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自然灾害学案
云南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一鲁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4-2自然灾害与人类课件(共23张PPT)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
象的统称
2、洪灾:
(1)概念: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
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直接损失:冲淹毁没房农屋田、、道村路 镇和 和桥 工梁 厂, ,
(2)危害
人畜伤亡 , 引起疫病的暴发。
间接损失:造中成断水,、电、交通、能源等供应
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 的紊乱。
用
河
减
影 响
道
弱
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
学习指导(三)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88知识窗及P89内
容注意思考以下问题,且标注在课本上 。
• 1、防治洪灾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 2、什么是泥石流?其特点是什么? • 3、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 4、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 4分钟后检测,比一比看谁学习效率高!
学习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87-88,注意思考以下
几个问题,并注意用笔标注在教材上。
1、洪水致灾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洪水形成的 原因主要有哪些?
2、流域的汇水速度、河道的排水速度分别与 哪些因素有关?
3、洪水致灾程度与什么有关?人类活动对洪 灾的影响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3分钟后检测,比一比谁的学习效果好!
降水集中于夏季 季风气候不稳定性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植被破坏严重
人为原因
河流含沙量增大,汇水速度加快 河道淤塞,排洪能力差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蓄洪、滞洪能力下降
措施: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标本兼治
作业 :
1、洪水致灾的原因?(必做)
2、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选做题)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4.2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案

课题: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一、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认识,增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探究洪灾成灾特点,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二、活动内容活动一、认识自然灾害情景设置:1991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994年、1998年大规模的洪水又接连发生。
尤其是98年洪水至今还是让人记忆犹新,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思考: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探究1:如何理解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探究2:荒无人烟的地方会发生自然灾害吗?【例题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印度洋地震海啸B.城市火灾C.高山无人区雪崩D.慧木相撞【变式训练1】下列现象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台风B.寒潮C.赤潮D.干旱活动二、认识洪水和洪灾探究:读课本P86分析什么是洪水?洪灾?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思考:读P86课本,分析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填写表格。
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例题2】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洪水必然会造成洪灾B.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发生洪灾C.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D.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活动三、洪灾的形成原因探究1:洪水致灾有几个基本环节?探究2:分析洪水形成的原因。
探究3:探究P87并分析流域和河道状况对洪水形成的影响。
思考:在无人区能形成洪灾吗?思考洪灾发生的区域,人类活动与洪灾的关系。
探究4:读P88探究人类活动如何诱发或加剧洪灾?试具体分析。
【例题3】下列因素与流域排水速度不相关的是()A.河流流域面积B.河谷的顺直程度C.河谷纵向坡度D.河谷通畅程度【变式训练2】下列不属于影响河流汇水速度因素的是()A.地面坡度B.土壤含水率C.植被覆盖率D.河谷的顺直程度活动四、洪灾的防治措施【例题4】下列属于防治洪灾的非工程措施有()A. 开挖分洪道B.退耕还湖C.修筑堤坝D.加强防洪管理思考: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属于哪种措施?三、目标检测1、治理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长江的主要手段是()A.造林种草B.加固大堤C.修筑梯田D.修建水库2.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自然灾害学案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洪水的概念,区别洪水和洪灾;2.结合我国发生洪水和洪灾的实际事例,了解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理解洪灾防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3.能以洪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课前学习】1.自然灾害是指在发生的,对人类构成危害的事件。
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灾害(如:台风、暴雨、洪水、干旱、寒潮、干热风、冻雨等) 灾害(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2.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二是。
3.洪水的形成原因有、、、可以形成洪水;、可以形成洪水;也可以形成洪水。
4.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和河道的有关。
5.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是:流域内具备大量的易于搬运的;具备丰富的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在一起的;具备比降比较大的。
6.目前的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与 _______________两类。
【目标检测】1.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A.寒潮B.台风C.旱灾D.涝灾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3.防洪的工程措施有()A.实行防洪保险 B.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C.修建分洪区 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4.下列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震B.火山C.泥石流D.洪涝5.滑坡和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是()A.地震频繁B.火山喷发C.植被破坏D.人口迁移6.与河流流域的汇水速度无关的是()A.流域的地面坡度 B.土壤的含水率C.植被覆盖率 D.河谷的纵向坡度7.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滑坡、泥石流②台风③火山④洪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8.与河道的排水速度无关的是()A.河谷的顺直程度 B.河道的长度C.河谷的通畅程度 D.河谷的纵向坡度9.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A.滑坡-台风-雷暴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D.地震-山崩-泥石流10.下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大兴安岭林区B.内蒙古高原草原区C.坡度较大、地面结构疏松的川西山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区【课后巩固】1.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①地震 ②滑坡 ③火山 ④泥石流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3.下列地质灾害中,危害和影响最大是( )A .火山B .泥石流C .地震D .滑坡4.读图4-2-1,回答问题:(1)洪涝灾害主要是 和 造成的。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专题复

