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5m B=23m 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第【1】篇〗体积单位教材分析《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做好了铺垫,也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拟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结论的过程,培养联想意识和探索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归纳等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课前准备ppt、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纸盒、橡皮泥、米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

师:你们的回答很好。

那么什么是体积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单位,正确区分不同单位的意义,引起学生学习新单位的兴趣】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1.感受1立方厘米。

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这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们每组也有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观察测量、探究交流,汇报结果。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3.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4.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教学准备师: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烧杯、沙子、水、石块、球、塑料袋。

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预设:1、因为石子沉,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因为石子挤占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升上来了。

师:究竟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石块占了空间?咱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实验一: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记号。

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拿出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观察: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师小结: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面向上挤。

水面向上升,石块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实验二: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什么?师小结: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

35米t梁设计课程设计

35米t梁设计课程设计

35米t梁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35米T梁的结构特点、设计原理及施工技术要求。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35米T梁的受力情况,并计算出相应的内力。

3. 学生能够掌握35米T梁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考虑的技术参数和规范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如AutoCAD、桥梁博士等)进行35米T梁的初步设计。

2. 学生能够根据设计要求,独立完成35米T梁的结构计算,并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35米T梁设计报告的撰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领域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从事相关工作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35米T梁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桥梁工程设计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专业领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进行,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1. T梁结构概述- 桥梁分类及T梁桥的发展- T梁桥的构造特点及优势2. 35米T梁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35米T梁设计规范及要求- 受力分析及内力计算方法3. 设计软件应用- AutoCAD绘制T梁结构图- 桥梁博士进行结构计算及分析4. 35米T梁设计实例- 实例解析:35米T梁设计过程- 结构计算及施工方案制定5. 设计报告撰写- 设计报告格式及要求- 团队协作与分工- 报告撰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35米T梁设计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T梁结构概述、35米T梁设计原理、设计软件应用、35米T梁设计实例及设计报告撰写。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2 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表达式;2. 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表达式,知道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浮力的生活实例,如船只浮在水面上,提问学生浮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表达式,讲解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关于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表达式;2. 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题目: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牛,在水中时浮力为1.5牛,求该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答案:该物体在水中的重力为1.5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演示、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填空1千米=()米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30米=()厘米 15千米=()厘米 300厘米=()分米2.解比例(口述过程)5/x=1/4 x/60=1/20二、自主探究: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一张校舍平面图。

说明:这是学校的平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

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

(再举例说明,并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出示例1让学生算出结果。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

再让学生说说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来看,你知道这张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3.比例尺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

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 :50000)你现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

说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

提问: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说明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

建筑给排水计算说明书

建筑给排水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题目:C-6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完成日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设计目的1二、................................................................... 概况1三、......................................................... 设计内容及要求1四、设计成果1第二章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卫生设备布置3二、............................................................... 给水系统3三、........................................................... 消防给水系统3四、............................................................... 排水系统4五、........................................................... 主要参考文献4第三章C-6建筑设计计算说明书一、...................................................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计算5二、............................................... 建筑内部消防给水系统计算9三、...................................................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计算12附录:1、给排水平面布置图2、给水系统图3、消防给水系统图4、排水系统图5、卫生间大样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术训练的继续、深化和发展。

IC反应器的设计(DOC)

IC反应器的设计(DOC)

IC反应器设计参考loser1. 设计说明IC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

其由上下两个反应室组成。

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其进水负荷可提高至35〜50kgCOD/(m • d)。

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获得相同处理速率的条件下,IC反应器具有更高的进水容积负荷率和污泥负荷率,IC反应器的平均升流速度可达处理同类废水UAS皈应器的20倍左右。

设计参数(1)参数选取设计参数选取如下:第一反应室的容积负荷N/1 = 35kgCOD/(m • d),:第二反应室的容积负荷血=12kgCOD/(m・d);污泥产率0.03 kgMLSS/kgCO;产气率0.35m3/kgCOD(2)设计水质3 设计水量Q= 3000nVd = 125mVh=0.035m3/s2. 反应器所需容积及主要尺寸的确定(见附图6-4)(1)有效容积本设计采用进水负荷率法,按中温消化(35〜37°C)、污泥为颗粒污泥等情况进行计算。

Q(C o - C e)V=N v式中v—反应器有效容积,m ;Q—废水的设计流量,m/d ;本设计流量日变化系数取K d=1.2,Q=3600 mi/dN—容积负荷率,kgCOD/( m - d);G—进水CODS度,kg/m3;mg/L =10-3kg/m3,设计取24.074 kg/mC e—出水CODS度,kg/m3。

