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五)凋落物量的测定 五 凋落物量的测定
凋落物收集器
(六)动物采食量的估算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按照家畜营养物质需要表逆算为牧 草干物质量。 草干物质量。 (七)一年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那么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 Pn=P花序十P绿色部分+P枯死部位+P根 (八)草地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区别
•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维生素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作为饲用植物评价营养价值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也可以以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一、草原基况的评价
•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对草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以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 异。
• 根据原生或顶极植被成分的多少对其基况进行评价,共划分为4个等级 4个等级: • 优良: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75%-100%由群落中减少的种或增多 优良: 的种所构成,或总盖度的0%-25%是由侵入的种和增多的种构成; • 良好: 良好: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50%-7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中等: 中等: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25%-50%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低劣: 低劣: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0%-2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第八章 草地调查与规划

第八章  草地调查与规划

(6)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取样 技术关键: ①技术关键: 样方位置一定典型 分种测产 剪草方法(齐地法用于草本、半灌木; 剪草方法(齐地法用于草本、半灌木;灌木用当 年新枝条和d 2mm的嫩枝 的嫩枝)。 年新枝条和d<2mm的嫩枝)。 样方大小: ②样方大小: 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1 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1×1m2 荒漠、半灌木荒漠2 2m2或 荒漠、半灌木荒漠2×2m2或2×4m2 灌木荒漠5 20m2或10× 灌木荒漠5×20m2或10×10m2 灌丛草地10 10m2、下层草本1 1m2。 10× 灌丛草地10×10m2、下层草本1×1m2。 ③样方数目及形状 个样方,正方形或长方形。 每样地 3-5个样方,正方形或长方形。 北方7 ④测产时间 北方7-8月
(三)调查的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 2、野外调查 3、内业总结工作 4、调查成果
准备工作 ①组成调查队 ②拟定调查计划和调查大纲 ③搜集和熟悉相关资料 ④准备调查所需物资 ⑤其他准备工作。 其他准备工作。
野外调查
拟定调查方案和大纲进行实地观测,结合访问座谈, 拟定调查方案和大纲进行实地观测,结合访问座谈,摸清草地概 况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概查、详查、访问三种形式 概查、详查、 调查时,选择调查路线时,一定注意事项: 调查时,选择调查路线时,一定注意事项: ①调查路线应贯穿调查区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的主要断面 ②所选路线无天然障碍,保障调查顺利进行 所选路线无天然障碍, ③沿途最好有显著地形、植物和标记点,以便确定方位 沿途最好有显著地形、植物和标记点, ④调查路线间距依调查区域面积大小、计划制图精细度而定 调查路线间距依调查区域面积大小、 ⑤必要时,可在主要调查路线间增设短支线作为补充 必要时,
2、其他用途调查 草地环境条件和功能 草地旅游资源条件 草地特种种植业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绪论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绪论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
孔 郑
安徽农业大学 2011

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开发利用
草地资源总体方案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一)草地与草原的概念 当前在我国草原与草地、草场
作为同义语在行政管理部门和科技文献中广泛使用,也包括 一些行政和技术机构的名称,如草原处、草原站、草原研 究所、草原系等。不同学科归结草地为一类特定的绿色地 被、土地类型、环境景观、自然资源。
任继周(1959)早期认为草原的含义应当是:“大面积的
天然植物群落所着生的陆地部分,这些地区所产生的饲用植物,
可以用来直接放牧或刈割后饲养牲畜”。20世纪90年代初,对 草原的定义作了发展,认为“草原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 有灌木或稀疏树木,可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的大面 积土地。它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章祖同和刘起(1992)认为“草地是指着生有草本植物或 兼有灌木和稀疏树木,可供放牧或刈割而饲养牲畜的土地” 许鹏(1994)认为“草地是具有一定面积,由草本植物或
重的经济功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撑,由于地域和历史
原因,草业和畜牧业对民族经济的发展,边防巩固息息相关,具有 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目的任务与工作发展
(一)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
目的:科学地认识草地形成发展规律与草地资源属性和科学 地制定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总体方案。 任务:以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类型学和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 调查草地资源与草业生产状况,认识其固有的矛盾与规律,
景观风情功能开发,是发挥草地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文化 特色,开发旅游业的经营,这是前景广阔的新产业。天然草地 环境保护业、旅游业就其产业性质来说属于第三产业,它们又 可以带动第三产业中相关行业的发展

