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版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难点突破专题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难点突破含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材料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
《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在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
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
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了建筑行业之神。
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
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
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
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
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至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
【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各文化间的交流。
(2)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
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
2.材料初唐时,饮茶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等地,北方饮者较少。
8世纪初,饮茶风气开始在北方蔓延,“自邹、齐、沧,渐至京邑。
城市多开启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作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次。
安史之乱,陆羽流落江南,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经》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影响历代的茶人纷纷效仿创作茶书。
1191年,《茶经》传到日本,使茶学在日本广泛传播,目前,《茶经》已经译成日、英、韩、德等多种文字。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关模块四选修四部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能够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解析: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
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2.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21湖南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怀素,湖南零陵人。
其自叙:“(吾)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怀素虽为僧人,但性情狂放,好酒常醉,痴迷于草书,与前辈张旭齐名,世称“张颠素狂”。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
“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京师),谒见当代名公。
”曾从颜真卿,张旭之友邬彤学书,与李白等人交游。
他妙悟自然,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他化禅法为书法,笔为心用,形为意表,且创造性地融篆入草,用笔飞动圆转刚健。
世人敬仰醉素之狂草,赞其书“点画飞动,有龙翔凤舞之势”“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
怀素狂草虽然在章法上形式狂癫,但元代赵孟认为其书“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
——摘编自方淩波《论怀素狂草的艺术美》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怀素书法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怀素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2.(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第一次联考)材料在朕看来,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
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
……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今日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四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跟踪检测(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李斯(约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08年),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采纳,不久改任廷尉。
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还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摘编自尚景熙《李斯评传》(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历史贡献。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斯取得重大贡献的原因。
(8分)详细分析:(1)根据材料“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采纳,不久改任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等概括即可。
(2)主要从阶段特征、李斯与秦王嬴政的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1)贡献:反对逐客,为秦留人才;帮助嬴政统一天下;协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参与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2)原因: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背景;士社会地位上升;嬴政的信任与重用;李斯尚法符合时代需求;李斯本人努力进取。
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元振( 655-713),名震,唐代名将。
701年,郭元振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当时凉州北接突厥,南临吐蕃,二族常来攻袭,百姓深受其苦。
郭元振到任后,南筑和戎城,北置白亭军,开拓州境1 500多里,使吐蕃、突厥不敢再来进犯。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专题18 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 解析:第(1)问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据材料“唐朝开边拓土”及所 处时代,得出其积极的边疆政策;任用少数民族将士体现出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 政策;另外,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综合国力的强大,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和对外贸 易的繁荣等方面分析。第(2)问高仙芝的功在于,据材料“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 小勃律”“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得出维护了唐朝的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 通;他的过在于,据材料“率军征讨,大肆杀掠”“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 阻”,可得出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④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 性特点对事物有一定影响力。即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不能夸大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是看其历史活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分清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④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关系。
(4)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 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主要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 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 代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第(2)问据材料“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颜 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 矣!’”可得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据材料“汉代以后”结合所学可得儒学成为 统治思想;据材料“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自唐代起配享 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可得统治者 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从材料出处看,以 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 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 间,隐含着命题者的 命题意图,对时代背 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2
主干知识提炼
热考命题探究
满分策略指导
@《创新设计》
2018年Ⅰ卷 2018年Ⅱ卷 2018年Ⅲ卷 2017年Ⅰ卷
华盛顿、罗斯 刘绪贻等主编《美 特征类、作
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
@《创新设计》
23
主干知识提炼
热考命题探究
满分策略指导
@《创新设计》
4.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①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
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了改革开
(1)主要活动
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
9
主干知识提炼
热考命题探究
满分策略指导
@《创新设计》
2.柏拉图 ①哲学:唯心主义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 是理念的反映。 ②政治: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
(1)思想③强调法治。 ④注重教育:创立柏拉图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 人才的培养。
(2)评价: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接受,影响深远。
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
③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2)评价: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
计师,是 20 世纪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
24
主干知识提炼
热考命题探究
满分策略指导
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问题探究1] 如何认识修建长城的作用?
