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地球地运动(五)光照图地综合判读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技巧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技巧人教版必修1.doc

光照图的判读技巧日照图即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

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

大致可分为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坐标图、直观图和变式图。

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1、判断南北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侧视图的经线通常表现为弧线,连接南北两极,通常为上北下南;俯视图中经线表现为以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纬线则显示为同心圆,通常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逆时针为北半球,顺时针为南半球;还可以根据经度变化来判断,沿东经经度变大,西经经度变小的方向为自转方向。

如图1,根据东经度数变大方向为自转方向,则图1为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俯视图。

2、判断晨昏线晨昏线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其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

晨昏线判断的关键是沿自转方向看,由夜到昼的为晨线,由昼到夜的则为昏线。

晨线与昏线组成一个大圆平分地球。

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余时间则与经线斜交。

如图1中弧AD为晨线,弧BD为昏线;图2中CD为晨线;图3中弧NAS为晨线。

3、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由于太阳光为平行光,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在某一时刻太阳仅直射地球上某一点,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心。

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在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零。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位置可以根据晨昏线的位置来判定,晨昏线若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则直射南回归线;若昏错线与经线重合则直射赤道。

如图1中F点为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S,90°E),图2中太阳直射点为F,图3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所以,太阳应该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为B,坐标为(0°,30°E)。

高三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五讲 光照图的判读课件.ppt

高三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五讲 光照图的判读课件.ppt
7
(3)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 =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 90°(互余)。
8
4.面面关系 (1)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 66°34′。 (2)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 90°。晨昏圈平面与 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3)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 23°26′的夹角。 5.角度关系 (1)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 23°26′。 (2)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 0°。
17
光照图的判读 1.分清昼夜半球,确定晨线和昏线 (1)晨线:顺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以东为 昼半球。 (2)昏线:顺地球自转进入夜半球,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 夜半球。 2.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 空看呈顺时针。
18
(2)根据晨昏线判断: 说明:①若图中 AB 为昏线, BC 为晨线, 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 ②若 AB 为晨线,BC 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 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0
4.季节或日期的判定 (1)利用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夜短或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 则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若昼夜等长,则为春分日或 秋分日。 (2)特殊日期的判定: 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晨昏线经过极点),为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
21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内为夜,则为 12 月 22 日前后;若为昼,则为 6 月 22 日前后。
9
(2014·上海高考)右图为极地投 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 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 ACB 为 晨昏线,且 AC 段为昏线;C 点为 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 与 120°E 经线的交点。读图,回 答(1)~(2)题。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方法1.确定南北极①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②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为南极(北逆南顺)。

③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或与西经度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向相同)。

2.确定东西经和东西向①以0°经线为基准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西经度转到东经度,即左西经,右东经。

②顺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

③同经度值,东经度值大的在东方,西经度值大的在西方。

④异经度值,则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认东西方位:a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度,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方;b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方,东经度的地点在西方;c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则两地分别位于正相对的经线上,说哪一点在东哪一点在西均可,此种情况比较不出东西方向。

即判断东西方向,首先选择劣弧段(两地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3.确定晨昏线晨昏线就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是由晨线、昏线组成,故又称晨昏圈。

如不考虑大阳光线的散射作用,晨昏圈为一圆(该圆面通过地心)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①在日照图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图6BC),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图5AC)。

②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图2AB),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图3AB)。

即:左夜为晨(晨线),右夜为昏(昏线)。

③晨昏圈始终平分地球(一半是昼,一半是夜)。

④晨昏圈是不断运动的。

⑤无论何时,晨昏线都是与太阳光线垂直的。

⑥晨昏线夹在两条纬线之间并和这条纬线相切,这两个切点的地方时分别是0时和12时,晨昏线被经过该切点的经线圈平分为昼弧和夜弧,且它们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太阳直射切点所在昼半球的经线。

第二讲:地球运动专题二-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第二讲:地球运动专题二-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66°34'
昼渐短夜渐长 秋分日前,昼长夜短;秋分日后,昼短夜长
CD
正北
50*cot69°
60°E向东至180°经线
C
N S
对应日期: 6月22日 直射点坐标:23°26’N,90°W
对应日期: 12月22日 直射点坐标:23°26’S,90°W
太阳光线 晨昏线 昼夜半球
分析思路: 南极附近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根据图中已知经线的经度来推算直射点所在的经度;
根据第1小题的结论,直射20°S,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垂直
弧BC
昼夜半球 0
弧AB
18
0
12
6