《草地学》教学大纲

《草地学》教学大纲

《草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与任务《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的主要专业课。

其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及其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基础,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优质高产饲草通过动物生产过程有效地转化为人类需要的畜产品的流程,同时使草地生态条件不断地得以维持和改善的一门科学。

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2.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草地和草地牧草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群落地理学的特性和理论;天然草地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草地资源的分类及培育、经营利用和调查规划等方法;基本草地建设方法和草业生产相关知识;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方法及草地季节畜牧业的原理和实施办法。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或草业生产中草地生产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3.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一方面论述草地植物生产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介绍植物产品转变为动物产品的各个转化节。

在教学中,与草地学课程相关的课程有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动物生产学、草地生态学、气象学、牧草栽培学、动物营养学等。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70学时,其中授课37学时,课堂讨论3学时(3次)。

学时安排详见表1。

另外,有实验10学时,1周实习20学时,共70学时。

表1 《草地学》学时安排章节名称学时教学方式第一章绪论 2 讲授,讨论第二章草地发生发展的诸因素 6 讲授第三章草地类型与草地分类 4 讲授第四章饲用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4 讲授,讨论第五章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 4 讲授第六章草地的调查与规划 6 讲授第七章草地的培育与改良 6 讲授第八章草地的合理利用 4 讲授,讨论第九章基本草地建设和草地围栏 2 讲授第十章草地季节畜牧业 2 讲授第十一章实践教学:实验(5个实验)实践教学:实习1周10 20合计学时706.考试考核办法基于课程的性质,草地学考核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二章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二章

亚型在型的范围内,根据主要层的优势植物相同来划分。
作为划分类的指标是热量(温性、暖性、热性、干热、高寒)与 植被型或亚型(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 草丛、灌草丛、稀树灌草丛、草甸、沼泽)。 作为划分组的指标是草地植物经济类群,采用的有:高禾草、 中禾草、矮禾草、豆科草本、大莎草、小莎草、杂类草、蒿类 半灌木、半灌木、灌木、小乔木。
第二节 国外草地分类方法简介 一、前苏联的草地分类 二、美国的草地分类
第三节 中国草地分类
一、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拟定的中国草地分类法 中国草地分类法自1979年提出初稿,经多次修改,到1988年形 成分类单位和划分标准,并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公布,作为全 国统一的标准。其分类的原则属于植被--生境分类体系,采用
对于型的划分和命名,提出应遵循下列原则: 1.在草甸类的主要层中,往往难以分出主要优势种,在这种情况 下,可选择优势种中的优势度最大的饲用植物命名,其余可按属 或经济类群来命名。 2.在主要层中的主要优势种为非饲用植物时,除优势种要加括号 表示外,还要从草地型中选择一种可食的植物或在草群中占比例 较大的属名来命名,如(狼毒)、长芒草型;(乌头)、苔草型。
求:
首先确定草地植被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应研究草地与气候、
土壤、地形等生境因素的规律性联系; 表现草地每一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特征; 反映草地的生产特性和经济价值在草地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社会生产活动,农业技术措施,对于创造草地经济价值的作 用。
任继周教授(1985)提出的草原分类原则
三、草地分类体系
农业经营分类法 两大体系:
发生学分类法
农业经营分类法主要是根据对草地的改良和经营水平划分,突 出了人类生产活动在草地形成中的作用。这类分类法,通常用

