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英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熊兵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翻译》2014(3)82-88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
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1.话题缘起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
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
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
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
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
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
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
论翻译中的中国英语

论翻译中的中国英语作者:朱雯杰来源:《中学生英语·中旬刊》 2019年第12期朱雯杰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语言,它的广泛应用使英语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各种变体。
中国英语常被在中国日报等一些其他出版物中发现,它是在国际化过程中英汉文化的融合。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英语,且就中国英语的翻译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词汇、句子、语法和文本,并推测了中国英语的未来。
1.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定义葛传椝先生是提出“中国英语第一人”。
在他的《谈谈汉英翻译》中指出英语是民族语言。
其他国家可以使用英语,但他们应该遵循英语习惯以应对各种情况(李文中,1993:18)。
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当我们写或说英语时,我们都有一些独特的东西需要表达。
1993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一书中,基于汪的观点,李文中先生将“英语是用来在本土”分为两个部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李认为,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词汇、句子或文本,在中国文化社会中表达着独特的东西。
它不受母语干扰,使用音译、翻译借用、语义再现等多种方法进入英语交际。
但在1995,张佩成先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英语不能叫中式英语,有贬义的名称,因此他提出“中国英语”的名字。
2. 翻译中的中国英语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使用英语表达事物或现象时,往往存在文化空缺现象。
然后,人们会用直译或音译来翻译中国文化中的概念和事物。
现在,我们将从三个部分来讨论中国英语:词汇、句子、语法和文本。
2.1 词汇层面音译语言相对性与不可译性导致一些汉语词汇直接融入英语拼音转换。
十九世纪初使用了词汇音译法。
当时,我们翻译了一些人名或地名,我们使用了韦德系统(1)。
在韦德系统早期采用者,我们会使用例如广东方言、闽南方言,比如chow mei(炒面), wonton(馄饨)。
1958以后,我国颁布了一些有关人名和地名的汉语拼音计划,举例如下:(1) 涉及历史现象的词汇:xiucai (秀才)ya men (衙门)da zi bao (大字报)(2) 涉及娱乐和乐器的词汇:pi pa (琵琶)er hu (二胡)yang ko (秧歌)nahjiang (麻将)(3) 涉及衣物和食品的词汇:changsam (长衫) jiao zi (饺子)2.2 句子层面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了语言中的句子线性差异。
英语习语翻译方法

英语习语翻译方法英语翻译习语方法一:直译法纸老虎利用直译法后,英语翻译成paper tiger,在外国人看来明义而又传神,直至逐渐被英美接受留用。
作为英语翻译中的中国人,直译的代表作kung fu,也由于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早早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
英语翻译习语方法二:同义习语借用法在英语翻译前后,两种语言无论内容形式,表达情感都存在部分习语存在类似的比喻。
在英语翻译时,我们往往直接借用,如walls have ears与隔墙有耳,虽存在差异,但字义巧妙吻合,令借用后的英语翻译相得益彰。
英语翻译习语方法三:意译法意译法能处理在英语翻译中无法直译与借用状况下的原稿,典型的落花流水一词,由于表示一败涂地之意,而被英语翻译为to bi shattered to pieces,便是如此。
英语翻译习语方法四:省略法汉语中存在着四字习语两两对偶的情形,一般的英语翻译处理法会让译文显得杂糅重复,此时,省略法就发挥了功效。
如街谈巷议一词,简单的意味street gossip即可,英语翻译前后虽省略了一个词义,但却完全正确自然。
英语翻译习语方法五:增加法有了省略法,自有增加法。
在英语翻译中,汉语往往简略后能让国人明义,而英语则必须要增加说明,顺合外国人对英语翻译的习惯。
如树倒猢狲散译为Once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中的helter-skelter便是利用增加法,起到调和英语翻译的作用。
2翻译英文文章技巧拿到一篇英文,首先要略读一下,来确定文章风格。
如果是抒情式的必须要将文章翻译得优美一些。
如果是科技文章,则语言必须要偏向专业和精简风格。
要多读相关材料来熟悉所写的内容。
一篇文章都会有自身的主题,要围绕主题多读一些相关的文章,这样在翻译当中才会使用更加合适的词汇、语句。
要注意英语单词对应的语义。
英语单词在翻译成汉语会有不同的意思。
