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3新版粤教沪版23

合集下载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探究融化和凝固的特点 同步测试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探究融化和凝固的特点 同步测试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依据图像中的信息,判别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该物质为非晶体B. 该物质的熔点是80℃C. 在第5mi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D. 第10min是物质处于液态2.往年2月19日我市普降大雪,为确保路途平安疏通,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种做法〔〕A. 降低雪水的凝结点,使雪水不易凝结B. 使积雪的温度降低到0℃而末尾熔化C. 提升积雪的凝结点,有利于积雪的熔化D. 将积雪与盐水混分解温度是0℃盐水3.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AB段,冰依然处于固态,没有熔化B. BC段是一个吸热进程C. CD段该物质处于液态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进程4.炎热的夏天,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由于〔〕A. 柏油是晶体,受热后到达熔点末尾熔化B. 柏油的硬度不够C. 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到达熔点末尾变软D. 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末尾变软5.以下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铁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说明铁是非晶体B. 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烧断之后可以用铁丝替代C. 工业炼铁发作的反响是置换反响D. 铁在湿润的空气中容易生锈6.图中,描画晶体熔化的图象是〔〕A. B. C. D.7.在很冷的地域运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缘由是:〔〕A. 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 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 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结点高D. 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结点低8.如下图是某种物质的凝结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这种物质是非晶体B. 这种物质的凝结点是60℃C. 在BC段,物质为固液混合态D. 2min时这种物质已全部凝结二、填空题9.如下图是某物质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玻璃〞或〝蜡〞或〝海波〞〕,其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形状.10.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主要依据是看物质能否有固定的 ________11.如下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质________ 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熔化进程中内能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2.我国南方的最低气温大约是________,此温度下为什么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________.13.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进程用时________min.三、解答题14.在南方冬天,为了很好地保管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为什么?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回答.四、实验探求题15.在探求〝海波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图甲所示,是小明依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海波熔化图象,由图象甲可知海波的熔点应为________℃.其熔化进程特点是________,熔化进程阅历了________分钟.〔2〕另一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采用图乙所示装置,你以为该装置存在的缺乏是________.16.畅竹同窗探求〝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载的数据如下表,请你依据实验数据完成以下各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5 51 52.5海波的温度/℃〔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象;〔2〕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进程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 min;〔3〕海波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海波熔化进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5〕她在学习了热学知识后,还知道晶体凝结进程会放热,但温度坚持不变.由此引发了她的思索,晶体凝结进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要素有关.①她猜想:晶体凝结进程放热的多少能够与晶体的质量有关,还能够与晶体的________有关.②依据猜想,停止了如下探求: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反的两烧杯冷水中.如下图,待海波刚凝结终了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经过比拟________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结进程放热的多少.③在探求进程中,发现海波凝结终了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清楚,请指出形成此现象的一种能够缘由:________.五、综合题17.小明猜想水中参与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结点发生影响,为了验证,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讨盐水的凝结进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形状、测出温度,并将凝结进程记载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结图像如下图.〔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末尾凝结,凝结进程要________热,处于________形状,凝结进程用了________分钟.〔2〕从图像中失掉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结时的温度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凝结点为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由于与水相比,凝结点变________了(选〝高或低〞) 〔4〕假设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下图,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是晶体,A不契合题意;B、该物质的熔点是80℃,B契合题意;C、在第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刚末尾熔化,C不契合题意;D、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混合形状,D不契合题意;故答案为:B。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2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2 (新版)粤教沪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21、用钢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2、在图1.3-6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图1.3-63、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1.3-7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

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我正在(填“熔化”或“凝固”)。

图1.3-74、在日常生活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事例有、。

5、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6、甲、乙两个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要判断哪个试管中装的是晶体,哪个试管中装的是非晶体,张海采用如图1.3-8装置,对两试管分别加热,并绘制出图像。

