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导学案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盘2个、棋子、彩色笔、盒子、纸张等。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方法】(1)由故事引入可能性这个主题,采用情境探究法。
(2)通过参与转转盘实验,让学生“操作—观察—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
(3)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2.3(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2.3(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三、学习难点1.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原理。
2. 解决实际问题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应用。
四、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例1,引导学生观察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特点,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例2:计算0.24 ÷ 0.6通过例2,引导学生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原理,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例3:计算 3.6 ÷ 0.4通过例3,引导学生运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原理,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本导学案适用于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仅供参考。
重点关注的细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原理与运算方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原理与运算方法详解一、运算原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其核心原理是将小数除法问题转化为整数除法问题,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实现。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学习目标1.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法则。
2. 能够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概念以实例为例,讲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明确当除数为整数时,如何进行小数除法计算。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a. 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b. 将除数乘以相应的倍数,使其成为整数。
c. 进行整数除法计算。
d. 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举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讲解,逐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批改,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当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进行小数除法计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掌握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导学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关键。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数除法的概念小数除法是指除数和被除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小数的除法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5《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5《解决问题》导学案【导学案】一、导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这是什么?- 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图片:一张地图上标有两个城市A和B的位置,要求从A 城市到B城市的最短路径)2. 引入新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1.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填写下面的表格:问题:从A城市到B城市的最短路径解决方法:……其他解决方法:……2. 学生使用地图、尺子等工具,尝试不同方法求解问题,并在小组内分享结果。
三、合作交流1. 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让学生依次展示并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法。
2. 整理出学生的解决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四、梳理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比如从不同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工具等。
2. 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验证解决方法等。
五、达标检测1. 老师在黑板上呈现一道解决问题的数学题目,让学生上台解答,并详细说明解题过程。
题目:小明要种一块花圃,花圃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一边长为5米。
他要把花圃分成4块,每块花圃中都要种不同颜色的花。
请你帮助小明把花圃分成4块,并规定每块花圃中的面积相等。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策略,老师提供反馈并指导。
六、课堂小结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培养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老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 明确问题2. 分析问题3. 寻找解决方法4. 验证解决方法【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独立完成练习。
七、拓展练习1. 老师设计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
- 问题一:小明有一块练习田地,他想要把田地分成三块,每块田地中的面积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4《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导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如何用计算器探索循环小数的规律。
预习内容:1.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和举例;2.了解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字的运算和观察。
导学环节: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部分内容。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今天我们将通过计算器的探索,来更深入地了解循环小数的规律。
我们知道,在小数的运算中,有些小数会循环出现,这就是循环小数。
通过计算器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循环小数的规律,相信在本节课中我们会对循环小数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发现规律1.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计算1/3= 。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相除,将得到的结果观察并写下,然后再进行计算,直到尽可能多的位数,观察有什么规律。
2.接下来我们再计算1/6= ,同样利用计算器,将结果观察并写下,然后再进行计算,观察是否和1/3=有一样的循环规律。
3.最后,我们再计算1/7=、1/11=,同样将结果写下并观察是否有循环规律。
三、总结规律通过以上的计算和观察,我们可以先总结一些规律:1.对于1/3、1/6在计算时,我们发现它们的小数部分都会有6位数字循环;2.对于1/7来说,它的小数部分也会循环,但是循环的位数有所不同;3.对于1/11来说,它的小数部分也会循环,那么循环的位数是什么呢?四、做练习1.请同学们利用计算器,计算1/8、1/12的结果,并观察它们的循环规律,写下你们的发现。
2.请同学们再分别计算1/13和1/17的结果,观察它们的循环规律。
五、展示成果请同学们将你们的计算结果和观察到的循环规律进行展示,我们一起来讨论并总结出关于循环小数的规律。
六、课后拓展根据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上网或者查找资料,寻找更多的循环小数的例子进行计算和观察,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新发现。
【课后作业】1. 计算1/9的结果并观察其循环规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6页。
教学目标:通过用面积单位测量三角形的面积探索出计算三角形的方法,从而概括出求三角的面积公式,通过间接测量体会数学的简捷美。
教学过程:一、用直接测量法计算面积1.老师指导学生把给定的三角形画在绘画纸(1 ㎝ 1 ㎝)上,如下图:2.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汇报,可能说:正好是一个单位的面积太少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也太难了吧。
二、用转化法计算面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现在我们如何把三角形变成学过的图形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呢?学生可能说:1.在直角三角形的右上角再画一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就变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12㎝2,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是6㎝2。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就不好办了。
2.在锐角三角形右边的右边再画一个同样的三角形,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是6㎝2。
3.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2。
4.在直角三角形的左边再画一个同样的三角形,也是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样,所有的三角形都变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5.在高的一半的地方剪开,上半部分旋转一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与三角形的一样,是6㎝2。
三、概括面积公式老师适时引导学生用任意三角形通过间接测量法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可能说:1.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用间接测量法测量底和高的长度,三角形也是底和高互相垂直,也应该是测量底和高的长度。
2.用两个完全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S=ah2。
3.在高的一半的地方剪开,上半部分旋转一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它的高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S=ah2。
一个数除以小数1.2(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个数除以小数1.2(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一个数除以小数1.2的导学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一个数除以整数,就是将这个数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大小是整数的倍数。
(2)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先将小数乘以10的倍数,使其变成整数,然后再进行整数除法。
(3)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数12,要除以整数3,那么12÷3=4。
3. 导学案讲解(1)讲解一个数除以小数1.2的导学案:首先,将1.2乘以10,得到12,然后将这个数除以12。
(2)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数12,要除以小数1.2,那么12÷1.2=10。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本质,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讲解一个数除以小数1.2的导学案。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个计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
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
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
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
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25×900 = 2500×9=2.2.5+2.5+2.5= 2.5 ×( )=( )6.3+6.3+6.3+6.3+6.3=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1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
(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1).加法算式:(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5角×3=()角=()元()元+()元=()元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3. 5元 3 5 角× 3 × 31 0. 5元 1 0 5 角结果:3.5元×3= ()元(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课题:小数乘小数(课本4、5页)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课题:倍数为小数的实际问题、乘法验算(课本6页)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课题:积的近似数(课本10页)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向权谋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课题:连乘、乘加、乘减
(课本11页)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尤艳萍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课本12页)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尤艳萍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
第1课时(小数除以整数)
班级课时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
第2课时(小数除以整数)
班级课时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班级课时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第3课时(小数除以整数)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班级课题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第4课时(小数除以小数)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班级课题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第5课时(位数不同的小数除法)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班级课题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商的近似数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班级课题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循环小数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班级课题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班级课题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九册)班级课题课时
主备人尤艳萍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题为选做题
时(解决问题)
课题: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班级五年级班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课题:观察物体(第二课时)
班级五年级班姓名评价
主备人尤艳萍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1、通过观察实物,学会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
系和形状。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习重点:经历观察、思维过程,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学习难点: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一、独立尝试
自学课本41页内容。
二、点拨自学
1、自学41页例3,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小正方体摆拼所
得到的形状表象,结合这这个形状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2、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质疑
3、汇报
4、让学生实地摆拼观察、体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5、巩固练习
41页做一做
三、交流解惑
呈现每个组总结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四、合作考试(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1.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课题: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班级五年级班姓名评价
主备人尤艳萍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2、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
()()()
3、
()()()
4、下面是小华给这个物体拍的照片,说说她是在什么位置拍的。
( ) ( ) ( )
5、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
下面这些图形
是小华分别从
什么方向看到
的?
课题:用字母表示数(一)班级五(1)姓名评价
主备人尤艳萍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