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改)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文天祥,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未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仅供参考!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1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
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
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
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
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
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
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
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
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
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
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
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
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
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历史人物文天祥的故事

历史人物文天祥的故事历史人物文天祥的故事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
下面我们来看看历史人物文天祥的故事,欢迎阅读借鉴。
早期经历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
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文天祥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
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
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
不久,他的父亲逝世,文天祥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1259年),元朝的兵队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对宋理宗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
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
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
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
因此出外任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
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
贾似道称自己患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宋理宗,诏令没应允。
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
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
文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1273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
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
江万里平素就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文天祥
(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末大臣,文学
家,民族英雄。宝佑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着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பைடு நூலகம்》《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初一历史试卷

初一历史试卷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宋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 A .秧马 B .曲辕犁 C .铁制农具 D .三脚耧2.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A .西周分封B .春秋五霸C .战国七雄D .秦灭六国3.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 A .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 .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 .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 .选举制,禅让制;公,家4.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 .中国人善于想象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A.统一货币B.统一文字C.实行郡县制D.颁布“推恩令”6.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A.元昊B.耶律阿保机C.完颜阿骨打D.耶律德光7.“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黄帝9.请设想下:你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远古时代,原始人会用“稻”做饭招待你……,哦,你可能来到了:()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10.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A.年代久远,是隋唐时期开凿的B.保存了大量佛经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D.建筑风格独特二、判断题11.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名人故事阅读——文天祥

名人故事阅读——文天祥导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出自文天祥之笔,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文天祥的故事,欢迎阅读!?人物生平: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