(1)图1.3-9中,是晶体,是非晶体(填“甲”或“乙”);图1.3-8 图1.3-9(2)实验中将试管放人水中加热,它的好处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7、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如图1.3-10甲,这利用了。

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如图1.3-10乙),这利用了。

图1.3-108、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这可急坏了橘子场主,因为严寒的天气可能毁掉一年的收获。

怎么办?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结成了冰(如图1.3-11),橘子保住了。

请你说说农场主这样做的物理原理。

图1.3-119、当我们买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化开冰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

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鱼外面结了一层冰。

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

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10、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吗?请设计实验用温度计测一测,并说明理由。

211、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如图1.3-12)。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图4-3-1一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放热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海波晶粒、搅拌棒、试管、温度计、水、停表.实验步骤:(1)按图4-3-2安装实验仪器.图4-3-2(2)把装有海波______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3)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棒不断搅动________.(4)从35 ℃开始,每隔1分钟读一次温度,直到海波晶粒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 min.(5)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画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表格图像略)(6)当海波晶粒全部熔化为液体后,让它慢慢冷却,每隔1 min记下海波的温度.实验结论: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48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________;海波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评估交流:(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物质受热均匀,使其温度缓慢上升,便于记录温度值.(2)当晶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时,才可以用水浴法加热.(3)温度计的玻璃泡需浸没在海波晶粒的中.2.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石蜡碎屑、搅拌棒、试管、温度计、水、停表. 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同图4-3-2). (2)把装有石蜡________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 (3)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棒不断搅动________. (4)从40 ℃开始,每隔1 min 读一次温度.(5)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并画出石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6)把实验装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仔细观察可见,试管中的石蜡会慢慢地从液态变成固态. 实验结论:石蜡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曲线解读如图4-3-3所示,图中AB 段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 段为晶体吸热________阶段,CD 段为液体吸热升温阶段;熔化所用时间t =____-____.图4-3-32.熔化和凝固时“温度—时间”的其他图像如图4-3-4所示,图甲为__________凝固图像,图乙为__________熔化图像,图丙为__________凝固图像.图4-3-4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例1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水沸腾时水面上方出现“白气”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湖水表面结冰D.铁块化成铁水[方法指导]运用概念辨析法判断物态变化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注意运用概念辨析法解题,要判断是哪一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分清物质初末的状态,然后依据相关概念去判断.还可运用口诀“硬吸软”判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类型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例2 用如图4-3-5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图4-3-5(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________和________.(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填序号).A.水蒸气B.小水珠(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min.[导学号:47732058][实验点拨] (1)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2)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3)液体凝固成晶体时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4)实验中并没有直接用酒精灯对萘加热,而是通过热水对萘加热,这种给物质加热的方法称为“水浴法”.利用“水浴法”给物质加热的好处:①能使物质均匀吸热;②使物质的温度缓慢上升,便于记录温度值.类型三晶体和非晶体例3 如图4-3-6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在第8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导学号:47732059]图4-3-6[方法指导]晶体与非晶体的判别方法(1)从有无确定的熔点(凝固点)来判断,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2)从熔化过程特点来判断,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状态变化过程是固态→固液共存→液态,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升高,状态变化过程是固态→软→稀→液态.(3)从熔化的条件来看,除了都要吸热外,晶体必须达到熔点才开始熔化,而非晶体则不需要.(4)从熔化和凝固图像来判断,图像中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则为晶体,没有则为非晶体.课堂反馈(十八)[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在图18-1中填入物态变化的名称及该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图18-12.冻豆腐(如图18-2所示)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制作冻豆腐的过程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先将鲜豆腐放在冰箱中冷冻,发生________,然后在较高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使冰发生________.(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图18-23.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4.晓雯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8-3所示,则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如果让该物质凝固,如图18-4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过程的是________.图18-3图18-45.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从250 ℃就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 ℃时,熔化才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6.下列物质中,全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石英、玻璃、金属 B.冰、食盐、金属C.松香、水晶、金属 D.海波、金刚石、沥青课时作业(十八)[第四章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一、选择题1.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C.熔化 D.凝固2.2017·自贡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链接例1方法指导(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3.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C.松香 D.石蜡4.2017·岳阳如图18-K-1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链接例2实验点拨( )图18-K-1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 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5.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松香熔化特点的是链接例3方法指导( )图18-K-26.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B.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7.南极长城站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考察基地,而南极气温最低可达-89.2 ℃,则当地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A.水银温度计 BC.煤油温度计 D.三种温度计都行8.已知液态氢的沸点是-253 ℃,固态氢熔点是-259 ℃,那么-256 ℃的氢是( )A.液态 B.固态C.气态 D.固液共存9.冬天下雪后路面有厚厚的积雪影响交通,为了让雪尽快熔化,人们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雪的熔点升高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D.盐水使雪的温度降低10.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凝固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满足),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A.