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筛核酸检测方法简介
血检四项化学发光法调查

血检四项化学发光法调查目前血检四项(HBsAg、HCV、HIV、TP)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ELISA)、核酸扩增(PCR)、胶体金标记、以及化学发光(CLIA)。
现就CLIA在血检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做一调查分析。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简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nunoassay,CLIA)是建立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adioimmunoassay,RIA)理论的基础上,以标记发光剂为示踪物信号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标记免疫分析法。
CLIA是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大量自由能,产生激发态中间体,当其回到稳定的基态时发射出光子(hν),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对所发出的光量子进行定量测量。
鲁米诺(1umino1)、异鲁米诺(isolumino1)及其衍生物、吖啶酯(acIidinim ester)衍生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目前CLIA中使用最多的四类标记物。
表1 化学发光法类型注:* 严格意义上属于荧光免疫。
二.国内外化学发光法的仪器和试剂情况。
国外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的生产厂家以贝克曼、雅培、罗氏、拜耳这四家的市场占有率较高。
其中罗氏拥有唯一的电化学发光技术,雅培则独占微粒子酶联免疫(EMIA)。
不同厂家的仪器有各自的优势检测项目,主流的仪器型号如下:表2 国外主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厂家国内也逐渐有厂家研制化学发光试剂,配合国外引进的仪器(多为半自动)共同销售,也有自发研制的化学发光仪(泰格科信)。
针对血检四项(HBsAg、HCV、HIV、TP),除北京科美生物(科美东雅)外,所有厂家试剂均只有HBsAg试剂。
表3 国内主要厂家仪器和试剂情况国外厂家的试剂大多随仪器配送,并没有在SFDA单独注册。
目前SFDA注册的血检四项化学发光法试剂列表如下。
就检测项目来看,除梅毒外,其余三项均可使用化学发光法;就现有资料,国内外只有北京科美东雅配有梅毒检测试剂。
达安血筛项目介绍 ppt课件

28
PCR检测原理
ppt课件
29
PCR检测原理
CT(Cycle threshhold)值:到达阈值荧光信号所需要的循环数。
ppt课件
30
PCR检测原理---内标设计原理
全程进行质量监控质控,参与核酸提取和扩增,避免假阴性检测结果。
内标自核酸提取步骤开始加入反应液中,保证内标和样本反应条件一致, 以反应每管真实的扩增情况
• 操作步骤简单:避免移液操作引起的交叉污染,缩短核酸处理时 间,避免由于时间过长导致核酸的降解。
• 液体混匀和洗涤充分:磁珠核酸结合和洗涤效率高,保证了核酸 的得率和纯度。
• 节省一次性吸头的使用量:减少耗材的使用成本。
转移液体(下吸磁法):
通过移液通道和震荡模块进行混匀,并进行多次的液体转移动作:
¨ 特别强调标本采集时所留取标本的采血管均需逐一扫描,以保证不同采血 管的同源性。
¨ 运输过程温度应保持在2-10℃范围内,容量符合采血管标注的采集量,标 本应无严重溶血、脂血、凝血、渗漏。标签条形码清晰,无血渍、无划痕, 粘贴符合要求,离心后运送的标本血浆和红细胞应被分离胶隔离。
ppt课件
46
46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血液筛查
血液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同时输血或血液制品又有传播疾病的危险
全球每年输血感染人数 HBV: 8,000,000 -16,000,000 HCV: 2,300,000 – 4,7000,000 HIV: 80,000 - 160,000 输血医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断寻求如何用血液治疗疾病、拯救病人的生命,同时保证血液安 全,消除疾病传播的危险。
核酸检测课件ppt

02
核酸检测流程
样本采集
采集前准备
采集注意事项
确保采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采 集流程和注意事项,准备好采集所需 物品,如一次性手套、口罩、采集管 等。
采集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 免交叉感染;同时要安抚被采集者的 情绪,减轻其紧张和不适感。
采集方式
根据不同采集对象(如咽拭子、鼻拭 子、肛拭子等)和采集目的(如筛查 、确诊等),采用合适的采集方法, 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样本。
样本运
运输容器
选择适当的运输容器,如 保温箱或冷藏袋等,确保 样本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低
温或恒温状态。
运输时间
尽量缩短样本运输时间, 以确保样本的新鲜度和有
效性。
运输流程
核酸检测课件
CONTENTS
• 核酸检测简介 • 核酸检测流程 • 核酸检测的类型和应用 • 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核酸检测的未来发展
01
核酸检测简介
核酸检测的定义
01
核酸检测:指通过采集人体呼吸 道、血液、粪便等标本,检测其 中的病毒核酸,以确定人体是否 感染病毒。
02
核酸检测是当前检测病毒的主要 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新型冠状 病毒等具有传染性的病毒。
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的方法
标准化操作流程
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质量控制
加强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包括试剂的稳定性、设备的校准和实验室的规范管 理,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准确性的定义
核酸检测的准确性是指在检测过程中,能 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或病原体的能力。
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导则(2016版)

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导则一、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液筛查概述1.筛查项目目前用于血液筛查得核酸检测项目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Ribonucleic Acid, HI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epatitis C Virus Ribonucleic Acid,HCV RNA)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2.检测方式核酸检测技术(NAT)筛查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单人份检测(IDT)与混合样本检测(Pooled Testing)。
混合样本检测方法就是先将献血者样本进行不多于8人份混合,然后进行核酸分离纯化与扩增检测。
对于反应性得混合样本再进行拆分检测,若拆分出反应性样本(可为一个或多个),则呈反应性反应得血液进入隔离程序;呈阴性反应得血液可进入合格放行程序;如全部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全部血液均可进入合格放行程序。
