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探究专题练习中考物理实验探究专题练习中考物理实验

合集下载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练习17-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四)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练习17-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四)

专题17-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四)1、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物体未放入前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浸没后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①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两图;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F1和的大小,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②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N,盐水的密度为kg/m3.2、(2019·绍兴)小敏对“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进行了研究。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在液面所对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________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________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下(如图乙)。

比较发现下F甲=F乙小敏得出:浸没前物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________p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2019·贵港)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图甲、乙、丙容器中装的液体是水,图丁容器中装的液体是酒精,F1、F2、F3、F4分别是图甲、乙、丙、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________N。

(2)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

(3)分析图中乙、丙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分析图中________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4)实验中釆用的探究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称为________法。

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装有适量水和盐水的同样的烧杯,对浸在液体中的圆柱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和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甲、乙可知:乙图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为N.(2)比较图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3)通过图乙和戊的探究,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原因是.(4)通过图中数据可知:圆柱体的密度是kg/m3(取g=10N/kg).5、(2019·呼伦贝尔)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1)分析比较实验C与D,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分析比较实验C与E,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

2024中考物理压轴大题专练-专题07压轴之实验探究题(含解析)

2024中考物理压轴大题专练-专题07压轴之实验探究题(含解析)

【中考二轮专题训练系列】2024中考物理压轴题型训练专题07实验探究题专练训练题01【2023·江苏连云港·校考】知识点(声现象探究)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具体步骤如下:a.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b.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c.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使用步骤b中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请完成下列问题:(1)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的振动快慢会改变,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

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的高低。

如果示波器上波形显示声音的频率为60Hz,则此时钢尺在1分钟内振动次。

(2)三个步骤中实验小组记录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按照步骤从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训练题02【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知识点(光的反射探究)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如图1所示,实验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纸板ENF(右侧可绕ON翻折)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应于镜面。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光在纸板上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呈现径迹。

光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是为了;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当入射光EO与平面镜夹角为50°时,反射角为。

(3)让光沿图1中F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E方向射出。

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如图2所示,把纸板ENF右侧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右侧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如图所示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______。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4)实验过程中,蜡烛会逐渐变短,为了使蜡烛的像能始终成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5)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量焦距: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3)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4)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______;(5)小明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6)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7)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8)一位同学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A,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光屏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像B与像A比较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解析版)

《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一、实验探究题1.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3)由______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乙______p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平在家中找了一块泡沫、一个小塑料板凳、一个铁块来研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 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 有关系.(3)比较乙、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 有关系.(4)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______ 法.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3)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______p丁(选填“>”“<“或“=”);(5)实验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海绵凹陷程度不变,由此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此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4.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1)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______法.5.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1)画出丁图中海绵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2)实验中观察______ 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3)甲、乙所示的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 (填序号)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4)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作图______ (填“丙”或“丁”)所示实验.(5)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 、______ .6.如图所示,小刚为了探究: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

专题三实验与探究题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C)A.5.3 cm B.5.25 cmC.3.25 cm D.3.3 cm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0~5__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3.6__N。

(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4__℃。

4.(2019·湘潭中考)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并回答:(1)这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__熔化__(选填“熔化”或“凝固”)图像。

(2)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__液__(选填“固”或“液”)态。

(3)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

(4)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__从下往上__(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019·绵阳中考)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细线、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待测小石块。

请按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图甲所示,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石块质量,三次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小石块质量m/g 52.8 52.4 52.4(3)在量筒中装入60 mL的水,把小石块放入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__20__cm3。

(4)小石块的密度是__2.62__g/cm3(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5)实际上,小石块要吸水,本实验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石块的真实密度。

6.(2019·重庆中考)小薇同学探究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1)先将光具座上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至__同一高度__。

(2)移动蜡烛,光屏上呈现了烛焰的清晰像,如图所示,生活中的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练习16-液体压强特点探究(二)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练习16-液体压强特点探究(二)

