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进军非洲的过程中

合集下载

谁是徐京华

谁是徐京华

谁是徐京华?去年12月,在参加完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追悼会后,塞拉利昂总统欧内斯特•巴伊•科罗马(Ernest Bai Koroma)在安哥拉短暂停留,为自己战乱频仍的国家商谈一笔投资。

在罗安达市中心一座金色摩天大楼的餐厅里,一些宾客注意到科罗马全神贯注地与右座的中国人交谈着。

一场石油繁荣令几座高楼大厦在安哥拉首都的贫民窟之间拔地而起。

此人56岁,身材矮小,发际线高,留着整齐的山羊胡子。

他身着黑色西装、红色领带,戴着方形镜片的眼镜。

他有至少7个名字,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徐京华(Sam Pa)。

他比那些出访非洲各国、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中国政要更加低调。

非洲的石油和矿产为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原材料。

过去10年,原本默默无闻的徐京华,在全球五大洲达成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同。

他从无到有,协助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企业网络,该网络的企业通过共同的所有者或董事联系在一起,而且注册地址都是香港金钟道88号(88 Queensway)。

关注其发展的人们将其称为“金钟道集团”。

该集团与英国石油(BP)、道达尔(Total)以及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均有业务往来,从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迪拜的炼油,到新加坡的豪华公寓和一支空客(Airbus)机队,都有它的利益;它还活跃于朝鲜和俄罗斯。

它由多家私营离岸公司组成网络,骨干则是两家公司:安中石油(China Sonangol),它主要是一家石油公司(尽管也拥有华尔街纽交所(NYSE)对面摩根大通(JPMorgan)的前总部大楼);以及中国国际基金(China International Fund,简称中基公司),它是主营基础设施和矿业的分支,其旗帜飘扬在罗安达那座金色摩天大楼的大门上方。

据接触过金钟道集团的能源行业内部人士表示,徐京华的跨国业务既是“幽灵”,也是“超级帝国”。

这个帝国的根基在非洲,罗安达那座金碧辉煌的摩天大楼是它的基地。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简要分析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迅速增长。

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467.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1%。

而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制造业为主,涉及能源、交通、通信、农业、林业等多个领域。

基础设施领域是中国对非洲的主要投资领域,占比超过一半。

1. 政治风险:非洲大部分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政策环境复杂,由此带来的政策风险使得投资者难以进行长期规划。

2. 经济风险: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基础薄弱,市场规模小,缺乏吸引中国投资的差异化优势。

3. 人文风险:非洲国家的人口素质普遍较低,文化习俗、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构成挑战。

4. 安全风险:非洲地区安全形势相对复杂,战乱、恐怖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会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不确定性。

5. 法律风险:非洲国家的法律体系相对落后,法治环境不够完善,民族政治斗争、腐败等问题普遍存在,投资者难以在法律保护下获得合法权益。

6. 环境风险:非洲地区普遍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投资项目可持续性备受关注。

三、应对风险的对策1.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中国企业在进行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前,应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情况,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同时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及时获取政策信息。

2. 多元化投资方式。

中国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跨国收购、并购、合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减少对单一项目的依赖,使得投资组合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

3. 提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中国企业应加强对非洲国家安全局势的了解,增加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建立紧急应急预案,对外派人员提供安全保护措施。

中国对非洲投资:重点难点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投资:重点难点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投资:重点难点及对策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与合作日益频繁,成为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对非洲投资面临着一系列重点难点,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

1.政治环境不确定性。

非洲地区的政局动荡、政府转换频繁,使得投资环境不稳定,投资者难以获得长期的稳定回报。

2.法律法规不完善。

非洲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外资企业的保护措施不够有力,缺乏法律途径解决投资纠纷。

3.人才匮乏。

非洲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对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4.基础设施薄弱。

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给企业生产和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文化差异。

中国与非洲在文化、习惯、信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有效融合和相互适应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二、对于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对策1.加强政治沟通。