钠铜合金 BC.铝铜合金 D.铜铁合金二、填空题11.2017·无锡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12.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________而使油污________的缘故.13.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化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________成了如图18-K-3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图18-K-314.制作冻豆腐时,将鲜豆腐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在低温下,水逐渐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并________热量,水结成冰后有一定的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等到豆腐冻好以后,拿出冰箱,冰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变成了水,但是冰所占的空间却没变,因此豆腐会有很多孔.15.如图18-K-4所示是凝固图像,其中表示非晶体凝固的图像是________;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是________段,此时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链接例3方法指导图18-K-416.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 ℃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可知这种材料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是因为气温高时,__________;气温低时,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17.2016·湘潭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18-K-5所示的图像.链接例2实验点拨图18-K-5(1)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2)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 418.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 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图18-K-6时间/min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温度/℃4 2 0 -2 -4 -6 -6 -6 -6 -6 -8状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______℃.(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_____℃,当实验进行到第17 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__态.(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_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详解详析【新知梳理】一、固态液态液态固态二、1.实验步骤:(2)晶粒(3)烧杯里的水实验结论:不变升高2.实验步骤:(1)碎屑(2)烧杯里的水实验结论:升高四、1.熔化t2t1 2.晶体非晶体非晶体【应用示例】例 1 D [解析] 水沸腾时水变为水蒸气,上升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液化;盘子里的水是液态,水晾干了,是水变成了水蒸气,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湖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固态的铁块化成液态的铁水,是熔化过程.例2 (1)慢(2)停表搅拌棒(3)B (4)15例3 A 80 固液共存[解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由题图可知:物质A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在第8 min时,物质A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课堂反馈】1.如图所示2.凝固熔化 3.D 4.48 C5.非晶体吸热 6.B【课时作业】1.C2.A [解析] 滴水成冰,物质变化前为液态水,变化后为固态的冰,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判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3.B4.B [解析] 由图知,冰在2~5 min内温度保持0 ℃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 ℃;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 min-2 min=3 min,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D6.B [解析]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它的凝固温度是相同的.7.B [解析] 南极气温最低可达-89.2 ℃,应该选酒精为测温物质,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低于南极的最低气温.8.A9.A10.A [解析] 将铜和钠加热到1083 ℃,铜变成了液态,而钠在这时就会变成气态,不会熔合到一起,A错误;将铝和钠加热到660 ℃,都变成了液态,可以制成合金,B正确;将铝和铜加热到1083 ℃时,都变成了液态,可以制成合金,C正确;将铜和铁加热到1535 ℃时,都变成了液态,可以制成合金,D正确.11.吸收熔化12.熔点熔化13.放出凝固14.凝固放出熔化15.甲DE 固液共存16.非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7.(1)BC 吸(2)液固(3)相同不同[解析] (1)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此时海波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由图像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根据表格中物质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18.[导学号:47732216](1)B -11 (2)-6 固液共存(3)晶体(4)低越低[解析] (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A、C错误,B正确.图中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 ℃,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 ℃,读数为-11 ℃.(2)混合液从第10 min到第18 min温度一直保持在-6 ℃不变,所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 ℃;在第10 min之前物质处于液态,第10 min到第18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第18 min之后物质处于固态,所以第17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3)表中所示混合液有固定的凝固点,该物质是晶体.(4)水的凝固点是0 ℃,掺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变成了-6 ℃,凝固点降低了.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越低.。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1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1 (新版)粤教沪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11.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置于0℃的房间内()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 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 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2.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A.凡是固体都有熔点B.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C.物体融化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一定保持不变3.用手分别接触温度相同的冰和的水,会觉得冰比水凉,这是因为()A.冰的温度比水低 B.冰是固体,水是液体C.冰熔化时要从手上吸受大量的热 D.这是人的错觉4.在北方高寒地区,要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小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熔点低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0︒C的水不一定能结冰B.0︒C的冰一定会熔化成水C.0︒C时,冰、水、水蒸气可能同时存在D.0︒C时,不可能有水蒸气存在6.根据下表判断将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相比较,使用水银温度计的优点是()A.测量的范围更大 B.能测量更高的温度C.测量的数值更精确 D.以上三点都是它的优点7.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2A .炒菜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B .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 .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8.冰常用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 )A.冰总是比水凉B.冰善于传热C.冰透明干净D.冰在化成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不变9量大.10里倒入冷水,相同).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两个烧杯加热,观察两试管内固体熔化情况,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2分钟后,停止加热,再慢慢冷却而凝固.下表是实验纪录的数据:根据上表数据回答:(1)哪种物质是晶体?为什么?(2)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用横线表示时间的量值,每一小格表示1分钟;用竖线表示温度的量值,每一小格表示5摄氏度.用描点法画出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凝固的图线.参考答案1.B2.B3.C4.C5.B6.B7.B8.D9.甲乙,乙,甲10.(1)硫代硫酸钠(2)略4。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同步练习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word版无答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同步练习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word版无答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同步练习2022-202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1.小明在收看新闻节目时,看到记者报道这样一则消息:一位行人被楼顶檐上的冰溜子砸成重伤。