混合样本检测模式宜在进行血清学检测后,将血清学检测阴性得样本进行混合样本检测。
单人份检测模式,就是对单个样本进行检测得模式,其中对单个样本同时三个项目得检测而无法区分反应性项目得检测称为联合检测。
对于反应性得样本可进行鉴别试验以确定结果.对于联检阳性样本不需等待鉴别结果,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得隔离程序.3.应用原则实验室得检测策略应该以有效保证阳性样本得检出为目得.与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提高血液安全性得作用,核酸检测对于早期感染得检测效果与当地得流行病学状况与献血人群就是相关得,因此在选择检测体系与检测模式时应从检测通量、检测系统性能、检测成本、献血人群流行状况、业务工作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合得检测模式。
二、检测技术人员要求1、人员得配备与资质应有与核酸检测业务相适应得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满足从血液样本采集、接收到实验室报告发出得整个核酸检测过程及其支持保障等需求.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人员资质应至少满足《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与《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关于人员得要求,并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得核酸检测相关得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血液筛查病毒核酸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

血液筛查病毒核酸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摘要目的对血液筛查病毒核酸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评价本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10份本年度由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第一次发放的病毒核酸考核样本,采用同本室常规核酸标本相同的检测方式,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HCV-RNA)、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的核糖核酸(HIV-RNA)三个项目的混检和单检,使用本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系统,严格按标准操作。
根据反馈结果与本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本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
结果10份标本的HBV-DNA、HCV-RNA、HIV-RNA室间质量评价中,定性结果与预期一致,阳性结果检测CT值,与全国同一检测系统靶值相近。
HBV-DNA阳性标本分别为样本11、样本13、样本14、样本18、样本19,混样检测CT值结果分别为37.1、36.6、37.7、37.8、35.5,而该试剂混检全国平均CT值分别为35.0、35.4、37.0、37.6、35.3,单检CT值分别为33.4、32.6、35.7、37.5、34.0,全国均值依次为32.5、32.4、34.4、35.2、32.6。
HCV-RNA检测出阳性结果1个,为样本15,混检和单检CT值分别为35.4、31.5;而该样本同一检测试剂的混检和单检全国平均CT值分别为33.0、30.0。
HIV-RNA阳性结果2个,分别为样本11、样本17,本室混检CT 值分别为41.8、41.0,全国均值分别为41.0、41.2,单检CT值为37.2、38.0,全国均值为38.0、38.4。
结论室间质量评价的应用,可用于实验室检测体系的性能验证,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
关键词血液筛查病毒;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室间质量评价特异性靶核酸序列通常经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体外高效扩增,此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检测先进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中,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此技术发展时间短,目前还存在一定应用局限性,尤其在供血系统,部分实验室采用的是多人份混样检测模式,故而,室间质量评价必不可少,直接关系着基因扩增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关系着血液的质量安全[1]。
揭秘!核酸检测大法是如何进行的

揭秘!核酸检测大法是如何进行的众所周知,自2019年年底,疫情一直持续至今。
从新冠肺炎爆发一直到今天,相信大家都重新定义了生命的意义,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生命的脆弱以及未知的可怕,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终将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
新冠肺炎固然可怕,但是举国上下都拼尽全力的抗击疫情,最终疫情也得到了控制,医护人员无疑是这场战役中最值得敬佩的战士。
通过这次的疫情相信有关部门也会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
在疫情爆发之后,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很长一段时间参加一些人群密集的集体活动以及出城的时候,都需要进行核算检查,只有检测结果呈现阴性才表示本人身体无碍,并没有患上新冠肺炎,可以去参加活动和出城等。
于是本文主要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核酸检测的主要方式,希望可以带领大家学习到更多相关医学知识。
一、新冠疫情检查的基本方式在2019年的年底,我国湖北省武汉市被新冠疫情影响而封锁,而且疫情在不断蔓延。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急性呼吸道的传染性疾病,已经被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一种乙类传染性疾病。
在新型冠状病毒这一肺炎的诊断以及治疗之中,针对之这种疾病的病原学确诊等方面,都需要具有病原学的科学依据。
针对病原学进行基本确认,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点,是利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是否呈现出阳性。
第二点,是针对病毒基因进行序列的监测,和已经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进行高度的同源。
在国家主要所使用的是第一种检测方式,可以利用实时荧光RT-PCR展开新冠病毒的科学性检测,这种方式检测的效率比较高,而且准确率也很高。
二、核酸检测的基本流程(一)核酸提取医护人员需要利用硅胶柱离心以及磁性硅胶颗粒进行分离的基本方式,还需要使用自动化仪器等一些商品化的试剂或者是医疗设备,而且需要依据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而且在提取RNA的时候需要意防止RNA进行降解。
