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14-2015年河北省燕赵联盟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和参考答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4-201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和解析

2014-201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和解析

2014-201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1-8小题为单选,第9-12小题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下列有关物理学中常用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其方法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D.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2.(4分)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图中的()A.B.C.D.3.(4分)一条宽d=200m的河,水流速度为v1=3m/s,一游泳运动员要想以最短距离渡河,已知该运动员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5m/s,则他渡河所用的时间为()A.40s B.44s C.50s D.s4.(4分)如图所示,在匀速向右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相对桌面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小球向右滚动,则列车在加速前进B.若小球向左滚动,则列车在减速前进C.若列车急刹车,则小球向右滚动D.若列车急刹车,则小球仍静止5.(4分)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它在第1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在走完第1m时与走完第2m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x1:x2=1:3,v1:v2=1:2 B.x1:x2=1:3,v1:v2=1:C.x1:x2=1:4,v1:v2=1:2 D.x1:x2=1:4,v1:v2=1:6.(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C=α,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垂直于斜面BC的力F推物块使其沿墙面匀速下滑,则此时摩擦力的大小为()A.mg+FsinαB.mg﹣FsinαC.μmg D.μFsinα7.(4分)如图所示,长度为0.5m的轻质细杆OA,A端固定一质量为3kg的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2m/s,取g=10m/s2,则此时轻杆OA受到小球的作用力为()A.6N的拉力B.6N的压力C.54N的拉力D.54N的压力8.(4分)几位同学为了探究电梯起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他们将体重计放在电梯中.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然后乘坐电梯从1层直接到10层,之后又从10层直接回到1层.并用照相机依次进行了相关记录,如图所示.他们根据记录,进行了以下推断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根据图2可知电梯在向上加速运动B.根据图3可知人处于超重状态C.根据图4可知电梯在向下减速运动D.根据图5可知人处于失重状态9.(4分)如图所示,在地球赤道和北纬60°处分别放有物体1和物体2,随地球一起自转,两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之比分别为()A.ω1:ω2=1:1 B.ω1:ω2=2:1 C.a1:a2=2:1 D.a1:a2=1:2 10.(4分)今年初冬全国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对交通造成很大影响.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42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如图a、b分别表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B.因小汽车已减速,不会与大卡车发生追尾C.小汽车在刹车后3s时与大卡车发生追尾D.当小汽车速度减为18m/s时与大卡车发生追尾11.(4分)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放在木板上的A物体通过细绳跨过定滑轮与B物体相连,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物体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两倍.现将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增大到50°,A、B物体仍保持静止,若不计滑轮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对A的拉力变大B.A对木板的压力变小C.A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D.A受到的合力不变12.(4分)如图所示,小车上物体的质量m=5kg,被一根在水平方向拉伸了的轻质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4N.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一作用力F,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1m/s2,然后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保持不变B.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C.小车以1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1N的摩擦力作用D.当小车向右的加速度为0.8m/s2时,物体受到4N的摩擦力作用二、实验题:共15分.13.(6分)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制”的实验中:(1)其中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并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下细绳的方向.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A中是;B中是.(2)在此实验中,假如F1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如图所示),那么为了使橡皮条仍然伸长到O点,对F2来说,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F2的大小是唯一的,但可以有多个方向B、F2的分析是唯一的,但大小可有多个值C、F2的分析和大小均是唯一确定的.14.(9分)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

2014-2015学年河北省燕赵联盟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河北省燕赵联盟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第1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2014-2015学年河北省燕赵联盟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美丽《诗经》鲍鹏山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

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

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期末试卷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期末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物理》期末试题卷命题学校: 命题教师:考生须知:1.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本试卷由试卷和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共 6 页,答题卷共 2 页。

要求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卷上认真填写考场、考号、姓名、年级、班级等信息。

4.答题时请用蓝黑墨水钢笔或碳素笔作答;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案卷相应的位置)1.人们对力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很多物理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将下列三个代表人物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①③②2.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以10m/s 的速度运动,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则在刹车后4s ,汽车的速度、位移分别是( )A.2m/s 56m B .18m/s 56m C .2m/s 24m D .18m/s 24m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突然运动或突然停止时才有惯性 B.物体的质量越大或速度越大,其惯性也就越大C.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内的物体,其惯性因物体失重而消失 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和运动无关4.用40 N 的水平力F 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 的物体,力F 作用3 s 后撤去,则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 A .v =6 m/s ,a =0 B .v =10 m/s ,a =2 m/s 2C .v =6 m/s ,a =2 m/s 2D .v =10 m/s ,a =0 5.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冲刺到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还要向前跑一段距离B .自行车紧急刹车。