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翻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翻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翻译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翻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如探索新的翻译教学方法和技术、开展翻译实践教学等,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THANKS
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2023-11-09
目 录
• 翻译教学概述 •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 • 翻译教学方法与技巧 •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 总结与展望
01 翻译教学概述
翻译教学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
翻译教学是一种以教授翻译技能和知识为主的语言教学活动。它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包括对原文的理解 、分析、翻译和校对等。
02 英语专业翻译教 学现状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课程设置
01
02
03
翻译理论课程
包括翻译史、翻译理论和 翻译批评等课程,帮助学 生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
翻译技能课程
包括笔译、口译、机器翻 译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 翻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翻译实践课程
包括翻译工作坊、翻译实 习等课程,让学生在实际 场景中运用翻译技能,提 高翻译实践能力。
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在教
学质量上有所提高,而且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改
进。
02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目前,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
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翻译+X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互联网+翻译人才
培养模式等。
03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分析

中国政府每年在“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做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中国政府的政策和主张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
因此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兼有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其翻译实属时政文体翻译。
在这样正式的文体中有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隐喻性表达恰如其分地运用于行文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基于何种翻译理论,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与方法翻译这些隐喻,对于译者来说是需要仔细斟酌考虑的。
一、应用翻译功能论和其翻译策略应用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其核心就是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涉及委托人、译者、接受者多方专业人士集体参与的整体复杂行为。
因此,它要求译者应根据委托人的翻译要求和翻译活动的目的,结合文本的交际功能和译文读者的期盼,来决定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顺利完成翻译跨文化活动的文化转换和交际目的。
大部分的应用翻译活动都带有明确而特定的目的,而且整个流程一直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整体行为。
因此,功能翻译理论不仅在宏观策略上为应用翻译指明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文本的翻译策略提供可行性途径。
在翻译策略上,功能翻译理论主张从文本功能出发,注重源语文本的分析与解读。
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用于‘表达型文本,‘交际翻译法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
前者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力求接近原文,后者则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傳递的效果,分别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
但是,纽马克也指出,很少有文章是只有一种功能的,大部分文章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两种。
因此,对于功能不同的文本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要善于灵活处理。
二、隐喻与隐喻性思维“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意思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