需要将被检查者的DNA放置在零下20℃的环境之内进行保存,RNA以及需要进行长期保存的被检查者DNA需要放置在零下80℃的环境之中保存。
不同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模式检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简介:刘淼,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研究㊂网络首发 h t t p://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50.1167.R.20230727.1749.012.h t m l (2023-07-28)㊃论 著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9455.2023.16.016不同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模式检测结果的分析刘 淼,潘 彤,王 霞天津市血液中心检验科,天津300110摘 要: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系统的初筛及鉴别/拆分阳性率,探讨不同系统间实验过程的差异和影响因素,为血站制订血液筛查策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提供依据㊂方法 采用核酸单检模式和核酸混检模式分别对512267㊁172254份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两种不同模式初筛阳性率和鉴别/拆分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模式的差异及不同年度间阳性率的变化情况㊂结果 采用核酸单检模式检测的512267份标本中,单检初筛阳性率为0.17%,鉴别阳性率为36.45%;2019年初筛阳性率最高,为0.19%,2021年最低,为0.14%;不同年度间鉴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核酸混检模式检测的172254份标本(约23700p o o l )中,混检阳性率为0.58%,拆分阳性率为40.15%;2018年初筛阳性率最高,为0.84%,大于2020年初筛阳性率的两倍;不同年度间拆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20年拆分阳性率最高为68.00%,2021年最低,为31.58%㊂核酸混检模式初筛阳性率大于核酸单检模式初筛阳性率的3倍,而二者鉴别/拆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 不同核酸检测模式初筛阳性率和鉴别/拆分阳性率的比较可以有效评估实验室核酸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可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㊂关键词:核酸检测; 核酸混检; 核酸单检中图法分类号:R 44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3)16-2375-04A n a l y s i s o f d e t e c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n u c l e i c a c i d d e t e c t i o n m o d e s f o r b l o o d s c r e e n i n gL I U M i a o ,P A N T o n g ,WA N G X i a T i a n j i n B l o o d C e n t e r ,T i a n ji n 30011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c r e e n i n g r e s u l t s a n d i d e n t if i c a t i o n /r e s o l u t i o n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n u c l e i c a c i d d e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s f o r b l o o d s c r e e n i ng ,a n d t o e x p l o r e th e d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p r o c e s s a n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a m o n g d i f f e r e n t s ys t e m s ,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e v i d e n c e f o r b l o o d s t a -t i o n s t o f o r m u l a t e b l o o d s c r e e n i n g s t r a t e gi e s a n d r e d u c e t h e r e s i d u a l r i s k o f t r a n s f u s i o n -t r a n s m i t t e d d i s e a s e s .M e t h o d s D u e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d e t e c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512267a n d 172254s a m p l e s 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 b y s i n g l e d e t e c t i o n m o d e a n d m i x e d d e t e c t i o n m o d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t h e s a m p l e s o f u n p a i d b l o o d d o n o r s i n T i a n ji n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t h e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c r e e n i n gr e s u l t s a n d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t h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o l u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t w o d i f f e r e n t m o d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a n a l yz e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d e t e c t i o n m o d e s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d e t e c t i o n i n d i f f e r e n t y e a r s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R e s u l t s A m o n g 512267s a m pl e s d e t e c t e d b y n u c l e i c a c i d s i n g l e d e t e c t i o n m o d e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s i n g l e d e t e c t i o n w a s 0.17%,a n d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w a s 36.45%,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s c r e e n i n g w a s t h e h i g h e s t i n e a r l y 2019(0.19%),a n d t h e l o w e s t i n 2021(0.14%),t h e r e w a s n o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o n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b e t w e e n d i f f e r e n t y e a r s (P >0.05).