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同步训练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中华民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 秦朝、汉朝B. 元朝、清朝C. .后金元朝D. .宋朝清朝【答案】B【解析】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清朝。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B符合题意。
2.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好读物,阅读下列连环画,能够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是()A. 三国归晋B. 黄袍加身C. 成吉思汗D. 李自成起义【答案】D【解析】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故选D。
3.两宋时期,曾出现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下列示意图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4.人们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我国历史上某次革命的首创精神。
和该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 秦末陈胜、吴广B. 秦末项羽、刘邦C. 商汤D. 周武王【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5.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
他来自于()A. 契丹B. 女真C. 党项D. 突厥【答案】C【解析】6.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领袖是A. 李自成B. 吴三桂C. 努尔哈赤D. 皇太极【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A.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C.就业就医问题 D.交通拥堵问题2、清朝前期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A. 扬州B. 苏州C. 景德镇D. 松江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4、在日益繁忙的商业活动周明清时期遇见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其中比较著名的是()A. 苏商粤商B. 晋商微商C. 浙商苏商D. 苏商微商5、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的政策是()A. 发展海外贸易B. 推行垦荒政策C. 招募农民屯田D. 改进生产工具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商业市镇兴盛7、乾隆时出现的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便于货币流通的机构是()A.“票号” B.银号 C.银行 D.钱庄8、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A.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 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C.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D. 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9、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这一繁盛的景致出现在清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10、下列作物中哪一个不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A. 玉米B. 甘薯C. 水稻D. 马铃薯11、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表现的是()A. 耕地面积扩大B. 治理黄河等河流,兴修水利工程C. 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D.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12、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5课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同步练习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杨坚B.孙权C.刘邦D.杨广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3.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宋太祖4.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分别是()A.余杭涿郡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洛阳涿郡5.现在官员提拔都提倡通过严格考察、“择优录取”。
历史上最早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6.西方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B.隋炀帝实行分科考试C.隋文帝设进士科D.隋炀帝设进士科7.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他”开创科举制度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中“大业三年”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期间?“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科举制在创立之初的影响。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唐朝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①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中原技术②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经典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A. 中外交往B. 文化交流C. 国家统一D. 民族团结【答案】B【解析】2.我们要想了解唐朝时中亚、印度半岛及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山川风貌以及社会习俗,应该查阅的书籍是()A. 《西游记》B. 《大唐西域记》C. 《齐民要术》D. 《史记》【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后,其弟子据其沿途见闻作成《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新疆、中亚等地区的山川地貌、风俗人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故选B。
3.日本学者本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当时日本的前进得益于()A. 鉴真东渡B. 玄奘西行C. 郑和下西洋D. 遣唐使来华【答案】D【解析】日本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故当时日本的前进得益于遣唐使来华。
A项也属于中日文化交流,但与题干“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符,故排除。
故选D。
4.隋唐时期,朝鲜与中国的交往频繁,当时我们称朝鲜为()A. 大食B. 新罗C. 波斯D. 天竺【答案】B【解析】5.“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B. 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D. 不畏艰难的精神【答案】A【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人物,他们历尽艰险,到达日本(或印度),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颂,据此分析可知,A项正确。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同步训练(下学期、1——8课)附:答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二多项选择题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参考答案一1.B2.C3.D4.C5.B6.D7.C8.C9.B二10.ABCD11.ACD三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藏公路建成于()A. “一五”计划时期B. 文化大革命时期C.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据题干“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合所学可知,一五期间,我国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A. 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B. 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C. “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D. 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画可知,第一幅体现的课本知识点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将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私有制,第二幅图画内容说明了一五计划的成就,表明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3.西藏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高山大河的阻隔与內地的联系较为松散。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筑了青藏、新藏、川藏三条公路,从此西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这三条公路修筑完成是在哪一时期()A. “大跃进”时期B. “十五”计划时期C. 改革开放后D. “一五”计划时期【答案】D【解析】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贡献最突出的是()A. 中国人B. 阿拉伯人C. 印度人D. 罗马人【答案】B【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贡献最突出的民族。
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同时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亚文化的发展。
2.“2016年7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城清真寺了解宗教活动开展情况。
在礼拜大殿,习近平与该教界人士亲切交流,通过他们向广大穆斯林群众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是慰问信仰()宗教的群众A. 佛教B. 基督教C. 道教D. 伊斯兰教【答案】D【解析】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根据“穆斯林”可知,习近平总书记慰问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D符合题意;ABC项穆斯林无关,排除。
3.在中国唐朝时期,西亚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A. 阿拉伯帝国B. 波斯帝国C.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 拜占庭帝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外部势力入侵,阿拉伯人民渴望统一,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半岛各部落代表到麦加朝觐,承认穆罕默德的独尊地位。
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了。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75334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4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元朝疆域最大的特点是( )A.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的最大的B.元朝是一个全国性统一的王朝C.元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D.元朝的疆域不断向外拓展2. 我国历史上疆域版图面积最大的朝代是(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 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们分别是()A.岳飞和陆秀夫B.陆秀夫和文天祥C.文天祥和岳飞D.岳飞和文天祥4. 下列三位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完颜阿骨打铁木真元昊A.金蒙古西夏B.辽蒙古吐蕃C.金元契丹D.辽元西夏5. 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皇族外戚夺取政权建立的B.都是少数民族统一南方后建立的全国性政权C.都城都设立在长安D.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6.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契丹国建立②辽的灭亡③靖康之变④金的建立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7.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下列与忽必烈相关的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继承汗位②迁都大都③建立元朝④统一全国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8. 下列能够反映元朝民族融合发展的是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②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③马可波罗等外国人游历或定居中国④回族开始形成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9.(5分)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同步训练科举制的创立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4.“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4.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 作文题
5.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
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填空题:
9.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中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奴隶社会,官员都是世袭制。
封建社会一直到魏晋都是实行的推举制,结果造成“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后来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12.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为了完善科举制唐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1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影响深远,你能举出受科举制影响的例子吗?
14.材料一: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
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科举制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15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但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官
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为什么外国研究者会有这种看法,你能说明理由吗?
维度C 探究应用
16. 凡事都有利有弊,科举制度的好处我们已经说了不少,那么你能给科举制挑些毛病吗?
参考答案:
1A 2B3C 4B 5D 6C 7C 8A;9 明经科、状元;10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1 隋朝以前,官员大都从权贵子弟中选拔,不论优劣,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反而不能当官;隋朝以后,实行科举制,开始以考试来选拔官吏,打破了门阀的限制,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到中央任职。
12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武则天时开始殿试,并进行武举考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3 略; 14①不一样,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科举失败的忧愁、悲伤和对前途的无望;材料二反映了诗人高中之后的得意与兴奋。
②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5科举制以前,以出身和门第来选拔官员,造成门阀政治的产生,削弱皇权,也不利于选拔人才;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既改善用人制度,打击门阀势力,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科举制还影响邻国。
16略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