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鸿门宴》教学实录完美版

《鸿门宴》教学实录完美版

《鸿门宴》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大家好!让我们一同先来读两首诗,好吗?生(学生显得很兴奋):好的!(PPT: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师:那我们一起来连读两遍。

(学生齐读诗歌两遍。

)师:很好,第二遍明显比第一遍要好,充满了情感,说明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那么通过这两首诗,你们读到了些什么呢?生:项羽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英雄,可是“时不利”、“骓不逝”,最终“奈若何”无可奈何的结局。

生:两首诗中都使用到了“兮”字,可能是一种诗歌的形式要求吧。

生:刘邦功成名就,荣归故里。

师:说的真好,“兮”字是“楚辞体”诗歌所特有的标志,等我们学习了必修三屈原的《离骚》之后,大家就会有所了解的。

伟大的英雄最终没有成功的确是一种历史的遗憾,那么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项羽真的一点机会也没有吗?那好吧,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鸿门宴》中,一探究竟吧。

(PPT出示课题及作者:《鸿门宴》司马迁)师:什么是“鸿门宴”呢?生:在鸿门开的一场宴会。

师:好的,既然是一场宴会,那么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它分为几个部分?生:三个部分,宴会前的准备——宴会中的情况——宴会后的结果。

师:非常好,我们就按照他的思路来,把文章也分为三个部分去学习。

我们先来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宴会前——幕后活动。

师: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大体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

(PPT:一、解字词,完成积累;二、品文意,理解形象;三、析手法,鉴赏评价;四、积材料,提升写作。

)师: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来一起学习吧,我们先来读文章的第一、二段。

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朗读方式,个人读,齐读还是其他方式?生:先齐读,然后再让读得好的同学再读一遍。

师:好的,那我们就一起来读。

(师生齐读文章的第一、二段,再由班里两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各读一段。

)(PPT:读准并积累这些字音飨(xiǎng)士卒说(shuì)项羽美姬(jī)鲰(zōu)生卮(zhī)酒有郤(xì))师:刚才读的过程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有问题,大家也发生了争执,“毋内诸侯”中的“内”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这两个字都是通假字,那到底该怎么读能呢?(学生争执,各种读法都有。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关于背景介绍(略)师:本节课是一堂听读课。

请同学们先听录音,注意听清字音和句读,听出语气。

(教师放录音,约十五分钟)师:下面我们开始读。

依照有无声音,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成效要大大优于默读—它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明白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许多字、词甚至句子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

朗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比如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破音异读等;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概,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重点朗读前四段,专门是第三、四两段,最好能熟读成诵。

(教师巡视几圈后,板书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师:(询问几位同学读的情形)好。

请同学们停一下,我们请两位同学起来朗读一下第三、四段。

注意朗读的时候能表达出作品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也请在座的同学评论一下这两位同学朗读的水平。

生甲:(略)生乙:(略)生丙:评论(略)师:总结(略)师:本文篇幅较长,但语言用的差不多上是古白话,因此较为浅显,课堂上我们就不串讲了。

课下请同学们认真梳理字、词、句,找出本文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双音词以及成语,用专门标志标出来。

同时完成课后“摸索和练习”二、三,下节课检查。

第二课时师:这节课要紧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检查同学们的作业情形;第二是分析一下项羽那个形象。

好,先找5位同学说说作业。

(师生共同解决并落到实处)生甲:通假字有:距通拒、内通纳、要通邀、倍通背、蚤通早、通隙、奉通捧。

生乙:异义词有:山东、专门、河北、河南;双音词有婚姻、出入、竖子、吾属。

生丙:活用词有:军、王、善、活、兄、近、籍、从、目、翼、止、邢、道、间。

(活用情形解说略)生丁:成语有: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累功高。

生:“摸索和练习”二、三(略)师:作总结(略)师: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摸索时刻,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高中必修1《鸿门宴》课堂实录-文档资料

高中必修1《鸿门宴》课堂实录-文档资料

高中必修1《鸿门宴》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师: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霸王是一个饶不过去的人,无论是膜拜,还是诋毁,无论是敬为天人,还是目为下尘,霸王都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内心。