12
0
互余
6月22日或12月22日 相切

3月21日或9月23日
东八区 ?
西八区
2月8日0时 2月7日8时
切入点:A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日界线:180经线 0时经线
越往南昼越长,说明 直射南半球
135°W为0点钟, 求12点钟对应的经度
(10°N,120°W) 80°S及其以南地区
地球运动 专题二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江苏高考考情分析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2012-2017江苏高考地理中的光照图
对应日期: 6月22日 直射点坐标:23°26’N,120°E
对应日期: 12月22日 直射点坐标:23°26’S,135°W
对应日期: 12月22日 直射点坐标:23°26’S,150°E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微专题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微专题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6.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此 刻 太 阳 直 射 点 的 坐 标 为 __(_2_0_°__N_,_4_5_°__W__)____ 。 P 点 的 纬 度 是 __7_0_°__N___。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C___点。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的范围是__7_0_°__S_及__其__以__南__地__区___。 (4)如果A点的地方时为19:20,B点所属时区是__西__十__区___。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图①表示全球昼夜平分 B.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图② C.图②与图③所示日期相同 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是图④ 2.关于图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海南岛上正午物体的影子最短 C.此时是漠河白昼最长的一天 D.此时是北京一年中最热的月份
(2)确定五个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 射点。
图1
图2
①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如图2中C点。
②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如图2中A点。
③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 点。北点(图2中D点)0时北昼,北点12时北夜(当晨昏北点为0:00时,其 北方为极昼;当晨昏北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 化?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 (5)第一种情况:南;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 北;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20°N向南北两侧降低。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135°E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则太阳直 射点的经度为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 阳 直 射 点 纬 度 为 20°N 。 P 点 位 于 晨 昏 线 与 纬 线 的 切 点 处 , 其 纬 度 为 70°N。第(2)题,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所在纬线的昼弧,故C 点白昼时间最长。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 出现极夜现象。第(4)题,由图可知,135°E地方时为0:00或24:00,A 点地方时为19:20,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 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 区。第(5)题,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 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第(6)题,此时正午太 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侧降低。

高一地理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地球光照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完成以下各题:(每空1分,共10分)(1)此图日期为前后地球上的光照示意图,此时阳光直射在纬线上。

(2)如果有一A点为此时6时,且昼夜平分,则图中A点的坐标应为(,),并在图上标出A点。

(3)图中E点位于(晨线或昏线)上,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点。

(4)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地区是。

(5)这一天,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四城市白昼由短到长的排序是。

【答案】⑴ 6月22日 23.5 0N⑵ 300E,00见图⑶晨线 8⑷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⑸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解析】(1)根据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

(2)A点此时昼夜平分,故判断其位于赤道上,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即120°E地方时为12时,则计算6时所在的经线位于120°E西侧90°,即其经度为30°E。

图示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即为昼夜平分,且地方时为6时。

(3)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E点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其为晨线。

结合上题分析,A点为6点,则E点位于A点以东30°,故其地方时为8时。

(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北回归线上,则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5)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越往北昼长越长。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晨昏线图的综合性试题,常规性考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解题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比如自转方向、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太阳直射点位置、时间信息等,进而确定二分二至日、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一、知识讲解1.常见光照图日照图即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与夜的分布图。

常见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矩形图、局部图和变式图等。

如下所示:2.光照图判读三要素光照图的判读三要素是太阳光线、晨昏线和昼夜半球。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光照图都具备这三个要素。

大多数图中并没有太阳光线,可以通过昼半球的分布推测太阳光线的来源;甚至有的图中没有标出昼夜半球的分布,仅已知某条线是晨昏线,这时就需要判读晨昏线,进而判断昼夜半球的分布。

3.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光照图判读要抓住“点、线、面、角”的关系(1)两线——晨线、昏线①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是球面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②晨线:由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下图中AB ︵。

③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右图中BC ︵。

(2)六点——晨赤点、昏赤点、极昼切点、极夜切点、夜弧中点、昼弧中点光照图上的时间信息往往是隐藏着的,需要同学们“挖掘”,关键在于找出并确定太阳光照图上重要的六个时间点,如下图所示:(3)点线关系①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

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②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2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③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数。

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4)面面关系①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②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

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③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完整版)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完整版)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技巧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一、判读技巧1、判断南、北半球①S、N分别为南极点和北极点;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来判断,即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南北半球。

2、判断地方时(1)点: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②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2)线:①昼半球平分经线为12时;②夜半球平分经线为0时。

