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芽的类型和发育》(济南版)
济南初中生物八上《1第6节 芽的类型和发育》word教案 (2)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知道芽的着生位置和发育结果,并说出芽的类型。
(理解)2、通过展示卷心菜的纵切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枝芽的基本结构,并掌握发育过程。
(重点难点)3、概述顶芽发育和侧芽发育的辩证关系,学生联系生活列举顶端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件,描述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卷心菜纵切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环境对生物结构的影响,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课前准备:卷心菜纵切、红墨水浸泡的枝条、课件制作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春天,百花盛开,柳树发芽,(展示图片)那么各种花和叶子由什么发育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芽的结构和类型。
【自主学习】过渡:为什么有的芽发育成花有的芽发育成叶子?首相我们来看一下芽的类型师:阅读课本第29页第二、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在课本标出并理解好)1、按照芽的着生位置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哪几种类型?什么是顶芽?什么是侧芽?2、按照将来发育结果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哪几种类型?3、枝芽、花芽、混合芽将来分别发育成什么?生:1、按着生位置的不同,芽分为探点一芽的类型顶芽侧芽着生在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
着生在主干或侧枝侧面的叶腋处。
一、自主学习师:展示顶芽侧芽图片顶芽侧芽按照着生位置生:按照芽发育的结果分2、按芽发育结果的不同,芽分为枝芽花芽混合芽发育成茎和叶发育成花发育成叶和花师:展示枝芽花芽混合芽图片枝芽混合芽花芽桃花梨花探点二 芽的结构与发育过渡:我们知道了芽的类型,下面我们一起探究芽的结构与发育由于现在的季节植物的枝芽结构不是很清晰,不便观察,因此我们以卷心菜的纵切为模型,来认识枝芽各部分的结构,虽然卷心菜不是一个枝芽,但是它的纵切面和枝芽的纵切非常的相像。
师:(实物展示台展示卷心菜的纵切),大家对照课本30页“枝芽结构模式图”,认识枝芽的结构师:哪位同学结合卷心菜的切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枝芽的结构是怎样的?生:纵切面可以观察到中间是一个轴,顶端有一个突起,周围还似有突起、轴的侧面,生有小叶子样的结构,并且越往顶端越小……师:下面我们将枝芽的各部分予以科学命名,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介绍枝芽的各部分结构?生:结合多媒体,指出枝芽各部分结构12345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芽原基师:请结合刚才的阅读将枝芽发育成的枝条各部分对应起来生:小组合作分析枝芽的各部分结构将来会发育成的结果师:我们知道了芽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老师这有一个枝条,你能说出各部分由芽的哪一结构发育来的吗?生:生长点→产生新的芽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叶原基→发育成侧芽芽轴→发育成茎综上所述,所以我们说枝芽是尚未伸展的枝条。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芽的类型和发育》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4)

第六节芽的类型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过程.2、概述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辩证关系,列举顶端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3、描述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环境对生物结构的影响,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枝芽的结构和发育.难点:枝芽的发育.突破:先通过合作探究对芽和枝条的关系有初步了解,随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枝芽发育成枝条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进而理解枝芽的发育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教学方法】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手段:多媒体、带芽的枝条、实验器材.【教学过程】2、对照教材中的模式图用放大镜识别芽的结构,并组织学生总结枝芽的结构,请学生填充板图名称(如右图)芽的发育:好了,枝芽的结构明确了,各部分的后期发育又是怎样的呢?结合教材并自学讨论将合作探究二的问题逐一解答,并且试着将多媒体上出示的枝芽及发育成的枝条连接起来.合作探究二:(1)_______: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且其细胞分裂分化产成新的_______. (2)_______:展放后形成新的叶.(3)叶原基:发育成___________(4)芽原基:发育成___________(5)芽轴发育成________教师点拨:这样看来枝芽将来会发育成一个枝条,也可以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尚未展开的枝条,结合多媒体上“芽发育成枝条”的动态演示彻底理解这一问题(多媒体播放视频)在动态演示中我们会发现正在生长的枝条顶端始终有一个新的芽,试问这个新芽是由形成的呢?那原来的芽的结构去哪了?(通过动态演示和点拨帮助学生彻底理解芽和枝条的形成关系)想一想:枝条不断变长与枝芽中的有密切关系.(三)茎的发育我们知道芽中的生长点可以让树长高,那多年生的树是怎样长粗的呢?这就需要我们靠自己去找出答案.合作探究三:1、由于的活动,木本植物茎可以逐年加粗.2、结合相关链接明确,形成层是层组织,分裂出来的细胞大部分向形成,少量向形成,从而使树干加粗.3、木质部中有导管,可以向上运输;韧皮部中有筛管,可以向下运输 .教师点拨:仔细听取实验注意事项,小心操作结合模式图用放大镜讨论识别芽的结构,并总结. 能填写板图中各部分的名称.结合教材,通过小组讨论和自行思考解决合作探究的相关问题.随后根据掌握的知识将课件中出示的枝芽及发育成的枝条连接起来.观看视频,通过观察、思考、点拨彻底理解芽和枝条的形成关系.开动脑筋,积极回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课本知识点顺序,组织学生逐一探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的展示帮助学习理解和记忆本节基础知识,最后以珍爱每一种生物为结尾,升华了本节课的主题,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六节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新版)济南版

《第六节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说明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首先从芽的种类入手,使学生对芽的位置、外观及发育的方向有常识性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重点探究枝芽的内部结构和发育结果。
