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习题课件: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易错题(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物质的特性习题课件(一)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物质的特性习题课件(一)

14.闻到气味、湿衣服晾干、白糖溶于水,能说明的共
同问题是( A )
A.分子在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有大小 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点拨】上述三种现象 都是扩散现象,扩散现 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15.“热胀冷缩”现象描述的是物体( A ) A.温度高时,分子间隙大 B.温度高时,分子体积大 C.温度低时,分子间隙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点拨】毒品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能被缉毒犬闻到,所以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 藏匿处。故选C。
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 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1.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物体不断地分割下去,都可以得到同一种微 粒——分子 B.分子是一种比细胞更小的微粒,不能用光学显微 镜观察到 C.水结冰后,分子就停止运动了 D.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点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又由原 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 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夸克还可以分,所 以A是错误的。细胞由分子构成,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到细 胞层次,分子必须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观察,所以B是对 的。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运动,所以C是错误的。 空气是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所以D是错误的。
16.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相对的两边上。 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 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 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共44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共44张ppt)
和___升__华___。 2.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有:__凝__固___、__液__化__
和___凝__华___。
本章总结提升
五 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保持物质___化__学__性__质______的一种微粒。 3.分子的特性有: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2)分子之间有一定的__空__隙_____。 [注意] 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外还有原子和离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的性质是否 需要通过_化__学__变__化_才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 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铁磁性等不需要通过_化__学__变__化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 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需要通过 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解析] “刷冰”能产生热,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这个过程 属于熔化。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本章总结提升
►类型二 沸腾与沸点
沸腾的过程以及沸点的知识是考试中出现较为频繁的考点。 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液体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例2 小明同学知道,在探究科学奥秘时,第一步一般应该 是( D )
本章总结提升
[注意] 用分子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变化前后 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而物理变化是变化前后分子本身没有改 变,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
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创新
►类型一 熔化与熔点 熔化过程和熔点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晶体在
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和非晶体的区 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本章总结提升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共4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共47张PPT)

B.第15 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
图4-T-8
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解析]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 晶体。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 min开始熔化,到第20 min时全部熔 化,则第15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由 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 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 混合物中的水会凝固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增加,即冰的质量 将变大。
考点分析:汽化和液化的知识是考试中出现较为频繁的考点, 要求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条件,在汽化过程中不论是 蒸发还是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在液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典例7 小明同学知道,在探究科学奥秘时,第一步一般应该是 ____D____。 A.建立假设 B.仔细观察 C.设计实验 D.提出问题
方法: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吸、放热情况:汽化____吸_热______ 液化___放__热_____
升华:固态——气态 例:用__干__冰__人_工__降__雨 状态变化

物态 变化
升华 与凝 华
凝华:气态——固态 例:___结_霜_______
吸、放热情况:升华____吸__热_____ 凝华____放__热____
【方法突破】解决图像分析问题应做到: (1)识别或确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 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 作出正确判断。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

——使用pH试纸
更精确的测试可选用酸度计
PH值和酸碱性
0
7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思考
用pH试纸测试物质酸碱性 的强弱。 pH越高,_碱__性__越强; pH越低,_酸__性__越强; 当pH=7时,物质呈___中__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比较项目 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实例
3、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
都是汽化现象,并且都要吸热
窗玻璃上的水雾
➢液化要放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 “水雾”。
➢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想一想: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 现象,你能解释吗?
晒盐
晒谷
1、升华(吸热过程)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凝华(放热过程)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云、雾、雪、露、霜、雨
液化、凝华


水蒸气
液化


凝华
露 霜
生活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说:
卫生球变小 樟脑精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雾凇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小冰晶 云的形成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成
云。
雨的形成 上面的小水珠变大时就下雨了。 雪的形成 当高空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雪。 露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结(液化)在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请举例区别溶解能力 与溶解速度。
溶解能力:如假设一定条件下,100克水只能
溶解30克蔗糖。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PPT教学课件