草地资源与调查规划第六章

草地资源与调查规划第六章

• 草地-城市耦合系统。
主要草地类型
6、 西南亚热 带湿润热 性灌草丛 区
• 零星草地。 • 热性灌草丛类。 • 热性草丛类。
草业生产
• 水热资源丰富, 光照、土地资 源不足。
• 植物生产高, 动物生产低。
• 经营管理水平 低。
• 草地-城市耦合 系统。
主要草地类型
草业生产
7、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和高寒草 原区
摘 要 : 1 9 99 -2 0 0 1 年 调 查 了 肃 南 鹿 场 甘 肃 马 鹿 的 基 本 情 况 。 鲜 茸 产 量 随 鹿 龄 增 长 分 为 产 茸 量 快 速 增 加 阶 段 ( 1 - 6 岁 )、 产 茸 量 缓 慢 增 加 阶 段 ( 6 - 1 1 岁 ) 和 产 茸 量 下 降 阶 段 ( 1 1 岁 以 后 ), 总 体 上 呈 凸 抛 物 线 变 化 , 11 岁 达 到 产 茸 高 峰 , 鲜 茸 产 量 与 体 重 、 饲 养 群 数 量 与 鹿 茸 总 产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p < 0 . 0 1 )。 甘 肃 马 鹿 体 型 在 我 国 8 个 马 鹿 亚 种 中 属 中 等 偏 下 , 幼 鹿 的 体 长 指 数 和 头 长 指 数 低 于 成 年 鹿 ,肢 长 指 数 和 管 围 指 数 高 于 成 年 鹿 ,幼 公 鹿 的 胸 围 指 数 和 体 躯 指 数 高 于 成 年 公 鹿 , 但 幼 母 鹿 则 低 于 成 年 母 鹿 , 成 年 鹿 体 尺 指 数 的 性 别 差 异 大 于 幼 鹿 。 1999 年 和 2000 年 适 龄 母 鹿 的 繁 殖 率 和 繁 殖 成 活 率 平 均 分 别 为 61.5%和 55.6%,母 鹿 繁 殖 率 在 3-5 岁 间 逐 渐 增 加 , 5 岁 马 鹿 最 高 , 此 后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加 总 体 上 呈 下 降 趋 势 , 但 6-9 岁 之 间 下 降 幅 度 较 小 ,意 外 伤 害 和 疾 病 是 影 响 繁 殖 成 活 率 的 两 大 因 素 。甘 肃 马 鹿 饲 养 群 结 构 基 本 呈 正 金 字 塔 型 ,不 合 理 出 售 是 甘 肃 马 鹿 饲 养 群 性 比 和 年 龄 结 构 失 调 的 主 要 因 素 。公 鹿 在 6 岁 以 前 体 重 随 年 龄 呈 指 数 增 加 ,1 岁 公 鹿 的 体 重 可 达 60kg 左 右 ,屠 宰 后 产 出 /投 入 比 为 4.26,具 有 发 展 成 为 肉 用 型 家 畜 的 潜 力 。 肃 南 鹿 场 高 山 草 原 -甘 肃 马 鹿 生 产 系 统 通 过 完 善 生 产 层 次 , 经 济 效 益 提 高 3.3 倍 , 效 益 波 动 降 低 2.7 倍 。 根 据 调 查 结 果 , 提 出 6 项 研 究 与 生 产 建 议 。 关键词:肃南鹿场,甘肃马鹿,鹿茸,体尺性状,繁殖,畜群结构,体重,生产系统效益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与评价提纲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与评价提纲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方法和评价提纲XX(20111002XX)地理科学二班一、草地资源调查的内容草地资源调查内容是对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草地植物、动物资源的调查,以及草地类型和生产力、水土资源的调查,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资料资源调查,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等。

其中主要调查内容有:(1)草地资源生产、社会与经济综合性调查。

(2)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

(3)草地动植物资源调查。

(4)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调查。

(5)草地水土资源调查。

(6)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7)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草地资源调查的方法(1)草地资源生产、社会与经济综合性调查。