设计取 3.611kg/m3本设计采用IC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废水,而IC反应器内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由于内部流态及处理效率的不同,这里涉及一,二反应室的容积。

据相关资料介绍,IC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室(相当于EGSB去除总COD勺80% 左右,第二反应室去除总COD勺20%左右。

第一反应室的有效容积Q(C。

-Ce) 80%N^3000m3/d (12-1.8)kg/m3 80%35kgCOD/m3 d=700斥第二反应室的有效容积Q(C。

-Ce) 20%N^=3000m3 /d x (12 — 1.8)kg/ m3x 20% = 510吊12kgCOD/m3 dIC反应器的总有效容积为V= 700+ 510= 1210帛,这里取1250帛(2)IC反应器几何尺寸小型IC反应器的高径比(H/D)—般为4〜8, 高度在15〜20m,而大型IC反应器高度在20〜25m因此高径比相对较小,本设计的IC反应器的高径比为2.5. H=2.5/DV= A X H=3 25 二D43则(也)1/3 =(4 1250m)1/3= 8.2m,取9m,已知体积V利用高径比2.5兀 2.5兀推直径D,再由D反推IC高度。

建筑给排水设计计算说明书

建筑给排水设计计算说明书

《底商住宅楼给排水》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商水县商业街底商住宅建筑给排水系别: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学号: 041409158学生姓名:张闯指导教师:余海静、王增欣、王远红、田长勋河南城建学院2011年12月30日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 (3)一、设计题目 (3)二、设计资料 (3)三、设计内容 (3)四、设计成果 (3)五、参考资料 (3)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说明 (5)一、室内给水系统 (5)1、给水方式的选择 (5)2、给水系统的组成 (5)3、给水管道的安装与敷设 (5)二、室内消防系统 (5)1、消火栓系统 (5)2、自动喷水系统 (5)三、室内排水系统 (6)第三部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 (7)一、室内给水系统计算 (7)(一)用水量计算 (7)(二)管网的水力计算 (7)二、室内消防系统计算 (9)(一)消火栓布置计算 (9)(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计算 (12)三、室内排水系统计算 (13)(一)底商排水系统 (13)(二)标准住宅区的排水系统 (15)第四部分设计小结 (16)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一、设计题目商水县商业街底商住宅楼建筑给排水设计二、设计资料1.该楼位于商水县商业街,地处繁华地带,是6层的底商住宅建筑,每层功能如下:负1和1层为商场,层高3.9和3.5 米,2 层以上为住宅,层高均为2.9米。

每层的卫生器具设置情况如下:地下层和一层有各一个公共卫生间,卫生器具有13个自闭式冲洗阀大便器、6个自闭式冲洗阀小便器、2个洗脸盆和一个洗涤盆,二至五层每层有坐便器、洗脸盆、洗涤盆、沐浴设备、洗衣机、洗菜盆各8个。

2.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用途及甲方要求,室内设给排水卫生设备,要求全天供应冷水,不供应热水。

消防给水要求安全可靠,室内各管道尽量采用暗装。

3.给水水源,该建筑物以城市管网为水源,在该建筑物的正北部有一条DN300的市政管网,市政管网的埋深为0.6m,室内外标高差为0.6m,常年可用水头35m,城市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该城市的冻土深度为0.4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
二、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表
三、主要材料
1、混凝土
1)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强度等级为62.5、52.5、42.5的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的预制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

2)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

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预制主梁及横隔梁、湿接缝、封锚端、桥面现浇混凝土均采用C50;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

2、普通钢筋
普通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钢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规定。

凡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mm者,采用HRB335热轧带肋钢;凡钢筋直径小于12mm 者,采用R235 (A3)钢。

本册图纸中R235钢筋主要采用了直径d=8mm与d=10mm两种规格;HRB335钢筋主要采用了直径d=12、16、25、28mm四种规格。

3、预应力钢筋
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 =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

4、其他材料
1)钢板:钢板应采用《碳素结构钢》GB700-1988规定的Q235B钢板。

2)锚具:采用15-9型及15-10型系列锚具及其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圆形金属波纹管。

3)支座:可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或盆式橡胶支座,其材料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四、设计要点
1、本通用图的结构体系为简支桥面连续结构,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

2、设计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横向分配系数按刚接梁法计算,并采用空间结构计算软件校核。

3、设计参数
1)混凝土:重力密度γ=26.0kN/3m,弹性模量E C=3.45×4
10MPa。

2)沥青混凝土:重力密度γ=24.0kN /3m。

3)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E p=1.95×105 MPa,松驰率ρ=0.035,松驰系数ζ=0.3。