翻译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翻译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指华语人士在使用英语时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和用法。
大多数使用英语的华语人士会发现,他们会适应一种特定的英语风格,随着时间不断的沉淀,这种英语风格可能会在一些方面与标准英语有所不同。
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包括了语法、词汇和语调等多个方面,千变万化,极具特色。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具体差异,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现代英语教学的影响。
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它们确实有一个本质的区别。
中国英语是针对使用标准英语的华语人士的说法,他们使用标准英语语法和词汇,并且通常在发音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
然而,他们在语调和语法上可能有轻微的错误。
例如,“I go store”或“me go store”这样的语言习惯。
相比之下,中国式英语是融合了中式思维和表达方式,产生出的一种融合式语言。
这种英语风格通常发生在华语人士之间交流时,其中包括一些翻译错误、语法错误和词汇问题。
例如,“你吃了吗?”(Have you eaten yet?)、“你的爸爸在哪里?”(Where is your daddy?)这样的语句,这些语句使用的英语单词本来就存在,但其语法和词序是不同于标准英语的。
中国式英语是如何产生的?中国式英语的产生主要跟中式思维有关。
中式思维是一种语言习惯,其表达方式和标准英语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汉语的动词动作是在前面,而英语的是在后面。
这种思维方式会影响到华语人士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的表达方式。
此外,许多华语人士在学习英语时使用了机械性的方法,只注重背单词,而缺乏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
因此,他们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生硬地套用汉语的词汇、说法和语法结构,从而导致他们使用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的影响中国式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语法习惯和语法误解。
很多华语人士没有学习正确的英语语法習慣,或者没有学习全面,所以在使用英语时会出现很多语法错误。
常用十大英汉互译翻译技巧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3)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
(增译名词)(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论翻译的原则_英语教学论文,论翻译的原则

论翻译的原则_英语教学论文,论翻译的原则“ 关键词:信守内容意旨;遵从译语习惯;切合语体语域Abstract: Transmigration, an abstract whole at large, is too good to be practical and such concrete subwholes under “good translation” as fidelity to the source-language text in content and intention, grammatical normality, and lexical appropriateness are more workable as cardinal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Key words: fidelity; grammatical normality; lexical appropriateness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①但是,如何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表达出来?“换易言语”之后是否能“相解”?“相解”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无疑就是: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翻译的方法应如何?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对中国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翻译,总还会有人念‘三字经’!”②虽然严复持论有故,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信、达、雅”实质上既不是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抽象标准,也不是具有切实指导性的具体标准,“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把信、达、雅并列起来作为翻译标准是具有逻辑缺陷的,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原文不达,也可以故意使之‘达’;原文不雅,也可以故意使之‘雅’。