2014-2015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关于质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是指很小的物体B.太阳虽然很大,在某些情况下仍可视为质点C.研究飞机从航母甲板上起飞时,可将航母视为质点D.在研究天宫一号和神州入号如何对接时,可将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视为质点2.(4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台式弹簧秤,水平托盘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压力三个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压力3.(4分)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B.牛顿研究牛顿第二定律时利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D.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4.(4分)2013年8月,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开始挂弹试飞.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运动,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A.飞机的速度不断减小B.飞机的速度不断增大C.相同时间内飞机的速度变化量越来越大D.飞机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5.(4分)光滑水平的桌面固定在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内,桌上有相对火车静止的小球,一小朋友面朝火车前进方向坐在桌子旁边,如图所示,当火车突然加速时,小朋友看到小球相对火车的运动是()A.向前滚动B.向右滚动C.向左滚动D.向后滚动6.(4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A、B,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A.B.C.D.7.(4分)某同学利用甲、乙两图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图中GE是橡皮条,甲图按两个互成角度的方向达拉橡皮条,乙图是用一个拉力作用于橡皮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两串钩码拉力与乙图中一串钩码拉力的作用效果不同B.甲、乙图中必须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O点C.甲图实验中不必记录两个分力的方向D.甲图操作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按乙图进行实验8.(4分)如图所示,轻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块A.现用水平力F1拉住绳子上一点P,使物块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在这一过程中,F1和绳OP上的拉力F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F1保持不变,F2逐渐变大B.F1逐渐变小,F2逐渐变小C.F1逐渐变大,F2逐渐变大D.F1逐渐变小,F2逐渐变大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但不全者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9.(4分)某同学背着书包乘竖直升降的电梯,当感觉到背的书包变“轻”时,电梯可能的运动情况是()A.减速下降B.加速上升C.加速下降D.减速上升10.(4分)如图所示为小孩用水平力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箱子的三种情况:甲图中小孩用20N的力没能推动箱子;乙图中小孩用35N的力恰好推动箱子;丙图中小孩用40N的力推动箱子向前移动.已知箱子重100N,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A.甲图中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为0NB.乙图中地面对箱子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C.丙图中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为40ND.丙图中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为30N11.(4分)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了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他们分别描述了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加速直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丁车的平均速度12.(4分)如表是唐山站至北京南站的D6792次列车运行时刻表,设火车在每站都能准点到达、准点开出.运行时间为全程所用总时间,由此可知()A.列车从唐山站到北京南站的位移为234kmB.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96km/hC.列车由军粮城北站到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约为179km/hD.列车由唐山站到北京南站共运行87min三、填空及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13题3分,14题6分,15题6分,16题8分,共23分)13.(3分)小强说:“我记得在初中学过,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会互相平衡,看不到作用的效果了.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它们也应该互相平衡呀!”请你正确回答小强的疑问..14.(6分)A、B、C三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它们对应的v﹣t图象a、b、c如图所示,请你利用图象详细叙述三辆车的运动:A车做运动;B车做运动;C车做运动.15.(6分)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1)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2)根据纸带上所给出的数据,计算C点的瞬时速度v C=m/s,可求得纸带运动的加速度a=m/s2.16.(8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所受拉力用F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上的点迹(打点计时器打出)算出(1)如图b为甲同学用图a实验装置作出的a﹣F图线,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若使图线通过原点,应对实验装置采取的改进方法是.(2)乙、丙同学用甲改进后的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c所示,两条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3)在处理数据时,总是把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合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合力比托盘和砝码的重力要一些(选填“大”或“小”).因此,为使实验结论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应使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一些(选填“大”或“小”).四、计算题(本题共29分,其中17题9分,18题9分,19题11分,解题过程中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17.(9分)以10m/s的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请计算经0.6s、1.6s后该物体的位置(g=10m/s2)18.(9分)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1,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g=10m/s2)19.(11分)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车长为L,现给小车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与此同时,从小车正前方的A点自由释放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A点距地面高为H、与小车右端水平距离为s,如图所示,若不计小车高度,忽略小球与小车碰撞对小车速度的影响,小车质量远远大于小球质量,重力加速度为g.求:(1)恒力F满足什么条件可保证小球落到小车上?(2)在A点有多个可释放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若前一个小球落到地面时,后一个小球刚好开始下落,当恒力F作用在小车上时第一个小球开始下落,通过调整恒力F和s的大小,能使相邻的两个小球恰好落到小车的车头和车尾,请计算改变后的恒力F和s的大小.2014-201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关于质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是指很小的物体B.太阳虽然很大,在某些情况下仍可视为质点C.研究飞机从航母甲板上起飞时,可将航母视为质点D.在研究天宫一号和神州入号如何对接时,可将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视为质点【解答】解:A、质量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的质量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故A错误。