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则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那么,霸王究竟是失败的英雄,还是多情的烈士,是玉碎宫倾的帝王,还是卤莽无知的情人?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霸王?我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能够逐渐靠近历史的真相,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当然事物都是联系的,本质可以通过现象挖掘出来,研究现象也可以预知事物发展。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蛛丝马迹,合理的思考和判断,争取把自己的观点打造出来。

师:先从标题入手,“鸿门宴”这个词,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生1:我感觉到的是惊心动魄,千钧一发。

生2:我的感觉是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生死系于一瞬。

师:还有吗?生3:我的感觉是两方对垒,暗藏杀机,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收。

电影、电视上常常见到这个场景,主人摔杯为号,刀斧手一拥而上……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一下子就帮我们进入了两方对垒、暗藏杀机、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情境之中。

谁先来说说司马迁是如何描述两方对垒的?生4:感觉司马迁是采用人物对照的方法来描写人物,写作上当然就是对比手法。

师:具体一点,好吗?生4:比如对垒的双方都呈一一对应关系。

主帅方面自然是项羽对刘邦;谋士方面是范增对张良;武士方面是项庄对樊哙;间谍方面是曹无伤对项伯。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位来说说?生5:因为“鸿门宴”本来就是两方对垒,所以,这样对比来写,让我们感受双方的斗智斗勇,人物性格会更加鲜明。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人物出发,穿过历史的烟云和沧桑,去感受鸿门宴的刀光剑影,以及那些硝烟散尽之后的英雄人物。

就从樊哙和项庄入手吧。

生6:作者描写樊哙调动了各种写法。

先是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感觉这里的语言十分短促,这既是武人说话干脆利落,更重要的是当时形势的急迫。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课堂实录师:怎么进去的。

生18: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师: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樊哙是如何进帐的?生18:闯。

师:“闯”可以看出什么?生18:樊哙救主心切。

师:还能看出什么?生18:他很神勇。

师:樊哙进帐后的神态是怎样的?读一下。

生18: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师:这句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樊哙当时怎样的心情?生18:很是愤怒?师:他为什么愤怒?生18:刘邦“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项羽“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师:刘邦“劳苦功高”指什么?生18: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师:这句话本来是谁说的。

生18:刘邦。

师:项羽听过吗?生18:项伯曾转述过。

师:樊哙为什么还要说?真的是在指责、抱怨项羽吗?生18:不是,表面上是指责、抱怨,实际是在恭维项羽。

樊哙的意思是说,您才是真正的霸主,我们都对您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您怎么能不体恤我们呢?师:项羽有辩解吗?生18:没有。

师:课文怎么说?生18: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师:项羽为何不辩解?生18:一方面樊哙的话又一次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他要杀刘邦的理由的确拿不到桌面上来。

师:樊哙闯帐是无礼之举,项羽为何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生18:他在刘邦进营道歉的时候就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项羽是英雄,即使要杀刘邦,也是在战场上,他不屑于这种下三流的手段。

师:项羽不杀刘邦,换句话说,刘邦基本上是安全的。

刘邦也这样认为吗?生19:刘邦不这样认为,他希望早一些离开这危险的地方。

师:刘邦是怎么做的?生19:他借口上厕所,跑了出来。

师:刘邦担心项羽怪罪吗?生19:担心。

师:课文上怎么说的,你读一下。

生19: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师:“为之奈何”什么意思?生19:这可怎么办呢?师:樊哙和张良怎么说?读一下。

生19: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鸿门宴》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从无赖到皇帝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高一(8)班师:今天我们玩一把穿越,邀请两位大家都熟悉的小学毕业生,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刘邦和项羽。

让我先出示他们的毕业诗歌《垓下歌》和〈〈大风歌〉〉。

(学生大声朗读)《垓下歌》是典型的一曲英雄末路,壮士悲叹的心声。

乌骓马暗示着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走投无路的英雄啊,只有对红颜知己流泪:虞姬虞姬我可怎么安排你啊?另一边传来了洋洋自得的吟诵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回故乡。