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m i x e d d e t e c t i o n w a s 0.58%a n d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r e s o l u t i o n w a s 40.15%i n 172254s a m p l e s (a b o u t 23700p o o l )d e t e c t e d b y m i x e d d e t e c t i o n m o d e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s c r e e n i n g i n e a r l y2018w a s t h e h i gh e s t ,w i t h a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0.84%,w h i c h w a s m o r e t h a n t w i c e o f 2020,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r e s o -l u t i o n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a m o n g d i f f e r e n t y e a r s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t h e h i gh e s t r e s o l u t i o n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w a s 68.00%i n 2020,a n d t h e l o w e s t w a s 31.58%i n 2021.T h e i n i t i a l s c r e e n i n g p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m i x e d n u c l e i c a c i d t e s t w a s a l m o s t 3t i m e s t h a t o f s i n g l e n u c l e i c a c i d t e s t ,b u t t h e r e w a s n o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o l u t i o n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m o d e s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m pa r i s o nb e -t w e e n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i n i t i a l sc r e e n i n g an d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o l u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n u c l e i c ㊃573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8月第20卷第16期 L a b M e d C l i n ,A u gu s t 2023,V o l .20,N o .1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 c i d d e t e c t i o n m o d e s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e v a l u a t e t h e s t ab i l i t y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n uc l e i c a c id de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s,a n a l y z e a n d d i s c u s s t h e c a u s e s of d i f f e r e n c e s,a n d s e e k s o l u t i o n s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q u a l i t y i m p r o v e-m e n t.K e y w o r d s:n u c l e i c a c i d d e t e c t i o n;n u c l e i c a c i d m i x e d d e t e c t i o n;n u c l e i c a c i d s i n g l e a s s a y输血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医学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血液制品的临床需求也在日益增加㊂然而,输血同时也存在一定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T T I)的风险[1]㊂近年来,输血安全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2015年底我国实现了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2],使T T I的发生率明显下降㊂本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根据检测需求的不同采用两种核酸检测模式,即核酸单检模式和核酸混检模式[聚合酶链反应(P C R)],本研究对两种检测模式的初筛阳性率和鉴别/拆分阳性率的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价两种检测模式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为血站制订血液筛查策略,降低T T I感染率提供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选取天津市血液中心2018-2021年无偿献血者共计684521份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核酸单检模式检测标本512267份,核酸混检模式检测标本172254份(约23700p o o l)㊂1.2仪器与试剂盖立复P r o c l e i x T i g r i s S y s t e m核酸检测系统和相应P r o c l e i x U l t r i o P l u s分析试剂;盖立复P r o c l e i x P a n t h e r S y s t e m核酸检测系统和相应P r o c l e i x U l t r i o E l i t e分析试剂;上海浩源C h i T a S B S S1200核酸检测系统和配套试剂;罗氏C o b a s S201核酸检测系统和配套C o b a s T a q S c r e e n M P X T e s t, v e r s i o n2.0试剂;盖立复核酸检测试剂孵育器㊂1.3方法根据血站采供血业务系统S H I N OW