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
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
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
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元朝的军队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
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
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
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
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
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
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
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
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
文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
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
江万里平素就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300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300文天祥的英雄事迹300文天祥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他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文天祥的故事:像竹子一样做人300字文天祥小的时候,父亲教他读书,而且总是喜欢在功课之外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让小文天祥受益匪浅。
一天,父亲和他在书房读书,一陈凉风吹来,窗外的竹叶发出一陈细微的声响。
父亲喜欢竹子,所以家里种了好多。
小文天祥看着窗外几百棵翠竹,不禁问道:“您为什么这样喜欢竹子?”父亲拉着他走到窗前指着窗外的亭亭玉立、硬朗有节的绿竹对他说:“你想想看,竹子还在没出土的竹笋时就已经有节了,就像人从小就要有节操;而竹子长到了凌云的高度竹竿里还是空心的,就像很多人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后依然很虚心一样;竹叶也不像别的树叶天气寒冷就会凋落,现在即使是冬天依然是翠绿的,它有一种坚强不屈的性格。
竹子本身也是,你可以将它折断,但却不能让它一直弯曲地存在着,就像人一样宁折不变。
所以说,竹子本身的构造很有寓意,象征着人的一些美好品质,做人也要这样才行啊!”文天祥听得入了神,也从心底萌发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还将“像竹子一样做人”的话写成条幅,并当成座右铭贴在床头,挂在书桌前,以警示自己。
文天祥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所以他暗下决心:“将来,我不但要为国家做事,成就一番事业,还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屈不挠。
”从此后读书更用功了,他要像竹子一样,做很优秀而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天祥长大后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在元朝军队入侵宋朝时,他自己招募军队,反抗“侵略”。
在不幸被俘后,面对高官厚禄的引诱不为所动,最后被杀,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
而他的壮节高义,也鼓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文天祥的爱国故事300今天,我读了《文天祥的故事》,从书中我了解文天祥的事迹。
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文天祥吧。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是现在的江西县人,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端,号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文天祥的个人简介

文天祥的个人简介文天祥的个人简介文天祥(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南宋末大臣。
宝四年(1256年)进士。
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
德二年(1276年)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
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
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
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
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
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
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
诗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抵达大都(今北京)。
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元朝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向他劝降,都被拒绝。
他身在狱中,但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
又在狱中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物,以明自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年四十七。
文天祥的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他与张世杰、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
其存词不多,但大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风骨凛然,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有震撼人心之力量。
三首《酹江月》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又尤以前两首流传最广。
蛟龙(元)不是池中物之句常为后人所引用。
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词作赏析

文天祥词作赏析文天祥词作赏析生平简介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以字行,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授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理宗朝,历除江西提刑。