2014-2015高一物理上学期段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2014-2015高一物理上学期段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满分100分,共有18个小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否则无效。

每小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零分)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C.早上6 h起床D.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硬座普快列车于13小时35分钟从天津西站发车3、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B.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C.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相同D.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系,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5、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率是速度的大小B.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C.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D.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7、一辆汽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全程的三分之二的路程,接着以v2=20 km/h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28 km/h,则v1应为()A.24 km/hB.34 km/hC.35 km/hD.28 km/h8、甲的重力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乙同时着地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9、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4 m/s与2 m/s2B.0与4 m/s2C.4 m/s与4 m/s2D.4 m/s与010、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2—1所示,则图2—1A.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B.4 s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1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也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12、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末的速度达到4m/s,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和第2s内的位移分别是()A.1m和8 mB. 2m和6 mC. 2m和10 mD. 2m和9 m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13、(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________仪器,使用________电源,工作电压________伏,当电源频率为50赫兹,它每隔_______打一次点。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2014-2015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110分,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2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1.以下是书本上的一些图片,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有些火星的轨迹不是直线,说明炽热微粒不是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的B.图乙中,两个影子在x,y轴上的运动就是物体的两个分运动C.图丙中,增大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的力,A球可能比B球晚落地D.图丁中,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F在半径方向的分力大于它所需要的向心力2.图象法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下面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分析结果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质点做曲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大B.由图(1)可知,质点在前10s内的平均的速度大小为4m/sC.由图(2)可知,质点在第4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D.由图(2)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15m/s23. 如图所示,小球系在细绳的一端,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用力将斜面在水平桌面上缓慢向左移动,使小球缓慢上升(最高点足够高),那么在斜面运动的过程中,细绳的拉力将()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一直增大D.一直减小4.如图所示,在冰球以速度v 1在水平冰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员沿冰面在垂直v 1的方向上快速打击冰球,冰球立即获得沿打击方向的分速度v 2.不计冰面摩擦和空气阻力.下列图中的虚线能正确反映冰球被击打后运动路径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在一内壁光滑的半圆球壳内有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用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着,已知球壳固定且内半径为R ,两小球质量均为m 。

两小球与弹簧静止时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小球与球壳球心连线与水平方向成θ角,弹簧形变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则弹簧的原长为 ( )A .tan mg k θ B.2tan mg k θ C .tan mg k θ+2Rcos θ D.2tan mgk θ+2Rcos θ6.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所示,图线a 、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 -t 图象(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B .在t =3 s 时发生追尾事故C .在t =5 s 时发生追尾事故D. 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米,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10米7.如图为用索道运输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重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

河北省保定市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保定市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保定市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全部选对的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AB B AC A B CD AC D A B10 11 12 13 14B C C B AB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本大题两个小题,共15分;其中15题6分,16题9分)15. 0.40 0.48 0.37(0.36也给分)16.(1)B (2)D (3)m《M三、计算题17(10分)解:(1)对O点受力分析可得:Fb=mg/sin53°(2分)Fb=150N (1分)Fa=mg/tan53°(2分)Fa=90N (1分)由Fb=Fa / cos53°可得Fb>Fa随着重物质量的增加ob绳先断。

(4分)18 (15分)解:(1)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0s末的速度为:V1=a1t1=10m/s (3分)(2)汽车在t1时间内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1=½at12=100m (2分)汽车在t2和t反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匀速运动的位移X2=V1(t2+t反)=105m (2分)汽车刹车时位移X3=V12/2a2=25m (2分)这个过程的总位移X总=X1+X2+X3=230m (2分)(3) 反应时间内汽车以V1匀速运动X1’=V1t反’=15m (1分)X1’+X3=40m>39m (2分)该汽车不能躲避该突发事件(1分)19 (18分)解:(1)设人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1,对人受力分析可得:mgsinθ - f=ma1 (3分)f=μFN (1分)FN=mgcosθ(1分)a1=3.6m/s2 (2分)(2)人由A滑到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AC=VC2/2a1 (3分)即:VC=6m/s (2分)人在水平地面上加速度a2,由受力分析可得:a2=μg=3m/s2 (2分)根据X=VC2/2a2 (2分)可得:X=6m (2分)。

