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基本概况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发布时间:2008-04-18 14:38 来源:林业局关键字:发布人:林业局-系统管理员字体:大中小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此外,湿地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水域。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湿地概况:1、沼泽湿地。
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
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
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
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
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
3、河流湿地。
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 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
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 60万平方公里。
4、浅海、滩涂湿地。
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
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0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点| 湿地资源问题与开发保护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地位和功能(加试要求)(1)调蓄洪水,洪水期水进入湿地,可以降低河道和湖泊的水位;枯水期水从湿地中流出,补充到河流与湖泊中。
(2)自然界中的水源地。
(3)物种的资源库,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
(4)地球之“肾〞,生态环境的净化器。
3.洞庭湖湿地萎缩的原因及危害(加试要求)(1)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长江和“四水〞在洞庭湖相互顶托,水流速减缓;“四水〞进入洞庭湖后,湖面开阔,水流减慢;洞庭湖和长江之间水流交换不通畅等,这些都是洞庭湖淤积的重要原因。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生长规模扩大,生产方式不合理,如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湖区泥沙淤积;湖床抬升;为了扩大耕地,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萎缩。
(2)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后果与治理①后果:洪涝灾害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恶化。
②治理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制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生产构造;加强中心城镇根底设施建立,扩大城镇人口容量;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业等。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
以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完成1~2题。
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C.开展航运和水产养殖D.聚集灌溉余水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1.D[乌梁素海湿地位于河套平原东侧,来自于黄河的灌溉用水,流经河套平原后的剩余水最后聚集于乌梁素海,河套灌区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开展农业,需要有充足的灌溉用水,但应有灌有排方能防止出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中国湿地概况

7西北地区湿地
月牙泉
喀纳斯湖
8青藏地区湿地
羊卓雍湖
纳木错
首批被列入的7块国际总要湿地
1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2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
3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4香港米埔湿地
5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6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7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
鹤舞向海
太湖湿地
太湖腐叶烂枝无悲情
枯黄无意总由他
拖拉机+铁丝网数百亩湿地被圈占耕犁
昨天8时许,记者驱车来到现场。在黄河水面南侧约50米处,是一 条宽约5米的柏油路,路南一道半米多深的壕沟外,两米高的水泥 桩上架着生锈的铁丝网。网内的大片湿地已被拖拉机犁过。一辆红 色拖拉机正在犁地,所到之处扬起一团团沙尘。一些未被掩埋的杨 树和野生橙柳枝杈,还倔强地露在犁过。 不少村民正在地里用铁耙扒开土块,捡拾茅草根。在东北角铁 丝网入口处,停放有10多辆面包车、机动三轮车和摩车,有的摩托 车后架上还捆绑着茅草根。三个在附近打工的周口籍男士告诉记者: “茅草根是一味中草药,有药厂收购,这些村民在这里捡茅草根, 捡一天能卖不少钱。” 昨天上午,惠济区新城办事处李西河村村 民李先生说:“听说这里的黄河湿地是惠金河务局水政科不久前承 包给一家公司了,公司的名字不知道,只知道公司总经理姓林,是 承包方毁坏了黄河湿地的野生植被,被毁的黄河湿地少说也有700 亩。我们村民3年前在湿地上栽种了3000多棵杨树,当时是与惠金 河务局、惠济区农业示范园区口头协商过的,收益四六分成,但这 次湿地遭破坏连同毁掉了我们1000多棵杨树,野生橙柳被毁的更是 多得没法数。”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为教育和 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 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另 外,一些以湿地为基础的垂钓、观鸟等娱 乐活动还可产生直接效益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发布时间:2008-04-18 14:38 来源:林业局关键字:发布人:林业局-系统管理员字体:大中小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此外,湿地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水域。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湿地概况:1、沼泽湿地。
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
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
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
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
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
3、河流湿地。