二、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1、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 相差约1000倍。
例如:一个6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8级=30个7级=900个6级=27000个5级
案例分析: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22时许至8日凌晨,2010年8月7日夜,甘肃甘 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县城 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 331人。
试分析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1)位于板块交界处,汶川地震,使得岩石破碎, 岩层断裂。 (2)冬半年的严重干旱,使土质疏松; (3)短时间的强降水; (4)河流流经地区植被破坏; (5)地势崎岖。
汶川的8级地震,相当于投放了900个广岛原子弹
3、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 度,也就是破坏程度,称为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 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4、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 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滇西地震 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青藏高原地震带、西北地震带。
中国地震分布图
(1900 — 2004)
哈尔滨
乌鲁木齐
北京
沈阳
拉萨
·5.0-5.9 6.0-6.9 7.0-7.9 8.0 以上
兰州 西安
成都
武汉
昆明
广州
上海 台北
知识拓展
一、地震的类型
1、构造地震 地球内力作用,使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4.2自然灾害与人类学案.doc

自然灾害与人类一一以洪灾为例地理教学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评价:_______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习目标】1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通过洪灾这一案例的学习,简述洪灾形成的口然、人为和社会经济原因;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种种诱因;3.通过分析地震、滑坡、洪灾和泥石流之问的相互关系,了解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4.通过探讨洪灾的成因,尤其是人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问题和例题】【问题一】我们身边时刻都有自然灾害发生。
该如何认识自然灾害呢?【课堂活动1】1、自然灾害的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 _______ 和______ 构成危害的事件。
2、自然灾害的分类:2.1气彖灾害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 等2.2 地质灾害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2.3生物灾害_________ 、 _______ 等2.4海洋灾害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 等。
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 ______ 、 _____ 正常秩序,威胁人类________ 和______ 的安全。
【例题1】下列现彖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卬度洋地震海啸B.城市火灾C.高山无人区雪崩D.慧木相撞【变式训练1】下列现象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台风B.寒潮C.赤潮D.干旱【问题二】洪水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
那么什么是洪水?洪水跟洪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一、认识洪水和洪灾【课堂活动2】1、阅读教材,完成如下概念:1.1洪水:河流 ___________ 超过__________ 出现的__________ 现象的统称。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课件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灾种
分布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干旱
西北、华北
洪涝
台风、 风暴 潮
东部季风区 东南沿海
春、秋 夏季
夏、秋
春季(chūnjì)升温快、雨 季夏未季到降水多且集中,东 部(dōnɡ bù)地势低平
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 靠近(kàojìn)台风源区
地震
台湾及其西南、 无明显季节 处于板块构造边缘地带
水土流失
人 生态(shēngtài)破坏
类
土地荒漠化
自
活
土壤污染
动 环境污染(huánjìng wūrǎn)
然
影
水体污染
响
气候异常
灾
气候变暖
传染病蔓延
害
海平面上升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①人口多,农业大国——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生态脆弱 。③人口、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自然灾害多发的东部地区 (分布不均衡)。其中以黄河流域
第十一页,共26页。
(3)土地荒漠化的特点
①全球土地荒漠化一直呈 。
加速(jiā sù) 发展之势
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
②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tóuhà生o)态破坏 灾害。
(4)土地荒漠化的本质:一种与 的人为自然灾害。
直接相关
第十二页,共26页。
第十三页,共26页。
第十七页,共26页。
• 2.土壤污染(tǔ rǎnɡ wū rǎn)灾害 (1)成因:过量(guò〃liàng)使用农药,化 肥及人类排放各种废弃物。
(2)防治:建立 土壤质量 监测(jiān cè)机制。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中国自然资源学案

第六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学习目标】1.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以及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2.我国主要土地类型及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主要大型煤矿、油田、铁矿及其有色金属基地 4.保护及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课前学习】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自然资源总量 、种类 。
2.人均资源占有量 。
3.自然资源形势 。
由于利用不当、,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问题1】自然资源有何特征?【例题1】我国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共同特点,正确的是( )A .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B .种类齐全、分布不均C .后备资源储量充足D .利用合理,并得到较好的保护【例题2】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A.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B.草场超载,草质下降C.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D.土地价格过低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 、 、 、 等。
问题1、读右图,填写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A ;B ; C ;D ;E 。
【问题2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一)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二)水能资源1.我国水能资源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水能资源蕴藏量________,居世界________。
(俄、巴、美、加、刚果[金])。
(2)地区分布很不________。
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________,其次_____,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按河流来说,_________流域蕴藏量最丰富。
2.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华北地区为什么缺水?解决水资源不足有哪些对策?【例题3】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2题。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自然资源学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课前学习】1、自然资源概述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资源。