V9.0对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两种检测模式初筛的阳性率和鉴别/拆分阳性率,比较两种模式检测结果的差异,以及同一种检测模式不同年度间阳性率,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㊂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种检测模式初筛结果和鉴别/拆分结果的比较2018-2021年共检测标本684521份,其中采用核酸单检模式检测标本512267份,单检初筛阳性率为0.17%,鉴别阳性率为36.45%;核酸混检模式检测标本172254份(约23700p o o l),混检初筛阳性率为0.58%,拆分阳性率为40.15%㊂两种模式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75,P<0.001),核酸混检模式初筛阳性率为核酸单检模式的3倍㊂两种模式鉴别/拆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5,P=0.405)㊂见表1㊂表1两种核酸检测模式初筛及鉴别/拆分结果比较[%(n/n)]模式初筛阳性鉴别/拆分阳性核酸单检模式0.17(867/512267)36.45(316/867)核酸混检模式0.58(137/23700)40.15(55/137) 2.22018-2021年核酸单检模式初筛和鉴别结果比较核酸单检模式中,不同年度间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94,P=0.002),2019年初筛阳性率最高,为0.19%,2021年初筛阳性率最低,为0.14%;不同年度间鉴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6,P=0.283)㊂见表2㊂表2不同年度间核酸单检模式初筛及鉴别结果比较[%(n/n)]年度(年)初筛阳性鉴别阳性20180.18(254/140874)40.55(103/254) 20190.19(274/141379)35.77(98/274) 20200.16(175/109014)31.43(55/175) 20210.14(164/121000)36.59(60/164)2.32018-2021年核酸混检模式初筛和拆分结果比较核酸混检模式中,不同年度间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3,P=0.003),2018年初筛阳性率最高,为0.84%,大于2020年初筛阳性率的两倍;不同年度间拆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17),2020年拆分阳性率最高,为68.00%,2021年拆分阳性率最低,为31.58%㊂见表3㊂表3不同年度间核酸混检模式初筛及拆分结果比较[%(n/n)]年度(年)初筛阳性拆分阳性20180.84(33/3942)36.36(12/33) 20190.49(22/4487)36.36(8/22) 20200.35(25/7123)68.00(17/25) 20210.70(57/8184)31.58(18/57)3讨论随着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血液㊃673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8月第20卷第16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u g u s t2023,V o l.20,N o.1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筛查中的互补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㊁乙型肝炎病毒㊁丙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献血者被最大限度检出,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㊂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相比,核酸检测技术抗干扰能力弱,但对环境㊁人员及设备等要求更高[3]㊂‘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血站实验室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体系,并负责组织实施和严格监控[4]㊂通过对血站核酸实验室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率及鉴别/拆分阳性率的统计分析,可以有效评估两种核酸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及所使用核酸试剂的性能,同时,阳性率的统计也是评价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5]㊂基于自身检验流程和成本控制等因素综合考虑,本中心采用核酸单检模式和核酸混检模式相结合的核酸检测模式㊂2018-2021年共检测标本684521份,其中采用核酸单检模式检测标本512267份,单检阳性率为0.17%,略低于广州地区的0.23%[6],鉴别阳性率为36.45%,低于王素玲等[7]报道的京津冀地区检测结果;2018-2021年初筛阳性率总体有所下降,2019年核酸单检模式初筛阳性率最高,2021年最低,鉴别阳性率4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核酸混检模式检测标本172254份(约23700 p o o l),混检初筛阳性率为0.58%,高于河北地区的0.12%[8]㊁宝鸡地区的0.15%[9],拆分阳性率为40.14%,低于张丽等[5]报道的京津冀地区检测结果的平均值48.94%,2020年核酸混检模式初筛阳性率最低,且拆分阳性率最高㊂核酸混检模式初筛阳性率大于核酸单检模式初筛阳性率的3倍,而二者鉴别/拆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不同检测模式㊁不同地区㊁不同时间阳性率的差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核酸单检模式初筛阳性率远低于核酸混检模式,但二者鉴别/拆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明单人份核酸检测灵敏度高于混样核酸检测,符合试剂说明书内容㊂(2)由于核酸检测系统反应原理不同,系统设计和操作流程各有差异㊂核酸单检系统是集核酸提取㊁扩增和检测于一体的全自动检测系统,干扰因素少; P C R系统的提取与扩增检测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人工操作环节较多,易造成污染和核酸的降解,导致检测结果出现波动㊂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 L S I)-G P35D文件指出,若混检阳性率出现升高,应观察拆分阳性率,若拆分阳性率出现降低,提示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污染的风险,此时应排查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对各个操作步骤进行规范[10]㊂本研究发现本中心2021年核酸混检模式初筛阳性率较高,但拆分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对当年混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021年6月开始连续存在混检阳性但拆分无反应的现象,并且混检C t值均在40左右,提示实验过程可能存在污染,在对实验室和环境进行消杀后此现象有所缓解㊂(3)核酸单检模式初筛阳性标本的鉴别周期不同,标本的保存温度㊁时间与病毒核酸载量有关,标本保存及处理环节不当或干扰物质的存在,可能导致病毒降解,降低鉴别试验中病毒的检出率㊂因此,在综合实验室条件和成本效率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单检阳性标本的鉴别周期㊂本中心自2019年末,将核酸单检模式鉴别周期由7d缩短为3~4d㊂(4)因病毒颗粒在标本中呈P o i s s o