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南方地区初中地理教案

南方地区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 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3. 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 运用比较法,分析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南方地区的典型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2. 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尊重;3. 提高学生对南方地区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3.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4. 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 南方地区的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3. 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
难点:1. 南方地区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2. 南方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发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开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为学生学习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课本和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并总结出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阐述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深入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4.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择南方地区的典型城市或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如成都平原、杭州西湖等,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南方地区(教案)

南方地域(教课设计)一、教材剖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南方地域是我国四大地理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同时学生们也居住在该区,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色,更应做一个充足的认识。
认识我们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为此后的学习发展打下优秀的基础。
2、教材的要点、难点以及剖析与办理:要点:运用地图说出该区的地点、范围;在地形图上辨别主要的地形种类。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色。
本节课学生们已有学习北方地域的经验,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合适的指引和归纳。
二、素质目标:1、知识与技术:(1)认识南方地域的地点、范围。
(2)认识南方地域的天气地形特色及其与农业生产、灾祸防治的关系。
(3)认识南方地域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散布,并剖析其临海散布对经济发展的有益之处。
(4)认识南方地域的主要矿产地。
2、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资料和图片,培育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经过小组活动培育学生团联合作的能力。
(3)经过让学生登台论述,培育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论述实质规律的能力主。
(4)经过读图,培育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经过对南方地域的学习,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特色,加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3)关怀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连续发展的看法。
三、教课方法:合作研究法、比较法四、教课建议:建议本节安排 2 课时。
本教课设计为第 1 课时。
四、教课过程:【供应资源】以优美的诗词和画面引出富庶而又漂亮的江南。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多情浪子柳永这首才思并茂的《望浪潮》,把江南充满着巨大财产的美景描述得令人向往不已。
这些漂亮的文字甚至引起了一场战争——统治着北方茫茫荒野的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读这首词后,周身热血沸腾,争夺江南这一人间天堂激倡始来的勃勃野心不行扼制地张扬开来,他立刻命令召集刁悍的女真骑兵队伍杀奔南方,并亲身担当这支浩浩大荡的南征大军的统帅。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地理教案设计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地理教案设计关于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地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
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一、基本概况1.位置和范围2.人口和民族【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
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能源资源
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也较为丰富,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农业资源
南方地区的农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如水稻、茶叶、柑橘等农产品。
03
南方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现状
总体经济实力
南方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 区之一,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 产业体系。
经济增长速度
南方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主要 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 的资源和人才优势。
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环境
气候特点
01
02
03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主要受到季风气 候的影响,四季分明,夏 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温 暖湿润。
湿润气候
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年 降水量较高,主要集中在 夏季。
气候差异
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也存 在差异,如江南地区和华 南地区的气候就有一定的 不同。
人口分布与流动
人口密集区
南方地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等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流动与迁移
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变化,南方地区的人口流 动频繁,许多人从内陆地区迁移到沿海城市。
人口老龄化
南方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政府和社会各 界需要采取措施应对养老问题。
05
南方地区的旅游与文化
生态环境
森林覆盖率高
南方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 高,尤其是东部和中部地 区,植被茂盛。
水资源丰富
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 源,如长江、珠江等大江 大河,以及众多的湖泊和 池塘。
生态多众多珍稀和濒危 物种,如大熊猫、长臂猿 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如钨、锡、锑、稀土等。
初中南方地区教案

初中南方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 使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特色和粮食生产情况。
3. 引导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手工艺。
4.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对家乡地理和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 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特色和粮食生产情况。
3. 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手工艺。
教学难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的影响。
2. 南方地区特色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准备:1. 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南方地区农作物、手工艺品的实物或模型。
3. 南方地区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南方地区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析其对农业的影响。
2. 讲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特色和粮食生产情况。
3. 讲解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手工艺。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农作物和手工艺品实物或模型,了解其特点和制作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方地区特色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南方地区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南方地区的地图,标注出主要农作物和手工艺品的分布情况。
2. 撰写一篇关于南方地区地理与文化探究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掌握了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特色和粮食生产情况,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手工艺。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04
南方地区植被与土壤
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
01
02
03
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以樟树 、茶树、柑橘等为代表。
落叶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温 带季风气候区,以杨树、 柳树、槐树等为代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热 带季风气候区,以龙脑香 科、番荔枝科、肉豆蔻科 等为代表。
自然景观: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
桂林山水
黄山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著称 ,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于一 身,是大自然的杰作。
武夷山
三清山
典型的丹霞地貌,山水相依,景色秀美, 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 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被 誉为“江南第一仙峰”。
主要城市介绍
南方地区拥有众多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这 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便利,是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进程
人口迁移
南方地区人口迁移频繁,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象普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 开家乡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人口数量
南方地区人口众多,占全 国总人口的近一半。
人口密度
南方地区人口密度较高, 尤其是沿海和沿江地区, 人口集聚现象明显。
民族构成
南方地区民族多样,汉族 占绝大多数,同时还有壮 、苗、彝、布依、侗等众 多少数民族。
城市体系及主要城市介绍
城市体系
南方地区城市体系完善,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等多个层 次。
南方地区教案

