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练习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练习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素养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
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A.Fe、Cu、MgSO4溶液B.FeSO4溶液、Cu、MgSO4溶液C.Fe、CuSO4溶液、MgSO4溶液D.Fe、Mg、CuSO4溶液2.通过置换反应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比较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有铜、铝、银的三种单质,如果另外只选用一种试剂达到实验目的,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硫酸铜溶液B.氯化铝溶液C.硝酸银溶液D.稀硫酸3.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A.Mg B.Hg C.Cu D.K4.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C.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5.中国古诗词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下列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露珠,发生了物理变化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蕴藏着自然界中碳的循环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燃烧秸秆的过程涉及到热能转化为化学能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6.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B.金属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大的硬度C.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都是固体D.金属在自然界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7.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是()A.Fe B.Al C.Na D.Au8.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铜B.硫酸铜C.钢D.生铁9.下列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塑料饭盒B.青铜雕塑C.真皮沙发D.玻璃灯罩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储氢合金B.氧化铜C.焊锡D.硬铝11.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结论: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 将金属分为活泼和不活泼金属
2.对于能发生的反应,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 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它 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并请归纳已学过的化学反应 基本类型
(1)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 Mg Mg Zn Zn Fe Fe + + + + + + 2HCl == H2SO4 == 2HCl == H2SO4 == 2HCl == H2SO4 == MgCl2 + H2↑ MgSO4 + H2 ↑ ZnCl2 + H2 ↑ ZnSO4 + H2 ↑ FeCl2 + H2 ↑ FeSO4 + H2 ↑
4.用铜锌制成的假金元宝行骗,时有发生,下 列不宜区分真假的方法是(D ) A.测定密度 B.放入稀硫酸中 C.放入稀盐酸中 D.观察外观
将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
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若时间足够 现象: 长,则溶液会从蓝色变为浅绿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 + CuSO4 = Cu + Fe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性:Fe﹥Cu
许多气泡,反应快 少量气泡,反应较 慢,溶液由无色变 为浅绿色
无现象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铜与稀硫酸
——
金属与浓硫酸、硝酸反 交流与讨论: 应通常没有氢气生成! 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反应后生成了什么 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 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2)

4.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据此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
(A )
甲
乙
丙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5.如图,为了验证镁、铜两种金属活动性大小,应该选择
(A )
A.稀硫酸 B.硫酸镁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植物油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跟氧气的反应 ①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 H2O 又有 O2 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
要成分是 Fe2O3·xH2O。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漆或涂油),镀锌等金属或 烤蓝等。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点==燃==Fe3O4。
(2)金属跟酸的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3)金属跟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易错点: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但浓 H2SO4 和 HNO3 除外, 因为它们有较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
易混点: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 换出来,若化合物不溶于水就不能置换(K、Ca、Na 除外)。
1.观察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金属 颜色和光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将打磨后的铁丝、银丝 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
插入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 出,银丝表面无现象
观察现象
金属活动性: Fe>Cu>Ag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B.消耗稀盐酸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M>N
D.产生氢气的速率:M>N
8.如表中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
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
C
分离铁粉与铜粉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高温检验H2中混有的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①实验1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③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
④写出实验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为原料冶炼铜。
方法1:火法炼铜.Cu2S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
②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选填序号).
A观察颜色B加稀盐酸C在空气中灼烧
(二)铜及其化Leabharlann 物的实验1.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
A.甲组盐酸不足量B.乙组盐酸不足量
C.丙组盐酸不足量D.甲、乙、丙三组均盐酸过量
15.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提优练习: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版有答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2)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4)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分黄铜和铜()2.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并将错误的化学方程式更正,不能反应的写出错因。
(1)4Fe+3O22Fe2O3()(2)2Cu+O22CuO()(3)Cu+2HCl CuCl2+H2↑()(4)2Fe+6HCl2FeCl3+3H2↑()(5)Al+H2SO4AlSO4+H2()[核心知识]1.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金不与氧气反应。
2.镁、锌、铁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且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铁反应较为缓慢;铜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易错点拨]1.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由于其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
2.铁与盐酸或稀硫酸等发生反应时,一般只能生成亚铁离子(铁元素由0价变为+2价),反应后的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1.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
下列关于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纯铜耐腐蚀B.加热不与空气反应C.硬度小于纯铜D.可以完全溶解在稀盐酸中2.“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金()A.熔点高B.延展性好C.有金属光泽D.化学性质稳定3.国产大飞机壳使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