n分布[11],吸取标本的随机性导致检测结果呈现非重复性反应,如果病毒处于试剂检测限以下或极低水平,吸取到病毒的概率就会更低,从而可能会出现初筛有反应性,鉴别/拆分假阴性的可能,此时应结合初筛阳性值和曲线分析是否需要重新进行鉴别或拆分检测[12]㊂(5)不同年度间的标本基数不同,人群分布的地域性差异导致病毒检出率有所不同㊂(6)与当地的病毒感染情况相关,有研究证明初筛有反应性而鉴别/拆分无反应性标本中,有一定比例的低载量病毒标本[13-14]㊂(7)人为差错造成假阳性,核酸检测人员的责任心㊁工作熟练度可直接影响核酸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㊂因此,血站应对实验室检测人员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㊂核酸检测实验室应从人员㊁仪器㊁物料和环境等多个方面防治污染,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㊂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模式核酸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两种模式初筛阳性率,还是相同模式不同年度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因此,实验室应对每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监控,从 人㊁机㊁料㊁法㊁环 等方面对影响试验结果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及时干预,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安全㊂参考文献[1]曹华琳,刘亚军,等.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对输血相关传染疾病的检测效果对比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19(2):171-17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国卫医发[2019]98号附件[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9.[3]中国输血协会.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检测指标:T/C S B T004-2019[S].北京:中国输血协会,2019.[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183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5]张丽,张毓,王学刚,等.京津冀血站实验室核酸混检模式拆分阳性率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0,33(4):299-302.(下转第2382页)㊃773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8月第20卷第16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u g u s t2023,V o l.20,N o.1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和展望[J].器官移植,2022,13(1):105-110.[4]MA S U D A Y,Y O S H I Z AWA K,OHN O Y,e t a l.S m a l l-f o r-s i z e s y n d r o m e i n 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d e f i n i t i o n,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J].H e p a t o b i l i a r y P a n-c r e a t D i s I n t,2020,19(4):334-341.[5]L A R S E N F S.A r t i f i c i a l l i v e r s u p p o r t i n a c u t e a n d a c u t e-o n-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J].C u r r O p i n C r i t C a r e,2019,25(2):187-191.[6]MO R E A U R,G A O B,P A P P M,e t a l.A c u t e-o n-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a d i s t i n c t c l i n i c a l s y n d r o m e[J].J H e p a t o l, 2021,75(S u p p l1):S27-S35.[7]L A R S E N F S.A r t i f i c i a l l i v e r s u p p o r t i n a c u t e a n d a c u t e-o n-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J].C u r r O p i n C r i t C a r e,2019,25(2):187-191.[8]L E B E R R E C,S A N D B O R N W J,A R I D H I S,e t a l.A p p l i-c a t i o n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t o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a n dh e p a t o l o g y[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20,158(1):76-94.[9]甘亮亮,张金周,王贤东,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效果的网状M e t a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38(1):135-140.[10]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1):1-9.[11]J A Y A L A K S HM I V T,B E R N A L W.U p d a t e o n t h e m a n-a g e m e n t o f a c u t e l i v e r f a i l u r e[J].C u r r O p i n C r i t C a r e,2020,26(2):163-170.[12]T A N E X,WA N G M X,P A N G J,e t a l.P l a s m a e x c h a n g e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a n d a c u t e-o n-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W o r l d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20,26(2):219-245.[13]B E R G E R T,R E I S L E R I,S HO C HA T T,e t a l.P o s t-l i v e r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a n e m i a a n d i t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m o r t a l i t y a n d g r a f t f a i l u r e[J].D i g D i s S c i,2020,65(10):3040-3051.[14]田冰,李范,邓宝成.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药物性肝衰竭临床效果的M e t a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4):823-828.