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二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复习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复习
工业革命背景
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棉纺织业开始;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进步。
工业革命进程
从棉纺织业开始,逐渐扩展到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成 为主要标志。
对社会经济结构影响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 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香料等商品运往亚洲。
03
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来到中国,其游记成为欧洲人了解东
方的重要著作之一。
03 近代史部分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背景及影响
文艺复兴背景
文艺复兴影响
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资本 主义萌芽;教会腐朽,阻碍社会进步;意 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复习
目录
• 古代史部分 • 中世纪史部分 • 近代史部分 • 现代史部分 • 当代史部分 • 复习策略和方法
01 古代史部分
早期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
人类起源与进化
早期文明区域的产生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早期人类活动 的遗迹和化石证据。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 和黄河流域等早期文明区域的兴起。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下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日 趋明显。
国际合作加强
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性 挑战。
国际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国纷纷采取措施 提高自身竞争力。
科技进步对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9—1945年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引起
爆发 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原因 (3)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刺激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4)催化因素:英、法等采取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野心日益膨胀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特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 本 由 局 部 侵 华
(1)政治: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第二 (九一八 事变 )走
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 向全面侵华(七七
盟,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势力
事变),中国进行
(1)概况: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
主要 走向 诺曼底 国诺诺曼曼底 进程 胜利 登陆 (2)底意义:开辟了欧洲第第二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
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战场
(1)概况: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 利,1945 年 2 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 雅雅尔尔塔塔召开会议 主要 走向 雅尔塔 (2)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 进程 胜利 会议 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联联合合国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影响: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确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雏形
最大 发;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
规模 (2)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
达到最大规模
(1)概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 《联合 美国首都华华盛盛顿签署《联联合合国国家宣家言宣》言 主要 走向 国家宣 (2)内容:签顿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 进程 联合 言》 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 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3)意义:标志着世世界界反反法西法斯西同斯盟的正式形成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世界历史时间整理(通用版)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世界历史时间整理(通用版)

(二)世界历史BC 3500年左右尼罗河下游出现小国家两河流域产生一些小国BC 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BC 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BC 23-18世纪古印度文明BC 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BC 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BC 8世纪希腊出现城邦BC 6世纪佛教产生BC 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BC 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BC 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BC 450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BC 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BC 334年伊苏斯之战BC 331年亚历山大、波斯再度会战BC 330年波斯帝国灭亡BC 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BC 2世纪罗马称霸地中海BC 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BC 73年斯巴达克起义BC 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BC 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BC 27年罗马帝国建立1世纪基督教创立1-2世纪日本兴起2世纪罗马进入黄金时代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基督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日本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81年法兰克王国建立527年查士丁尼任拜占庭帝国皇帝7世纪初伊斯兰教创立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8世纪法兰克王国改革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改革阿拉伯帝国横跨亚欧非751年阿拉伯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9世纪庄园出现并流行拜占庭帝国被不断蚕食800年查理加冕称帝830年哈里发设立智慧宫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10世纪西欧城市兴起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开展垦殖运动12世纪大学兴起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13世纪英格兰确立议会制度1215年英格兰颁布《大宪章》1258年阿拉伯帝国灭亡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15、16世纪文艺复兴向西欧其它国家地区传播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1487-1488年迪亚士航海1492年哥伦布航海1497-1498年达·伽马航海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1588年英国击败“无敌舰队”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荷兰、法国加入殖民行列文艺复兴结束1628年英国议会呈递《权利请愿书》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挑起内战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1660年查理二世任英国国王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8世纪俄国彼得一世改革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73年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波士顿倾茶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战役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1785年蒸汽机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议会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旧确新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罗伯斯庇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新政府19世纪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加冕称帝,颁布《拿破仑法典》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完成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4年拿破仑战败退位1815年拿破仑复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铁路时代开始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862年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1865年南北战争中北方胜利1868年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日本进行“明治维新”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1883年戴姆勒研制汽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造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妇女获得选举权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发明汽车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凡尔登战役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俄国退出1917年3月俄国进行“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1920年建立国际联盟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1年召开华盛顿会议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签署《九国公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23年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土耳其宣布为共和国1926年苏联开始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进行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30年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1933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苏联公布《1936年新宪法》1937年中国开辟二战东方主战场1939年9月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不列颠空战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1月 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3年11月中、美、英开罗会晤1943年12月发表《开罗宣言》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7月波茨坦会晤,发表《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0月成立联合国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苏联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赫鲁晓夫上台1955年万隆会议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59年古巴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60年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1961年不结盟运动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1979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发表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1989年东欧剧变德国统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迅速普及,人类进入信息时代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9年科索沃战争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2001年 911事件上海合作组织诞生2003年美国占领伊拉克。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02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含解析)讲解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02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含解析)讲解