然后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主干和侧枝发育的相关性的具体利用。
学情分析芽的类型和结构是济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的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的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六节教学类容。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根等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生长发育都有了正确的认识。
他们熟悉和了解植物地上部分的枝条由芽发育而来,但对于芽的内部结构和芽与茎的关系,以及植物的顶端优势及其应用学生还不够清楚,所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顶芽与侧芽发育的辩证关系,列举顶端优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描述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描述芽的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结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粒种子在土壤中萌发,长出根、茎、叶,最后长成一棵大树。
教师提问:“植物的茎有什么功能?”、“茎是由什么发育成的?”通过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
新课讲解一、芽的类型和结构1、芽的种类教师演示带芽的枝条,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枝条,教师提问:如何对芽进行分类?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根据着生部位不同,植物的芽可以分为几类?学生回答:可分为顶芽和侧芽两种。
幻灯片展示。
教师提问:根据芽将来发育的结果不同,芽可以分为几类?学生回答:可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
幻灯片展示。
教师讲解顶芽、侧芽与叶芽、花芽、混合芽的关系,即顶芽、侧芽都可能是叶芽、花芽、混合芽中的任何一种。
2、分组实验—观察枝芽的结构本知识点要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叶芽的结构”,从而归纳总结出叶芽的结构和发育。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1.6《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精品)

济南版⼋年级⽣物上册4.1.6《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精品)《芽的发育和类型》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芽的类型,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过程。
(2)描述⽊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3)举例说明顶端优势及其在农业⽣产上的应⽤。
2.过程与⽅法通过学习各种芽的类型和发育,能够找到⽣物之间的共同联系,明⽩花和叶都与芽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建⽴系统性学习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植物的各种芽,能够认同⽣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物学观,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解释植物⽣长规律。
【教学重点】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枝芽的类型和发育以及⽣物体之间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法】⾃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课前预习;⾃⼰采摘⼀些带有芽的枝条。
⽊本植物的茎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课件展⽰:各种花朵图⽚清丽的⽔仙、雍容的牡丹,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美丽。
其实花与叶都是由花芽发育来的。
那么,同样是芽,为什么有的发育成枝条,有的却发育成花呢?今天,我们就⼀起来探究⼀下这个问题吧!⼆、问题引导,探究质疑(⼀)芽的类型1.按着⽣位置分类(过渡)乍暖还寒,北⽅早春,很多绿⾊开花植物虽未长叶、开花,但只要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植物的枝条上有许多芽。
芽的种类很多,我们应该如何进⾏分类呢?学会阅读课⽂P33,⾃主学习。
课件展⽰:顶芽和侧芽,思考:(1)芽按着⽣位置可以分哪⼏类?它们分别着⽣在枝条的什么位置?学⽣结合课⽂内容、图⽚,归纳:芽按照着⽣位置不同分为顶芽和侧芽。
顶芽:着⽣在主⼲或侧枝的顶端。
侧芽:着⽣在主⼲或侧枝侧⾯的叶腋处。
(2)数⼀数各⼩组展⽰⾃⼰准备的未经修剪带芽的枝条。
数⼀数枝条上共有⼏个顶芽和侧芽?学⽣亲⾃找出顶芽和侧芽的数⽬,使学⽣进⼀步了解与芽的类型有关的知识。
2.按芽将来发育结果分类(1)按照发育成的器官可以分为哪⼏类?它们分别发育成什么?学会阅读课⽂,归纳:枝芽茎和叶按芽发育结果分花芽花混合芽叶和花(2)如何从外部形态上区分枝芽、花药、混合芽?欣赏:课件展⽰:枝芽、花芽、混合芽图⽚学⽣观察图⽚,讨论、交流,反馈,师⽣达成共识:枝芽:芽体顶端尖,基部较粗花芽:芽体顶端钝圆,基部较细混合芽:芽体肥⼤,顶端钝圆(3)试⼀试指出⾃⼰⼩组准备的杨树枝条上的枝芽和花芽。
4403.济南初中生物八上《1第6节 芽的类型和发育》word教案 (4)

第六节芽的类型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过程。
2、概述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辩证关系,列举顶端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
3、描述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环境对生物结构的影响,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枝芽的结构和发育。
难点:枝芽的发育。
突破:先通过合作探究对芽和枝条的关系有初步了解,随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枝芽发育成枝条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进而理解枝芽的发育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
手段:多媒体、带芽的枝条、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2、对照教材中的模式图用放大镜识别芽的结构,并组织学生总结枝芽的结构,请学生填充板图名称(如右图)芽的发育:好了,枝芽的结构明确了,各部分的后期发育又是怎样的呢?结合教材并自学讨论将合作探究二的问题逐一解答,并且试着将多媒体上出示的枝芽及发育成的枝条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二:(1)_______: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且其细胞分裂分化产成新的_______。
(2)_______:展放后形成新的叶。