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B.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D.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2价4.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化合物是()A.ZnSO4B.Al2(SO4)3C.FeCl3D.MgCl25.[2020·台州]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题1.分别在装有镁、铝、铁、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A .镁 B .铝 C .铁D .铜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 ①Mg ②Al ③Fe ④P ⑤Cu ⑥C A .①④⑥ B .②③⑥ C .③⑤⑥ D .③⑤ 3.小明家里收藏了一件清代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C .铝不易被氧化D .铝易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4.由下图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的是( )A .镁B .锌C .铁D .铜5.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的是()A .CuSO 4B .MgCl 2C .FeCl 3D .ZnO6.化学反应2Al +3CuSO 4===3Cu +Al 2(SO 4)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7.金属与盐酸的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制氢气B .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镁C .铁可以把锌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D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 +6HCl===2FeCl 3+3H 2↑8.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 .MgB .AlC .CuD .Zn9.伽利略说:“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 .3Fe +O 2===Fe 3O 4B .3Fe +2O 2=====点燃Fe 3O 4 C .3Fe +2O 2=====高温FeO 4D .Fe 3+O 4=====高温Fe 3O 410.将少量灰黑色的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有黑色的残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 (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1山东泰安泰山二模)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C.滤液中一定无AgNO3D.滤液中可能有三种金属离子2、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A.铁+稀盐酸B.铜+稀盐酸C.银+稀盐酸D.铜+硝酸银溶液3、(2021·衢州中考)小科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4、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A.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有镁片的试管外壁发烫C.铁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D.它们的活动性Cu>Fe>Mg5、(2021河南信阳商城一模)某镁样品中混有Zn、Fe、Al、Cu中的两种,取24 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2 g H2,则此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金属杂质是()A.Fe和AlB.Fe和ZnC.Zn和AlD.Al和Cu6、(2019·益阳中考)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是()A.CuB.AgC.ZnD.Hg7、(2021安徽阜阳颍州三模)向盛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使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
现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加入锌粉的质量为横坐标,以烧杯中固体质量为纵坐标,小科同学分别做出了甲、乙、丙图像。
其中A点表示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A.线段BC表示锌与硝酸银的反应B.丙图表示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银与铁的总质量C.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的溶液溶质种类不同D.线段O B与x轴夹角>45°>线段BC与x轴夹角的主要原因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不同8、(2021·株洲中考)经过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铁更活泼B.工业上可以利用单质铁回收硫酸锌溶液中的金属锌C.铜、银单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铜置换出氢气更快D.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9、(2021·三明期末)兴趣小组同学用相同形状的铁、镁、铝、锌四种金属分别和等浓度等体积的足量稀盐酸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过程气压变化如图2所示。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 Mg > Al > Zn > Fe >(H)> Cu
铝能和稀盐酸(或 稀硫酸)反应
+3
2Al + 6HCl === 2AlCl3 + 3H2↑
+3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拓展实验:将一根久置空气中的铝丝放于 HCl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资料:Al2O3要溶于稀HCl )
HNO3 ——“ 硝酸 ” NO3 ——“ 硝酸根 ” AgNO3 —— 硝酸银
HCl —— 俗称“盐酸” Cl —— 可称“盐酸根” FeCl2 —— 氯化亚铁 NaCl —— 氯化钠
三. 金属与其他金属的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
1.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 Fe丝、Al丝分别浸入 CuSO4 溶液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共同现象:
1. 固体由银白色变成红色 2.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实验探究】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
1. 固体表面变成红色 2.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Al + 3CuSO4 === Al2(SO4)3+ 3Cu
结论: 活动性 Al > Cu
活动性:Al > Cu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活动性:Cu > Ag
活动性: Cu < Al
活动性: Fe < Al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发现 ❖: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有先后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所含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铝的产量在近一百多年中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铝不与盐酸反应
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2.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稀盐酸
B.稀硫酸
C.银粉
D.铁粉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SO4+2NaOH Cu(OH)2↓+Na2SO4
B.C+CuO Cu+CO2↑
C.2AgNO3+Cu Cu(NO3)2+2Ag
D.Cu+FeSO4Fe+CuSO4
4.某不纯的铁
5.6 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23 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可能是()
A.锌
B.碳
C.铝
D.银
5.如右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6.★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7.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下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填字母)。
(2)操作A的现象是。
(3)他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8.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金属,B溶于水得到一种浅绿色溶液,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B、C、D。
(2)写出C D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创新
9.★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用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溶液和回收金属Cu,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
(1)合金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生活中铝比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3)步骤A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l+2NaOH+2R2NaAlO2+3H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R的化学式为。
(4)步骤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答案:
1.D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很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这层薄膜可以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从而对铝制品起到保护作用。
2.D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金属铜,从而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3.C
4.C
5.B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若要使木块上浮,可增大溶液的密度,排出相同体积的液体所受的浮力变大,在木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木块只能上浮。
①将食盐放入水中,随着食盐的加入,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木块上浮;②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由于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的密度减小,木块下沉;③将镁粉放入稀硫酸中,参加反应的镁粉质量大于产生的氢气质量,溶液密度增大,木块上浮;④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铜的质量,溶液密度减小,木块下沉。
6.D 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故A正确。
由图可知,t2时,X已经消耗完,Y还没有消耗完,又开始时两金属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过量的,所以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故B正确。
由题干可知,金属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足量的,所以最后金属全部反应完。
图示中t3时刻两金属的气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金属已经完全反应,又金属的质量相等,所以消耗金属的质量X=Y,故C正确。
t3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所以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是X>Y,故D错误。
7.答案(1)C
(2)铜丝表面变黑
(3)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结合具体操作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稀硫酸及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解题时不仅要明确反应的现象,还要对操作中出现的“异常”作出准确分析。
(1)C 中所示操作可能会将试管底打破。
(2)加热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即紫红色的铜变为黑色的氧化铜。
(3)因为铝易被氧气氧化,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与硫酸铜溶液接触,故没有明显现象出现。
8.答案(1)Fe FeSO4H2H2O
(2)2H2+O22H2O
解析在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给予的信息“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由此可以推测该物质是水,根据这一突破口,利用倒推法可以把各种物质一一推断出来。
9.答案(1)混合物(2)4Al+3O22Al2O3,生成的Al2O3形成致密的保护膜
(3)H2O
(4)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解析(1)合金是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经过熔合得到的,属于混合物。
(2)生活中铝比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覆盖在金属铝表面,阻止铝被继续氧化。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R的化学式为H2O。
(4)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