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 课后练习.doc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 实验探究

第四章专题训练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探究1.如图甲是王楠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_____的作用。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写出一条即可):_____。
(3)由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当光以5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_____30°(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
(4)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
(5)同班的陈新同学利用图乙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
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6)保持图乙的入射光不动,继续往水槽里加适量的水,会看到水槽底部的亮斑B向_____移动。
2.某同学在做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时折射角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激光发生器、玻璃、水、量角器等。
并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如图所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表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时折射角与___________有关;(2)从表2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___。
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同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与___________有关。
3.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选用了两个相同的小灯泡a和b、刻度尺等器材,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灯泡a,将灯泡a到水面距离称为物距u,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称为像距v,实验过程如下: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a所成像的位置;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课后练习 苏科版

图 §4 光的折射 透镜 课后练习1.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炼,像人“眨眼睛”一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B .被其他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C .星光被地球大气层反射的结果D .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答案:D2.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 )A .逐渐升高B .逐渐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不升高也不降低答案:A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B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于焦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通过凹透镜的光束一定是发散光束答案:A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10cm 处,所成的是( )A .倒立缩小的像B .倒立放大的像C .正立缩小的像D .正立等大的像答案:B5.某凸透镜的焦距在10cm 与15cm 之间,当时物体距凸透镜12cm 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 . 放大的B .缩小的C .正立的D .倒立的答案:A6.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D .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答案:A7.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办法是:( )A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太长,矫正的方法是戴上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B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矫正的方法是戴上合适度数的凹透镜C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矫正的方法是戴上合适度数的凸透镜D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矫正的方法是戴上合适度数的凹透镜答案:B8.用照相机照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相机生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远一些,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B .照相机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远一些,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C .照相机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远一点,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D .照相机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近一些,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答案:C9.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时,它的成像情况是( )A .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B10.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组合的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 .目镜5×,物镜10×B .目镜10×,物镜10×C .目镜5×,物镜40×D .目镜10×,物镜40×答案:D11(08山东聊城)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 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大于120mm B.恰为60mmC.小于60mm D .略大于60mm答案:D12.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已知入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是40°,反射线和折射线夹角为95°,则反射角是_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_度.答案:50° 35°13.筷子斜插入水碗中,在水面外斜着看去,水中的那部分变得向_________弯折;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_________;水中的潜水员看岸上的路灯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_________.答案:向上 浅 高14.仔细观察刻度尺上刻度的疏密程度,然后把它插入装水的玻璃杯中,从侧面看尺子在水中的部分,尺子的粗细和刻度的疏密情况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杯口向下看尺子在水中的部分,尺子的粗细和刻度的疏密情况变化是_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变粗、变疏凸透镜成像;变密光的折射15.在凸透镜所成的像中,虚像与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_,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__,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同步训练试题(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同步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A.B.C.D.2、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
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1O的连线为法线。
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A.①B.②C.③D.④3、下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A.u>2f B.f<u<2f C.u=f D.u<f4、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旗杆在太阳下的影子B.雨后的彩虹C.海市蜃楼D.水塘边树的倒影5、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
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一束与水面成30°角的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
人站在岸边看见的水中物体其实在物体实际位置的______(选填“上方”“原位置”或“下方”)。
2、小静在玩耍时透过爷爷的老花镜看到了小玩偶的像,请你在图中利用光路图确定玩偶S点所成像S′的位置。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检测2021-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暑假里小涵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
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
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A.B.C.D.2.以下描述中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关的是()A.形影相随B.海市蜃楼C.对镜贴花黄D.水中捞月一场空3.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对有会聚作用的是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①③⑥4.关于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像是实际光线相交形成,光屏能接受到B.虚像是实际光线相交形成,但光屏接受不到C.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实像D.实像、虚像都能用眼睛观察到5.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4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cm B.6cmC.9cm D.12cm6.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老花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D.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7.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A.B.C.D.8.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透镜为凹透镜B.字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C.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9.仔细观察照相机你会发现,所有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为照相机的原理图,则照相时所成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0.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A.冰凸透镜B.冰凹透镜C.冰砖D.冰三棱镜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现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 像.12.透镜有两类,中间比边缘厚的叫________;中间比边缘薄的叫________.透镜的中心叫光心,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线的方向________.用________透镜会聚太阳光,在_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13.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14.如图所示的透镜是________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15.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插在___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____像.16.小兰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戴上了近视眼镜,她戴的眼镜对光起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果小兰距离平面镜1.5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她的距离为________m.17.