”是刘邦,一个出生低微的小小的亭长。

为何一个流淌着高贵血液的贵族会败给无赖成性的小人物。

曾经有一次机会放在我的面前。

(学生马上接下去,我没有好好珍惜……)这次绝佳的机会就是鸿门宴,两位大哥级的人物在鸿门宴来个亲密接触,感受其中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的气氛。

师:按照好莱坞的标准,《鸿门宴》是一部紧张刺激、场面火暴的动作大片,这里有哪些人物登台亮相,请按阵营分类。

(马上有学生分出两大阵营并用了VS表示:刘邦VS项羽,张良VS范增,樊哙VS项庄,无伤VS项伯。

)师:当这两位大人物还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愤青的时候,他们都遇见了当时的大人物秦始皇出巡的场面,说了很相似但本质上非常不同的话出示两句话(出示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此矣)师:这两句话你认为分别是谁说的?体现各自怎样的性格?(学生讨论)生:彼可取而代之是项羽说的,说明项羽是一个很直接,很霸气的人,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也不怕。

生:大丈夫当如此矣是刘邦讲的,性格隐藏很深,有自己的远大的理想,有抱负,能干大事。

师:你们更欣赏哪一种性格?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鸿门宴是个小舞台,但由于人物性格的差异,演出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大剧目。

谁是演技最高超的演员?谁是演技最不过关的演员?幕后导演又是谁?(当三个问题一抛出,教室中立即弥漫着惊奇兴奋的情绪,作为教师明显感受到参与的热情。

)师:(10分钟后,出示研讨成果,须言之有据,自圆其说)生:我们认为最会演戏的是刘邦这无赖流氓。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3课时)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3课时)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3课时)第一课时背景介绍(略)师:本节课是一堂听读课。

请同学们先听录音,注意听清字音和句读,听出语气。

(教师放录音,约十五分钟)师:下面我们开始读。

根据有无声音,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效果要大大优于默读—它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许多字、词甚至句子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

朗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比如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破音异读等;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重点朗读前四段,特别是第三、四两段,最好能熟读成诵。

(教师巡视几圈后,板书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师:(询问几位同学读的情况)好。

请同学们停一下,我们请两位同学起来朗读一下第三、四段。

注意朗读的时候能体现出作品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也请在座的同学评论一下这两位同学朗读的水平。

生甲:(略)生乙:(略)生丙:评论(略)师:总结(略)师:本文篇幅较长,但语言用的基本上是古白话,因此较为浅显,课堂上我们就不串讲了。

课下请同学们认真梳理字、词、句,找出本文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双音词以及成语,用特殊标志标出来。

同时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二、三,下节课检查。

第二课时师:这节课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检查同学们的作业情况;第二是分析一下项羽这个形象。

好,先找5位同学说说作业。

(师生共同解决并落到实处)生甲:通假字有:距通拒、内通纳、要通邀、倍通背、蚤通早、通隙、奉通捧。

生乙:异义词有:山东、非常、河北、河南;双音词有婚姻、出入、竖子、吾属。

生丙:活用词有:军、王、善、活、兄、近、籍、从、目、翼、止、邢、道、间。

(活用情况解说略)生丁:成语有: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

生:“思考和练习”二、三(略)师:作总结(略)师: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课堂实录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课堂实录林安福第一课时——起始课师:伟大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彪炳史册的伟大的史学巨著。

章学诚在论及读《史记》时说:‘‘一部《史记》读《项羽本纪》,一篇《项羽本纪》读《鸿门宴》。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无疑是反映刘项集团矛盾斗争最集中、最尖锐、最惊心动魄的一幕,也是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最精彩、最生动、最鲜明也最耐人寻味的经典篇章。

为了更好学习这篇课文,这里我将上次布置的作业与习题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一、生字题。