那么,这样和‘信’字,岂不自相矛盾?”③《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意谓朴实的内容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的内容又未免虚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J6#5$%8#*1 %1“ 1=C*816#6#5=1 K*’#*71 #$ %$J#*$6 !"#? $%4 ” ( !"#$% &%#’(,O*C64 9F ,EDDF ) ( “ 风水 ” ) (音 译加解释) 9D4 P*$,1"=# #1 K*’#*.*A 65 K* %$ 5’A !"#$*1* 1J#*$J* 58 K*’#*7 6"%6 16=A#*1 6"* S%86"I1 >%,$*6#J 7#*’A 65 A*6*8>#$* #61 #>C%J6 5$ %$ #$A#.#A=%’I1 C85C*86(4 T6 #1 1#>#’%8 65 1#6* C’%$$#$, 758 6"* ’5J%6#5$ %$A 58#*$6%? 6#5$ 57 (5=8 "5=1* %$A 7=8$#6=8*4 U#8,’#,"6,6"* %$,’* 57 6"* 1=$ %$A $5#1* ’*.*’ >=16 K* 6%2*$ #$65 J5$1#A*8%6#5$4 P*$,1"=# #$.5’.*1 6"* 7#.* N%5#16 *’*>*$61 57 ,5’A , /55A, /%6*8, 7#8* %$A *%86",C’=1 (5=8 !"#$*1* @5A#%J 58 "5851J5C* 1#,$4 T6 6%2*1 %$#>%’1,C’%$61,=$A*8,85=$A >#$*1,%#8,/%? 6*8,15#’ %$A J5’581 #$65 J5$1#A*8%6#5$4 T6 #1 ’#6*8%’’( 68%$1’%6*A %1“ /#$A %$A /%6*8” 4 ( !"#$% &%#’(,O*C64 VD , EDDF ) “ 风水” 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由于其 隐含的汉语文化内涵和汉民族意识形态上的因素, 译者的确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恰当的对应词, 对异 语读者而言, 此词的音译或直译难以达到准确传输 因此, 译者在音译的同时必须 其内涵语义的功效, 以上诸例的译文如此详尽、 透彻, 附以详细的解释, 但过于冗赘, 译者如此翻译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随 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增进和中外民族对异语文 化的频繁接触与深入了解, 冗赘的解释将无必要, “风 仅保留音译足以使外域读者像汉语读者一样对 《新 水” 一词的丰富语义心领神会。 以下摘自美国 ( 0*/1/**2 ) 的 例 子 则 足 以 说 明 这 一 点。 闻周刊》 例如: 994 U 1556"1%(*8,16**C*A #$ 6"* %86 57 7*$,1"=#, %A.#1*A 6"* J’%$ 65 #$.#6* % 7%>#’( $%>*A &#$, 65 ’#.*
"E M@=IB G@3?2D9A? ?64?123; G@46 2JH@AB B4N ( 01234 54267,L4AG1 "- , "##+ ) ’E <9H@AB :O3=2A@3J93B ?B266 H@@A P@A QLO? ( 01234 54267,Q9HBE &+ , "##+ ) )E Q23@%<R??243 C2S G@%@H P6@RA2?19? ( 01234 54267,TR67 "* , "##+ ) +E QB4B9 14? 3@ H643 B@ R?9 P@A9N @3 @26 ?B@GKH269 ( 01234 54267,Q9HBE ")%"+ , "##+ ) 例 & 和例 " 中的 ;@=IB 是通过缩略 ;@=9A3%J93B ( G62HH9D >@AD ) ,例 ’ 的词中字母而构成的缩短词 (中 中的 QLO 是 ?J466 43D J9D2RJ%?2S9D 93B9AHA2?9? ( 232B246? ) , 小型企业) 的首字母缩略词 例 ) 中的 G@% @H 是通过缩略词的尾部而构成的缩短词, 而 C2S 是 首先通过与 CR?239?? 一词同音而后缩略词的尾部 ( 外汇 ) 而构成的缩短词。 例 + 中的 P@A9N 是通过分 别删去 P@A92;3 和 9NG143;9 这两个词的尾部而构成 的拼缀词。这种含有缩略词和拼缀词的标题具有 简洁洗练、 画龙点睛的特点, 能使读者迅速获取足 量信息, 产生一种先睹为快的感觉, 同时, 其新颖别 致的表达形式又能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与 欲望。
! !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 中国 人使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 中国人使用的英语 带有汉语文化的思维模式和色彩, 从语音、 词汇、 语 法和语用方面都有其社会文化基础, 是不可避免的 [ &] “ 中国英语 ” 语言文化现象。 这种被称作 的国际 语言在中国人的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最能体现中国英语的是中国对外宣传的权威 ( 《 中 国 日 报》 ) 和 892:23; <9=29> 报刊 01234 54267 ( 《 北京周报》 ) ,本文将从中选取例句分析探讨中 国英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 E] #$ 6"*#8 >#A164 ( 0*/1/**2 ,WJ64 93 , EDDE ) ( 完全
音译) “ 风水” 在此, 外国作者对 一词完全采用音译的 不会造成 翻译方法说明此词已为西方读者所接受, 理解上的障碍。 因此,完全音译或完全直译都应 词语因而往往需 以读者对译文的正确理解为前提, 要经受一定读者认可与接受的过程。又如: 9E4 N"* ’#66’* K%K( ’#*1 5$ 6"* 157%, ,#,,’#$,4 O#6? 6#$, K*1#A* "#> #1 "#1 E3?(*%8?5’A >56"*8 X#= X#,/#6" "*8 *(*1 ,’=*A 65 % O5=6" <58*%$ 15%C 5C*8% 5$ 6"* 6*’*.#1#5$4 X#= X#I1 >56"*8 B= Y#=Z#$ 1#,"14 “ 05/ T "%.*
"##, 年第 & 期
( 社会科学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T@RA346 @P 01234 V32=9A?2B7 @P L2323; W X9G13@6@;7 ( Q@G246 QG293G9?)
"##, 年 ’ 月
论中国英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赵! 明