4)锚具:锚具变形、钢筋回缩按6mm(一端)计算;金属波纹管摩阻系数μ=0.25,偏差系数k=0.0015。

5)支座不均匀沉降:Δ=5mm。

6)竖向梯度温度效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规定取值。

4、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
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
5、本套图纸设计中桥面现浇层采用φ8绑扎钢筋,数量按φ8绑扎钢筋计算,使用时也可采用规格为10×10cm,φ6带肋焊接钢筋网。

五、施工要点
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标准,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条文办理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主梁预制
1)浇筑主梁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护栏、泄水管、支座等附属设施的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能浇筑。

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管道及钢筋位置准确。

梁端2m范围内及锚下混凝土局部应力大、钢筋密,特别是锚下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

2)为了防止预制梁上拱过大,预制梁与桥面现浇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超过90d,若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10mm,应采取控制措施。

预制梁应设置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反拱(包括梁顶)。

预制T梁在钢束张拉完成后、各存梁期跨中上拱度计算值及二期恒载所产生的下挠值如表所示,施工单位可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如存梁期、砼配合比、材料特性及地区气候等)以及经验设置反拱。

反拱值的设计原则是使梁体在二期恒载施加前上拱度不超过20mm,桥梁施工完成后桥梁不出现下挠。

施工设置反拱时,预应力管道也同时起拱。

预加力引起的上拱度及二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值表
(表中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负值表示位移向下)
为防止同跨及相邻跨预制梁间高差过大,同一跨桥不同位置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应基本一致,相邻跨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亦应相近。

3)主梁预制时,除注意按本册设计图纸预埋钢筋和预埋件外,桥面系、伸缩缝、护栏及其它相关附属构造,均应参照有关图纸施工,护栏预埋钢筋必须预埋在预制梁内。

2、预应力工艺
1)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T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

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

2)预制T梁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方可张拉。

预制梁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 f pk =1395Mpa。

3)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

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4)主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梁体发生侧弯,建议张拉顺序为:100%N1→100%N2→50%N3→100%N4→100%N3。

5)管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

3、主梁安装
1)桥面连续一联上部结构施工顺序:主梁预制→架梁→浇筑横隔板→翼缘板湿接缝→浇筑桥面现浇层→附属设施→浇筑沥青混凝土铺装→成桥。

2)预制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装方法(图中未示吊绳穿孔)。

预制梁运输、起吊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梁体的横向稳定。

架设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横向临时支撑,并及时焊接翼缘板、横隔板接缝钢筋等,以增加梁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3)桥梁架设若采用架桥机吊装。

只有主梁间横隔板的连接和翼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后,且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在其上运梁。

架桥机在桥上行驶时必须使架桥机重量落在梁肋上,施工单位应按所采用的架桥机型号对主梁进行施工荷载验算,验算通过后方可施工。

4、其他
1)横隔板钢筋骨架的位置,施工时应准确放样,以期给搭接钢筋的顺利焊接及绑扎创造条件。

2)、预制梁顶、预制梁端面与横隔板端面应进行严格的凿毛处理,最好在浇注T梁后及时进行。

3)、浇注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注意预埋泄水管及交通工程的通讯管线预埋件。

4)本通用图未示伸缩缝预埋钢筋,使用时应根据选用的伸缩缝布置相应的预埋钢筋。

5)斜交桥梁预制时应注意桥梁斜交方向。

六、适用范围
1、处于曲线段上的桥,可通过改变预制梁长来适应。

本册图纸适用于预制梁长变化范围在±500mm范围内,梁长变化段应设置在靠梁端的第一个中横隔梁与腹板变宽点间,但预制梁内预应力钢束变化段应设置在跨中直线段内;横桥向可通过调整边梁外悬臂长来适应。

若梁长超过此范围则需根据各桥具体情况进行计算调整。

2、本册图纸采用80型伸缩缝或160型伸缩缝,80型伸缩缝设置在桥墩处时,可采取增加封锚段长度、移动梁体或增加梁长等方法,使梁端间距为80mm。

使用本通用图时,应根据桥位处气象条件,选择不超过160型伸缩缝所适宜的一联长度。

施工时应根据伸缩缝安装时的温度来确定其安装宽度。

3、本图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当有超限车辆通过时,应进行结构验算,并采取相应措施。

4、本通用图未对伸缩缝、支座、护栏、泄水管等进行设计,使用时另参考其他图纸。

七、编制单位
主持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中交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湖北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吉林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