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华东版]
合集下载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PPT课件

.
南京
上
12
.
13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
14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543万人
——陈毅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和课后《邓小平不 坐黄包车》有关内 容,请你谈谈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认识。
放东北,对扩大解放区,巩固解放军的战略后方,具
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意义。
.
8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东北全境 .
返回
9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的进攻矛头该 指向哪个地区?
比较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的时间 说明了什么?
这两次战役在空间上一南一北,但在时间上却是 基本相同的。这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已能发动 多方向跨区域的大规模歼灭战。
.
1
1.知识记忆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作战 南京、 上海解放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比较变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 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 较理解其作战意图。
.
2
1948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三个年头——
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军队52万余人。
林彪、罗荣
桓、刘亚楼、
1948.9.1 2-1949-
1.13
刘伯承、陈 毅、邓小平、
南京
上
12
.
13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
14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543万人
——陈毅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和课后《邓小平不 坐黄包车》有关内 容,请你谈谈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认识。
放东北,对扩大解放区,巩固解放军的战略后方,具
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意义。
.
8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东北全境 .
返回
9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的进攻矛头该 指向哪个地区?
比较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的时间 说明了什么?
这两次战役在空间上一南一北,但在时间上却是 基本相同的。这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已能发动 多方向跨区域的大规模歼灭战。
.
1
1.知识记忆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作战 南京、 上海解放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比较变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 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 较理解其作战意图。
.
2
1948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三个年头——
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军队52万余人。
林彪、罗荣
桓、刘亚楼、
1948.9.1 2-1949-
1.13
刘伯承、陈 毅、邓小平、
解放战争的胜利ppt 华东师大版

淮 海 战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 担架 30.5万副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大小车 88万辆
民工
543万人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北平和平解放
意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 津 战
共产党为什么采取“隔 而不围,围而不打”的 战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华东师大版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中间突破 分割歼灭
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
解放华 北全境 国民党主 力基本被 消灭
平津
1948.12— 1949.1.13 (64天)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改编、 歼敌52万
三大战 役合计
1948.9.— 1949.1.
共150 多万
三大战役在不到四个半月的时间里,歼灭敌 人154万,其规模之大,歼敌之多,指挥之出色不 仅在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战争史上也 是罕见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东 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 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覆 灭指日可待,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三
战役名 称 Leabharlann 沈大战役概
况
战果
歼敌 47万 歼敌 55.5万
时间
1948.9— 11.2(52天)
指挥
林彪 罗荣桓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参战部 队 东北野 战军 中原、 华东 野战军 东北、 华北 野战军 四大野 战军
战争特点
意义
解放东 北全境
关门打狗
淮海
1948.11 — 1949.1. (65天)
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华师大版

项羽
再见!
9、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B )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材料分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 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战役胜利的意义: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至此解放区在长江以 北基本上连成一片。国民党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大大 加快。
将革命进行到 底——渡江战役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元旦
北平和谈中他们 各自的意图是什 蒋介石:“求和”声明 么?目的:缓兵之计
阻止人民解放军解 放全中国,企图划 江而治
平津战役
张家口
③北平 ①
辽沈战役
锦州
①
长春
②
沈阳
③
天津
②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③
碾① 庄
淮海战役
陈官庄
② 双堆集
想一想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 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 3、对傅作义部队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 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 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 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再见!
9、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B )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材料分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 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战役胜利的意义: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至此解放区在长江以 北基本上连成一片。国民党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大大 加快。
将革命进行到 底——渡江战役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元旦
北平和谈中他们 各自的意图是什 蒋介石:“求和”声明 么?目的:缓兵之计
阻止人民解放军解 放全中国,企图划 江而治
平津战役
张家口
③北平 ①
辽沈战役
锦州
①
长春
②
沈阳
③
天津
②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③
碾① 庄
淮海战役
陈官庄
② 双堆集
想一想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 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 3、对傅作义部队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 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 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 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解放战争的胜利 PPT课件1 华东师大版