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政治互信,积极参与当地政治和经济发展,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提供更加稳定的政治环境。

2.优化法律环境。

对当地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规避法律风险,同时争取在当地获得更多的法律支持和保护。

3.加强人才培训。

与非洲国家合作,在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人才培训,提高当地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数量。

4.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可以在非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也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生产和运营提供便利。

5.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文化交流、教育交流等方式,增进中非之间的相互了解,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促进双方的融合与发展。

三、结语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合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重点难点是难免存在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克服。

双方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当地的实际去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对策,为双方的合作与发展提供更加牢固的基础。

相信随着双方的共同努力,中非投资合作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援非的战略意义

中国援非的战略意义

中国援非的战略意义自2012年以来,中国援非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包括财政支持、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成为了非洲发展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这种援助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援非不仅是对非洲友好外交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战略利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政治和经济意义。

一、历史意义中国援非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中国向埃及提供了援助,标志着中国援助非洲的开始。

此后,中国援助团队先后援助了多个非洲国家,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对非援助的规模、领域和方式不断地变化,但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的初衷始终没有改变。

中国援助非洲的历史意义在于,中国与非洲国家已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贡献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刻的说明了中国对友好国家的真诚关怀与支持,也证实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二、政治意义在国际关系中,中国援助非洲也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从多边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国通过向非洲国家提供投资及支持,提高了非洲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地位,加强了南南合作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对国际秩序的关注和承担。

同时,中国援助非洲也是中国的战略外交,旨在构建全球战略格局中“一带一路”建设中与非洲友好国家之间的关系,巩固“一带一路”有效的国家合作网络。

这种援助不仅使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经济上加强了联系和互动,也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和声誉。

三、经济意义中国援助非洲的经济意义在于,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资源和可能性,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在中国对非洲工业化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不仅提供了资金、技术和资源的支持,还有长期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等多方面支持,这种援助可以有效地提高非洲国家的产能和竞争力,在国际经济中取得更好的地位。

此外,中国援助非洲也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意义,即在两个经济格局之间提供统一的标准。

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

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

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作者:米格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第22期作为中国—非洲关系问题专家,她向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怀疑态度的普通民众讲述了一个不同于大多数欧美国际问题专家的视角和结论的“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

在作者看来,中国长期以来在非洲的存在和近年来与非洲关系的急速升温,并不是与欧美帝国主义扩张史类似的“新殖民主义”,而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有益尝试。

作者以大量的实证指出,虽然中国在援非过程中并非无懈可击,但西方媒体的报道和批评“很多都是缺乏根据的”。

《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真实的故事》作者:[美] 黛博拉·布罗蒂加姆译者:沈晓雷、高明秀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7月“如果你能够在晴朗的夜空乘坐人造卫星横穿非洲大陆的话,非洲不发达地区的面积之大将会使你感到震惊。

”美国美洲大学教授黛博拉·布罗蒂加姆的这些文字,足以震动你的内心。

除了南非约翰内斯堡与开普敦两小块亮光外,“从南非北部边界开始到贝宁湾附近的弧线区域,除了拉各斯散乱的灯光外,其他地方都犹如天鹅绒那样黑”。

事实是:非洲绝大多数地区在夜晚都完全处于黑暗之中,而这正是缺乏基础教育、清洁水源、卫生设备和机遇的“最底层的10亿人”的家乡。

在过去的60年里,人们通常会将非洲的贫困落后归咎于殖民主义的剥削与掠夺。

但在几乎与之同步的发达国家援非史中,无论是早期援助基础设施和工业还是后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无论是关注治理与民主、小额信贷抑或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作为一种发展模式,自由化、私有化和结构调整始终没有在非洲获得合法性”。