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
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60万平方公里。
4、浅海、滩涂湿地。
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
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
湿地的名词解释

湿地的名词解释湿地是指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有着独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它们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地和河口等。
湿地的形成与水文、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紧密相关,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广泛,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诸多生态服务和资源。
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
它们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等。
湿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和栖息地,支持了许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此外,湿地还是迁徙鸟类的重要中转站和繁殖地,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
湿地在环境保护和气候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湿地能够净化水质,过滤掉污染物和营养物质,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它们是自然的水净化系统,能够减少水中的有害物质,并降低水中富营养化的风险。
其次,湿地能够防止洪水并维持水文平衡。
湿地的植被和土壤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能够减缓降雨的冲击和洪水的威力。
同时,湿地还能够保持地下水供应和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最后,湿地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
湿地中的植被和土壤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质,起到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
湿地还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和资源。
首先,湿地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湖泊、河流和河口湿地是许多渔业活动的主要场所,提供了丰富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资源。
其次,湿地是重要的农业灌溉和水利资源。
湿地的水源可以用于农田的灌溉和城市的供水,为农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
此外,湿地还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和休闲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尽管湿地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它们正面临着许多威胁和压力。
湿地的破坏和退化主要来自于城市化、农业扩张、水资源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湿地的填充、排水和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了湿地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不仅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也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xx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xx位于东经114°47′36″-115°″6′24″,北纬27°2′18″-27°17′36″,处于省中部、赣江中游,居赣岸,xx东邻青原区,南、西连xx县,北界与xx水接埌。
全区总面积424.9平方公里,2.地质地貌xx境地势西高东低,区境中南部以平原为主,约占16%;东、西部和北部以丘陵和低岗为主,约占84%;全区有耕地16.3万亩,其中水田14.9 万亩,水面 4.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 万亩。
区自然库塘众多。
平均高程为70.6米。
最高点是赣江边的螺子山,高程为142.1米;至赣江沿岸一带地势最低xx境水溪较密,江河溪流相连,湿地生态环境良好。
3.土壤xx境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水稻土、、丘陵红壤、紫色土三大土类,分别占土壤面积的23.4%、60.9%、15.6%其中,全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6 %,在全省属中等水平。
4.气候全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
四季更替分明,春夏多雨,伏秋常旱,春秋短而夏冬长。
年平均气温介于18.3℃之间。
夏季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5℃,冬季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2℃。
极端最高温40.2℃,极端最低温-8.0℃。
年降雪期约5天,积雪厚度约5-15cm。
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85天。
历年平均日照1814.5小时。
年均相对湿度为78%,以2-6月相对湿度最大,7-8月相对湿度最小。
全区年均降水量1560毫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0-2月降水量少,历年平均5个月仅359.1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0%;3-6月降水量相对集中,4个月降水777.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9月降水量为301.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1%。
5.水文xx地处赣江中游,属于赣江流域。
境河溪多,库塘密布,由6条主要河流、与池塘等水体生态系统组成:有赣江、禾河、泸水、桐江、螺湖水、后河等6条江河流,其中禾河、泸水、桐江、螺湖水、后河5条江河齐汇入赣江。
高中地理湿地的形成原因

.
处于中温带,纬 度高,Biblioteka 季寒冷 漫长。蒸发微弱 支出少
.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支出少
.
土质黏重,有季节性的冻土和多年 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
支出少
.
的过渡地带。
水量:收入>支出 收入: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潮汐、河
流、湖泊 支出:流出、蒸发、下渗
.
.
.
三江平原,位 于中国的东北角, 西起小兴安岭,东 达乌苏里江,北迄 黑龙江,南抵兴凯 湖。由于地壳下沉, 由黑龙江、松花江、 乌苏里江冲击物堆 积而成。
.
温带季风气候, 夏秋多雨,河网 密集。
.
湖泊
红树林
稻田
沼泽
水库
以上哪些属于湿地呢?
.
