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新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案3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角度的视图,来认识立体图形。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三视图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转化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视图的概念,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转化方法。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与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视图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在不同的角度下的视图,引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和视图卡片,探讨并总结出三视图的概念,讲解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转化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转化。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身边的立体图形,尝试用三视图来表示它们。
5.总结反馈: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三视图的概念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转化方法步骤1:确定视图中的线条对应立体图形的边步骤2:连接对应边,形成立体图形的框架步骤3:填充框架,完成立体图形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2 立体图形的视图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精品教案_2

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渗透逆向思维4.能够充分地与同学交流、合作,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 根据视图描述物体形状.教学难点 把三视图综合起来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温故】回忆常见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例:回忆以下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回答问题:1、问题:正视图是长方形的有 ;正视图、左视图都是长方形的有 ;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是长方形的有 。
二、知新 由三视图到立体图形请你根据下列物体的三视图,说出这个物体的名称。
【学生活动】抢答请你根据下列物体的三视图,说出这个物体的名称,并说说你的想法。
1、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圆2、正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且俯视图是圆左视图俯视图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圆柱3、正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且俯视图是三角形4、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师生互动】 想一想 1.如图所示,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是长方形,那么请问这个几何图形一定是长方体吗?请举例明:2.请问: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是三角形,那么这样的几何图形有哪些,请举例说明:3.请问:一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圆,那么这样的几何图形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活动结论】论结1:三视图中,单独一个视图不能确定一个几何体。
正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正四菱锥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棱柱左视图用小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正视图 俯视图【活动结论】论结2:三视图中,两个视图也不能确定一个几何体。
三、问题探究1、1、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 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块的个数,请画出 这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左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1 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2.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范例 一个几何体由多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
它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那么组成这个物体的小正
方体的个数为( D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图(1)
仿例 一张桌子上摆放着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 同的碟子,现从三个方向看,其三视图如图(2)所 示,则这张桌子上碟子的总数为( B ) A.11 B.12 C.13 D.14
情景导入
我们学会了画物体的三视图,如果只给了三 视图,能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吗?
现在我们来根据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我们 先从一些较为简单的、熟悉的物体的三视图入手,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知识模块一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阅读教材P127~P128,完成下面的内容. 归纳:(1)根据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时,应先综合分 析,整体考虑,可以凭借经验大致猜想立体图形的形 状,再从细节上去逐一对比、验证,这就要求对常见 的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中找到联系; (2)对一些组合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身 边与其形状类似的一些物体按要求组合,通过动手操 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多次实践中找出规律.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2立体图形的视图
4.2.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根据视图想象出它们的空间形状; 2.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多次实践 中找出规律;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 趣. 【学习重点】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学习难点】 由两个视图确定几何体.
解:摆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17块小正方体; 最少需要11块小正方体.
范例 请根据下图(1)、(2)、(3)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 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解:(1)是三棱锥;(2)是长方体;(3)该几何体是( B )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七年级4.2画立体图形(2) 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画立体图形 (2) 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继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认识事物的不一定性,使学生能充分 分析不同的情况;2、使学生能利用三视图来描述出实际的立体图形;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渗透逆向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利用三视图对简单立体图形的识别,学会利用特征看物的方法;2、通过识别立体图形的过程,掌握三视图归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养成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习惯,体会三视图在现实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如何概括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到实际立体图形的不唯一性。
课堂导入做一做:画出右图的三视图。
(学生利用板书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正视图:右视图: 俯视图: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三视图来判断一个立体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观察右边的平面视图,大家可以联想到什么(1) 2)……根据一个平面视图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的立体图形,要准确判断一个立体图形就必须利用三视图个角度综合来判断了。
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问题1: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并画出立体图形。
(1)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解答:(1)是长方形:(2)是圆锥:问题2:下列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该物体的形状吗?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解:课堂小结:上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有立体图形到三视图,今天我们是给出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这些需要同学们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绘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不断提高能力。
课堂作业1、下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说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2、说出几个正视图是三角形的立体图形。
