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初采、末采、回收跟踪日报表(每班)新
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

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一通三防”工作管理,将我矿“一通三防”管理水平再推向一个新台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杜绝瓦斯、煤尘、火灾等重大事故发生,使我矿“一通三防”系统向本质安全型迈进,确保我矿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促使我矿“一通三防”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现制定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一、总则1、矿成立“一通三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办公室设在生产科2、通风队负责全矿“一通三防”日常管理工作;生产科负责全矿“一通三防”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并负责落实通风队各项工作执行情况。
安检科负责全矿井“一通三防”安全监督工作。
3、其他业务科室及区队抓好本职责范围内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
4、各采掘队、机电队及运输队必须配6-8名兼职“一通三防”人员,有一名副队长负责。
5、通风队负责全矿“一通三防”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每月绘制“一通三防”方面的各种图纸及编写“一通三防”方面的技术措施,完善各种技术资料及管理牌板。
缺一项罚100元,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罚50元,迟一天整改加罚50元。
6、机电二队负责每月检查一次东、西风井主要通风机完好情况,并有记录可查,少一次罚100元,一次检查内容不符合有关规定罚50元。
7、对于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有关防火、防瓦斯措施及制订的“一通三防”专项措施不严格执行的单位,通风隐患整改力度小、矿安排的“一通三防”工作不及时落实的单位,视具体情况给予责任人500~1000元罚款或开除,并对队长、书记各处500元以上罚款或免职。
8、井下各生产地点设置的通风、防灭火、防治瓦斯、综合防尘、主辅隔爆等设施,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加强管理。
严禁损坏,私自拆除和挪用“一通三防”设施。
因生产需要必须改变有关“一通三防”设施现状的,事先必须向有关领导、生产科、通风队汇报请示,经同意并制定必要措施处理后方可实施,否则对于擅自损坏、私自拆除和挪用“一通三防”设施的单位,无论是否造成事故,按破坏安全生产处理,罚单位5000-10000元、单位主管500元;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及矿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追查处理。
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工作面自2021年7月开始回采,于2021年11月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工作面概括1、*****工作面位于*****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巷以南,工作面呈南-北方向布置,其北部为*****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南部为*****铁路保安煤柱(留设117m),北部为后塔煤矿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东部为*****工作面(已回采结束),西部为*****备采工作面和后塔煤矿井田边界。
工作面对应地表山峦起伏、植被发育,无自然保护区、水体,在工作面靠近切眼有阳崖煤矿筛分楼。
*****工作面走向长约*****m,Ⅰ段长:588.4m,宽:261m;Ⅱ段长:343.9m,宽:105m;Ⅲ段长:328.9m,宽:213m,回采面积*****m²。
2、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地质揭露,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岩浆岩入侵等构造发育。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在1.7m--2.5m之间,平均2.1m,煤层内发育1—2层夹矸,厚度在0.1m—0.2m之间,平均厚度为0.15m。
3、煤层顶底板情况:伪顶为薄层状的泥岩或炭质泥岩,零星分布。
厚0.10m~0.30m。
直接顶:以灰~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灰黑色泥岩次之,厚0.46~6.34m,基本顶:以厚层状灰白色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其厚度分别为0.88~29.07m,0~10.36m不等,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厚度分别为0.62~7.32m、0.33~5.42m不等。
4、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根据实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约为0.25m³/min。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其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主要表现为顶板滴、淋水。
朝矿字[2017]29号煤炭资源回采率考核管理办法
![朝矿字[2017]29号煤炭资源回采率考核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15e0cd3c1ec5da50e270be.png)
朝矿字[2017]29号煤炭资源回采率考核管理办法为加强我矿煤炭资源回采率考核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采率,依据《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1.进一步规范我矿的资源开发秩序,真正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2. 健全和完善煤炭资源管理工作,最大限度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提高经济效益。
3.更好地落实《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要求。
二、考核标准及要求工作面回采率:依据《山东省生产煤矿回采率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3下煤属厚煤层,本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工作面回采率不低于85%。
采区回采率:依据《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3下煤不低于78%。
不丢顶、底煤。
一次采全高放顶煤工作面严格跟底板回采,如因构造影响,确需破顶底板或丢顶底煤时,须经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会研究,总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执行。
不任意留煤柱。
留设煤柱必须有设计方案,特殊情况下需要增设煤柱时,须经专门研究。
放顶煤工作面放顶煤时应放至顶板岩石,在确保煤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顶煤回收,必要时有生产技术科批准,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
三、组织领导为加强回采率的考核管理,矿成立回采率考核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王超副组长:范三阳、宋照海、曹勇成员:董文俊、孟祥辉、宋士成、董运伟、邵辉、钟加厚、杨运章、李桂林、高敬勇、吕高振、领导小组对回采率考核工作负监督管理责任,负责落实回采率考核日常工作。
四、储量管理办公室为了具体落实回采率考核工作,矿成立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范三阳副主任:董文俊、杨运章成员:高敬勇、吕高振、齐佩、陈双、张哲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回采率计算、原煤产量核算、执行奖罚等具体工作,企管科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考评。
五、具体工作及职责(一)生产技术科1.优化设计方案,从源头为提高资源回采率创造条件。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撤安装总结