[15]吴春波,周明雪,孟彦,等.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1,25(5):634-638.[16]刘师伟,梁静,唐飞,等.人工肝支持系统与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J].天津医药,2021,49(7):723-726.[17]J OHN S O N P J,B E R HA N E S,K A G E B A Y A S H I C,e ta l.A s s e s s m e n t o f l i v e r f u n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e p a t o-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a n e w e v ide n c e-b a s e d a p p r o a c h-t h eA LB I g r a d e[J].JC l i n O n c o l,2015,33(6):550-558.[18]罗皓,周静,黄君.术前A L B I分级对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的m e t 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0, 17(29):89-93.[19]Z O I C A B S,D E E P A.E x t r a c o r p o r e a l r e n a l a n d l i v e r s u p-p o r t i n p e d i a t r i c a c u t e l i v e r f a i l u r e[J].P e d i a t r N e p h r o l, 2021,36(5):1119-1128.[20]V E R MA N,D H I MA N R K,C HO U D HU R Y A,e t a l.D y n a m i c a s s e s s m e n t s o f h e p a t i c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a n d a m-m o n i a l e v e l s p r e d i c t m o r t a l i t y i n a c u t e-o n-c h r o n i c l i v e rf a i l u r e[J].H e p a t o l I n t,2021,15(4):970-982.[21]薛祥,谢东辉,黄昌保,等.N L R与C R P对急性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14(2):249-252.(收稿日期:2022-12-11修回日期:2023-04-11)(上接第2377页)[6]李仲平,林诗雅,郑优容.广州市单项核酸检测阳性无偿献血者追踪结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9,40(4):597-601.[7]王素玲,韩卫,葛红卫,等.京津冀血站实验室核酸单检模式鉴别阳性率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2,35(1):57-60.[8]张丽,孙国栋.核酸实验室混样筛查检测过程的拆分阳性率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6):748-750.[9]王健康,周艳,李晶,等.宝鸡市2010-2016年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6): 642-644.[10]C l i n i c a l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S t a n d a r d s I n s t i t u t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u s e o f q u a l i t y i n d i c a t o r s f o r p r o c e s s i m p r o v e m e n t a n dm o n i t o r i n g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q u a l i t y.P r o p o s e d G u i d e l i n e:C L S I-G P35P[S].W a y n e,P A,U S A:C L S I,2009.[11]S H Y AMA L A V.N u c l e i c a c i d t e c h n o l o g y(N A T)t e s t i n gf o r b l o o d s c r e e n i ng i m p a c t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d o n a t i o n a n d m i n ip o o l-N A T t e s t i n g o n a n a l y t i c a l s e n s i t i v i t y,s c r e e n i n g s e n-s i t i v i t y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e n s i t i v i t y[J].I S B T S c i S e r i e s,2014,9(2):315-324.[12]周磊,刘颖,邓雪莲,等.核酸筛查中混检阳性拆分单检阴性血液标本的H B V残余风险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8,31(9):985-989.[13]Y O O D A A P,S AWA D O G O S,S O U B E I G A S T,e t a l.R e s i d u a l r i s k o f H I V,H C V a n d H B V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b yb l o o d t r a n s f u s i o n b e t w e e n2015a n d2017a t t h e R e g i o n a lB l o o d T r a n s f u s i o nC e n t e r o f O u a g a d o u g o u,B u r k i n a F a s o[J].J B l o o d M e d,2019,35(10):53-58.[14]Y E X,L I T,L I R,e t a l.M o l e c u l a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H B V i n f e c t i o n a m o n g b l o o d d o n o r s t e s t e d H B s A g r e a c-t i v e i n a s i n g l e E L I S A t e s t i n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J].B M CI n f e c t D i s,2021,21(1):83-85.(收稿日期:2023-02-01修回日期:2023-05-25)㊃283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8月第20卷第16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u g u s t2023,V o l.20,N o.1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

关于血液筛查中HBV、HCV、HIV核酸检测
答:
(1)HBV、HCV、HIV是输血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防止因输血引起的HIV、HBV及HCV传播,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可以缩短病毒的“窗口期”。