(3)叶原基:发育成___________(4)芽原基:发育成___________(5)芽轴发育成________教师点拨:这样看来枝芽将来会发育成一个枝条,也可以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尚未展开的枝条,结合多媒体上“芽发育成枝条”的动态演示彻底理解这一问题(多媒体播放视频)在动态演示中我们会发现正在生长的枝条顶端始终有一个新的芽,试问这个新芽是由形成的呢?那原来的芽的结构去哪了?(通过动态演示和点拨帮助学生彻底理解芽和枝条的形成关系)想一想:枝条不断变长与枝芽中的有密切关系。
(三)茎的发育我们知道芽中的生长点可以让树长高,那多年生的树是怎样长粗的呢?这就需要我们靠自己去找出答案。
1.6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1.6《芽的类型和发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ØØ2.阐明芽和枝条之间的发育关系;Ø3.举例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及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芽的类型的判断,还需要将芽的结构和发育掌握,尤其是对于枝芽发育和枝条对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老师家旁边有一棵无花果树,结了果,老师就想给他要点果子给同学们吃,于是我就和无花果展开了一场对话。
老师:听说你是这附近最好吃的无花果呀,我们班的学生都很棒,能不能给我带点给学生吃呢?无花果:田老师,我的果子只给优秀的学生,通过考验,才能获得我的果子。
老师:无花果给我提供了线索,(无花果:田老师拿走了我身上的一样东西,他代表着希望,也是我最珍贵的东西,现在我希望你们去解开这个神秘物体的奥秘,比赛胜利将会获得无花果,集全四个线索会获得我带来的神秘礼物哦。
)老师:神秘礼物我已经带来了,就在这个箱子里,但是大家看这个箱子怎样了?对上锁了,要想打开箱子,必须要找到钥匙,那么我们就一起踏寻寻找钥匙之旅吧。
首先,我们来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
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我们自主学习课本33页,思考:芽可以分为哪些类型?2.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请学生回答,然后带领学生在学习一遍。
学生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
然后教师给学生展示常见的枝条上的芽,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那个同学可以指着自己的枝条说一说这是什么芽吗?然后学生回答完,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侧枝顶端的芽是什么芽呢?引导学生知道侧枝顶端的芽也是顶芽。
之后,给同学们看一看自然界之中的各种芽。
之后出现线索一,找同学上来打开线索,线索后面设计的是对于刚刚学习内容的总结,学生回答上来之后,出示线索,发现是数字“3”,然后让学生带着疑惑进入下一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枝芽的结构图,然后在带领同学学习枝条的结构图,之后小组同学结合老师讲授和课本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小组讨论1.掌握枝芽的结构,2.掌握枝芽各结构将来发育成什么结构,4.小组内对不熟悉的同学进行帮助教师此时下去巡视,了解并解决学生在讨论中的问题。
芽的类型和发育-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芽的类型和发育-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课程情境本课是《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芽的类型和发育。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结构,了解了从根、茎、叶三个方面分析植物的内部组成。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探讨植物的繁殖方式,通过学习芽的类型和发育来了解植物的繁殖。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芽的概念和分类2.能够概括不同类型芽的特点3.能够理解芽的发育过程和方式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用鲜明而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芽的概念,让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 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讲解芽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图表向同学们展示不同类型芽的图像,让同学们能够初步认识不同类型芽。
3. 分组讨论(15分钟)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不同类型芽的特点,并用笔记或图片记录下来。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彼此的思维能力。
4. 汇报和讨论(20分钟)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与全班一起对每种类型芽的特点展开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互相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和思考能力,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
5. 芽的发育过程和方式(2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和文字阐述芽的发育过程和方式,向同学们全面展示芽的发育过程,让同学们能够具体地了解芽的发育过程和方式,并对不同类型芽的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6. 总结(5分钟)老师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让同学们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复习和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心得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等方式,增强自己的思考、交流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芽的类型和发育的深入讲解和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繁殖的相关知识。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同学们对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芽的类型和发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生物【芽的类型和发育】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芽的类型和发育】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要求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描述芽的发育”。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植物的茎、叶和花都是由芽发育成的,在生活中也见过对作物、果树或行道树进行修剪。
但是,学生对于芽的类型和发育的关系并不熟悉,也不了解对植物进行修剪的目的和原理,更不认识芽的内部结构。