小明分析了冰溜子形成的原因。

原来是雪后楼顶上集聚一层雪,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一部分雪因(选填“吸热”或“放热” )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水从楼顶檐流下时又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这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

久之形成大冰溜子埋下安全隐患。

2.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高。

3.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

实验应选用________方案,其优点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判断出这种物质是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从刚刚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________min.该过程中晶体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在2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气态、固态)5.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39℃时呈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_态.第3题第4题第6题6.如题图表列举了一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则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350℃的水银呈________态;测量铅的熔点时,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我国北方冬天天气寒冷,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的气温。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态两类,食盐、海波、糖、许多矿石和各种金属是;松香、蜂蜡、沥青等是。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而非晶体没有。

8.下列几种物质:①铁;②玻璃;③海波;④盐;⑤沥青;⑥松香。

其中属于晶体的有(均填序号),其余的属于非晶体。

晶体(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点。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是﹣39℃。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基础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基础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基础练习1.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哪句话是正确的( )A .各种液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C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D .各种晶体都在同一温度下熔化2.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D .可能降低,也可能保持不变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也熔化一部分B .全部熔化C .一点都没熔化D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4.下列各物质中,全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 .石英、玻璃、金属B .冰、食盐、金属C .松香、水晶、金属D .海波、金刚石、沥青5.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物质凝固过程的图像是( )6.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在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新奇、美观B .为了寻欢作乐C .为了清洁房顶D .为了解暑降温7.在炼铁炉中铁块化铁水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_____.8.俗话说,“化雪冷”这是因为熔化过程______________热.时间温度时间温度时间 温度时间 温度图9.冬天,菜农在菜窖中保存蔬菜为了防止冻坏蔬菜,常在菜窖中加几桶水,这是因为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而起保护作用.参考答案1.B2.D3.C4.B5.B6.D7.不变,熔点8.吸9.放热。

