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高中笔试大纲
高一海南历史合格考试卷

高一海南历史合格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选拔官员B. 强化皇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维护社会稳定3. “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个国家?A. 魏、蜀、吴B. 秦、汉、楚C. 宋、金、辽D. 齐、楚、燕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朝的建立B. 汉朝的建立C. 唐朝的建立D. 宋朝的建立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探索新航路B. 传播中国文化C. 进行贸易往来D. 展示国威6.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策?A. 闭关锁国B. 重农抑商C. 推行科举D. 强化中央集权7.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元朝8.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什么?A. 民主与科学B. 反帝反封建C. 民族独立D. 人民解放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西南地区D. 华东地区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哪个时期?A. 1949-1952年B. 1953-1957年C. 1958-1961年D. 1966-1976年11. 我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政策首次应用于哪个地区?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西藏12.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些?A.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B. 丝绸、瓷器、茶叶、指南针C. 造纸术、火药、瓷器、丝绸D. 印刷术、指南针、丝绸、茶叶1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修建长城C. 统一度量衡D. 所有以上14.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和次数是多少?A. 七次B. 十次C. 十五次D. 二十次16.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哪些重要的改革?A. 推行科举B. 强化中央集权C. 推行“康乾盛世”D. 所有以上17.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A. 从封建王朝转变为共和国B. 从君主制转变为共和制C. 从帝制转变为民主制D. 所有以上18.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思想解放B. 爱国主义C. 民主与科学D. 所有以上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哪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A. 军事斗争B. 政治斗争C. 经济建设D. 所有以上2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解放农民B. 促进农业发展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年,由________皇帝创立。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B、这是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而采取的措施C、这是唐朝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D、这是清朝康熙皇帝为了推崇儒家思想而采取的措施2、题目: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史记》的记载时间跨度从黄帝到汉武帝D、《史记》在历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文献研究法B、实证研究法C、案例分析法D、历史比较法4、在历史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应遵循的原则?A、尊重学生主体地位B、注重历史知识传授C、激发学生兴趣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题干: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辛亥革命6、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A. 《管子》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B. 《史记》记载“商鞅变法,富国强兵”C. 《资治通鉴》提出“治世之道,以民为本”D. 《天工开物》记载“土木工程,无所不包”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A、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B、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C、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8、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B、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宋朝时期,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逐渐断绝9、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A. 儒家经典B. 道家经典C. 法家经典D. 佛教经典 10、以下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B.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C. 强化学生的历史记忆D.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1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资格考试,以确保具备教学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考察考生对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中国历史:考察考生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脉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的了解。
3.世界史:考察考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主要时代、重要事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
4.历史教育理论与方法:考察考生对历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系统的历史学科知识:考生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
2.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对今天的影响。
3.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设计教学方案、选择适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灵活的教学。
4.信息获取和综合运用能力:考生需要具备获取历史学科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多种信息来源,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三、备考建议为了更好地备考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1.熟悉教学大纲:仔细阅读教学大纲,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明确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备考。
2.多维学习:考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学科知识,包括阅读历史书籍、参加历史研讨会、关注历史类节目等,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历史。
3.做题训练:通过做历年的历史教师资格考试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方式,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实践教学:考生可以积极参与历史教学实践,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观摩优秀教师课堂等方式,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是一项对教师综合素质和历史学科知识的考察,通过备考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的挑战,胜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笔试大纲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高中历史考试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检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方面的理解、分析、评价和应用能力。
本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历史学业水平的标准。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一)中国古代史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郡县制、郡国制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成就,如陶瓷、纺织品、书画等;理解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和城市发展。
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科技、宗教等思想文化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包括民族危机、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理解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现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了解中国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
3.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了解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教育问题等;理解这些问题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三)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与近代世界:了解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理解近代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及其影响。