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1光的折射 课时精讲(含答案)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一、光的折射知识点1 光的折射现象1.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2. 小明在一湖畔看到:鸟在水中飞翔,鱼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这些景物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鸟B.鱼C.白云D.青山3.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会观察到玻璃板中的“烛焰像”看起来比蜡烛A 本身的烛焰要暗一些,主要是因为烛焰发出的光射到玻璃板表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知识点2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4.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入 水中时的光路.实验发现,折射光 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 下数据,(1)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将同时发生 和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总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反射角等于 .(2) 请你对该同学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5.小宇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特点”.(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实验中(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填“增大”或“减小”).(3)若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 知识点3 光的折射特点6.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7.如图所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可能沿(填“OB”“OC”或“OD”)方向传播.8.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A.小于50°B.大于50°C.大于40°D.小于40°9.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将( )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C.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但总大于入射角10.人在河岸上看到水中的鱼,下面的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该现象的是( )知识点4 光的折射的应用11.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看到的“水底”比实际的水底浅B.人看到的“水底”是虚像C.人能看到水底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D.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是光的折射导致的12.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为 ,折射角为.13. 如图所示是从水中的A 点射向空气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14. 一束激光射向一块玻璃制成的三棱镜,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穿过三棱镜的大致传播方向.15. 如图,有经验的渔民在用鱼叉捕鱼时,会把鱼叉 (填“正对着他看到的鱼”“对着他看到的鱼的下方”或“对着他看到的鱼的上方”),从而捕到鱼.这是因为光从 中斜射入 中时,发生了折射.16. 如图所示,玻璃水缸底部有一块小雨花石(未画出) ,人眼在A 点看到雨花石在B 点,要使从A 点射出 来的一束极细的激光能照到缸底的雨花石上,则 激光应射向( )A. B 点B. B 点左方C. B 点右方D. B 点下方17. 如图所示的飞机,一架是实际的,一架是人从潜水艇中看到的虚像,请作出人看到飞机的光路图,并保留作图痕迹.【作业精选】1. 下列词语描述的现象与“潭清疑水浅”相同的是 ( )A.杯弓蛇影B.树影斑驳C.鱼翔浅底D.波光粼粼 2. 小明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玻璃缸中盛有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 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个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C.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依然是弯曲的D.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是直的3. 同学们在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B.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D.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4.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 变浅的虚像 B. 变浅的实像C. 变深的虚像D. 变深的实像 5. 在研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放于S 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 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收到 红色的亮点( ) A.放于S 点 B.放于B 点C.放于A 点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6.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 ) 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D.疏密没有变化7.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形成一光斑O ,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 O 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右移动 B .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上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8. 如图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则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9. 如图所示,射水鱼向树叶上的昆虫射水,使昆虫落入水中成为它的食物,它想要射到昆虫,就应偏向所看到的昆虫的 (填“下方”或“上方”)射水.岸上的人要用激光笔照射射水鱼,如果对着看到的射水鱼的下方照射,那么他 (填“能”或“不能”)照射到射水鱼.10. 如图,不透明容器底部A 处有一光源,没向容器中加水时在侧壁B 处形成一个亮的光斑.当向 容器中加水至EF 处时,亮斑在B 点的 ,当水面到达CD 处时,亮斑在B 点的 .(填“上方”“下方”或“原处”) 11.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 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 处后加适量水,从 A 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 处,用激光笔从A 点向 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 亮铜钱.加满水,从A 处看到像的位置将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12. 如图所示,在一个深坑正中央P 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 所示;若坑中灌满了水,青蛙仍在P 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在图b 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的大致范围,并按图a 的方法表示出来.13. 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甲),请在图乙中法线两侧画出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14.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 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 槽中,记录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 适量的油和水(如图乙所示),再用一束光斜射入油 和水中,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通过分析就可得到 实验结论.(1) 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 .(2) 小明的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只要指出一处即可)(3) 某小组同学根据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4) 图丁中c 点为实验C 所形成的光斑,请在括号内用字母a 、b 、d 标出其余三次实验所形成的光斑的对应位置.参考答案一、光的折射1. B2. B3. 折射4. (1)①折射 反射 ②增大 小于0°(2)是 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5. (1)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能(2)大于增大(3)观察不到折射光线6. 小于大于不变7. OD 8. D 9. B 10. C 11. C12. 60°37°13. 如图所示.14. 如图所示.15. 对着他看到的鱼的下方水空气16. A17. 如图所示.【作业精选】1. C2. D3. A4. A5. C6. B7. B8. 60 右9. 下方不能10. 下方原处11. E 变高12. 如图所示.13. 如图所示.(1)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2)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入射点和入射角相同 (3)油(4)d a b1、Be honest rather clever 20.7.197.19.202016:0316:03:59Jul-2016:032、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九日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3、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easy.16:037.19.202016:037.19.202016:0316:03:597.19.202016:037.19.2020 4、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own.7.19.20207.19.202016:0316:0316:03:5916:03:59 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Sunday, July 19, 2020July 20Sunday, July 19, 20207/19/20206、I have no trouble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 woman and a diplomat [in Ghana].。
2018-2019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课后练习试卷【1】含答案考点

2018-2019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课后练习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B.桥C.人D.地面【答案】A【解析】解:“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研究对象应该是桥. A、以水的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正确;B、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D、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D也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所选取的参照物,二者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运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的. 2.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答案】D【解析】解:道路两侧设有3米至4米高的透明板墙是用来反射道路上的过往车辆所发出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道路两侧设置的是透明板墙,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减弱噪声对道路两旁住宅和办公楼的噪声污染,它并不能保护车辆安全行驶,也不能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和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故选D.【点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田径运动会上,计时员应该()A.听到发令枪声计时B.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看到裁判员举枪时计时D.看到运动员起跑时计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2019-2020学年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2 透镜课后练习第九十一篇

