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0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2020嘉兴--3.【任务三】展板·领略诗韵诗词情韵篇一剪梅·咏柳[明]夏完淳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①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②,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注释】①金沟:御沟。

②陈宫:陈后主的宫殿;隋宫:指隋炀帝的宫殿。

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隋堤柳由此得名。

小舟:在找资料时我发现夏完淳的一首词符合活动的主题。

也想做成展板,并为这首词配上一段60字左右的解说词,来帮助大家赏析词的内涵,该怎么办好呢?小嘉:我觉得首先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

你:哦,我想起来了,我们学过他的诗(1)《___________》,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小嘉:对对,读诗还应该把握诗句的意思。

小舟提供的几个注释很有帮助。

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意象的把握、情感的表达、表现手法的使用等方面入手撰写解说词了。

你:是的。

我来试着写一段吧:(2)___________。

小舟:太好了!这次活动收获真大!【答案】(1). 《别云间》(2). 例1:这首词选用了伤心夕照、御水隋堤、飞絮笼烟、长条滴翠等意象,营造了深邃的意境,托物言志,借咏柳的方式抒发了亡国之痛。

例2:“故国凄凉”句,写故国败亡,如同百花园里风吹雨打,只剩下一片残红,下面三句以写首都皇宫的衰败景象,抒发世事变幻、故国沦亡的伤感。

例3:第一句,写柳丝默默无语低垂在斜阳中,这是多么伤心的形象。

例4: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解析】【详解】(1)夏完淳,明末诗人、抗清英雄,我们曾学过他的《别云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2)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注释,从意象的把握、情感的表达、表现手法的使用等方面来拟写解说词即可。

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 古诗鉴赏专题(新版)新目标版

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 古诗鉴赏专题(新版)新目标版

古诗鉴赏专题黄石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 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 《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 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 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13. C 14.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

《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C项表述错误,《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020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2020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绥化市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 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 《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7. 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6. D 7. 示例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狼”喻指西夏军队,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现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

(“取”“照”两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 【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作者四十岁时被贬密州时写的,写的是作者当时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这里的“少年狂”指的是中年的作者要像少年一样去“狂”一回,而非抒发的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故“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的表述是错误的,故D错误,选D。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古诗词赏析专题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古诗词赏析专题

古诗词赏析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4. (1)陶渊明《桃花溪》 ( 2)由远而近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答案】5.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分类阅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分类阅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分类阅读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中考分类古诗词阅读类型题目分析【辽宁营口】(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3题。

(4分)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2分)13.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写法。

“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

(2分)(二)(4分)12.(2分)富足(或丰衣足食、物阜民丰等)(1分);太平安宁(或民风淳厚等)(1分)。

13.(2分)侧面描写(1分);乐(1分)【山东滨州】(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②子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

②雉子:小野鸡。

③凫雏:小野鸭。

8.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工”“ ”“ ”“ ”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1郊野图。

(3 分)9.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3 分)(一)(6分)8.杨花溪荷叶评分:共3分。

9.“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德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22题。

(一)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

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

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明舒、宣、雍、端、通。

7.下列诗歌与本诗体裁最接近的是( )(2 分)A.《次北固山下》B,《十五从军征》C.《登飞来峰》D.《卜算子,咏梅》28.“纸笔”代指,“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杯中物”代指_。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2020年北京市中考题)22 《己亥杂诗(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

(共5分)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自然之景,抒发了②之情。

(2分)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答:二(二)9.【答案】①白日西斜,广阔天涯②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10.【答案】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2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福建省中考题)(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4~5题。

(6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一)(6分)4.(3分)D5.(3分)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词赏析专题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词赏析专题

古诗词赏析专题(二)古诗词赏析14.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案】(1)思乡(怀乡(2)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描绘出诗人舟过荆门,月光皎洁,云霞飘飞的景象即可。

达州13.诗歌赏析。

(5分)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唐)白居易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

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

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分)答: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2)《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3分)答:“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一) 人教新课标版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一) 人教新课标版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曹操主旨: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一.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三.1、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的?有什么作用?2、请默写在写秋的思想感情上与曹诗相近的一首诗(词).四、1.对《观沧海》的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题1.(山东临沂20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

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示例:上阕,作者长途跋涉,日高人困,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乡村中了。

这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廖廖几句,由声入耳,有声有色,有景有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2.(山东枣庄20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人名)的组诗《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 曹操观沧海(2)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意思对即可)3.(山东潍坊201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5分)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分,字义、效果各1分。

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2)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2分)4.(山东泰安20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 衡阳雁去B. 四面边声C. 长烟落日D. 孤城紧闭(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 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 “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 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B.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C. 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答案】18. A 19. C 20. D5.(山东淄博2018)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答案】B6.(山东济宁201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2)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7.(山东东营2018)渔翁①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分)【答案】(1)①贯穿诗歌内容。

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的活动赋予了奇趣和魅力。

②以之自况。

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

③寄寓心志,表达心境。

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适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

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构思一,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澜。

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构思二,发现独到,匠心独运。

截取渔翁生活的一个片断,将渔翁活动与自然景色的变幻和谐统一起来,突出表现渔翁于山水间的独得自乐、无忧无虑,寄寓诗人的情怀。

构思三,以诗人感受建立起渔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神秘新奇的境界。

“烟销日出”,渔翁该与诗人见面了,却“不见人”,反常创造出了奇趣。

耳闻“欸乃一声”与目见“山水绿”之间本不相干,但诗人却使之建立起依存关系,仿佛“山水绿”为“欸乃一声”所致,让日光下山水顷刻变得青翠碧绿、赏心悦目。

可谓曲尽其妙。

写法一,以虚写实。

“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渔翁不以形现,而以声出,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渔翁的形象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写法二,寄情于景。

诗人热切向往自由安适的生活,渴望摆脱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于是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寄托,平静淡雅的自然山水在诗人眼里骤然变得充满奇异色彩和神妙趣味,进而创造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写法三,借写渔翁写自己。

诗人通过描写渔翁置身于山水天地之间,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巧妙传达出诗人寄情山水、追慕隐者的心态。

语言一,避俗出新。

“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诗人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来借代,写出诗人超凡脱俗、孤高孑立的品性。

语言二,平中见奇。

“绿”字既化静为动,写出山水变幻的疾速,又创造出旷远清新、怡人心神的境界。

语言三,形象活脱。

“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景物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

8.(山东德州20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______),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_______)。

(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边塞诗高适(岑参)(2)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3)“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9.(山东滨州2018)(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3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答案】(1)“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2)对松竹的赞赏之情;对生活的满足之情;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闲适之情。

评分:共3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10.(河南20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共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答案】(1)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2)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11.(河北201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