2. 两次世界大战: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战争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文化:了解当代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和地区冲突。
三、考试形式和考试能力要求(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其中选择题占60分,非选择题占40分。
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个部分。
(二)考试能力要求1. 记忆能力:能够准确记忆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知识点;2. 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的特点及影响;3. 评价能力:能够对历史人物、事件和制度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4. 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历史背景分析、历史材料解读等;5. 创新能力:能够从新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 百家争鸣B. 独尊儒术C. 魏晋玄学D. 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选项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A正确。
选项B,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这一举措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与思想解放相悖,故选项B错误。
选项C,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探讨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无情、声无哀乐、言不尽意等形而上学问题,但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的特殊形态,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要代表,强调天理、良知等概念,但同样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2、某校高中历史教师在讲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他可能会引用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苏格拉底B. 普罗泰格拉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
选项A,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而非“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普罗泰格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选项B正确。
选项C,柏拉图强调“理念论”,认为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是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据,并非“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C错误。
选项D,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逻辑和理性,但并未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D错误。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这体现了()。
A. 革命史观B. 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 现代化史观2.(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3.(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清人黄遵宪《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直接原因是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 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 该政策实施后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有了保障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分)“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
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生,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这说明()。
A. 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B. 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C. 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征D. 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5.(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领域?()A. 农业B. 服务业C. 重工业D. 轻工业6.(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 简单协作B. 小农经济C. 庄园经济D. 商品经济7.(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经验分享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经验分享先来听首歌~超好听一、了解教资历史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也就是教师资格统考科目三,其主要包含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几个部分。
从试题类型可以看出教资历史与高中历史考察范围并非完全一致,教资历史不仅考察考生对于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教学操作性能力,所以即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倒背如流也不一定稳过,当然也不要因为是否需要把初高中历史所有年级的教科书都看一遍而纠结。
对试卷考察内容做个粗略统计,知识方面的考察大约占试卷总分的49%,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不要死磕知识性方面的东西。
个人觉得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历史的学科知识是一件大不可能的事情,当然有大把时间的同学可以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备考时间比较紧的同学就需要有的放矢的复习。
二、如何利用参考书参考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买,买市面上有口皆碑的就可以了。
相对于高中三年的几大本书,参考书里面的知识点已经精简很多了,建议尽量记住比较好,看第一遍的时候先熟悉大概,勾出重点和不熟悉的地方,第二遍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背诵勾画的部分了。
勾画的时候不要只画横线,圆圈波浪线用起来,为知识点分类,比如主题词一类,描述它的语句一类,最最重点的知识点一类,如果专业是历史专业的话这部分基础知识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从参考书的目录可以看出内容大致是根据教学环节来编排的:第一部分学科知识与能力,分为中国史(古代近代现代)、世界史(古代近代现代)。
从历年单项选择题知识点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史重于世界史,中国古代、近代史重于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现代史重于世界古代史。
复习时,中国古代史要以各个朝代的制度政治为重点,近现代史要注意时间的先后,理清重要事件之间的关联,可以自己根据参考书整理一份大事记年表;世界古代史重点在希腊城邦制度、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罗马法学、古希腊哲学;世界近现代史则重点关注有转折作用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标志性历史事件,至于世界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作为非艺术专业出身的我们,记住那些我们曾经听说过但不熟悉的知识点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高中笔试大纲
导语:在海南教师资格考试中,海南教师考试笔试知识点的复习向来是考生复习备考阶段的一大重点,其中海南教师招聘网为笔试知识点的复习为考生提供知识点梳理,帮助考生备考!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及完整的教学环节。
5.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6.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历史教学资源。
(三)教学实施
1.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能够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历史教学内容,对历史概念进行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及意义,合理地对历史进行评析。
4.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5.能够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能够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四)教学评价
1.能够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生成性、终结性等评价类型和定性、定量等评价方式,并在历史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三、试卷结构
2.简答题
(1)简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
(2)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主要有哪些内容?
3.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问题:
①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情况?
②如果将该材料用于中日甲午战争一课的教学,可以说明哪些问题?试举一例加以解释。
(2)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美国内战一课的教学过程描述表。
4.教学设计题
以下是某版本历史教材中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称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以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问题:
(1)设计出西周宗法制的教学图示。
(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三个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