机电办:85207-2综采工作面安装总结三道沟煤矿85207-1综采工作面自15日开始末采挂网,4月27日85207-2综采工作面安装完毕试生产正常。
此次末采及回撤安装期间机电办总体协调、每班安排专人现场盯靠,从机电设备稳定运转、材料配件节约使用、标准化现场提升方面为区队提供了技术及管理支持。
此次安装为三道沟煤矿第二次进行跳采工作面回撤安装工作,整体可借鉴经验少,现将在回撤及安装期间出现的问题和好的做法进行总结,为下次更好的进行搬家倒面工作提供可借鉴经验。
一、贯通前矿领导要求综采一队在机电设备检修上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的确保了末采期间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转:1、在距离贯通50米时,机电办要求综采一队加强了预防性检修和日常维护工作,对工作面所有设备实行安排动态检修,有效保证了工作面所有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确保了工作面末采期间快速推进。
2、4月15日早班,距离贯通5米时,根据推采进度矿领导安排综采一队进行了8小时的停机检修工作,充分确保了设备回撤贯通前的稳定运行。
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出现了护帮板自降的问题,导致末采过程中绞盘与连接板处螺栓断裂或者绞盘钢丝绳被拉断情况。
整改方法:加强末采期间液压支架日常检修,提前做好末采期间检修准备工作,将支架所需配件准备到位,确保支架在挂网后不会出现自降。
准备好40T链条数根备用,末采期间确实出现不能处理的支架自降问题时,用链条将护帮板固定,防止出现自降导致的上述问题。
二、自行拉移设备列车及转载机,为安全快速回撤工作面提供可借鉴经验:85207-1回撤85207-2安装为跳采式安装,设备列车及转载机整体距新面安装点直线距离300米。
本着锻炼队伍、减少二次拆卸对设备损坏、减少安装后标准化工作量等原则,矿要求机电办配合综采一队自行拉移设备列车及转载机到新面安装点。
拉移期间机电办每班安排专人现场盯靠、积极配合综采一队从转载机超前架推力验算、拉移过程中单轨吊铺设、拉移过程中协调生产服务中心、拉移过程中人员及设备安全等方面为综采一队提供有效支持,用时3天圆满完成了设备列车及转载机拉移任务。
矿井日报表

煤矿安全隐患跟踪调度日报表
顶、过空巷等;3、气体隐患包括:瓦斯超限或较大、均压工作面、串联通风等地点及采取措施;4、停采搬家包括:综采面停采撤设备进度、新面稳装进度;
漏顶、过空巷等;3、气体隐患包括:瓦斯较大、均压工作面、串联通风等地点及采取措施;4、贯通搬家包括:掘进巷道开口、贯通写清楚巷道位置主要用途及搬家情况。
行详细描述。
六、一通三防
1、均压工作面**个,其中:***工作面由于受***影响,目前采用***风机进行升压;***工作面由于受***影响,目前采用***风机进行升压;***工作面由于受***影响,目前采用***风机进行升压;
2、上隅角瓦斯较大的工作面***个,其中:***工作面瓦斯较大,上隅角斯浓度为***%,采用***的措施对瓦斯进行治理;***工作面瓦斯较大,上隅角斯浓度为***%,采用***的措施对瓦斯进行治理;***工作面瓦斯较大,上隅角斯浓度为***%,采用***的措施对瓦斯进行治理;当日出现瓦斯超限***次,超限瓦斯浓度***%,治理措施:*****。
3、正在治理的火区情况:(文字具体说明)。
4、、各采掘系统探头吊挂及串联通风作业点情况:(文字具体说明)。
5、**盘区专用回风巷断面变化、是否存在塌落区域及配风情况等:(文字具体说明)。
6、其它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隐患情况。
七、其它隐患。
3105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山西阳城阳泰集团伏岩煤业有限公司3105综采工作面末采、搬家总结生产部:二〇一五年一月3105综采工作面末采、搬家总结3105工作面2014年8月开始初采,于2014年12月19日开始末采,2015年1月6日开始回撤设备,2015年1月26日设备回撤结束。
现将工作面末采及搬家工作总结如下:一、末采总结2014年12月19日二班,3105工作面距停采线剩余13.8米,工作面末采开始。
12月24日,40#-65#架遇构造,顶板冒落,冒落高度2-3米,落下大量矸石,(开始采取放炮处理),工作面铺网困难。
经矿领导研究决定采取用锚杆、锚索加强支护的方法,边割煤边维护先通过构造带。
12月27日顶板好转,转入正常割煤铺网,2015年1月5日末采结束。
存在的问题:1、末采期间要严格采高控制,采高要控制在3.2米左右,本次末采过程中采高忽高忽低,造成支架出现点头、倾斜。
2、要加强采煤机等设备的检修,本次末采中出现了采煤机漏油和离合器损坏的事情,影响了末采速度。
3、末采过程中出现了构造,造成了工作面冒落较高,直接影响末采进度,导致末采无法正常推进。
4、作业人员扛网进入工作面后,存在直接将网片竖放在支架操作手阀旁的现象,存在人员碰到网片导致支架误动作伤人的隐患,综采队已严格要求各班作业人员将网片横放在支架内。
末采积累了以下经验:1、3105综采工作面末采阶段各级领导始终坚持在一线组织、指挥作业,有效监督各措施、规程的现场落实,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指导修正,确保了3105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能顺利进行。
2、加强劳动组织,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组织方案,提高每班割煤的积极性,加强职工联网日常训练,加快联网速度。
3、今后末采中要对构造带等地质构造要有预见性,提前制定措施,责任到人。
加强顶板管理,确保措施到位。
4、必须加强设备检修,末采前和末采期间要加强对支架立柱安全阀、单向阀的检修,对支架出现窜、漏液、自动下沉等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提高回采率措施