大多数非洲国家距离减少贫困、粮食盈余、治理质量提高等发展目标仍相去甚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相同的30年间逐步实现经济转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并且更为有力地发展了建立在“互利、共赢、合作”基础上的中国—非洲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如今,在中国每年进口的大约1.5亿吨原油中,有30%来自非洲;中国已经成为整个非洲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是重要的贷款国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国。

驳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

驳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

驳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汪树民(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内容摘要] 中国与非洲的交往与合作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是全面合作时期。

不过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被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及政客指责为“新殖民主义”。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是全新的平等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是多领域的且给非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在与非洲的交往合作中也十分注重对于非洲的援助。

[关键词] 中非合作全面友好新殖民主义西方对于中国的指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

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自近代以来经历了几个阶段: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是挨打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挨饿阶段;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外经济交往日益深化,引起了当今世界其他大国的妒忌和指责,从而进入了挨骂的阶段。

1中国今天被骂的原因很多,人权问题、国内政治体制问题、西藏新疆问题均是被指责和攻击的对象,而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注重加强与非洲的交流与合作又被西方政客和媒体扣以“新殖民主义”的帽子。

对于西方国家政府及其媒体所诬蔑的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一指控,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一、非洲基本情况•非洲有多大?非洲的总面积在3000万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三个多中国大。

非洲多少人?估计,10亿,而且还在迅速膨胀中。

•非洲有多少个国家?53个主权国家,还有若干地区。

东南西北非洲的范围•东、南、中、西、北非洲,的概念和轮廓是?答: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这块儿属于东非。

从埃及到摩洛哥叫北非,尼日利亚那边都叫西非,乍得、中非共和国、喀麦隆、加蓬、赤道几内亚、刚果(布)、刚果(金)这片叫中非。

安哥拉、赞比亚、莫桑比克和他们以南的国家都是南部非洲。

非洲的岛国有哪些?•非洲东面有塞舌尔、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科摩罗,非洲西面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佛得角。

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西非的冈比亚、布基纳法索,海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部非洲的斯威士兰。

纪录片中国人在非洲观后感1000字

纪录片中国人在非洲观后感1000字

纪录片中国人在非洲观后感1000字观看了纪录片《中国人在非洲》后,我深感这部作品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富有洞察力的画面。

它打破了我对中国在非洲的认知,让我对这个国家在全球中的角色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这部纪录片着重展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带来了深思。

纪录片中呈现的首次访非的中国人印象非常深刻。

这些人员大多是为了完成某种项目的任务而前往非洲,比如修建铁路、开发水电项目等。

他们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但同时也在适应非洲的环境和文化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

他们与非洲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中国人与非洲人民真诚的交流和合作。

他们彼此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实现双赢的局面。

不仅在项目上,他们还在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推动了中非合作的发展,也为两个国家之间建立了更加稳固的友谊基础。

《中国人在非洲》中展示的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发展项目,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这种援助不仅帮助非洲国家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

中国援助非洲国家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到医疗、教育等多个方面。

这种援助不仅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也证明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从这部纪录片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有时中国的援助被指责为“新殖民主义”,因为一些项目与非洲自身需求不符,甚至导致一些国家陷入债务危机。

这需要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努力,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和解决办法,以确保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此外,在纪录片中,我也看到了非洲人对中国的感激之情。

中国的援助和发展项目改变了非洲的面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许多非洲人民视中国为朋友,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心怀感激。

这种友谊和合作不仅带来了实际利益,也为两国人民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非洲卖鞋案例分析

非洲卖鞋案例分析

非洲卖鞋案例分析在非洲,鞋子是一种奢侈品。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许多非洲人无法负担新鞋的价格。

然而,一家名为“步行者鞋业”的中国鞋厂却成功地将他们的产品销售到了非洲市场。

这一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步行者鞋业在进入非洲市场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

他们了解到非洲人对鞋子的需求量大,但价格却是一个制约因素。

因此,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成本低廉的材料,并且精简了生产流程,以确保产品的价格能够被非洲消费者接受。