天平平衡 1.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指针偏离中央刻度的幅度相同
问题讨论: 1.为什么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横梁标尺上的读数为什么读游码左
边的刻度?测量时的读数为什么是 砝码+游码刻度?
堆煤的墙角时间长了会变黑
思考: 1、冰中的水分子有没有停止运动? 没有。任何温度下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2、把青菜腌制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青 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 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腌咸菜时,温度低,分子运动较慢。炒菜时, 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同学们假如你是分子,
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自己?
小试牛刀
1、水、水蒸气、冰都是由 ( 水分子 )构成的;蔗糖是由 ( 蔗糖分子 )构成的。不同的物质
是由( 不同 )的分子构成的。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B)
A:分子间的空隙很大
B:分子间的空隙很小
C:分子间无空隙
D: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关于扩散现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分别进入到彼此的空隙中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活动三:
1、用注射器吸入5毫升的空气,大拇指堵住出口 , 用力压活塞,空气被压缩了 毫升。 2、用注射器吸入同体积的水,堵住出口,用力 压活塞,水被压缩了 毫升。
气体分子之 间的空隙
>
液体分子之间 的空隙
观察图片:并比较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之 间的空隙大小?
二、质量的测量 1.生活中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
电子秤 磅秤 万分之 一电子 秤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1)托盘天平的构造 分度盘 指针
左盘
右盘
平衡 螺母

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D卷

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D卷

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氦气B.碘C.氯化钠D.硫酸铜2 . 下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BC段物质的内能增加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3 .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牛奶变酸C.燃放鞭炮D.蜡烛熔化4 . 如图所示是水蒸气推动塞子对外做功的实验,往瓶内打气,随着压强增大塞子弹起,且瓶内出现了雾,分析其原因正确顺序为()①水蒸气凝成了雾状的水滴②空气热能减小③温度降低④瓶内空气(水蒸气)推动塞子做功。

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5 .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 ℃,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 ℃和10 ℃,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 ℃,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 ℃,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6 .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B.人体的密度约为1Kg/m3C.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7 . 如图氢气球放在夏季烈日下一段时间后,以下科学量能够保持不变的是()A.气球内的气体温度B.气体的密度C.气球受到的浮力D.气球受到的重力8 . 在旧社会每逢干旱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半仙”身上,来实现所谓的“呼风唤雨”。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把它变成现实了。

在空气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B.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吸附在凝结核上C.人工降雨增加了水汽凝结的概率,更快达到饱和D.人工降雨中的雨滴就是干冰化了后形成的降水二、填空题9 . 泡绿茶时,杯中无色的水逐渐变为绿色的茶水,这是____现象的结果。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4.4 物质的比热练习课件2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4.4 物质的比热练习课件2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12/7/2021
图40-K-2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16.2017·黔西南 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fāxiàn)沙子烫

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________的比热容较大,当沙
沙子(shā zi)
子和水同时接受相同的阳光照射时, ________的温度升高得更快。
[解析]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两者所吸收的热量相等,两者质量相等,因水
A.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大
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小 C.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可能大 D.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
12/7/2021
第九页,共三十五页。
[解析(jiě xī)]金属块温度变化量和放出热量相同,质量不同,则质量大的金 属块比热容小。12/7/来自021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甲_(填“甲”或“乙”)液体(yètǐ) 的吸热能力较强。
12/7/2021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解析] (1)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zhuāngzhì)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时,加热
装置(zhuāngzhì)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确保加热相同时间液体吸收的热量相 同。(2)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可知,温度计的液泡不应接触烧杯底,因此该装置的
[范围:第4章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12/7/2021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12/7/2021
基础巩固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当两物体含有的热量相等(xiāngděng)时,热传递就停止了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4物质的比热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4物质的比热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①_双__层__陶__罐__的__降__温__效__果__与__风__速__有__关__,__空__气__相__对__湿__度___ _一__定__时__,__风__速__越__大__,__双__层__陶__罐__的__降__温__效__果__越__好____; ②_双__层__陶__罐__的__降__温__效__果__与__空__气__相__对__湿__度__有__关__,__风__速__一__ _定__时__,__空__气__相__对__湿__度__越__小__,__双__层__陶__罐__的__降__温__效__果__越__好__ 。
4 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温度越高,比热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越小 D.物质的比热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点拨】 物质的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
温度无关。故选D。
5 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点拨】 从表中得知,液体的比热容不是都比固体大。
6 在生产生活中,下列事例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 特性的是( A ) A.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D.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点拨】 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是利用水的机械能
水 冰 煤油 水银
4.2×103 2.1×103 2.1×103 0.14×103
干泥土 铜 铅
沙土
0.84×103 0.39×103 0.13×103 0.92×103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