中原解放区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粉碎国民党军队 的进攻
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结束了国民党 在大陆的统治
战略决胜
渡江战役
追歼余敌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示意图
2、淮海战役
示意图
3、平津战役
示意图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1949、4、21 示意图
2、解放南京
1949、4、23
三大战役全图 请你来指挥
解放战争的胜利
复习导入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
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想一想:
三大战役视频
渡江视频
思考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后记
1、通过背景、过程的了解,感受到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气势 2、多多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放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启示。 3、充分利用数据、图片、示意图等媒体来呈现历史情境。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
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
代。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
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
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
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粉碎国民党军队 的进攻
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结束了国民党 在大陆的统治
战略决胜
渡江战役
追歼余敌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示意图
2、淮海战役
示意图
3、平津战役
示意图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1949、4、21 示意图
2、解放南京
1949、4、23
三大战役全图 请你来指挥
解放战争的胜利
复习导入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
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想一想:
三大战役视频
渡江视频
思考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后记
1、通过背景、过程的了解,感受到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气势 2、多多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放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启示。 3、充分利用数据、图片、示意图等媒体来呈现历史情境。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
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
代。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
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
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
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
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三大
战役 1948.9.12— 四大野战军 合计 1949.1.13
歼敌47万
解放东北 全境
歼敌55.5万
奠定了解放 长江以南各
省的基础
改编、歼敌 基本解放
52万
华北全境
基本上消灭国
改编、歼 民党主力精锐,
敌150万
奠定全国解放 胜局
解
放
江阴
战
南京
争
胜
湖口
利
渡江战役
湖口 500多公里 江阴
3、特点“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一, 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余人,我军兵力进 一步增强. 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军政素 质上,而且还在数量上超过了对方.这对此后 解放战争的战局演变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
第二, 解放了东北全境,这是我军第一次完整 地解放一个行政大区。
东北土地辽阔,矿产丰富,工业发达,铁路稠 密.解放东北,对扩大解放区,巩固解放军的 战略后方,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意义。
C、华东解放军 D、西北解放军
9、中共中央决定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前
提条件不包括( C )
A、我军在装备、战斗力方面有很大提高
B、国民党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C、我军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
D、国统区危机四伏,解放区日益巩固
10、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同国内 外一切反动势力进行的最后决战,解放战 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十七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容标准:
1、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和渡江战役
2、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 利的主要原因。
战略决战前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总 机动 形 兵力 兵力 势
三大
战役 1948.9.12— 四大野战军 合计 1949.1.13
歼敌47万
解放东北 全境
歼敌55.5万
奠定了解放 长江以南各
省的基础
改编、歼敌 基本解放
52万
华北全境
基本上消灭国
改编、歼 民党主力精锐,
敌150万
奠定全国解放 胜局
解
放
江阴
战
南京
争
胜
湖口
利
渡江战役
湖口 500多公里 江阴
3、特点“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一, 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余人,我军兵力进 一步增强. 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军政素 质上,而且还在数量上超过了对方.这对此后 解放战争的战局演变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
第二, 解放了东北全境,这是我军第一次完整 地解放一个行政大区。
东北土地辽阔,矿产丰富,工业发达,铁路稠 密.解放东北,对扩大解放区,巩固解放军的 战略后方,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意义。
C、华东解放军 D、西北解放军
9、中共中央决定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前
提条件不包括( C )
A、我军在装备、战斗力方面有很大提高
B、国民党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C、我军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
D、国统区危机四伏,解放区日益巩固
10、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同国内 外一切反动势力进行的最后决战,解放战 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十七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容标准:
1、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和渡江战役
2、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 利的主要原因。
战略决战前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总 机动 形 兵力 兵力 势
解放战争的胜利 PPT课件 华东师大版