(2)目前血液筛查核酸检测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TMA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在普通PCR基础上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
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总量分析或通过Ct值对模板进行相对定量。
●TMA法是指利用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在约42℃等温条件下从靶核酸产生
大量RNA扩增子的靶核酸扩增方法。
(3)下面主要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HCV、HIV病毒核酸
●HBV基因组是部分双链的环状DNA,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HIV
基因组是双股正链RNA。
因为HCV和HIV基因组为RNA,所以扩增前需要将基因组RNA逆转录成cDNA再进行PCR。
●一般情况下根据三种病毒基因组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HBV可以选
择S、C、P、X编码区基因进行设计,HCV主要选择5′UTR进行设计,HIV 可以选择gag、env、pol、tat基因中某些核苷酸序列进行设计。
●将DNA或cDNA模板、DNA聚合酶、引物和探针、PCR反应底物和缓冲液
等加入PCR反应管中进行PCR,经过几十个变性—退火—延伸循环后,通过扩增曲线的Ct值了解病毒核酸检测情况,Ct值越小表明病毒载量越高,反之,Ct值越大表明病毒载量越低或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筛核酸检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输血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采供血机构已经建立了严格的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献血前筛除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如 HIV、HBV、HCV 等的献血者。
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量以年均10%的涨幅持续上升,HIV和HCV的初筛阳性样本明显增加,使受血者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近10多年来,免疫检验技术水平和试剂的发展优化使得输血的安全性在不断地增强。
但是由于病毒变异、血清转换窗口期、免疫静默感染、HBsAg治疗后转阴等情况囿于免疫方法学局限,导致了现行血液筛查方法可能造成漏检。
一、 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作为一项新兴的检测技术已在血液筛查领域开展应用,它是对免疫学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在缩短检测窗口期、提高病毒检出率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NAT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可在尚未检测到抗原或抗体前,先检测到病毒核酸,其基本步骤包括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
NAT对血液样本的筛查常放在血清学筛查之后进行,经核酸检测不合格血液不能用于临床输血。
早在1999年,美国和日本就开始进行血液核酸检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检出多例酶免方法不能检出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样本,使输血风险度大大降低。
目前,世界上已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NAT常规血液筛查。
在国内,输血界也一直在关注着NA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NAT技术经过了在医疗机构、血制品厂原料血浆筛检和部分血站多年的应用和摸索,累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研究数据。
血筛NAT技术已被国内外输血相关机构认为是血液检测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卫生部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于2010年初提出将“开展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的试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血液NAT筛查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意义已获其充分认可。
二、 血筛NAT应用的基本要求
根据卫生部要求,血站核酸扩增检测实验室开展血液病毒NAT项目使用的商品化试剂盒,都须针对血液样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进行检测。
血站血筛使用的NAT试剂与临床使用的检测试剂在目的和要求方面完全不同,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检出血清学漏检的病毒阳性样本,血筛核酸试剂必须有非常高的灵敏度。
且出于工作量以及成本因素的考虑,NAT在血筛工作中常使用多样本汇集的混合方案,因此对系统的检测灵敏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美国FDA于1999年12月颁布了一项针对HIV NAT试剂的指南,其中提到了对HIV NAT的分析灵敏度,按照95%检出率,混合血浆样本检测的最低分析灵敏度为100IU/ml,单个供者样本的最低分析灵敏度为5000IU/ml。
德国PEI(Paul-Ehrlich-Institute,为WHO协作中心单位,负责血液制品、输血安全及相关标准制定等)制定的试剂灵敏度标准是:NAT对单个献血员最低灵敏度HCV为5000IU/ml,HIV为10000IU/ml。
为满足血站日常化和应急检测工作的需求,保证血液的及时发放,核酸血筛工作对血筛系统平台提出了很高的自动化和通量检测要求,体现于全面自动化及经设计优化的样本汇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检测及样本拆分这一整套检测流程。
另外,由于NAT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提取和扩增检测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均可能造成检测污染,可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检测结果,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还决定了整个检测流程的抗污染能力。
在血液样本检测过程中,由于每个样本的情况各不相同,一些样本中可能含有不能为核酸提取步骤中去除的扩增抑制物,结果导致标本扩增受抑制;另外,扩增仪可能存在高于允许范围的孔间差,导致不同管间扩增效率差异。
因此每批次检测中的阳性和阴性对照标本还不能完全满足血筛质控的要求。
为防止假阴性检测结果,血筛核酸检测中须使用内对照质控。
其原理是在试剂中使用包含模板引物结合区域的核酸片段,监控样本裂解、提取、扩增和检测整个过程,以反映每管内真实的反应情况,避免因为扩增抑制而出现假阴性结果,使得检测全程质量得以监控。
同时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信息化,以自带的过程控制软件,实现对检测数据和检测过程的自动信息化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