专题02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解读考点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侵略欲望日益膨胀,也极☞2年中考[2015年题组]1.【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北卷)】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占和牵制了日本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分析题文材料““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可以看出日本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因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2.【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梅州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A.1842——1870年 B.1911——1939年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梅州卷)】“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①平型关大捷②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④平津战役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37年9月,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专题06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共86张PPT)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专题06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共86张PPT)

战争照片
炮轰过后的凡尔登镇
一战中的新式武器
战争进行到1917年,各交战国都已经精疲力尽
②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美 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 济、军事实力大增。
①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 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战 争。
,一战 以同盟国 战败告终。 (结束标 志)
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 南大公及其夫人索 菲亚
普林西普刺杀斐迪 南夫妇
奥匈帝国为了征服塞尔维亚,1914年6月28日, 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 敌的挑衅性军事演习。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和其 妻子前往检阅演习。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 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 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 汽车前往萨拉热窝。在途中遭到隐蔽在路边的塞 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暗杀,奥皇储夫妇一命呜 呼。普林西波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
影响
德国
经济危机演变 为政治危机
意大 利
日本
经济衰退,政治 混乱,工农运动 高涨
社会、经济 危机
希特勒 上台
进军罗马
军部控制 政府
1933年 1922年 1936年
一党独裁 扩军备战
独裁统治 扩张侵略
残酷镇压 扩军备战
欧、亚战 争策源地 形成
严重威胁 世界和平
慕尼黑阴谋
时间:1938年9月
○ 地点:德国慕尼黑 ○ 制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
历 史
部编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
项目
英法德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人教版)2016年全国各地历史中考真题汇编——世现史: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人教版)2016年全国各地历史中考真题汇编——世现史: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 (2016·成都)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B)A.英、法、日三国操纵本次会议B.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C.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D.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19.(2016·常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D)A .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 .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C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15.(2016·郴州)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属于该公约核心内容的是(B )A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B .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C .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D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9.(2016·株洲)《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对这则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D )A .确立了“机会均等”原则B .名义上尊重了中国的主权完整C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D .打破了美国独占中国的局面22. (2016·聊城)下面这幅漫画描绘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束后的国际形势?(A)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朝鲜战争D.科索沃觇争22. (2016·临沂)图8是九年级一位学生搜集到的关于某一条约的部分内容。

据此内容,可知该条约是(A)A.《九国公约》B.《凡尔赛和约》C.《四国条约》D.《五国条约》 40. (2016·青岛)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

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历史贵阳教材知识速查世界现代史第二十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无答案】

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历史贵阳教材知识速查世界现代史第二十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无答案】

第二十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讲知识脉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1945年全面爆发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直接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德意日建立强化法西斯统治重要原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经过爆发标志: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扩大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联合: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转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胜利胜利1944年6月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德国灭亡1945年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国的行动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9月日本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结果:反法西斯同盟胜利贵阳中考考点清单慕尼黑会议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贵阳中考重点突破1.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2.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法西斯的进攻未触及英、法的根本利益;(2)经济危机使英法社会动荡,无力顾及法西斯的侵略;(3)一战造成极大破坏,使人们厌战;(4)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各国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3.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交政策异同。