在图中完成光路.
?
【答案】:
【解析】:
完成下列光路图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请将凹透镜的折射光路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凹透镜的______.对着凹透镜异侧______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A、虚焦点
B、虚焦点
【答案】:
【解析】:
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
在图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
【答案】:
【解析】:
在方框中填上适当透镜.
A、解:如图所示:
【答案】:ຫໍສະໝຸດ 【解析】:在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填入合适的透镜。
【答案】:
【解析】:
老师给小明一个凸透镜、一把刻度尺、一张白纸,让他测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请你帮助他完成。可画图辅助说明。
【答案】:
【解析】:
A
B
C
D
【答案】:
【解析】:
下列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答案】:
【解析】:
在野外没有带火柴和打火机,可以用干电池和口香糖纸取火.取宽约2cm的口香糖锡箔纸条,在其中部剪窄约为2﹣3mm,如图所示;让锡箔纸条一端放在干电池正极,另一端放在干电池负极,用食指和拇指分别用力压住,使干电池短路,很快就会看到锡箔纸条窄处燃烧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短路时锡箔纸条中__很大,锡箔纸条中部剪窄后与没剪时相比电阻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短时间内锡箔纸窄处会产生较多电热.请你再举出一种野外取火的方法__.
(完整版)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典型测试题及答案.doc

光的折射透镜单元综合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 NN1 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NN 1N N 1 NN 1NN 1ABCD2.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3.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40cm 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 4.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 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 A .无法成像B .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 .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 .呈现缩小.倒立的像5.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小C .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两侧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B .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D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上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A .照相机 B .幻灯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8.如图所示,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 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的实像。
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 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 A.保持不动 B.向上移动 C.向右移动D.向左移动9. 如图所示,用手拿凸透镜远离书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 )A .正立放大的像B .正立缩小的像C .倒立放大的像D .倒立缩小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1光的折射
一.选择题。
1.插入水中的筷子,水里部分从水面斜着看起来是()
A.向上曲折
B.向下曲折
C.没有变化
D.与水对光线的反射有关,难以确定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变化时,则( )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发生变化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
C.反射角发生变化,折射角不变
D.折射角变化,反射角始终不变
3.关于光的折射错误说法是()
A.折射光线一定在法线和入射光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B.入射线和法线与折射线一定不在一个平面内
C.折射角可能小于入射角
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
B.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实像
C.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D.在水中的潜水员看到岸上的景物的像比实际的矮
5.一束光线射向杯底的O点如图所示,现往杯中加水(未加满),则O点向那边移动()
A.向左移
B.向右移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
6.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7.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由于()
A.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B、眼睛的一种习惯性感觉
C、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二、填空题
8.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9.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
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___。
∠AOP=30°,则折射角为______。
界面的______边是玻璃。
10.早晨阳光射到地球上,看到太阳在远方的地平线上,阳
光在这时____(是或不是)直线传播的,因此,看到太阳的所在位置______(高于或低于)太阳的实际位置,这种现象是由于阳光通过了大气层时发生了________而出现的。
11.站在平静的湖边,既可以看到水映出蓝天白云,也可以看到水中的鱼。
前者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于___________形成的。
1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1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光路图。
14.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和三棱镜中再射出,请完成光路图
第13题图第14题图
A
B C
O
M
N
P Q
第9题图
四、探究题
15. 李华在洪泽湖乘船游玩时,发现水面下某处有一只青蛙(如图15所示),他用激光笔照射到了这只青蛙。
⑴请你在图15中画出李华在照射青蛙时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⑵李华看到的“青蛙”比青蛙的实际位置距水面是深一些,还是浅一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一条: 。
17.你会做下面的实验吗?
老师在课堂上做了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实验.小华想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于是他找到了如下器材进行实验:他取了一个装满水的透明水槽,在水槽内竖立一个白色塑料板,在塑料板上画一条线与水面垂直当作法线,法线与水面的交点作为光线的入射点.为了看清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他在水中滴入一些牛奶使水略显混浊.关灯后,小华用激光手电筒在水中靠近白板的位置上使激光平行白板射向水面,在入射点发生折射.小华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很难看清楚,于是他就点燃几支蚊香放在水面附近,不一会空气中烟雾缭绕,他重复上述实验时便在空气中看到了清晰的光线.小华一边实验一边描绘着实验现象的草图.他把水面画成实线,把法线画成虚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现场描的,但没有及时标上箭头.图17是小华描绘的三张图,图的方向放乱了,请你帮他在三个图上分别标上箭头,并注明哪一边是水,哪一边是空气.
第15题图
第17题图
答案
1、A
2、A
3、B
4、A
5、B
6、D
7、C
8、光的折射
9、MN ∠BON 60度 下 10、不是 高于 折射 11、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12、变大 13
``
15
(2)浅一些
16、(
1)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之增大; (3)玻璃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
第13题图
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7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