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道德观念等。
②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社会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 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 _纽__带__。
3.明确其作用。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就 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 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尊重 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5.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 史积淀中形成 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 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 国的社会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地 位
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 之一
是展现中 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 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 已经成为中华文
烂文化的重要 化中一个非常重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之一。A 项正确。
答案:A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里的许多
做人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
师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说出传统文化的含义;解释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2、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特点3、结合实例,说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说明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影响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是在形成并保留在,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征:(1)从、、、、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性。

(2)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和传统文化崇尚的“浩然正气”,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性。

这种性既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同时,它的具体内涵能够。

(3)“每逢佳节倍思亲”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和,是维系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的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克服,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才能,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应是:。

具体解释为,对于,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必须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合作探究,理解知识(高考经典例题)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三)自我检测,运用知识1、2011年6月11日上午,北京市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启动暨2011年文化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在永定门南广场举办。

……中轴线现存的主要文物建筑包括永定门(复建)、燕墩、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皇城墙(地安门内大街)、普度寺、万宁桥、火神庙、鼓楼、钟楼等,从《文化生活》方面,正确的理解是()A、中轴线文物建筑具有很好的考古价值B、中轴线文物建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东西方文化的凝结C、中轴线文物建筑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 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 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问题探究| (1)材料一说明科技在文化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为什么要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 提示:(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 代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这些文化遗产的手段 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 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这是由教育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 ①特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是充分利用 教育途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唤起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全面认识、理解文化继承 1.围绕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继承与
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
2.理解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 因素两个角度,整体把握本框内容。
儒商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加以创新,片面

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解析)

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解析)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解析版)【考情解读】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考向1 传统文化的特点【考向梳理】(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答案】D2.(2017·天津高考) 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与本题无关。

本题是围绕汉服文化作出选择:由凝固着威严和庄重、流露出飘逸和洒脱、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等信息,得出汉服文化体现出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故选②;由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等信息,得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故选④。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34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34张PPT)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报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应当怎么样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这一对重要关系?
2.4.1.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 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 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 响。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无视文化发展的外部以及内部诸要素的影 响,只有正视其影响力,才能推动文化不断进步,进而给予社会源 源不断前进的动力。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以及制约文化的发展?
从左到右分别是: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今 日 强 盛 之 中 国
改天换地----新中国的诞生
人工 智能、 自动 化和 现代 信息 技术
C
B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 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立足传统文化能够使文化永葆生命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传统文化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传 统 建 筑



传统文艺

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 2.4.1.1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从历史走来,面向未来,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接续什么才能更好发扬光大?
传承
传统文化是 在长期历史 发展中形成 并保留在现 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 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基础复习:专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基础复习:专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基础复习:专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选择题2017年3月9日,“中国少数民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文献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14个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蒙古族长调民歌等文献300余种,以及相关音像视频,供广大观众参观、欣赏、阅读。

举办此次展览有利于()①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文化创新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发展③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推动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文献展,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发展,也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③符合题意;该展览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为体现文化创新,①排除;该展位设计文化交流,也不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排除。

所以答案是:C。

选择题自古以来,闽台关系源远流长。

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由福建流传至台湾,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人文变迁,形成了日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

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

台湾八成民众祖籍福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有着广泛影响,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同胞来闽朝拜祈福、寻根谒祖。

这一事实表明()①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发挥着决定作用②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两岸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材料描述了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影响着两岸同胞,是闽台两地共同的文化根源,因此这体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连看筋的同胞兄弟,④正确;材料描述了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同胞来闽朝拜祈福、寻根谒祖,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正确;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①观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两岸文化同源,并没有体现共促中华民族复兴,③不符合题意。

(二十一)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刺政治

(二十一)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刺政治

(二十一)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开遍万村千乡的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合格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

以前,农民每逢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是略微备点,够几天吃用的就行。

这说明A.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 D.传统习俗不可捉摸2.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学观念,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传承下来,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深厚的根基,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具有了新的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

这表明①仁学观念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②仁学观念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传统思想③仁学观念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蓿深刻的影响④仁学观念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010年8月16日,首届“中华伉俪节”新闻发布会暨全国首站——伊春爱之旅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举办此次活动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现代婚姻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

据此回答3-4。

3.举办“中华伉俪节”属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4.之所以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A.传统文化都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B.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面继承5.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文化发展是一种束缚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薪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只有继承没有发展6.“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旬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