咸淳六年(1270),除军器临,寻兼崇政殿说书,又兼学士院权直,忤贾似道,罢归家居。
九年,除湖南提刑,差知赣州。
德祐元年(1275),应诏勤王,尽出家资募兵至临安,出知平江府。
是年底,签书枢密院事。
二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辞相印不拜,使至元军营请和,被扣留北去,至镇江得脱。
益王立,召至福州,拜右相,亦辞未拜。
以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出江西。
帝昺即位,授少保、信国公。
是年底(1279年初),于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押之大者,囚禁数年。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遇害于柴市。
《宋史》有传。
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文文山词,在南宋诸人中,特为富丽。
”陈廷焯《云韶集》卷九:“气极雄深,语极苍秀。
其人绝世,词亦非他人所能到。
”刘熙载《艺概》卷四:“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变之正也。
故词当合其人之境地以观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
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人之上。
”●满江红文天祥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文天祥词作鉴赏王夫人名为清惠,是宋朝后宫中的昭仪。
南宋灭亡时,她跟随宋恭帝作为俘虏北上,在汴京驿壁上题词《满江红》。
文天祥囚居金陵,偶然读到这词,认为词中“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可以商酌,写了这首和词。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燕字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山诗歌“宏衍巨丽,严峻剀切”艺术特征之浅析概要:文天祥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词佳作,且以“宏衍巨丽,严峻剀切”的艺术特征著称。
本文主要从文山诗歌阳刚美的具体表现及其创作历程两个角度,同时结合文天祥具体诗词,来分析文天祥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以此加强对文山诗歌阳刚美的把握。
关键词:文天祥;南宋;诗词;阳刚美一、文天祥简介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爱国诗人。
其诗歌记载了他一生“法天不息”的斗争史,以独特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昂的爱国情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明代胡应麟曾评价文天祥是“执政能诗者”,其诗名为节名所掩,“信公气谊赫赫,诗律实工”。
刘熙载则在《艺概》中感叹:“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变之正也。
故词当合其人只境地以观之。
”而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文天祥的诗词:“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
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人之上。
” 1确实,文天祥的诗歌不仅包含着深刻的爱国思想内容,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特别是他“宏衍巨丽,严峻剀切”的诗歌风貌,更是他思想精神与生平经历的集中表现。
文天祥诗歌“宏衍巨丽,严峻剀切”的艺术特征,首先体现在成就其英雄诗史的非凡创作历程中。
文天祥所遭遇的历史环境,一方面是南宋糜烂的时局,另一面是元军的大举南侵。
身处漩涡中心而励精图治的政治家面对这急转直下的局势纵使用尽浑身解数历经艰难险阻,终究也只留下一声长叹,正是由于他的非凡的经历和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他的诗歌表现得气象恢弘,波澜壮阔。
这里,笔者将从文山诗歌的创作历程及其阳刚美的具体体现两方面,浅析文天祥诗歌创作中“宏衍巨丽,严峻剀切”艺术特征。
1陈卫华.透过诗歌看文天祥的生命意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前言.二、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历程文天祥的前期诗歌多为平淡的士大夫之作,内容以山水风光、应酬往来为主。
他前期诗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退居文山时写作的一些山水自然诗,写得清新明丽,淡雅玲珑,颇有意境,抒发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徜徉于山水间的乐趣。
但其中也有部分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以看做是文天祥日后爱国诗词的情感铺垫。
文天祥的中后期诗歌逐渐转为爱国诗歌创作。
从《指南录》开始,文天祥诗词进入了自传式的史诗时代,文天祥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相结合,跳出了咏怀诗、咏史诗的桎梏,以史诗般的形式,在书写当代和个人的斗争历史中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指南录》分四卷,第一卷从“自吴门被命入卫”起,至《使北》止,主要写单骑入元营的斗争情况。
第二卷从《杜架阁》起,到《沈顾家》止,主要写从临安到镇江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三卷从《脱京口》起,到《哭金路分应》止,主要写在江北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
第四卷从《怀杨通州》起,到《自叹》止,主要写的是南归途中和南剑起兵前后的见闻。
1自“单骑见虏”到第二次起兵,是文天祥一生中最复杂多彩的人生经历,他用诗歌的形式去表现这一段“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又与风雨飘摇中的家国命运休戚相关,它是诗,又是史;是纪实,又是抒情。
令人在文天祥的感怀中深切体味到他满腔的报国热情,又在他的经历中直观地看到急转直下的南宋国运。
这种现实性与浪漫性的统一,被运用发挥到极致。
三、文天祥的诗歌创作中赋予阳刚美的艺术特征文山诗“宏衍巨丽,严峻剀切”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其非凡创作历程这一内容之中,更体现在其诗歌形象塑造、诗歌风格构筑以及诸多艺术手法运用等具体艺术环节中。
文天祥以平生行事和历史演变为线索,用诗歌记录了一生的奋斗足迹和心灵演变过程。
随着诗人自身思想、情绪、性格的发展变化,一个鲜明的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逐渐显露出来。
史诗式的创作方法使得诗歌具有典型的自传性特征。
诗人一生所写的诗篇是以心灵的历程为线索贯穿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在立功、立德与创造业绩的过程中形成了主人公原型,从而塑造出诗人真实的自我形象。
2文天祥“以是心也,为是诗也”,他的作品赋笔直书,论理叙事;或写怀咏物,纵横捭阖;或援古以证今,模范其先人。