专题16-液体压强特点探究(二)1、(2019·湘潭)如图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ρ盐水>ρ水)(1)实验中,将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转换为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来表示。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选填“有色”或“无色”)。

(3)将探头放在图乙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 B>h A,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

(4)将探头放在图乙中所示液体内部等深的B、C位置,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 C h B(选填“<”、“=”或“>”),这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关系。

(5)由以上实验可知图乙所示液体内部A、B、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

2、(2017春•金牛区期中)如图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如图甲所示,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较(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乙烧杯中盛的是酒精.①你认为他的结论是(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理由: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相同.(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表示液体压强就越.(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3、(2019·菏泽)小明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

(1)小明安装好实验仪器后,发现U型管两侧的液面不相平,如图A所示,实验前需要将U型管两侧液面调整相平,方法是_________。

初中物理中考《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0)(含答案解析)

中考《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0)1.采用图的电路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接通电源,瓶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膨胀,使U形管的液面发生变化,通过观察U形管的液面变化情况比较出瓶内电阻丝的发热多少。

(1)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_____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_____(选填“左瓶”或“右瓶”)内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

(2)让实验装置冷却到初始状态,把右瓶并联的两根电阻丝都放入瓶内,接通电源比较两瓶内电阻丝发热多少。

此时该装置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_____的关系,通电时间和前面一样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_____(选填“左瓶”、“右瓶”、“两瓶一样”)多。

从U形管的液面变化情况来看要比上一次_____。

(填“大”或“小”)2.为完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小海同学从实验室取得以下器材:电压恒为4.5V的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开关,5Ω、10Ω、2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40Ω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____________)(2)小海将10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记为_______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接着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将电阻换为25Ω后,为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滑片;(3)通过实验得到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______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_______比;(4)在小海实验基础上,为了得到更多组数据,需要更多规格的定值电阻,则选用的定值电阻最大阻值不允许超过_______Ω;(5)某次实验,更换电阻R,合上开关后,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6)小金想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胡认为他的实验方案不可行,小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解析版)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实验探究题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和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低端的______相同。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______。

(3)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______。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______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时每次都必须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因为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的______力等于______力,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运动时的______。

(3)分析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并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4)进一步推力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5)此实验中采用了______和______方法。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 力和______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______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类似的这种实验研究方法叫______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 ,小车运动得越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______4.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表格.(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小车应从斜面上______ (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2)通过分析______ 两组数据,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3)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0cm.(4)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滑上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 .5.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探究专题练习姓名---------------------1、某同学在学习了磁知识后,对磁现象很感兴趣.一天晚上,她在台灯下研究磁铁,偶然发现当磁铁靠近发光的台灯时,灯泡内的钨丝晃动了.让我们和小凌同学一起来探究:(1)提出问题:?灯泡内的钨丝为什么会晃动?(2)建立假设:①可能是磁铁对钨有吸引作用;②可能是…(3)获得证据:小凌找来同样的钨丝,用磁铁靠近,发现钨丝不能被吸引.(4)得出结论:钨丝晃动并不是磁铁对钨有吸引作用,而是。

2、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 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作用.(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3、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明选用了如下器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档)、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璃板、小车。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根据---------的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2)小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下:风速 低 中 高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N0.8 2.2 3.8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3)小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4)你认为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 (写出一个).---------------------------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一组同学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猜想:A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深度有关;B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C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一个大水槽里盛有足够深的水,体积相同的若干钩码.该组同学所做的实验过程如图18所示.第28题图可调速电风扇 弹簧测力计 塑料挡板光滑玻璃板(1)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比较-------,可知猜想A 是错误的;(3)比较b 、c 、d ,可知猜想---------是正确的;(4)完成该实验后,该组同学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请你根据现有器材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5、物理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选器材测量物体的密度。

小雨选择了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1)上图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m = g ,橡皮泥的体积V =cm 3,则橡皮泥的密度ρ= kg /m 3。