第4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复习

第4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复习

课堂小结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的含义
(2)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等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引伸 教育的作 用
• 当堂诊学
(2009广东)“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 “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 明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2009· 广东高考· 改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 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表明本土 文化具有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D.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特点
【解析】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B表达片面;C\D与题目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
• (2008年高考海南卷,18)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 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 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 功。回答下题。 • 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 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 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独立自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9年福建卷)某校高二(1)班 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 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 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并回答有关问题。
•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 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 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 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 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 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 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 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 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胡锦涛回 顾了两岸关系一年来取得的一系列重要 进展,并就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 岸关系向前发展发表了重要意见。这些 意见涉及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两岸经济 合作、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涉外事 务、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国共两党交流 对话六个方面。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态度是:“⑮______、⑯______”、 ⑰______,⑱______。面对传统文化, 要辩证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 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 容,应该继续⑲________。对于传统文 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 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 加以⑳________。
•2.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传统文化的特点。 •第一,传统文化具有⑥______:传统文化在 世代相传中保留着⑦______,同时它的具体 内容又能够⑧______。 •第二,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⑨______:一个 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 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 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⑩______。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台湾和 大陆同根一脉,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 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 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两岸人民对共同 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现实生活中的、具有①______的文化。
(2)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没有文化的②______,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 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文化的③______。表现为:④______ 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⑤______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尝试解答】 选________(独立完成,,使“传统文化载 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体现了继承传统 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A项符合题意。B项 的传统文化没有具体区分出优秀文化与落后 文化,表述不正确。C、D两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 (2010年安徽重点中学高三联 考)右图为我国某地民俗剪纸作品
《金牛迎春》。对剪纸的认识 正确的有( )
•①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 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⑤剪纸 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 于丹教授在其《〈论语〉心得》 中写道:“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 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 录。”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就应该( ) •①全盘肯定 ②全盘否定 ③继承传统,推 陈出新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尝试解答】 选________(独立完成, 不要偷看哦!) •【思路点拨】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 化的一种,①②④是对剪纸的正确认识, 选B。③不符合实际。⑤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B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是什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 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地位: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 性活动,具有(26)______的特定功能。 •(2)特点: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 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27)______, 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 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 文化创造。
•【自我校对】 ①相对稳定性 ②继承 ③ 继承性 ④传统习俗 ⑤传统文艺 ⑥相对 稳定性 ⑦基本特征 ⑧因时而变 ⑨民族 性 ⑩精神纽带 ⑪社会生活 ⑫积极作用 ⑬一成不变 ⑭消极作用 ⑮取其精华 ⑯ 去其糟粕 ⑰批判继承 ⑱古为今用 ⑲保 持和发扬 ⑳改造或剔除 (21)有所淘汰、有 所发扬 (22)必要前提 (23)社会制度的变化 (24)科学技术的进步 (25)思想运动 选择、 传递、创造文化 (26)认识世界的过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 容如果能适应⑪______的变迁,不断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 会与人的发展起⑫______。反之,如果 ⑬______,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 步、妨碍人的发展的⑭______。所以, 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的实质:不是原封不动地承 袭传统文化,而是要(21)______,从而 使文化得到发展。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 的(22)______,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决定因素(23)______。 •(2)重要因素(24)______。 •(3)推动因素(25)______。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文化的影响 是决定性的,体现了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 映;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对文化的影响则是 文化自身构成元素对文化整体发展的影响。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 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 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新的实践中汲取养 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 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文化。
•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 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 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 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 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 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 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相对 稳 定性
继承
•(4)影响: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必须坚持全面的 观点,进行具体分析。 •①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 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就会阻碍 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② 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 精华,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时要注 意克服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生活的影响, 才能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 课标内 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理解教育 容透视 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 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点击 最 新考 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 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 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 承与发展的关系
•(2)文化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 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 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 该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一 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 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的目的是为了 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 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 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台湾文化虽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但 同属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字 和民族节日,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 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种精神 在抵抗外来侵略和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 中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在各民族人民
•(2)为什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采取这种态 度的原因。 •因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 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 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 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 生活。
•(3)怎么办——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 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 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 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 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 以改造或剔除。
•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2009年5月15日至22日,首届海峡论坛 在福建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地举 行。来自台湾各界别和县市的8 000多位 同胞与大陆各界人士共同参与18场以弘 扬中华文化和共促经济发展为主旨的论 坛活动。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 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
•【尝试解答】 选________(独立完成, 不要偷看哦!) •【思路点拨】 错选①②是因为没有认 识到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不是对待传 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 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 判继承,古为今用。③④正确。 •【答案】 C
•3.正确认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含义。 •文化的前进有其源,即“继承”;有其 流,即“发展”。有沉淀,其渣滓被抛 弃到历史的河床;有新的生命力的汇入, 因而比原来更加博大。因此,文化继承, 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 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 发展。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 的发展,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否定,是 既克服又保留,不是简单的文化更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