提示:(1)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享誉世界的伟大工程,它体现了中国劳 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方边防,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 文化的正常发展。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提示
[问题探究4] 拿破仑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时势:法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2)国外:英国及欧洲大陆封建王朝联合干涉法国革命。 (3)国内:督政府软弱无能,无力维护革命成果。大资产阶级倾向于建 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4)主观:拿破仑的军事才能。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情分析 高效备考 1.全国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5年考题统计
2.本部分的命题特点 (1)无教材知识依托。与“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相同,本选修最大的一 个特点就是所考历史人物都非教材和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即选取教材外的重 要历史人物作为考查的内容。解答时应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同时务必与历史 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材料与必修内容相结合是解答本选修内容的依 据和平台。 (2)材料出处很重要。从材料出处来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 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1)直接原因: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寡不敌众失败 失 (2)主要原因:①法国奴役其他欧洲国家的人民,引起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
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
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
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
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
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
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韩愈出身于“奉儒守官”、仁政爱民的官僚家庭,自幼研读孔孟六经,又兼通诸子百家。
安史之乱后,佛道更加盛行,儒家思想受到进一步冲击。
儒学名士奋起,提倡复古,崇儒宗经。
韩愈早就“承先人之遗业”,“志于古道”。
时究宗自法门寺迎佛骨于宫,韩愈拼死上表加以谏止,斥之为“伤风败俗,传笑四方”,最后落得远贬潮州。
后镇州叛乱,他受命出使镇州宣抚,众皆危之,他毅然只身前往叛军巢穴,舌战群敌;使其归顺朝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愈一生所撰碑志铭文近八十篇,有关与骄藩斗争的约达二十篇。
主要赞述平藩征战之胜利与功臣之业绩,赞颂了全国统一安定。
——摘编自曾俊伟、曾晓峰《韩愈爱国主义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概括韩愈复兴儒学的原因及其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韩愈予以简单评价。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康熙帝统治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健全科举取士,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重视蒙、藏地区事务,同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
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
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
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
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
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
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韩愈出身于“奉儒守官”、仁政爱民的官僚家庭,自幼研读孔孟六经,又兼通诸子百家。
安史之乱后,佛道更加盛行,儒家思想受到进一步冲击。
儒学名士奋起,提倡复古,崇儒宗经。
韩愈早就“承先人之遗业”,“志于古道”。
时究宗自法门寺迎佛骨于宫,韩愈拼死上表加以谏止,斥之为“伤风败俗,传笑四方”,最后落得远贬潮州。
后镇州叛乱,他受命出使镇州宣抚,众皆危之,他毅然只身前往叛军巢穴,舌战群敌;使其归顺朝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愈一生所撰碑志铭文近八十篇,有关与骄藩斗争的约达二十篇。
主要赞述平藩征战之胜利与功臣之业绩,赞颂了全国统一安定。
——摘编自曾俊伟、曾晓峰《韩愈爱国主义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概括韩愈复兴儒学的原因及其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韩愈予以简单评价。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康熙帝统治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健全科举取士,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重视蒙、藏地区事务,同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
1681年,平定三藩,统一南方;1683年,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5年、1689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1698年,平定噶尔丹叛乱。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
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
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康熙帝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对中国的影响。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恕(1862-1910),近代维新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指出科举考试制度下以小楷试帖取士,造成“京外风气”,特重楷课,慕妍耻丑,举国若狂,要求清廷仿日本学制,兴学育才。
1907年,他出任山东编译局坐办,积极翻译出版各种教学用书及其他西学书籍,并提出“教育有直接,有间接”的理念。
在他看来,学校属于直接教育,公园、阅报、音乐所、图书馆等是间接教育,“无间接之教育以为直接之辅,则虽有直接之教育,而其拒力大抵不足以胜四围反对之压力”。
此外,他还主张创建“粹化学堂”,培养能够贯通古今中西文化的人才,以“欲欧侮之排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恕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恕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
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
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
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山全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
1902年学习于剑桥大学。
1908年在剑桥大学任教,并任《经济学杂志》主编。
他不仅从事教学、研究,还担任英国政府的要职。
1936年,凯恩斯在资本主义危机时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提出了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和政策,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
自30年代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信奉和实行凯恩斯主义,它在缓和资本主义矛盾,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定的积极作用。
但它也导致了通货膨胀和其他社会经济矛盾。
在40年代的“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凯恩斯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之前身)等机构(它们构成了所谓的“华盛顿体系”)的组建工作,是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摘编(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1)根据材料概括凯恩斯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凯恩斯主义”的含义,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苏联仍然生活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从长远来说,与资本主义持久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战争。
由此产生的战争有两类: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和他们对社会主义世界进行干涉而发动的战争。
妄图逃避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精明的资本家们,倾向于后一类战争。
苏联及其在国外的朋友,都必须致力于加深和利用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如果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发展到“帝国主义”战争的地步,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把这场战争转变为革命起义。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狂热的支持他的国家,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
我们必须努力教育我们的群众去了解俄国形势的真相。
……不能仅由报纸来做这件事,这主要应由政府来干。
……我们同他们的利害关系是微乎其微的。
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许多外国人民,至少是欧洲各国人民,他们正在寻求指导。
如果我们不给予指导,俄国人肯定会给的。
……归根到底,我们在处理苏联共产主义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落在我们头上的最大危险在于我们让自己变得同我们所要对付的人一样。
——摘自1946年2月《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1)根据材料,概括乔治•凯南关于美苏关系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乔治•凯南的观点。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 年,钱学森赴美国求学,离开祖国之前,他说:“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1949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辞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准备。
但美国当局以钱学森离去“不利于美国的最高利益”,将其软禁五年之久。
1955年,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
自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
钱学森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穆森《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能够回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洛伦佐·瓦拉(1407-1457)是15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西方文献校勘与辨伪方法的开拓者之一。
瓦拉出生于罗马,曾作为书记官服务于那不勒斯国王。
1431年在《论快乐》一书中,他公然和罗马教廷唱反调,阐发了"惟有自然才能至善"的人性论,热情赞扬享乐主义。
1442年在《论修道士的誓言》里,瓦拉进一步否认政教合一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抨击天主教修道院的"发愿"制度,斥责修道士们出家入院之前宣誓的"安贫、守贞和服从"三大誓言违反"自然"生活。
他指出,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在圣神向善的宏观指导下发挥自由意志,达到"至善"。
瓦拉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440年写成,1517年开始震惊世界、名垂千古的小册子《君士坦丁伪赠礼考证》。
它证明了《君士坦丁赠礼》是中世纪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从而否定了教皇在西欧的世俗统治权。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伦佐·瓦拉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伦佐·瓦拉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
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