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提高回采率措施为提高保证煤炭资源的不流失,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特制订以下提高回采率的措施。
1、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进行回采,采面回采率要达到90%以上。
2、各种支护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严格进行工程质量,防止因支护质量差出现采面冒顶。
3、加强观测掌握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严格执行初采、末采安全措施,避免跨面。
4、尽量加大采区布置,加大工作面走向长度,减少工作面初、末采损失。
以及加大工作面倾斜长度,减少工作面两端头损失。
尽量对三角煤进行开采,以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
5、工作面回采期间,架间浮煤必须清理干净,浮煤平均厚度均不超过0.1m,确保工作面回收率达标,每次拉架后都必须把煤清净,后部刮板运输机前方的积煤必须清净,组织人员及时清理皮带下的浮煤,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
6、工作面出现断层构造时要有合理的过断层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底煤损失。
过层滑构造及冲刷带时注意顶板维护,架后及时剪网放煤,同时加强地质构造观测与预报,以利指导工作面生产。
7、工作面设备维修必须及时。
进行现场检查及抽查,使设备完好率达到最高标准。
8、加强支架检修力度,确保支架放煤系统完好。
区队建立严格的支架检修制度,保证检修班检修时间,对损坏的尾梁、插板及千斤顶等大件及时更换,小件由当班放煤工更换。
9、按规定要求放煤。
煤层顶板压力小、煤体硬度大、冒落性差,导致顶煤放不下来时,采取煤层注水、架后放震动炮对煤层进行松动,同时加强矿压观测。
10、采用合理的放煤工序。
坚持多轮、顺序和均匀放煤,矸石含量超过1/3时停止放煤。
顶煤厚度较大时,垮落的顶煤分2~3次放完;工作面放煤顺序从一端或中部依次向另一端进行;在每一轮放煤工序中,控制各支架的一次放出量相近。
放煤工严格按照多轮间隔放煤,不能超放或少放,放煤后由放煤工负责拉后部输送机,支架工只能在非放煤位置拉后部输送机。
11、选择合理的放煤步距。
要提高回采率应尽量做到放煤步距与顶煤冒落步距一致,否则不利于顶煤回收率和降低矸石混入率。
中国华能铜川西川矿业有限公司

中国华能铜川西川矿业有限公司陕西铜川西川矿业有限公司西川煤矿是中国华能能源交通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和铜川市煤业集团公司合资开发建设,为在建的华能铜川电厂(2×60万千瓦)配套煤矿,矿井建设规模为120万吨/年。
铜川西川矿业有限公司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距耀州区约50Km,与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相邻,矿井开采侏罗纪4-2煤层,煤层厚度为1.5~10.47米,平均厚4.96米,煤层倾角1°~5°,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属低瓦斯矿井,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煤质优良。
矿井采用一个水平开拓全井田,三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均布臵在同一工业广场内,三条井筒掘至4-2煤层后,沿4-2煤层倾向布臵三条集中下山,在井田向斜轴部布臵三条大巷,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一井一面”模式,工作面沿集中下山(或大巷)两翼布臵,后退式回采。
铜川西川矿业有限公司西川煤矿2007年9月将建成投产,为了保证西川煤矿顺利的移交生产,实现煤矿生产达到“高产、高效、安全、经济”的目标,西川矿业公司根据西川煤矿的实际状况,建议煤矿投产后的生产方式按原煤生产过程,采取分专业承包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地面变电所、火药库等场所委托管理,铜川西川矿业有限公司仅设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对西川煤矿进行宏观上控制、监督、管理,而承包单位具体负责矿井的安全生产。
现具体说明生产经营方案如下:原煤生产要经过采煤、掘进等生产过程和通风、排水、运输等辅助生产过程,商品煤再经过地面筛选等生产过程完成。
煤炭各生产过程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公司设想将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面筛选、机修车间、锅炉车间等工作分别由有相应资质且从事过煤矿建设、生产工作多年,且现在矿建施工的华美煤业集团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铁法煤业集团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承包,变电所委托铜川市供电局管理,火药库及门卫委托铜川市公安局管理的生产经营方案。
公司设相关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全过程协调各环节生产,全方位监督安全生产,全面实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体制,公司内部与承包单位及各承包单位工程队之间以公司内部银行的转帐支票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