(1)相同点:①都经历了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②参战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与其对外扩张紧密相连;③对战后美国霸权的确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战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成了世界霸主。

(2)不同点:①实行中立政策的目的不同:一战中的中立在于积极和交战国做军火生意,大发战争财;二战前的中立纵容法西斯侵略,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②参战的原因不同:一战后期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获取世界霸权;二战中参战是因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美国利益,加深了美国与法西斯的矛盾;③参战性质不同:美国第一次参战不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参战客观上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是正义的,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中考历史世界历史综合复习(二)无产阶级的斗争

中考历史世界历史综合复习(二)无产阶级的斗争

世界历史综合复习(三)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本主义统治的加强一、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英国的宪章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宪章运动,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合作。

他们吸取前人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3、《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历史中的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4、巴黎公社: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义,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资产阶级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对巴黎公社发动进攻。

5月21日——5月28日,公社战士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牺牲了成千上万的战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5、巴黎公社的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烈着后人。

6、《国际歌》作者:是公社领导人欧仁•鲍狄埃作词,工人狄盖特作曲。

二、美国的南北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独立以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

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

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度废存问题,南北矛盾再也无法调合。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1861.4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二2016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二一、填空题1、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2、1917年11月7日,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

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3、1921年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探索。

4、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存在了69年)5、《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6、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领操纵,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

7、《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其他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8、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1921年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处于会议的主导地位。

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

9、《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有利于美国对华的进一步扩张。

1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分割世界的新体系,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12、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

13、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且在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还严密控制文化教育,疯狂迫害犹太人,实行恐怖统治非军事区。

又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1936年进军莱茵非军事区。

于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14、日本在经济危机加深的过程中,以军部为核心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1936年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

1937年,日本又在中国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在对外侵略过程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逐渐勾结起来。

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6、1938年,慕尼黑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7、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二战爆发的标志)。

18、1940年6月,德军进攻法国,法国将军戴高乐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19、1941年6月22日,德军袭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20、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2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2、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遭到致命打击,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3、1943年,意大利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随即对德宣战。

24、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兰举行会议。

25、1944年6月,在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英、美盟军从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6、1945年,在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的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组建联合国等有关问题。

27、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争结束。

28、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全部归还。

2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投降签字仪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的性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争,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0、“二战”后美国采取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

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工业生产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31、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

到1993年,它发展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32、5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经济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欧共体和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中心。

33、美、苏两极格局成为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34、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为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1950年,印度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成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

35、1952年,纳赛尔发动政变,建立埃及共和国。

1962年结束法国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国家是阿尔及利亚。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90年代前期,纳米比亚获得独立,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36、1955年,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在万隆召开会议,表达了第三世界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37、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的“七十七国集团”,到80年代增加到110个。

38、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他提出的改革路线和推行的改革政策,使苏联的政治、经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39、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下,发生剧变。

东欧剧变是指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变化。

40、1991年12月,白、红、蓝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

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69年。

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于是,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41、1991年初海湾战争爆发;南斯拉夫境内发生内战。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科索沃省的“人权”为幌子,避开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2、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展开。

还在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新领域取得进展。

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称为知识经济时代。

43、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间,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

44、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问答题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答:俄国十月革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有哪些?其实施有何意义?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意义: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的探索。

它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3000多万工人失业,几百万小家破产。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人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更趋激烈。

譬如资本主义国家寻找各自的出路: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形成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的政权;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形成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4、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答:时间: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内容:a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b整顿农业。

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补偿农场主的损失。

c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

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企业盲目竞争。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作用: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稳定了社会秩序。

5、以慕尼黑阴谋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答:1938年9月,英、法与德、意的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实质上损害小国利益,纵容德国侵略扩张。

危害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纵容侵略给自身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6、雅尔塔会议召开于哪一年?与会国是哪些?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时间1945年。

与会国:苏、美、英。

雅尔塔会议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会议还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7、什么叫“冷战”政策?它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美国采取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

这种政策被称为“泠战”政策。

表现: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外交上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和平演变”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