3、判断节气(1)根据以下地理现象可判定为二分(春分或秋分):①太阳直射赤道;②全球昼夜平分;③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以下地理现象可判定为夏至: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3)根据以下地理现象可判定为冬至: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4、判断方向(1)侧视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3)有指向标的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4)极视图:①东西:找出两点之间的劣弧,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画箭头,位于箭头前方的点则更东,位于箭头后方的点则更西。

②南北:离北极点更近的点则更北;离南极点更近的点则更南。

5、判断晨线、昏线(1)晨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2)昏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

6、求昼长、夜长(1)昼长=昼弧∕15°昼长=(12-日出地方时)×2(1)夜长=夜弧∕15°夜长=24-昼长7、求日出、日落时刻(1)日出时刻=12-昼长∕2(2)日落时刻=12+昼长∕28、求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说明: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差)二、例题解析地球光照图主要分为光照侧视图、光照极视图和矩形投影图三种类型,下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1】读“地球光照侧视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五)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班级 学号 使用时间15年 月 号
第 1 页
学习目标 掌握光照图判读的基本容和判读方法 学习重点 各种光照图的特点及判读
学习难点 极昼(夜)围与太阳直射点关系、日出日落方位等
课 堂 学 案
使用说明:利用学案创设的情境材料和问题,思考课本相应的知识并学会分析,写出探究点的要点,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学 案 容
学习笔记
一.熟悉不同类型的光照图
在下述光照图中找出晨线、昏线,晨线与昏线的接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

(1)地球侧视图
(2)极地俯视图
(3)斜侧(俯)视图
学案容学习笔记(4)矩形投影图
(5)局部图
(6)组合图
组合日照图是指上述两种或更多图形融合,或将某种日照图与其他地理事物进行综合的日
照图。

图甲是将同一时刻不同位置观测到的日照图整合在一幅图上,图乙是将同一时刻不同位
置观测到的极地俯视图整合在一幅图上。

二、光照图的判读容及方法
〖思路点拨〗
日照图是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的最理想载体,常见的日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两类,如下图
所示。

判读过程中注意找准3个关键点:赤道与晨线的交点、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圈
的切点,明确几个点的位置及时间。

第 2 页
第 3 页文档
学案容学习笔记
三、当堂检测
读右边的“日照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

读图,回答3~4题。

3.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A.8时B.9时C.15时D.16时
4.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A.15时B.9时C.3时D.12时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
图回答5-6题。

我的疑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D.NO为晨线
第 4 页
文档
学案容学习笔记某人驾驶飞机自由地沿最短航线由甲地飞往乙地,右图所示为“飞机起飞时的光照图”。

阴影部分为黑夜,时间12点时甲地物影最短。

据此回答7-8题。

7.飞机起飞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120°E,23°26′S
B.120°E,23°26′N
C.75°E,23°26′S
D.75°E,23°26′N
8.有关该次飞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B.如果飞行速度是1 100千米/小时,则飞行所用时间为9小时
C.如果飞行速度是1 100千米/小时,则到达乙地时,该地地方时为9:00
D.飞行中会经过极夜区
9.读下图,回答:
(1)此时北半球昼长开始小于夜长,则这一天的节气是_______;再过3个月左右的节气是___ ____。

(2)这一天,、二地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

(3)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是__ _____,与纬线的关系是_____ _ _。

(4)此时,A点时刻是_______点,时间为_______点。

(5)此时,赤道中白昼的围是______________ 。

学案容学习笔记10.下图为地球某日太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1) 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围大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此时,时间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

(3) 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 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_____(加快或变慢)。

10.图甲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

图乙为“地球极地俯视图”。

读图
回答问题。

第 6 页
文档〖思路点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记忆)
1.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时间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2)季节变化规律图示
以上可概括为: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2.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
(1)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时间春分日夏半年秋分日冬半年昼夜长短状况昼=夜昼>夜昼=夜昼<夜
日出时刻(地方时) 6时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6时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方位正东北方正东南方
日落时刻(地方时) 18时晚于18时,夏至日最晚18时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方位正西方西北方正西方西南方
〖思路点拨〗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图可知:
(1)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由此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即近大远小(离直射的纬线越近越大,越远越小)。

(2)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3)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空间图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8.秋分,冬至;等长;重合,垂直;18点,8点;90°E向东至90°W
9.(23°26′N,120°W)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6 月22日4时;150°E 30°W;变慢
10.(1)如图所示。

(2)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3)快温和少雨(4)06东北
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