(师介绍三种方法)(屏显生字)飨鲰玦跽姬彘卮哙瞋眦跽啖俎一种为以形推义法。

如:目:瞋眦足:跪跽食:飨馔馐飧:古时一日两餐,一顿叫朝食,二顿叫飧。

飨:鬼神享用的祭品。

飨客为款待、犒劳之意。

馐:美味的食品,进献食品。

馔:陈设或准备的食物。

二种为以音推音法。

如会Kuei 荟萃Kuai 哙脍三种为归类法如古人酒器有:厄杯杓樽豆爵觥觞觚二、否定句题(屏显例句,师讲解规律)1、急击勿失!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5、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不、毋、未、莫”的否定句,前面有代词宾语,那么出现宾语前置,即规律为“代词宾语往前移”。

出现“弗、勿、非、无”否定语的否定句,宾语不前置,如上列数句。

三、司马迁生平概括题(1)家出龙门——二十壮游——入仕供职——李陵之祸——忍辱著书——冤死狱中(2)青年漫游广采博收子承父志编撰《史记》入狱受刑发愤著书四、简介史记及《鸿门宴》故事背景(1)评价史家之绝唱究天人之际无韵之《离骚》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体例五体结构——体大思精八《书》上自黄帝十《表》下至汉武帝人物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130篇太初(3000)年三十《世家》52万字(3)故事背景七十《列传》立楚(怀王)反秦——南北合击攻破咸阳退兵灞上五、阅读思考题;师要求学生就以下选题中任选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

高一语文《鸿门宴》课堂实录.doc

高一语文《鸿门宴》课堂实录.doc

高一语文《鸿门宴》课堂实录教学实录:(教师布置背诵随笔事宜)教师:上次咱们整理了双方的人物,可以看出,双方的人物是旗鼓相当的。

这边有刘邦,那边有项羽,这边有张良,那边有范曾,这边有樊哙,那边有项庄,这边有曹无伤,那边有项伯。

但是项伯和曹无伤又是有区别的,曹无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而项伯有没有蓄意出卖项羽的动机?学生:没有。

教师:对,他只是智商有些低而已。

(学生笑)但是我们又看见,这中间又交叉了其他的关系,如项伯与张良的朋友关系,项伯曾经杀人,张良“活之”,所以他要报恩,就无意中出卖了项羽。

好了,这节课咱们首先要复述故事,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相互之间复述一下,认真地讲一遍,然后各组推荐一个同学参加。

(学生讨论,比较积极,讨论中间,有学生要与老师个别讨论:为什么老师说项伯智商有些低,老师与他做了个别交流)教师:我们每组选一个同学出来复述。

(学生选代表)现在稍微给他们一点准备时间。

(三组分别推荐出徐放、吴迪、俞露婉)教师:好,现在请徐放上台!徐放:是不是要把鸿门宴之前的事情再概述一下?教师:可以!徐放:故事发生在秦末,当时各路起义军起兵反秦,以项羽和刘邦最强,而项羽比刘邦强很多。

他们在不同方向作战。

当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攻破函谷关,派将领守住关。

项羽很生气,很快攻破函谷关,双方实力相差很大,项羽剿灭刘邦很容易。

刘邦手下的曹无伤派人跟项羽说刘邦想自己在关中称王,激怒了项羽,准备攻打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有交往,就告诉张良这件事情,张良连夜告诉了刘邦,刘邦与项伯定下了亲家,约定次日去鸿门谢罪。

第二天,刘邦带了百余人去谢罪,和项羽饮酒。

范曾说不可放过机会,但是项羽不忍心,于是范曾派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

但是项伯与刘邦有约定,于是起来保护刘邦,项庄不能下手。

张良看形势危急,就叫樊哙进帐、樊哙义正词严讲了很多道理,让项羽无言。

于是刘邦借口上厕所,跑了,让张良留下给项羽和范曾送礼物。

项羽留下了,而范曾把礼物毁坏了,并说项羽无知,不足以共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听课记录
执教人:
记录人: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

2.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

点评: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记传性文体的典范,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

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

在翻译过程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二、分析人物
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点评: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点。

教师的问题设计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三、刻画方法
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学生自己很快归纳出来。

点评:此处过渡自然顺畅,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四、课堂延伸
教师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点评:教师引用的比喻形象,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五、作业布置
1.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总评: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教学应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而本堂课中这三种方法在教学中也有所体现,但并得到完全的体现。

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师要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

本堂课能够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