首先对草地资源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的调查;然后对社会经济综合条件(人口、劳动力资源,生产与经济基础,生产管理条件,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查。

(2)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

(3)草地植物资源调查。

1)饲用植物资源。

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调查;人工栽培饲用植物资源调查。

2)其他经济用途植物资源。

(4)草地动物资源调查。

1)家畜资源的调查。

2)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

(5)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调查。

1)划分草地类型,研究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2)对草地类型群落和环境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3)填绘、校正草地类型界限;4)分析与研究不同草地类型的利用特征,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与对策。

(6)草地水土资源调查。

1)对地表水(河流、水库、池塘等)、地下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现状水资源供需量的分析、预测分析);农牧业用水影响因素分析的调查;2)对土地种类、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位点(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水平分析;土地利用因素分析的调查。

(7)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1)种植业生产的资料(籽实饲料;副产品饲料);2)林副产品饲料;3)工业副产品饲料;4)工业生产饲料;5)其他饲料资源的调查。

(8)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八章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八章

四、南美洲的草地资源
• 南美洲有各种类型的草地8.45亿hm2,巴西和阿根廷拥有 南美洲有各种类型的草地8.45亿 8.45 大面积的草地。 大面积的草地。从类型和分布上可以将南美洲的草地分为 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热带干燥疏林和灌丛三大部分。 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热带干燥疏林和灌丛三大部分。
二、世界人工草地的发展 人工草地是利用综合农业技术, 人工草地是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了天然植被的 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 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也包含以饲用为 目的建植的灌木或乔木群落。 目的建植的灌木或乔木群落。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天然植被的条 件下,通过补播、施肥、排灌等措施培育的高产优质草地, 件下,通过补播、施肥、排灌等措施培育的高产优质草地,称 为半人工草地或半天然草地。由于半人工草地的植被成分基本 为半人工草地或半天然草地。 上和原来的天然植被相同,所以在分类上仍作为天然草地对待。 上和原来的天然植被相同,所以在分类上仍作为天然草地对待。 人工草地有以饲用为目的的牧用草地,也有以保持生态、 人工草地有以饲用为目的的牧用草地,也有以保持生态、美化 环境、体育竞技场地为目的的绿地和草坪。 环境、体育竞技场地为目的的绿地和草坪。
、北美和中美洲的草地资源
• 北美和中美洲草地面积10.34亿hm2,主要分布在美国、墨 北美和中美洲草地面积10.34亿 主要分布在美国、 10.34 西哥、加拿大三国。北美洲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西哥、加拿大三国。北美洲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其 中最重要是普列里草原,山间荒漠-山地松桧林复合草地、 中最重要是普列里草原,山间荒漠-山地松桧林复合草地、 硬叶常绿灌丛、热带亚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 硬叶常绿灌丛、热带亚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温带阔 叶林草地、极地和高山冻原等类型。 叶林草地、极地和高山冻原等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Grassl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学时:36学时 2学分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适用专业:草业科学课程代码:BB011011大纲执笔人:姜曙千大纲审定人:陈为峰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门阐述从总体上认识和管理草地资源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它主要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认识草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据以提出人类从总体上合理利用与改造草地资源的生产设计的科学。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介绍草地成因与分类、草地资源属性与评价、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草业规划等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性较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和专业密切相关,诸如植物学、牧草经营学等,因而该课程开设宜在第学期。

通过学生本课程,应掌握草地资源分类、草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以及草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为新上草业科学专业开的一门课程。

与指定教材相比,压缩了草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部分内容,加强了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在草地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部分以及新的规划思想的内容。

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强了多媒体教学。

二、大纲内容1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 (1学时)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概述、目的、任务及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1、草地与草原的概念2、草地资源的概念3、草业、草业生产与草业科学的概念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任务与工作发展1、草业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发展过程三、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指导原则四、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1、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建立与发展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重本章重点、难点:理解草地、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草地调查与规划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可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内容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使同学对讲授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深同学对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重要性的认识。