(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 )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新闻标题的缩略与拼缀翻译法、 文化内涵词语的异化翻译法和各种学科词语 借用的隐喻翻译法。通过大量例句分析, 说明翻译策略与方法的恰当运用使中国英语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获得了 理想的接受效果, 发挥了不可取代的媒介作用。 关键词:中国英语; 翻译; 策略与方法 &##*%&#+/ ( "##,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收稿日期: "##$ % &" % #’ ! !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项目 ( ("##)#& )
二、文化内涵词语的异化翻译策略
01234 54267 、 892:23; <9=29> 和 U9>?>99K ( 美国 《 新闻周刊 》 )对承载丰富汉文化信息的词语多 的 采用异化翻译策略, 这主要是为了保留汉语言文化 的原汁原味, 让外国读者更多地体味了解中国风 情, 达到更好地传播汉语文化的目的。另外, 对于
一、新闻标题的缩略与拼缀翻译法
新闻标题具有概括浓缩内容信息的特点, 新闻 标题力求以最精炼的词语、 最少的字符承载更多的 信息量, 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所 需信息、 满足兴趣要求。 01234 54267 和 892:23; <9% =29> 中的新闻标题就具有这种锤词炼句、 凝聚新闻 要旨的特点。为达到简洁洗练之目的, 除了采用省 略冠词、 连词、 助动词及联系动词的通常作法外, 中 ( ?1@AB9323; ) 国英语的新闻标题还采用缩略法 与拼 ( C693D23; ) , 缀法 的翻译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标 题中的字符量, 突显新闻的含金量, 而且还能够在 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 一改常规写法的单调, 独特新颖, 洗练别致,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激起读者 的兴奋点。例如: &E F3G@AH@A4B9 ;@=IB 43D J4AK9B A@69? ( 01234 54267,L47 &’ , "##+ )
! ! 作者简介:赵! 明 ( &*+, —) , 女,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
9E;
( 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 [ [ [ 矿业大学学报
)*#+#$, -*.#*/ 和 中国读者而言, 阅读 !"#$% &%#’( 、 0*/1/**2 往往产生一种亲切感、 认同感和愉悦感, 通过异化翻译策略产出的译文不仅可以使中国读 者学习英语语言, 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对比汉英 文化, 更深刻地体味汉语言文化的精妙。 由于异化 翻译策略对汉文化传播, 丰富异语民族的语言文化 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倍受中外读者的青睐, 它使 , 译者在翻译汉文化内涵词语时 常常诉诸于音译、 直译、 音译加解释和直译加解释等 翻 译 方 法。 例 如: 34 056 ’5$, %76*8,#$ 9:;9 ,6"* 7#816 <=$,7= >%,? %@#$* 5$ 6"* !"#$*1* >%#$’%$A,B=’#$,%CC*%8*A 5$ 6"* >%82*64 ( )*#+#$, -*.#*/ ,05.4 9D , EDDF ) ( “功 , “ 武林” ) ( 完全音译) 夫” G4 “ B* %8* %$H#5=1 *.*8( A%( 65 1** 5=8 ,8%$A? 15$ I1 =$*HC*J6*A 8*6=8$ , ” 1%#A 6"* 5’A J5=C’*,/"5 "%.* ’#.*A %1“ *>C6( $*16*81”%K5=6 % 2#’5>*6*8 %/%( 785> 6"*#8 5$’( 15$ %$A "#1 /#7* 1#$J* 9::L4 ( !"#$% EDDF ) ( “ 空巢老人” ) ( 直译) &%#’(,M%8J" E; , ;4 N"* ,#8’ #1 5$* 57 ’*%16 9D >#’’#5$ 1=J" J"#’? A8*$,=$A*8 6"* %,* 57 9F ,%85=$A 6"* J5=$68( :6"*#8 C%8*$61 ’*%.* 6"*> %6 "5>*1 #$ 8=8%’ %8*%1 65 ,5 65 6"* J#6#*1 #$ 1*%8J" 57 +5K14 N"*( %8* =1=%’’( 6%2*$ J%8* 57 K( 6"*#8 ,8%$AC%8? *$61 58 56"*8 8*’%6#.*14 N"* %K1*$J* 57 C%8*$6%’ C8*1? *$J* #$ 6"*#8 ’#.*1 "%1 ,*$*8%6*A >%$( C85K’*>1 %$A #1 #$.#6#$, /#A* %66*$6#5$ #$ !"#$%4 M*A#% %$A 15J#5’5,#161 "%.* J5#$*A % 1C*J#%’ 6*8> 758 6"*> : “ ’#=1"5= *865$, ”58“ ’*76?K*"#$A J"#’A8*$ #$ 8=8%’ !"#$%” 4 ( !"#$% &%#’(,O*C64 9D?99 ,EDDF ) ( “ 留守儿童” “ 中国农村父母出外打工留下来 或者 ) ( 音译加解释) 的儿童” 音译加解释的翻译方法能够有效地弥补汉语 语言文化所表达的事物、 概念在英语中的空缺, 使 目的语读者更准确有效地了解汉语语言文化。 这 种翻译方法对一些表达较复杂抽象概念的汉语文 化色彩浓厚的词语尤为如此。例如: :4 P*$,1"=#,/"#J" 68%$1’%6*1 %1“ /#$A %$A /%? 6*8” ,#1 % J*$6=8#*1?5’A !"#$*1* A#1J#C’#$* 57 ,*5,8%? C"(,%8J"#6*J6=8*,*6"#J1 %$A C85C"*J( K%1*A 5$ 6"* N%5#16 C8#$J#C’* 6"%6 6"* *%86" ,12( %$A Q5>5 1%C#*$1 %8* C%86 57 5$* /"5’*4 4444444 N"5=," 6"* !"#$*1* R5.*8$>*$6 $*.*8 K%$$*A 6"* C8%J6#J* 577#J#%’’( ,7*$,1"=# #1 A*7#$*A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