(3)测量完密度后,小雨还想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再给你一只弹簧测力计,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他的猜想。

(简要写出实验过程及分析论证)6、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实验中:(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2)晓明同学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向右偏转,而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图18(3)晓明同学排除故障后连接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较暗,为了让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端(选填“左”或“右”)移动。

(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是A,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Ω。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7、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石块的重力G= N。

(2)石块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G′=N,由此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 N。

(3)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 N。

(4)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G排。

8、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 .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9、某实验小组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所用的器材有:电压为3V 的电源,待测电阻R x ,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和开关。

图(甲)是没有连接完整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 置于_________端(选填“最左”或“最右”)。

(3)实验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为了检查电路故障,他们借助一根检测导线进行检测,当该导线两端分别接不同点时.对应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以判断电路发生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2.4V 时电流表的 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电流为_____A ,他们利用此 组数据即得出该待测电阻Rx 的阻值,结束了实验。

你 认为他们这种做法有何不妥?答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丙10、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时他们将所选的两种金属丝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通过比较电压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的大小.现有几根康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编号材料长度(m) 横截面积(mm2)A 镍铬合金0.3 0.5B 镍铬合金0.6 0.5C 镍铬合金0.3 1.0D 康铜丝0.3 0.5E 康铜丝0.3 1.0F 康铜丝0.8 0.8(1)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时,他们将编号为两根金属丝对应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当发现电压表示数U1:U2接近时,可以初步判定:在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2)在探究过程中,如果将编号为A和C两根金属丝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则他们想探究的是导体电阻与之间的定量关系.(3)在“交流与合作”时,有位同学提出: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将所选的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M、N之间,读出电流,然后利用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反比关系,也能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法合理吗?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第一题:思路分析:当磁铁靠近发光的灯泡时,灯泡内的钨丝会晃动。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磁铁吸引钨丝,二是磁铁对通电的钨丝有力的作用。

小凌找来同样的钨丝,用磁铁靠近,发现钨丝不能被吸引,第一种可能被排除,因此,只能是第二种原因。

我们学过电动机原理,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灯泡发光是因为灯丝里有电流通过,当磁铁靠近它时,钨丝会因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晃动。

参考答案:(1)灯泡内的钨丝晃动是因为磁铁对它有力的作用吗?(或磁铁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吗?)(4)磁铁对通电的钨丝有力的作用(或钨丝通电后产生了磁场,磁铁和磁场有相互作用所以晃动)第二题:思路分析:绝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尤其是气体最为显著,而固体则最不明显。

两把钢尺,一把放入冰箱冷冻,另一把放在阳台上暴晒,由于钢质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很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

采用图示装置可以将AB棒的微小形变放大。

参考答案:(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

(2)指针示数变化(答指针偏转角度亦可);放大 (3)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物体的长度变化是否与材料(物体的自身长度、温度的变化大小等)有关?(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第三题:思路分析:小车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根据二力平衡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2)(3)问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除了与风速、迎风面积有关外,还与物体的形状等有关。

参考答案:(1)二力平衡(2)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或风速越大,阻力越大),只答阻力与风速有关不得分(3)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4)物体的形状(或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或空气密度等等只要合理即可得分)第四题:思路分析:(1)a 测量的是钩码的重力G=0.5N ,d 或e 测量的是钩码浸没在水中时钩码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 拉=0.3N ,此时钩码受到的浮力为F 浮=G-F 拉=0.5N-0.3N=0.2N 。

(2)猜想A 认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深度有关,那就需要把钩码浸入同种液体中,改变钩码在液体中的深度,然后比较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题中d 、e ,实验发现,深度不同,测力计读数相同,即浮力相同,这说明猜想A 错误。

(3)比较b 、c 、d 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B 是正确的.(4)参考下面答案部分。

参考答案:(1)0.2 (2) d 、e (3)B(4)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①把三个钩码挂在一起,然后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它们的总重为G ,记录在表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