1、湿地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河流、
天然湿地 湖泊、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
人工湿地:水库、池塘、稻田等
.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
迁西滦河湿地旅游资源概况

迁西滦河湿地旅游资源概况一、基本概况滦河是华北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河北丰宁县西北的巴颜图尔古山麓。
滦河汇集燕山、七老图山、阴山东端流水,形成支流众多,是水量比较丰富的水系。
滦河汇合各支流后,奔腾下泻,至滦县后进入平原,河道常有变化,最后作为昌黎、乐亭两县的界河注入渤海,全长877公里,流域面积44750平方公里。
迁西境内滦河上段典型风貌迁西境内滦河中段典型风貌迁西滦河湿地是指迁西境内滦河下段部分,是因1984年潘家口、大黑汀两座水库及相关水利工程竣工蓄水后,在其下游滦河故道所形成的浅滩湿地。
上起大黑汀水库大坝,下至罗家屯镇与迁安交界的龟口,两侧外延至河谷两翼山脊线,长约30公里,河道最宽处约2公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横跨旧城、兴城、东荒峪、尹庄、罗家屯等5个乡镇,10个行政村。
滦河湿地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旖旎,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古朴天成,水体景观优美,物种丰富多样,具有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优势。
滦河下段湿地典型风貌二、资源特色及保护现状1、水量丰沛水质良好滦河湿地区域内水量丰沛,据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每秒152立方米,最大洪峰每秒3.4万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10多立方米。
滦河湿地区域内水质良好,年均值评价水环境质量标准为Ⅱ类水。
水量丰沛水质良好湿地枯水期冬季湿地2、水生资源种类丰富迁西滦河湿地区域水生资源丰富,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数量多,且有多个是滦河湿地所特有,如滦河金翅鲤,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驰名。
据初步统计,滦河湿地有芦苇、水葱、水柳等植物约150种,栖息着大天鹅、黑鹳、白鹭、秋沙鸭等80多种鸟类,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等50余种鱼类。
形成水域、水边和水陆交错的生物栖息地的多样生态环境。
湿地植物天鹅湿地鸟群滦河金翅鲤湿地垂钓3、自然生态景观优美迁西滦河湿地区域生态景观优美,草绿水蓝,景色怡人,汇集了浅滩、丰草、疏林、水鸟、奇石、缓坡等湿地景观,岸边杨柳依依,洲上芳草萋萋,水色波光,相映成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的保护
1、概念: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
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2、类型: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3、作用: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⑴湿地的生态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
中国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亚洲有57种处于濒危状态的鸟,在中国湿地已发现有31种;全世界有鹤类15种,中国湿地鹤类占9种。
中国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利用野生稻杂交培养的水稻新品种,使其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在提高粮食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
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保证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
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许多湖泊曾经发挥着储水功能,防
止了无数次洪涝灾害;许多水库,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沿海许多湿地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防止了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中科院研究资料表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蓄水达38.4亿立方米,由于挠力河上游大面积河漫滩湿地的调节作用,能将下游的洪峰值消减50%。
此外,湿地的蒸发在附近区域制造降雨,使区域气候条件稳定,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
降解污染物。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它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⑵ 湿地的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中国鱼产量和水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湿地提供的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农业、渔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
提供水资源。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我国众多的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提供矿物资源。
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
中国的青藏、蒙新地区的碱水湖和盐湖,分布相对集中,盐的种类齐全,储量极大。
盐湖中,不仅赋存大量的食盐、芒硝、天然碱、石膏等普通盐类,而且还富集着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
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重大。
能源和水运。
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水电在中国电力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能蕴藏占世界第一位,达6.8亿千瓦,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沿海多河口港湾,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
从湿地中直接采挖泥炭用于燃烧,湿地中的林草作为薪材,是湿地周边农村中重要的能源来源。
湿地有着重要的水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此。
中国约有10万公里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⑶ 湿地的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
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辟为旅游和疗养圣地。
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区,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教育与科研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4、世界最大的湿地
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湿地,地位于巴西中部马托格罗索州的南部地区,面积达2500万公顷。
沼泽地内有湿地、稀树草原、亚马孙和大西洋森林4种在南美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那里分布着大量河流、湖泊和被水淹没或部分淹没的平原。
除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之外,沼泽地内栖息着650种鸟类,230种鱼类,95种哺乳动物和167种爬行动物,35种两栖类动物,其中不乏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动物。
潘塔纳尔沼泽地分雨季和旱季,夏季温度在32度左右,冬季温度在21度左右。
每到雨季,那里就象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此时,人们可以边乘船在植物稀少的水面上自由行走,边欣赏在树枝上嬉戏的各种飞鸟和无数只聚集在高地上的珍奇动物。
每到旱季,整个湿地水量急剧下落,形成了一个个面积不同,形状各异湖泊和一条条河流,这样所有水中的动物也都比较集中,尤其是食人鱼和鳄鱼,同时各种飞鸟也都赶到退水的地区,赶食地上留下的各种贝类和微生物。
此刻,无论是地上,还是树上或者蓝天上到处是成群的五颜六色的飞鸟。
它们当中,既有小小的蜂鸟,又有号称鸟中之王的长达140公分的大喙巨鹳,同时还有100多种色彩斑斓的蝴蝶加以点缀,使这块湿地变成了一副美丽的花卷。
据说在这块沼泽地上还生息着尽1000万只鳄鱼,每到雨季,它们四处游动,到了旱季,水越来越少,
鳄鱼也越来越集中,无论在水中还是在陆地上随处可以看到鳄鱼的身影。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故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
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5、作业布置:
湿地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