(沪粤版)度初二物理上册同步练习: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沪粤版)度初二物理上册同步练习: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2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电池。

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

吸入CO2时,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吸收的全部CO2中,有2/3转化为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吸入”CO2时,钠箔为正极B. “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C. “吸入”CO2时的正极反应:4Na++3CO2+4e−=2Na2CO3+CD. 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 CO2,转移电子数为0.75mo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铁件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阴极B. 电解精炼粗铜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变大C. 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D. 甲醇和氧气以及KOH溶液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3OH+6OH−+6e−=CO2+5H2O3.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B. 锌锰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变薄C.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 手机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4.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 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钢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B.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 破损后的镀锌铁板比镀锡铁板更耐腐蚀D. 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钢铁,钢铁作原电池的负极6.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的正极反应:2H++2e−=H2↑B. 将少量金属钠投入乙醇的水溶液中:2CH3CH2OH+2Na=2CH3CH2O−+2Na++H2↑C. 氢氧化钡固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混合:NH4++OH−=NH3↑+H2OD. 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7.某锂电池的电池总反应为4Li+2SOCl2=4LiCl+S+S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锂电极作电池负极,放电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B. 1 mol SOCl2发生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 molC. 电池的正极反应为2SOCl2+2e−=4Cl−+S+SO2D. 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B.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D.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9.目前人们掌握了可充电锌—空气电池技术,使这种电池有了更广泛的用途。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2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2 (新版)粤教沪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21、用钢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2、在图1.3-6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图1.3-63、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1.3-7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

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我正在(填“熔化”或“凝固”)。

图1.3-74、在日常生活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事例有、。

5、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6、甲、乙两个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要判断哪个试管中装的是晶体,哪个试管中装的是非晶体,张海采用如图1.3-8装置,对两试管分别加热,并绘制出图像。

(1)图1.3-9中,是晶体,是非晶体(填“甲”或“乙”);图1.3-8 图1.3-9(2)实验中将试管放人水中加热,它的好处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7、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如图1.3-10甲,这利用了。

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如图1.3-10乙),这利用了。

图1.3-108、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这可急坏了橘子场主,因为严寒的天气可能毁掉一年的收获。

怎么办?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结成了冰(如图1.3-11),橘子保住了。

请你说说农场主这样做的物理原理。

图1.3-119、当我们买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化开冰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

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鱼外面结了一层冰。

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

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10、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吗?请设计实验用温度计测一测,并说明理由。

11、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如图1.3-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固的是
A.冬天水结成了冰
B.水沸腾的过程
C.早晨草地上露水的形成
D.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变成了水2.下列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冰雪消融B.清晨的露珠C.寒冬冰雕变小D.树枝上的雾凇
3.小月同学认为生活中的现象出现原因不正确的是()
A.蝙蝠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是采用了回声定位法
B.大象们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
C.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D.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该晶体的熔点为℃,该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完,共持续了min,这一过程是(填“吸”或“放”)热过程。

5.生活处处有物理:(1)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

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
缘故。

(2)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

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

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3)烈日下,狗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从而加快唾液,而这种物态变化热量,从而使狗感到凉快。

6.兰心同学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就想,怎么可以求出冰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呢。

经查阅相关资料知;冰的熔化热为336J/g(表示:质量为1g的冰在0℃时全部熔化成水要吸收336 J的热量)。

那么一块1kg的冰,从﹣10℃升温,经过熔化,再升温至20℃,要吸收J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
7.在下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⑥北方寒冷的冬天,雪人“变矮”了。

属于F物态变化的现象是;(填写序号)属于B物态变化的现象是;(填写序号)B物态变化过程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8.如右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
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是℃。

9.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_______;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的作用是;矿泉水放入冰箱中结冰了属(填物态变化中的一种)
10.(5分)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BC阶段物质处于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

(3)回忆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实验,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

这样做,好处是(该空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