2015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与解析

2015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与解析

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物理”二字最早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同学们要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外,还要了解物理学家是如何发现物理规律的,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B.用质点来代替实际运动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C.笛卡尔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证实了,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2.(4分)运动学是我们高一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运动学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A.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都是矢量B.紧急刹车时,物体相对车厢向前滑行了x=1.5m,测出x的参考系是地面C.N/kg、m/s2都可以用作加速度的单位D.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3.(4分)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有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那么“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4.(4分)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 4.0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约为()A.0.1 m/s B.100 m/s C.4.0 m/s D.0.4 m/s5.(4分)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第2个2s和第5s 内三段位移比为()A.2:6:5 B.2:8:7 C.2:2:14 D.4:12:96.(4分)高层住宅与写字楼已成为城市中的亮丽风景,电梯是高层住宅与写字楼必配的设施.某同学将一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如图所示.在电梯运行时,该同学发现轻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了,这一现象表明()A.电梯一定是在下降B.该同学可能处于超重状态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D.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于其重力7.(4分)如图所示,将两根劲度系数均为k、原长均为L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2L的两点,另一端共同连接一质量为m的物体,平衡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若将物体的质量变为M,平衡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sin37°=0.6),则等于()A.B.C.D.8.(4分)一条船的船头垂直于河岸,当船行驶到河中心时,原本各处流速相同的河水突然流速增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渡河路程变短B.渡河时间不变C.到达对岸时的速度增大D.渡河通过的路程比位移要大9.(4分)如图,一个楔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其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方向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10.(4分)如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A,通过绳子与物体B相连,不计一切摩擦,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 B=3m A,则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等于()A.3g B.C.g D.11.(4分)如图,斜劈ABC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斜劈上放一重为G的物块,物块和斜劈均处于静止状态.用一竖直向下且逐渐增大的力F作用于物块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劈对物块的支持力增大B.物块所受的合力变大C.当力F足够大时斜劈将沿水平地面向右滑动D.斜劈ABC始终不受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作用12.(4分)如图,人通过跨过光滑滑轮上的轻绳拉一物体,人与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当人向后跨了一步(至图中虚线位置),人与重物再次保持静止状态,关于跨步以后各力的大小变化正确的说法是()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B.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C.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13.(4分)质量为1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受到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2s后撤去拉力,前4s内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整个运动过程中该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NB.第1s内受到的拉力大小是2NC.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1.25m/sD.在4s末回到出发点14.(4分)如图,正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盘上固定有三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B、C,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 A=2m B=2m C,它们到轴O的距离关系为r C=2r A=2r 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的角速度比C小B.C的线速度比A大C.B的向心力比C小D.A的向心加速度比B大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14分.15.(6分)李明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1所示:(1)试在图中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的示意图,并用F表示此力.(2)如图2所示是张华和李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同学所得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位置O点时的图示)16.(8分)如图1所示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水平放置,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D.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将砂桶挂上,撤去纸带,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A.M=200g,m=10g、15g、20g、25g、30g、40g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3)如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4.22cm、S BC=4.65cm、S CD=5.08cm、S DE=5.49cm、S EF=5.91cm、S FG=6.34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B点的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8分)如图,木块B重300N,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OB 绳水平,斜拉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为了保持平衡,求绳上所能系重物A 的最大重力值.18.(10分)如图所示,一架装载救援物资的飞机,在距水平地面h=500m的高处以v=100m/s的水平速度飞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河北省燕赵联盟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内容描述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一论点被牛顿的比萨斜塔实验所推翻B.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伽利略利用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进而归纳成惯性定律D.牛顿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2.(4分)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B.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C.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D.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3.(4分)以8m/s的速度飞行的蜻蜓,子啊0.7s内停下来,则其加速度大小为()A.0.09m/s2B.9m/s2C.11.4m/s2D.22.8m/s4.(4分)甲、乙两辆汽车,初速度相同,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在3s 内前进18m停止,乙车在制动1.5s后停止,则乙前进的距离为()A.9m B.18m C.36m D.72m5.(4分)如图所示,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的苹果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苹果与手掌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对苹果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B.手对苹果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左C.手对苹果的作用力方向斜向左上方D.手对苹果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6.