思考题:1、为什么说草地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总体开发方案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为什么说草地生产是一类特定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的结构和生产流程是什么?明确草地生产性质,对做好调查规划工作有什么意义?3、草地调查与草地规划的关系其及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第一篇: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理论基础第二章:草地分类第一节:草地分类概述一、草地类型和草地分类的概念1、草地类型的概念2、草地分类的概念二、草地分类的依据与原则1、分类的依据2、分类原则:分类要素的完整性、分类体系的周延性、分类体系内涵的综合性、分类指标的相对性、同级指标的可比性、特征指标的确限性第二节:草地分类体系一、概述1、草地分类体系2、草地分类单位与命名3、我国草地分类发展二、国外草地分类简介1、前苏联2、澳大利亚3、美国4、英国三、我国的草地分类1、植被—生境分类法2、发生经营学主体特征综合分类法3、中国草地分类法4、综合顺序分类法重本章重点、难点:掌握草地类型和草地分类的概念,理解草地分类的理论基础,熟悉不同分类方法之间的异同。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是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思考题:1、主要草地分类方法及其特点2、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特点第三章:草地资源评价第一节:草地资源功能的多样性和生产开发的多层次性一、功能和用途的多样性二、生态环境生产功能及环境生产层三、植物生产功能及植物生产层四、动物生产功能及动物生产层五、草畜产品的加工、流通生产功能及工贸生产层第二节:草地环境资源评价一、草地生态环境区评价1、自然保护区评价2、水土保护区评价3、水源涵养区评价4、、土地复垦区评价二、草地游憩地的评价1、草地游憩的意义2、草地游憩的类别:观光旅游、科学探险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3、草地游憩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4、草地旅游地经济效能评价三、草坪与绿地的评价1、草坪与绿地的意义2、草坪与绿地质量分类3、草坪与绿地质量评价4、草坪与绿地经济效能评价第三节:草地植物资源评价一、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1、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2、草地营养类型二、草地植物的产量评价1、草地牧草经济产量:适宜利用时期产量、实际产量、动态产量2、草地牧草营养物质产量3、草地植物生物学产量:植物量、总初级生产力和净生产力、现存量、立枯量、凋落物量、动物采食量、一年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4、草地净营养物质生产力及其测定三、草地植被的生态学评价1、草原基况评价2、草地健康评价3、草地垦化及其垦化程度的判别四、草地分级1、可食牧草百分比分级法2、草地生境等级分级法3、土、草、畜综合指标评分分级法4、草地经济价值等级评价法第四节:草地动物资源评价一、草地野生动物资源评价1、草地野生动物及动物生态地理群2、草地野生动物的重要性3、我国野生动物物种的经济评价4、生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的草地野生动物5、猎场评价二、草地家畜资源及生产力评价1、草地畜种及畜群结构评价2、放牧家畜体况评价3、家畜单位或动物单位4、草地生产力的载畜量指标评价法5、草地生产力畜产品单位指标评价法三、草地动物生产的力能学1、动物力能学及草地动物学效率评价2、草地动物生产力能学和草地动物生产效益评价重本章重点、难点:掌握草地四个生产层的内涵,并能够初步运用四个生产层的评价方法分析典型案例。

掌握草地的健康评价方法。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思考题:1、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及草地营养类型2、草地的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及其异同3、以任一草地为评判对象,评价其等级、退化状况或健康状况4、载畜量的定义和估测方法5、畜产品单位的概念和估测方法第二篇:草地资源调查第四章草地资源地面调查 (4学时)主要介绍传统的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程序、方法及内容。