通过七年级的培养,孩子们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对于部分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调动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3.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济南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六节,是在学习了根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上进行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重要历程。
教学中,可以利用春天植物萌发的图片导入,让学生从身边的景象中发现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展开探究。
通过小组活动,认识不同类型的芽,辨认枝芽的各部分结构,明确芽的类型和发育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果树和高大乔木等植物,使他们了解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对顶端优势这一现象有直观认识。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准确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结果。
2.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能够举例说出顶端优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让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关注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结果。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讨论,能够说出顶端优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初春时节,各种植物竞相吐蕊争艳、发芽返青,景象怡人。
花的盛开、枝叶的舒展,都与植物各种芽的发育有密切关系,通过图片和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展示目标1.通过自学能够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结果。
2.通过分析讨论,能够说出顶端优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关注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芽的类型和发育》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过程。
2、概述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辩证关系,列举顶端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
3、描述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环境对生物结构的影响,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枝芽的结构和发育。
【教学难点】
枝芽的发育。
教师准备:
(1)实验用具;
(2)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引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瞧瞧这些景色有多么美丽(展示初春图片)。
其实,万千枝条以及绿叶红花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芽的类型和发育》
【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3页,思考下列问题:
1、请从芽的着生位置和将来的发育情况对芽进行分类?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芽属于哪一类?
学生:1、根据着生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顶芽:着生在主干或侧枝的顶端;侧芽:着生在主干或侧枝侧面的叶腋处。
根据芽发育结果不同,可以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枝芽:发育成茎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混合芽:发育成叶和花。
2、我们常见的芽是枝芽和混合芽。
教师:没错,以上这些就是芽的类型,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顶芽一定是枝芽么?
2、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什么芽?
学生:1、不一定,也可能是花芽和混合芽。
2、枝芽和混合芽。
教师:不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枝芽的结构并思考一下,他们将来会发育成植株的那部分。
学生:枝芽的结构有芽基、生长点、幼叶、叶原基和芽原基。
教师:没错,那接下来我们就试着将多媒体上出示的枝芽及发育成的枝条连接起来。
看看它们的发育情况。
学生:枝芽发育成茎,生长点发育成顶芽,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教师:对,这样看来枝芽将来会发育成一个枝条,也可以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尚未展开的枝条。
对吧。
教师:我们知道芽中的生长点可以让树长高,那树是怎样长粗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茎的结构。
学生:茎主要是由周皮、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的。
教师:很好,茎为何能不断长粗?
学生:木本植物茎之所以能逐年加粗,主要是由于形成层细胞的不断分裂,对于大多数木本植物来说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部细胞少,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多,所以会越来越粗。
教师:没错,茎的输导作用与哪些结构有关?
学生:木质部中有导管,可以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有筛管,可以向下运输营养物质。
教师:不错,接下来我们在看几个图片,思考几个问题:
1、侧柏和雪松的塔形树冠属于什么现象?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1、顶端优势。
2、产生的原因: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同时,生长素含量高的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养不足。
教师:很好,在农业生产中关于顶端优势也有两方面的应用:保护顶端优势即保护顶芽,还有就是打破顶端优势即摘除顶芽让侧芽发育。
教师:好,以上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全部内容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芽的类型和发育。
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
认真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
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
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
用我们自然界中最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