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域差异。
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作用的制约,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资源间的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这种联系性在各种资源之间表现得万为突出。
③数量的性:不可再生资源的绝对数量将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不的利用范围合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将不断_。
3.土地资源与人类较大。
(3)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的大量使用,使土壤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土地的和,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标检测】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陆地以上的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下列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A.石油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3.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主要依据的是()A.土壤肥力的高低B.耕作的难易程度C.土地的区位和用途D.土地的酸碱度4.人类开始主动的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是开始于()A.采猎文明阶段B.农业文明阶段C.工业文明阶段D.后工业文明阶段5.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这是考虑到自然资源具有()A.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B.资源的联系性C.数量的有限性D.利用的发展性6.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气候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7.读图4-1-1,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就源和矿产资源三者关系的是()8.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③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④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争取少利用或不利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可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是因为()①不注意合理利用,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枯竭②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可再生资源能供给人类的数量是有限的③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可再生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课后巩固】1.下列物质和能量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水稻B.钢铁C.雷电D.地热2.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立足于()A.资源的再生性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C.物质运动的循环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3.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原因是()A.地质勘探工作做得好B.沉积岩分布面积广C.地形多种多样D.地质条件复杂4.能源利用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原因是()A.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资源的利用潜力扩大C.社会生产力第一次大发展D.能源利用率提高5.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自然资源在人类与陆地环境组成的系统平衡中起着核心作用B.对人类有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都叫自然资源C.某种自然资源的增减,不会对其他资源产生影响D.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6.读下表及图4-1-3,分析:(1)该图表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即:① ,原因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洪水的概念,区别洪水和洪灾;
2.结合我国发生洪水和洪灾的实际事例,了解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理解洪灾
防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3.能以洪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课前学习】
1.自然灾害是指在发生的,对人类构成危害的事件。
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灾害(如:台风、暴雨、洪水、干旱、寒潮、干热风、冻雨等) 灾害(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2.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二是。
3.洪水的形成原因有、、、可以形成洪水;
、可以形成洪水;也可以形成洪水。
4.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和河道的有关。
5.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是:流域内具备大量的易于搬运的;具备丰富的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在一起的;具备比降比较大的。
6.目前的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与 _______________两类。
【目标检测】
1.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A.寒潮B.台风
C.旱灾D.涝灾
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
3.防洪的工程措施有()
A.实行防洪保险 B.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C.修建分洪区 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4.下列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地震B.火山
C.泥石流D.洪涝
5.滑坡和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是()
A.地震频繁B.火山喷发
C.植被破坏D.人口迁移
6.与河流流域的汇水速度无关的是()
A.流域的地面坡度 B.土壤的含水率
C.植被覆盖率 D.河谷的纵向坡度
7.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滑坡、泥石流②台风③火山④洪涝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8.与河道的排水速度无关的是()
A.河谷的顺直程度 B.河道的长度
C.河谷的通畅程度 D.河谷的纵向坡度
9.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滑坡-台风-雷暴
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D.地震-山崩-泥石流
10.下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大兴安岭林区
B.内蒙古高原草原区
C.坡度较大、地面结构疏松的川西山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课后巩固】1.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①地震②滑坡③火山④泥石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下列地质灾害中,危害和影响最大是( )
A .火山
B .泥石流
C .地震
D .滑坡
4.读图4-2-1,回答问题:
(1)洪涝灾害主要是 和 造成的。
(2
)从空间上看,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都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
(3)结合上表中的资料分析说明:①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 ,原因是。
②暴雨发生频率与洪涝灾害分布一致的是 ,
不一致的是 ,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既与 有关,也与 有关。
(4)对暴雨的防御措施主要是 。
(5)对洪水可以采取 和 等措施。
5.读图4-2-2,回答问题: 图4-2-1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此图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性。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