南方地区教案
教案标题:南方地区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等特点;
2.掌握南方地区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
3.设计适合南方地区学生的教学活动。
教案内容:
一、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特点介绍
1.地理特点: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系等;
2.气候特点: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季节变化等;
3.文化特点:介绍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
二、南方地区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
1.幼儿教育阶段:了解南方地区幼儿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等;
2.小学教育阶段:掌握南方地区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学科要求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中学教育阶段:了解南方地区中学教育的学科分布、考试要求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适合南方地区学生的教学活动设计
1.地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地区的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
2.气候活动:通过气象观测、气候图表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气
候变化规律;
3.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民俗表演等。
教案评估:
1.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特点的理解;
2.观察学生参与地理、气候、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3.评估学生对南方地区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
教案扩展:
1.组织学生展开南方地区的研究项目,深入了解南方地区的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
2.设计南方地区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农田观察、植物种植等。
备注:以上教案仅为示例,具体教案内容和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计。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III.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带):
(1)资源: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目前,该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2)主工部门与中心:钢铁、有色金属冶炼、 机械、煤炭、纺织、电力等工业发展迅速。重 庆、攀枝花、成都是本区的重要工业中心。
(3)著名的工业: 贵阳炼铝工业,六盘水煤炭工业,重庆与攀枝 花钢铁工业,成都纺织工业,
利于洪水下泄
(2)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①上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 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时候。
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吉林
南蔗北甜
甜菜 甘蔗
四川 云南
广西
福 建
广东
台 湾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地 位
习性:亚热带气候、 地形平坦
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⑤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⑥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 洲。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是我国淡水渔 业最发达区;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形 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一、位置与范围
(一)自然
经纬度位置 纬线:4°N~34°N,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经线:97°E~123°E之间 (重要经线:100°E、110°E、120°E,重要纬线:北回 归线、25°N、30°N)
海陆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 临东海和南海。
范围:位于东部季风区南部(热带、亚热带季风候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主 要的地理单元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和云贵高原。
A.长江中下游平原 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水稻土分布。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 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 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 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 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 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 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 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 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 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 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 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 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 1998
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 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 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 形区。
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 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 第二节南方地区一、 基本概况 1 位置和范围 2 人口和民族 【出 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 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 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 海,南濒南海。
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 25%,人口约占全国的 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 以汉族为主。
有 30 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 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 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 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 长,便成为米乡。
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讲述】本区 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
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板书】1 温暖湿润的气候 2 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 农作物以水 稻、油菜等为主【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 果?【录像】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总结。
【板书】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 经济作物甘蔗、天然 橡胶等 2 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 3 经济林木茶、油 茶、油桐、漆、竹、杉、樟等【提问】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 上,可发展什么工业?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板书】 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指图讲解】紫色 盆地指四川盆地。
它位于四川省东部。
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只有西部的成 都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有天府之国之称。
【提问】1 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2 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 富饶?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 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 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 养分,比较肥沃。
所以四川盆地物产富饶,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 重要产区。
【板书】 1 紫色盆地 1 紫色盆地的形成 2 肥沃的紫色土 【展示投影片】 红壤。
【讲述】这是红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板书】 2 红壤丘陵 【提问】 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总结】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 含铁、 铝成分较多, 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
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等。
这种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
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在红壤丘陵区发展了这些经济林木,并用以保持 水土。
【板书】1 红壤的性质和改良 2 红壤的利用【讲述】南方地区除四川 盆地的紫色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外,在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 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
【板书】3 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板书】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 程【录像】长江 1998 年洪灾。
【提问】结合所看录像,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学 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长江每年的输沙量虽然只有黄河的 1/3,但长期以来,由于 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夏季常受洪水威胁。
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就是一次惨重的教训。
为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流失,减少洪 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已势在必行。
【板书】1 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目的【展示投影片】长江中上游 防护林分布略图。
【提问】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学生回答后, 教师指图总结。
【总结】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 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 10 省市 145 个重点县,预计 30 年 内造林 3 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看书】阅读课本第 66 页读 一读。
【回答】到 2000 年第一期工程结束时,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将由 20%提高到 40%左右,每年土壤侵蚀量可以减少 40%以上。
各种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每年可新增加约 50 亿元。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板书】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和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