这种市场调研的精准度和针对性为步行者鞋业在非洲市场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步行者鞋业在产品设计上进行了巧妙的调整。

他们将非洲人的脚型和穿鞋习惯纳入了考量,推出了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

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使步行者鞋业的产品在非洲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销量。

此外,步行者鞋业在销售渠道上也做出了创新。

他们与当地的小商贩合作,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加价,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售价。

这种直销模式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还为当地小商贩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双赢。

最后,步行者鞋业在品牌推广上下足了功夫。

他们利用当地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开展促销活动,增强了品牌在非洲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他们还通过社交媒体和当地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加强了品牌形象的塑造,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总的来说,步行者鞋业在进军非洲市场的过程中,凭借对市场的精准洞察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理解,成功打开了销售局面。

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在国际市场立足,就必须深入了解当地市场,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我们在国际市场拓展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进军非洲的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一个神神秘秘的香港商业网络的未来面临变数。

徐京华(Sam Pa)是这位戴眼镜的大亨最为世人所知的姓名。

根据财新网的报道以及一个知情人士透露,他于10月8日在北京一家酒店被带走。

曾为了追逐巨额资源和基础设施交易而与从哈拉雷(津巴布韦首都——译者注)到平壤拉交情的徐京华,已无法通过他常用的电话号码联系上。

徐京华被拘留的前一天,中国官方媒体宣布福建省长、国有石油集团中石化(Sinopec)前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受到调查。

苏树林成为中国反腐败斗争中的最新落马者。

财新称,对徐京华和苏树林的调查是相互关联的;有照片显示,他们两人曾于2008年在北京会晤安哥拉一位高层石油官员。

中石化一直是徐京华领导的商业网络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个网络被称为“金钟道集团”(Queensway Group),因为其总部位于香港金钟道。

昨日该地址的一名雇员表示她对徐京华被拘留一事毫不知情。

英国《金融时报》曾在2014年的一项调查报道中研究了徐京华在非洲进行的交易撮合,今年早些时候还报道了金钟道集团与朝鲜之间的潜在联系。

2004年,中石化入股安哥拉海岸外一个潜在油田区块,其合作伙伴是此前不为人所知的安中石油(China Sonangol)。

安中石油的后台是安格拉国家石油公司和一家金钟控股公司。

正是这笔交易推动徐京华站到中国寻求非洲资源的风口浪尖。

其他交易包括2009年与几内亚军政府达成的数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换资源”协议,还有津巴布韦的一个钻石项目,后者使徐京华去年被美国列为制裁对象。

上述安哥拉石油项目的作业方是英国石油(BP),目前日产18万桶原油。

徐京华以往也曾经看似处境危急,但他总能恢复元气。

为安中石油新加坡分支机构工作的律师Jee Kin Wee昨日表示,该公司最近没有与徐京华合作开展项目。

“我们看到了中国媒体说他已被拘留的报道。

我们已尝试与他联系,了解情况,但没有成功。

”Jee先生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

他接着说,“公司的合同义务和公司履行此等义务的承诺并不依赖于任何个人的遭遇。


该公司强调,徐京华只是担任顾问。

他的任何一个姓名都没有出现在金钟道集团的公司文件中;这些文件中出现的姓名大多是两名中国女子(她们是他的主要生意伙伴)中的一人或两人。

然而,与该集团有业务往来的外国政府公开把徐京华称为金钟道集团的一名高管,照片记录也一再显示,他代表这些公司。

2009年美国国会针对金钟道集团的研究报告以及今年针对该集团的第二份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J R 梅利(J R Mailey)表示,该集团“庞大的企业帝国……仍然依赖于徐京华及其在北京和其他国家首都的人脉”。

梅利补充说:“很难想象我们所知的金钟道集团能够在没有他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但是,即使金钟道集团垮台,不用多久就会有另一个掠夺性的投资者猛扑过来,填补其留下的空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