因此文山是个风格与意境大都1(元)脱脱.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7.43-57.2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M]. 北京:中华书局.2006.291.“宏衍巨丽,严峻剀切”。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样来评价文天祥:“文天祥平生大节,照耀古今,而著作亦极雄赡,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
“历代评论家都对文天祥给出了,“宏衍巨丽,严峻剀切”、“雄赡”、“剀直”的评价,可见文天祥诗歌所具有的阳刚之气,而这也正是由于他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一)集理想英雄人格于一身的主人公形象之塑造自传性是文天祥诗歌的一大基本特点,其诗歌大部分篇章是叙述他抗击元军,被俘北行,逃脱敌营,兵败被囚的个人经历。
诗人用特殊的方式为自己立传,在诗歌中不断自我审视并完成道德境界的追求,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理学人格的典范。
文天祥以发扬圣学的“真儒”自诩,他的人生哲学是继承、发扬儒家思想,他指出:天命人事常判然不相侔,而前言往传,动必以天为训者,人虽藐然,万物备于我,苟为凡民则已,大之为圣贤,秀之为士,天地万物,孰非一己之责,任重致远,皆性命之当然也。
1“可见,文天祥继承了儒学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以及人的责任的重视。
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自我”价值,文天祥诗文中多处可见他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与珍视。
如:“人生足自乐,帝力无能名”、“吾方了吾天,乐天故不优”、“吾生直须臾,俯仰际八荒”、“乾坤共俯仰,岁月任差池”。
文天祥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思想根基在于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及抚养宇宙的宽阔胸怀。
他欲“自拔于常人”,建功立业,“岁月易老,功业宜壮”,“沉潜义理,变化气质,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他心中的“志”超越了封建士大夫的传统理想,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昂扬的战斗精神。
“志士怀隐忧”(《宿高唐州》)、“祖逖关河志”(《自叹》)、“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
”(《言志》)。
2在文天祥诗情浩荡的海洋里,矗立着诗人光辉的爱国主义崇高形象。
“膝不可下头可截,大丈夫心一寸铁。
”这是一个为理想所鼓舞,忠肝义胆,九死不悔的英雄形象:“以身殉道不苟生,求仁得仁尚何语。
”这是一个肩负着民族命运,永不屈服的殉道者的形象。
这一形象的完整性、典型性以及其丰富独特的艺术魅力,标志着诗人杰出的艺术成就。
通过这些自励自况所代表的理想道德的层次,他向世人揭示了“世界上最高的美”——人格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里的阳刚之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境界和内容。
他的诗歌同样因为崇高壮美而不朽。
1杨正典.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M].河南:齐鲁出版社.1992.107.2文天祥全集[M].北京:北京中国书店.1985.79.(二)雄浑悲壮的诗歌风格与意境之构筑文天祥后期饱经丧乱,经历独特,诗风逐渐转变为沉郁悲凉,频繁使用“血”和“泪”等字眼来表达深沉的家国之痛。
例如:“当年嚼血洒铜驼,风气悠悠若奈何”(《自述》),“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元夕》),“江南蹄血送残春,漂泊风沙万里身”(《自述》);“身欲奋飞病在床,时独看云泪沾臆”(《胡笳曲十八拍》之四),“世事那可及,泪落茱萸杯”(《戏马台》),“道旁为挥泪,徘徊秋风客”(《保涿州》)……这些诗句无不表达着赤子丹心的理想和楚囚悲客的现实矛盾和痛苦,诗人在诗歌中反复吟咏,增添了诗歌情感的顿挫和起伏力量。
1文天祥在诗歌风格与意境上所取得的突破和成就属于他在那一特殊时代中,个人所蕴蓄的特别之“气”。
从而显出诗歌“雄放”的特点。
徐喈凤在《词证》中评价:“然词中亦有壮士,苏、辛也;亦有秋实,黄、陆也;亦有劲松贞柏,岳鹏举、文文山也……若专尚柔媚绮靡,岂劲松贞柏反不如夭桃繁杏乎?……故婉约固是本色,豪放亦未尝非本色也。
”可见文天祥词确有风雄放之特点,试看文天祥《南康军和东坡酹江月》词一首: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老嶂,风急波翻雪。
乾坤未歇,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飘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
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
夜深愁听,清笳吹寒月。
在这里文天祥有意翻新苏轼的《酹江月》一词。
文词“雁过孤峰,猿归老嶂,风急波翻雪。
”,功力与苏词“乱石拍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相敌,但采色更为浓丽,力量更为劲迈。
尤其是“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二语,使人更受到湖而托山,遮蔽天日的恢弘气象,笔力不减他早年的诗句“颓波之下谁障东”。
苏轼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飞流人物”,得出“人生如梦”的结论,1许总.宋诗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22.然而文天祥则以为乾坤不息,古代豪杰“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和驿中友人言别》),虽然过去的事物已无从改变,但展望未来仍坚信“地灵尚有人杰”。
1文天祥认为君子应当“法天不息”,即使命途多舛仍不改其志,这是他言之剀切的深层思想根源所在。
在文天祥另一首词《沁园春》中他再度表示要弘扬正气,不同流合污,不苟且偷生。
词云: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这足以印证古人对文天祥词的赞赏:“气冲斗牛,无一毫颓靡之色。
”(《历代诗余·此话》)“雄放”是文天祥诗歌中一以贯之的独特风格,尤其在其后期的诗歌中表现为雄健悲壮,以气势见长。
诗人常以“丈夫”、“男子”、“男儿”等富有阳刚色彩的成为自称,体现了他的英雄本色,增加了诗歌中的豪壮之气。
2又多以鲁仲连、许远等历史英雄人物自比,悲壮气氛油然而生。
文天祥心胸浩瀚无际,故而其诗歌纵横乾坤,从大处抒发情感,给人以浩荡之感。
文天祥志向远大,表现在他诗歌中还有一股与众不同的豪气,“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他常用一些比较大气的意象使得诗歌境界阔达,气吞山河,“梦与千年接,心随万里驰”。
而其后期的言志诗多雄放悲壮,主要以气势见长。
如《集杜诗》中“天地有逆顺,惘然难久留。
当歌欲一放,河汉声西流。
”诗人放眼宇宙星汉,领悟天地间的真理,是迷惘后的旷达,旷达中又不免悲壮。
31钱钟书.宋诗选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03.2(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91.3张玉奇.文山诗选注[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460-462.四.小结文天祥诗文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正是南宋末年特殊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促成了宋代文学的独特性。