第一节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程序与成果一、目的二、内容三、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2、外业调查3、内业工作四、成果要求1、调查成果要求2、提高质量措施第二节草地资源自然与社会经济调查一、自然条件调查1、气候2、土地3、水资源4、生物资源二、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劳动力2、生产与经济基础3、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三、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1、草地资源牧用经营现状2、草地资源其它用途经营现状第三节草地植物、动物及饲料资源调查一、植物资源调查1、饲用植物2、其它经济用途植物二、草地动物调查1、家畜资源2、野生动物资源三、饲料资源1、种植业生产饲料资源2、林副产品饲料资源3、工副产品饲料资源4、工业饲料资源5、其它饲料资源第四节草地类型调查与成图技术一、草地类型划分与现场分析判断1、草地类型划分与制图单元的确定2、草地类型的现场分析与判断二、草地类型样地分析与测定1、现场取样技术2、样地的记载与测定三、草地类型调查的成图技术1、调查路线的选择与布置2、路线调查的工作方法3、草地类型调查现场填图技术重本章重点、难点:掌握草地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能够初步编写调查报告。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技术性强,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课堂讲授、实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验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思考题:1、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草地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生产实用价值?2、草地资源常规调查工作程序,每一步骤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3、草地自然环境条件的调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怎样去完成这些调查任务?4、为什么说草地类型调查是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在野外如何通过路线调查得知全貌,如何去判断类型和它的边界,如何填图?5、制定最佳在野外调查中如何对草地类型进行定性定量测定?怎样才能得到理想结果?6、对于草地植物资源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7、为什么要把其他饲料资源调查列入草地调查的内容?试述调查的内容和方法?8、为什么要把水土资源调查列入草地调查的内容?试述调查的内容和方法?9、草地利用现状调查、草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草地生产现状调查的目的,提高调查质量的要点?10、草地调查内业总结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最终提供哪些成果,如何进行才能提高内业总结工作质量?第五章草地资源的遥感调查(4学时)第一节:草地遥感技术调查的理论基础一、遥感技术的光谱学基础1、电磁波谱2、大气窗口与传感器3、地物光谱特性4、草地季相二、遥感影像及其判读1、遥感影像的成像过程2、遥感影像的像幅注记3、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与方法第二节:遥感技术调查工作方法一、基本工作程序1、图像分析与处理2、建立解译标志3、室内图像解译成图4、现场调绘二、目视解译成图技术1、目视解译的原则与原理2、目视解译的方法与成图技术三、计算机解译与成图技术1、基本原理2、解译方法3、解译程序4、成图技术四、遥感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重本章重点、难点:掌握遥感基础理论、解译标志、判读与成图方法。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是新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思考题:1、遥感的光谱学特性?2、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有哪些?3、目视解译的方法与成图技术?4、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第六章草地资源制图及资料汇编 (5学时)主要介绍草地资源图的制图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草地资源图编制的数学基础与地理基础一、数学基础1、地图投影的种类2、地图投影的变形特点3、草地资源制图投影的选择二、地理基础1、草地资源图地理基础内容选取的要求2、草地资源图各地理要素的选取第二节草地资源图编制内容的表示与制图综合一、编图内容的表示1、范围法2、质底法3、定点符号法二、图例结构设计三、制图综合的方法1、内容的取舍2、内容质量与数量特征的概括3、图斑形状的概括第三节草地资源图编制的程序与方法一、编绘准备二、作者原图编稿与编绘1、草图的修正2、清绘与缩编转绘3、整饰三、出版准备与印刷第四节不同草地资源专题图件的编制一、草地类型图1、编制内容2、编制方法3、图面主要内容的表示方法二、草地评价图编制1、编制内容2、编制方法3、图面主要内容的表示方法三、草地利用现状图编制1、编制内容2、编制方法3、图面主要内容的表示方法四、草地资源图编制1、编制内容2、编制方法3、图面主要内容的表示方法第五节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汇编一、原地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野外调查表2、植物标本与分析样品3、样地资料二、草地面积量算与生产能力计算1、草地面积量算2、草地生产能力计算与统计三、草地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1、目的与要求2、内容重本章重点、难点:草地资源图的数学与地理基础以及草地资源图编制内容的表示与制图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