(4分)如图所示,梅州龙归寨瀑布是梅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落差80m,被誉为“粤东第一瀑”,若把水的下落近似简化为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则()A.瀑布中的水下落的最长时间为sB.瀑布中的水下落的最长时间为4sC.瀑布落地的最大速度为20m/sD.瀑布落地的最大速度为80m/s7.(4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条轻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靠紧墙壁,现用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力F 撤去的瞬间,则()A.A球的加速度大小为B.A球的加速度大小为C.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D.B球的加速度为零8.(4分)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原处,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子弹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整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9.(4分)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关于F1、F2、F3三个力的大小,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1=F2B.F3=F2C.F3>F1D.F3>F210.(4分)从t=0时刻开始,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从同一地点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质点以10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B质点一直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C.4s后,A、B相互远离D.在图示的运动过程中,A、B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在0﹣4s内某一时刻达到最大11.(4分)如图所示,有一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加入沙土,加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力F必须增大D.水平力F可能不变12.(4分)如图所示,A、B、C、D四个小物块之间由四根相同的轻弹簧相互连接,B、D之间用细绳连接,它们正好组成一个菱形,∠BAD°=120°,装置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已知四个物块的质量均为m,则弹簧a 与弹簧c的形变量之比为()A.弹簧a与弹簧c的形变量之比为1:1B.弹簧a与弹簧c的形变量之比为1:3C.绳子拉力为2mgD.绳子拉力为2mg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2分)13.(6分)“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线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F′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所测得的结果(1)本实验中若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则实验结果(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2)图乙中是力F1和F2的理论值,是力F1和F2的实际测量值,一定沿AO方向(均选填“F”或“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A.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F1和F2示数必须相等B.细绳、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面平行C.两根细绳套必须等长D.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校零E.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拉力F′应等于F1和F2的代数和.14.(9分)2013年6月20日上午十点,“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首次面向全国六千多万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其中“测质量”最令人好奇和着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解释太空测质量的原理是应用了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作用力与产生加速度的比值,即得质量.某同学受到启发,想利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质量.如图甲所示为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其,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实验时,该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F图象如图丙所示,可能是图中的图线(选填“甲”“乙”或“丙”),设图中直线的斜率均为k,根据牛顿定律可知,小车的质量为(4)该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对求解小车的质量有无影响?(填“有”或“无”)15.(8分)一质量m=0.5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7°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图示为通过计算机绘制出的滑块上滑过程中的v﹣t图象,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1)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6.(8分)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栓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重力加速度为g,求在这过程中:(1)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2)上面的木块移动的距离.17.(10分)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先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4s,又以2.5m/s2的加速度继续匀加速运动4s,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2s末停止.求:(1)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运动12s的总位移.18.(11分)如图,斜面的倾角为37°,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1,滑块与水平摩擦因数μ2=0.2,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96m,B点距C点的距离L=4.0m.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3)滑块从A点释放后,经过时间t=1.0s时速的大小.2014-2015学年河北省燕赵联盟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内容描述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一论点被牛顿的比萨斜塔实验所推翻B.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伽利略利用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进而归纳成惯性定律D.牛顿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下落与质量有关,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论点被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所推翻;故A错误;B、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B正确。

C、伽利略利用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成惯性定律,故C错误。

D、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不能用实验来验证,故D错误。

故选:B。

2.(4分)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B.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C.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D.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解答】解:A、两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相互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A错误;B、磁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进行的;并没有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B错误;C、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C错误;D、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如环形物体;故D正确;故选:D。

3.(4分)以8m/s的速度飞行的蜻蜓,子啊0.7s内停下来,则其加速度大小为()A.0.09m/s2B.9m/s2C.11.4m/s2D.22.8m/s【解答】解:蜻蜓的加速度a=,负号表示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4分)甲、乙两辆汽车,初速度相同,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在3s 内前进18m停止,乙车在制动1.5s后停止,则乙前进的距离为()A.9m B.18m C.36m D.72m【解答】解:甲车的平均速度,根据知,,则乙前进的距离。

故选:A。

5.(4分)如图所示,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的苹果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苹果与手掌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对苹果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B.手对苹果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左C.手对苹果的作用力方向斜向左上方D.手对苹果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解答】解:A、苹果的加速度方向水平方向,苹果的合力方向在水平方向上,苹果受到重力和手的作用力,而重力在竖直方向,故手的作用力应为斜向左上方,故A、B错误,C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