答案:1、长方形 2、如:圆锥,棱锥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本节课教学思路应该以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为主,让学生去自我发现空间图形的特征和关系,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规律。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1.立体图形的定义与性质;2.立体图形的投影方法;3.立方体与正四面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与性质;2.掌握多视图法画立体图形的方法;3.掌握截影法画立体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与性质;2.掌握截影法画立体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本节课程安排为1课时,内容如下:1、课前导入(15分钟)1.老师介绍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2.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程做好铺垫。
2、讲解新知(25分钟)1.老师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与性质;2.老师讲解多视图法画立体图形的方法;3.老师讲解截影法画立体图形的方法。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1.老师进行一道立体图形的练习题的讲解;2.学生课堂上自己练习画立体图形;3.学生就画图方法的问题,与周围同学交流讨论。
4、课堂小结(10分钟)1.老师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2.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学习笔记;3.确认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作业。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与性质;2.实践法:通过练习画图的方式,使学生巩固学习内容;3.讨论法:通过与同学讨论,解决画图中遇到的问题;4.总结法:通过老师对本节课程的总结,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六、教学工具与素材1.幻灯片:介绍学习内容和方法;2.教材: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黑板与彩笔:练习画图。
七、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学生听课、练习画图的情况与表现;2.练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本节课程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3.学生的笔记本: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进行记录。
八、教学建议1.可以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自己多带一些铅笔和橡皮;2.改变老师单一讲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画画图再进行讨论,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3.练习题可以多一些,让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2.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在了解三视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简单的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2.会画出简单的立体图形.过程性目标1. 经历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的过程,加深对空间图形的认识;2. 体验对空间图形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请学生讨论:师:下面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一下这是个什么物体,看谁说得快.并能够正确地画出来.问题一:(1)生:该立体图形是长方体,如图所示.问题二:(2)生:该立体图形是圆锥,如图所示.二.探索归纳师:下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请同学们想一想试说出这个物体的形状.同学们,你想出的物体形状和下图所示的一样吗?三.实践应用1.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下,你能描述该物体的形状吗?【答案】三棱锥.四.交流反思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这个物体有几种搭法?【解析】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分组讨论搭成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最后拿出准备好的方块模型,让学生上讲台,试一试,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解:共有两种搭法,首先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成如图所示的情况,第5个小立方体只有放在第1个或第4个上面才不影响俯视图.在上题的基础上请学生总结由三视图到立体图形的方法.关键要有空间想象能力,能把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能在自己的脑中汇总起来,从而产生一个图形的概念.五.检测反馈1.已知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形状吗?【答案】正方体.2.已知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形状吗?【答案】圆柱体“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过关测试填空题1.已知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图形是.【答案】长方体.2.已知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图形是.【答案】球体.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答案】三棱柱.4.已知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图形是.【答案】圆锥.5.已知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图形是.【答案】圆柱.。
七年级数学上册《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案华东师大版

准备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பைடு நூலகம்一些可组合的正方体。
教学设想:
充分运用启发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的学习其实是前堂课的延续,从立体图形到三视图是一个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所以两者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注意到两者间的有机结合。另外 ,在本节的学习中,仍然只要求学生能描述实际的立体图形,说出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2画立体图形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继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认识事物的不一定性,使学生能充分分析不同的情况;
2、使学生能利用三视图来描述出实际的立体图形。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概括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
难点:如何认识到实际立体图形的不唯一性。
练习中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立体 所展示出的三视图进行练习。
二、新课拆析:
1、知识设疑:
如果你看到下图,
你会想到什么立体图形:
(1) (2)……
2、例题讲解:
从引例中,可以发现,一个平面图形可以转化成很 多种的立体图形,如上图中 的长方形,可以是圆柱、 正方体、其他的棱柱等。
例:1、如图中所示的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并画出相应的实际立 体图形。
(1)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试说出物体的形状
正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
三、巩固训练:
P126 exc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只学习了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要 充分认 识到角度的转化,这也是 一个非常抽 象思维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
§4.2 画立体图形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继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认识事物的不一定性,
使学生能充分分析不同的情况;
2、使学生能利用三视图来描述出实际的立体图形。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概括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
难点:如何认识到实际立体图形的不唯一性。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及一些可组合的正方体。
教学设想:
充分运用启发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的学习其实是前堂课的延续,从立体图形到三视图是一个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所以两者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注意到两者间的有机结合。
另外,在本节的学习中,仍然只要求学生能描述实际的立体图形,说
出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
二、新课拆析:
1、知识设疑:
如果你看到下图,
你会想到什么立体图形:
(1)(2)……由三视图到立体图形更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或者说如何使学生对一些基本图形更加熟悉,所以培养学生的图感仍是重中之重。
图中只是从一个方向所见得的平面图形,所以在此必须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逐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
2、例题讲解:
从引例中,可以发现,一个平面图形可以转化成很多种的立体图形,如上图中的长方形,可以是圆柱、正方体、其他的棱柱等。
例:1、如图中所示的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并画出相应的实际立体图形。
(1)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试说出物体的形状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三、巩固训练:
P126 exc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只学习了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要充分认识到角度的转化,这也是一个非常抽象思维过程。
五、家庭作业:
P129 exc4
六、每日预题:
1、立体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维。
抽象思维及平面图形如何相互组合成立体图形,这一过程是了一个充分思维的过程。
练习中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立体所展示出的三视图进行练习。
2、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唯一吗?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