 1~2㎝。 按压频率:100次/分。
动作
重点
7 胸外心脏按 压
◇救护员找出伤病者两乳头间的假想线,置两 ◇按压前必须找出正确位置,避免导致 指在假想线下胸骨上 骨折及其他伤害 ◇手指紧贴胸骨,垂直按压 ◇按压时,要注视伤病者面部变化 ◇按压深度1~2㎝ ◇按压与松弛的时间基本一致,松弛时完全解 除胸骨上的压力 ◇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5次循环约2分钟)
心肺复苏
主讲:王启源
第二章 心肺复苏
本章学习目标
1 1、掌握心肺复苏的定义 2、掌握成人、儿童和婴儿心肺复苏的程序 和技能 3、掌握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4、了解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
CPR----是指救护人员为伤病者同时施 是指救护人员为伤病者同时施 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技术, 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技术, 来维持伤病者的血液循环及呼吸。 来维持伤病者的血液循环及呼吸。 心肺复苏的目的:利用人工呼吸及胸 外心脏按压,使血液可以携氧到脑部 和心脏以维持生命。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4~5㎝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4~5㎝ 按压频率:100次 按压频率:100次/分
(二)儿童(1~7岁的伤病者) (二)儿童(1~7岁的伤病者)
按压姿势:以双 手掌根重叠或单 手掌根按压。 按压位置:与成 人相同。 按压深度:胸骨 下陷2~3㎝。 按压频率:100 次/分(约0.6秒 按一次
动作
重点
7 胸外心脏按 压
◇救护员跪于伤病者一侧肩与腰间的位置, ◇按压前必须找出正确位置,避免导致 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紧贴胸骨下1/2段按压 骨折及其他伤害 ◇上身前倾,肘部伸直,垂直按压 ◇按压时,要注视伤病者面部变化 ◇按压深度2~3㎝ ◇按压与松弛的时间基本一致,松弛时完全 解除胸骨上的压力 ◇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5次循环约2分钟)
一、人工呼吸
—— 通过人工的方法,使不能自主呼吸、呼吸机能 通过人工的方法,使不能自主呼吸、 不正常或呼吸困难的伤病者,得到被动式的呼吸, 不正常或呼吸困难的伤病者,得到被动式的呼吸, 以维持伤病者肺部空气流通的一项急救措施。 以维持伤病者肺部空气流通的一项急救措施。 如伤病者呼吸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如伤病者呼吸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如现场没有可使用的人工呼吸面膜或面罩(如袋 如现场没有可使用的人工呼吸面膜或面罩( 装面罩或气囊复苏器) 装面罩或气囊复苏器)而救护者不便于或不能施 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在施行心肺复苏法时只做 胸外心脏按压而不做吹气, 胸外心脏按压而不做吹气,但应保证伤病者气道 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侧头注视伤病者的胸部,贴近口鼻间用5~10秒检 侧头注视伤病者的胸部,贴近口鼻间用5~10秒检 查是否有正常呼吸
若伤者口内有异物或胃内容物返流,应使伤者侧 头清理口腔内异物或返流物,再压额提颏,打开 气道。
吹气前救护员正常吸气一次(无需深呼吸)。吹气 次时, 吹气前救护员正常吸气一次(无需深呼吸)。吹气2次时,留意 )。吹气2 伤病者的胸部有无起伏,如发现胸部没有起伏,救护员应重新调 伤病者的胸部有无起伏,如发现胸部没有起伏, 整伤病者气道,再尝试吹气。吹气时一定要包住伤者的口。 整伤病者气道,再尝试吹气。吹气时一定要包住伤者的口。
程序`
1 2 3 4 5 6 观察现场 环境安全 判断意识 高声呼救 打开气道 判断呼吸 及心跳 人工呼吸 在伤病者耳边呼唤,并轻拍伤病者的肩部 如伤病者无反应,高声呼救并请他人拨打120 跪于伤病者身旁,用压额提颏法打开气道 侧头注视伤病者的胸部,贴近口鼻间用5~10秒 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触摸颈动脉查心跳 压额提颏,正确使用人工呼吸面膜,袋装面罩 或气囊及面罩复苏器吹气(持续吹起1秒以上) 检查呼吸前必须打开气道,伤病者 气道畅通后或能自主呼吸 利用视觉、听觉、触觉一起检查, 其准确性很高 吹气前救护员正常吸气一次(无需 深呼吸)。吹气2次时,留意伤病者 的胸部有无起伏,如发现胸部没有 起伏,救护员应重新调整伤病者气 道,再尝试吹气 ◇按压前必须找出正确位置,避免 导致骨折及其他伤害
动作
重点
7
胸外心脏 按压
◇救护员跪于伤病者一侧肩与腰间的位置,掌 根紧贴胸骨下1/2段 ◇上身前倾,肘部伸直,垂直按压 ◇按压深度4~5㎝ ◇按压与松弛的时间基本一致,松弛时完全解 除胸骨上的压力 ◇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5次循环约2分钟)
◇按压时,要注视伤病者面部变化
儿童心肺复苏( 儿童心肺复苏(1~7岁)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