淮海
刘伯承、陈毅、
1948年11月 邓小平等
55万
战役 -1949年1月 (中原、华东 余人
解放军)
平津
林彪、罗荣桓
1948年11月 等
战役 -1949年1月 (东北、华北
解放军)
52万 余人
解放东
合 北全境 共 奠定了 150 解放长 多 江以南 万 的基础 人 北平和
平解放, 华北全 境解放
国民党 军队的 主力基 本上被 消灭, 大大加 速了人 民解放 战争在 全国的 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中学
温故知新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 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解放战争分为哪几个阶段?
防御
进攻
战略决战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部别
总 兵力
机动 兵力
装备
后方
士气
人民 280 解放军 万
(1)千年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2)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林
罗荣
聂荣
彪
桓
臻
傅 作19义49部年出1月城31接日受北平解和放平军解改放编。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三大战役概况表
战役 名称
战役 时间
指挥员及 歼灭和改 作战部队 编敌人数
历史意义
辽沈 1948年 林彪、罗荣桓 47万 战役 9月--11月 (东北解放军) 余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华东师大版八上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222

【自学检测】
• 识记三大战役的名称 • 识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作用 • 识记人民解放军在辽沈、平津战役 中采取的战略方针 • 识记渡江战役的时间、结果和作用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1948.9--1948.11)
战 略 决 战
长 春
锦 州
沈阳
营口
(1948.11 -- 1949.1)
【学前反馈】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区是哪里? 3、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什么?
学习目标:
1、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2、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自学指导】(10分钟)
• 1阅读课本P112-115页,圈划出辽 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时 间、指挥、作战部队、战略方针、 战果和作用 • 2.阅读课本P115-116页,圈划出 渡江战役的时间、经过、结果
再见!
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不得人心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是决定 战争胜负的关键(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梳理
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时间:1948.9---1949.1 三大战役胜利意义: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 消灭,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渡江战役:1949.4.21--4.23日解放南京 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战 略 决 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碾庄
陈官庄 徐州
双堆集
(1948.11--1949.1)
张家口
新保安
大同
战 略 决 战
1949、1、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7年春,全国大饥荒.
国统区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背 景 1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机 军队人数 动 士 兵 气 1946、6—1948、8 力 上 130万 280万 多 高 升 昂 下 430万 降 低 落 后 方 巩 固
共 产 党 国 民 党
365万 少
危 机 四 伏
背 景 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 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 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 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 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 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 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 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 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1948.9--1948.11)
战 略 决 战
长 春
锦 州
沈阳
营口
(1948.11--1949.1)
张家口
新保安
大同
战 略 决 战
1949、1、31
北平
塘沽 天津
石家庄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江阴
南京
湖口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江阴
南京
湖口
复习导入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示意图
示意图
示意图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2、解放南京
三大战役全图 请你来指挥
1949、4、21
1949、4、23
三大战役视频
渡江视频
示意图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思考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1、通过背景、过程的了解,感受到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气势 2、多多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放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启示。 3、充分利用数据、图片、示意图等媒体来呈现历史情境。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国民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争着兑换“金圆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
1948年,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二十五万元的关金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
解放战争第一年主要战场在哪里? 解放区 我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 战略防御 我军的作战方法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结果如何? 先后打破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使我军于1947年6 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请你来指挥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4、渡江作战
要求作出下列分析: 1、敌军的分布和打算。 2、我军的战略计划。
三大战役
战 略 决 战
(1948.11 -- 1949.1)
战 略
决 战
碾庄
陈官庄 徐州
双堆集
东北敌军卫立煌集团共55万人,分别被我分割包 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其 中,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共30万人,防守 沈阳地区,作为防御中枢集团,以确保沈阳并伺 机增援长春、锦州;万人,防守长春的有10万人, 锦州、锦西地区有15万人,以确保与关内的陆海 联系。敌军企图集中兵力,重点守备,以牵制东 北我军于关外,如形势不利即撤至关内。当时,国 民党军既想撤出东北,又不甘心丢失东北,正处 于举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